A-A+

世界性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突破的途径

2025-02-1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世界性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突破的途径  

   

向西行  

(2010-09-20)  

一、金融危机的产生  

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已经漫延到了全世界,形成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同时,金融危机又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使实体经济也产生了危机,我们一般称为经济危机。从开始时的金融危机发展到现在,相信已经没有人还会认为现在仅仅只是金融危机。
对于此次危机的产生原因,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大都发表过不同的见解,有将原因归于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也有将之归结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投机泛滥、政府监管不严、透支消费、政策失误等等。我觉得都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将这次的危机放到历史的轴线上看,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生产角度来看,我们也许会得出一些不受眼前乱象纷扰的结论。
危机的产生,根本上说是在现有的消费环境下,现有的生产能力的过剩。这一点,许多学者和理论家都已做过充分的论述。但以前学者的论述,完全基于了生产和消费二个方面,也就是说,只是在当前的生产和消费环境中讨论,没有更进一步考虑到经济的发展的深度问题。本文是从发展的角度,考虑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加入了技术发展所可能给予的生产和消费环境变化。  

因此,这里所指的过剩不仅是指现有生产能力的过剩,更是指技术发展遭遇瓶颈,现有技术平台无法为逐步饱和的生产能力提供升级的机会。从而导致生产能力出现过剩,产生危机。  

二、危机产生的根源  

金融危机是表象,经济危机是实质。本次危机产生于金融系统,最早由美国次级债产生问题所引发。进而弥漫到整个金融行业的所有业务,产生了金融危机。由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紧密关系,危机便很快漫延到了实体经济中,使金融危机全面升级成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的出现虽表现为金融系统的危机,但深层次的原因仍是产业资本因为产生困顿,从而使产业领域资本抽出而加入不动产和金融领域的炒作,使上述领域中的泡沫加大,最终因无后继资本的支撑,泡沫破灭,危机爆发,反回来危胁实体经济的本身(关于这一点,郎咸平教授有充分的论述)。这是一个复杂的链条传导关系,在这个链条中,核心是产业。一个正常的循环过程应该是:生产-消费-增值-再生产。在技术支撑下,人类社会的消费需求逐渐扩大并升级提高,产生多全面多领域多层次的消费满足,进而促进生产全面扩展,资本不断增值。这样一来,资本满足于停留在生产领域,金融领域则风平浪静,社会稳定而顺利。随着生产能力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基于赚取更利润的驱动)人类的生产能力逐渐逐于饱和,在一定和技术平台下,无论是日常消费还是产业消费都逐渐进行停滞。生产能力开始进行走向饱和,生产利润下降。资本趋利的本性就会从生产领域向其它领域寻求机会。投资技术开发、生产新产品,风险巨大,因而绝大多数情况下进入不动产和投机领域,进行金融投机。  

这里有许多学者批评资本的逐利本性,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人类的本性,资本是不过是人类自身贪婪欲望的物化,具有贪婪掘取利润和推进社会发展的二重性。期于这一认识,作者认为批评自己没任何意义,我们需要认识这一特性并尽可能减少对人类社会的冲击。  

   

三、危机产生的后果  

危机的爆发,是技术无法提供资本新的投向的困局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资本必将象围栏中的野兽一样,不断咆哮,四处出击,挑动人们的思欲。不同国家和经济体力求横向扩大市场或“生存空间”的欲望将空前高涨,相互之间发生冲突和争端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在经济手段无法实现其欲望的时候,利用非经济的手段将会越来越现实,发展到最后,战争危胁将明显加大。  

这样的情况下,新兴的国家将处于相对不利的境界。作为后来者,天然就背负着“秩序破坏者”的原罪。除了遭受“道义”的谴责外,也会受到已得利益者的经济和政治围堵,甚至战争危险。  

除非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否则,新兴国家不要对此大惊小怪。这时候的目光远大和适当解释当为较佳选择。不能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平息怒火中去,否则被耽误的只能是自己的时间。  

同时,出现危机,对于快速发展的新兴国家而言机会更多一些。可以利用总体经济减速的机会,腾出手来解决经济中的“短板”产业,加速其发展;可以解决一下因经济调整发展而拉乱的社会结构,缓解一下不同层次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也可以在闷头追赶之余,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发展思路。在发达者哭天抹泪的时候,安心干点自家的活,比到处去安抚别人要好得多,而且别人还不见得领你的情。  

同时,对于危机时刻的潜在危胁绝不可等闲视之。那些被过多财富撑破了肚皮、塞满了脑袋的人,对于战争是有着天然的热爱的。记的在一本书里读过,一战之前,一位美国记者采访一位英国经济大佬时,询问其对于当前的经济困境怎样解决,那位绅士说:我只关心一件事,我们将在什么地方打败德国人,令人着急的是,他们怎么还不动手呢?  

利用战争扩大市场、掠夺财富,那是帝国主义者的本质。当危机到来时,新兴国家有必要时刻记住前辈的教训。  

四、危机的出路  

回顾历史,世界性的危机,最终的解决之道不外乎二条:其一,实现了技术突破,产业升级,新的产业提供了资本新的出路。其二,未能实现技术突破,只能在原有的技术环境里,破坏原有市场结构,重新划分市场版图,毁灭部分产能,为资本进行发展开辟出新的地方。  

从1857年开始,经济危机就不再是局限于个别国家内而具有了世界性特点。   

从1857年的首次世界性危机开始,到2008的金融危机。一百多年间的历次世界性危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上述解决之道的反复上演。历史的景象总是相似的,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1900年的危机到来时,欧洲这个当时代表人类最高生产水平的地方,已经完全具备了以蒸汽为动力,以大铁路、大轮船为代表产品的大工业生产能力。同时电报的问世,也极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但人类的智慧却引导着数十个国家投入到战争之中,结果在两败俱伤后,并未为生产寻找到突破口。所有的产业还亦然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循环,很快大生产的能力便完全弥补了战争的造成的产业破洞,市场被再次充满,新的危机逐步生成。  

在最具代表性的1929到1933年危机中,世界最终选择了再一次的大战。在造成巨大伤害和破坏之后,人类的积累终于幸运地找到了新的技术突破。以石油为新的能源平台,结合电气,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出现,打开了人类走向新未来的途径,造就了战后六十年的繁荣。期间虽发生过几次不同程度的危机,但都通过产业调整,产能升级进行了解决,影响范围也比较小,未能打破这个发展的总趋势。  

发展到今日,我们能感觉到生产能力越来越强,但市场仿佛在缩小。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市场的规模在扩大,但内在的容量却在变小。在现有的技术平台之上,生产开始陷入越生产越亏损的怪圈中。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现有的技术平台已经被生产能力完全覆盖。  

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亟待技术平台的突破,否则,我们可能不得不面临再一次的产业破坏。讲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们那位世纪老人的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惜我们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深度。  

人类的发展对于科技的依赖,象幼子依赖双亲一般。门庭深厚,才有大才诞生。  

五、产业的层次  

人类现有的产业之中,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是能源产业。人类的生产严格是按使用能源的种类和方式划分的。从远古到工业革命前,以人力和畜力为能源的原始生产方式;工业革命后到二次大战前,以煤炭为主的近代生产方式;二次大战后到今天,以石油和电力(电子)为主要能源的现代生产方式。  

能源及其使用方式,是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因为能源及能源的使用方式,对于其它产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以交通和通信手段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最具有影响,但这二者,无不深受能源及使用方式的影响。其它领域如军事、工业生产、农业、商业等领域,则居其后,受前三个产业的发展水平的影响。从古至今,仔细考察,无不如此。产业结构,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更决定了人类的思想、政治制度、外交等上层领域的存在方式。  

考察现有的能源种类及使用方式,作者以为现在以石油和电力(电子)为平台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如果不能在短期(5~10年内)有所技术突破或出现突破的苗头,则现有的国际市场将不能容纳已有的生产能力,世界性的冲突将不可避免。  

六、未来的能源  

人类的未来能源,不存在于现有能源用使用方式中。如果人类能在现有能源的某些环节(如高效存贮和压缩)出现技术突破,则可能延长现有能源的使用期限,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生产模式的没落。  

人类的未来能源,可能存在于宇宙的某个角落,也许就存在于地球的某个角落。新能源和新的使用方式的产生,将完全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预测,首先受益的将是空间产业,我们可能以UFO的方式,自由进出地球和其它星球,进行深度空间开发,我们的视野,将不再受限于地球这个狭小的空间,为一岛一地而大打出手,但国家间的殖民战争将会产生,也许,我们将不得不合为一体,为地球的生存和外星生物展开竞争。  

标签:危机   产业   产生   能源   人类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