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未来现代政体的梦想
构建未来现代政体的梦想
――国家政体改革必须坚守的几大原则
田忠国
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国的政体不改革不行了,但是,左派有左派的改革观,右派有右派的改革观,而且两种观点尖锐对立。左派要民主,也要自由,右派同样要民主,也要自由,但是,左派追求的民主是人民大众的自由民主,也就是毛泽东人人平等的自由民主,而右派追求的是否定人民群众的自由民主权利,要的只是右派精英的自由民主权利,他们甚至不愿给左派名流的自由民主权利。如果按照右派的政改方案,我想中国只会陷入精英专制的泥淖。
我以为,不论怎么改,下面这几大原则不能丢:
一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能丢。因为,在我看来,自强不息的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人类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失去前行的精神动力。
二是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能丢。因为,毛泽东思想在人民群众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并形成了价值判断的价值标准,形成了社会的最广泛共识。去掉毛泽东思想,就去掉了社会共识和政体改革的基础。
三是人民群众管理国家、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教育、管理军队的大原则不能丢。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赖以存在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人民群众是不会答应的。还因为,如果丢掉这个原则,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这是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的。
四是毛泽东初步建构的和平革命机制或者叫和平搏弈机制不能丢。因为,人民群众要管理国家、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教育、管理军队,不同的群体之间就必然有矛盾。有矛盾,就必然有斗争,但是,为了确保斗争的和平化、平等化,使斗争成本降低到最低范围,就必须建构动态斗争机制,确保斗争的动态化、有序化。
五是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 潘维 先生曾经说,一要文官独立,二要司法独立,三要审计独立等, 韩德强 先生对此有个担心:如果这些官员出现了道德问题怎么办?他提出一个解决办法,高尚。但我以为,高尚固然很好,但如果人家不高尚怎么办?我以为最好引入民权,也就是说,像美国的陪审员制度一样,让民众对那些独立的部门实行道德审议。有人可能以为,民众水平有限,不够专业,但他们的判断却具有维持道德延续的功能。能够起到这个功能,我以为就足够了(贴在办公室里的大字报。仿 张宏良 先生语)。另外,还要为民众监督或质疑提供方便的通道。或许,这是保障 韩德强 先生所说的高尚的有效途径。
六是强化执行机制。也就是说,当民众意志形成国家意志后,代表国家意志的最高权力下达指令或行使权力时,任何层级的部门或地方,均必须无条件的执行。对于不执行的或延迟,或者处理自然或社会突发事件不及时的,要实行国家问责和民众问责双向问责制,并且,民众的问责权必须大于国家的问责权。因为,没有强大的权力就没有强大的国家意志,没有强大的国家意志就没有强大的国家。但是,如果只有官方的问责制而没有民众的问责制,或者民众的问责权小于官方的问责权,任何权力都可能陷入滥权或不作为状态。
有人认为,权力制约机制是个多党制的问题。我认同 潘维 先生的观点,实施一党制。但我还认为,在加强法治、独立时,必须以民权为主体,把文革的民主制度化。
七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是空话,但是,如何发展,社会群体如何受益的问题,和经济发展同样重要。因为,假如经济同样发展,但不同的受益制度,也同样会导致上层建筑能否存在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说,共同创造、共同分享、消灭贫穷,在消费能力需要基本平均的基础上,保持合理但差距又不是太大的动态分配、动态调整的机制,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国防战略、工业战略、科技战略上,必须绝对保持绝对战略制定权、控制权,以国家意志的方式,有目标、有计划的分时段推进。并且,彻底改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内需式经济发展模式。不改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就永远摆脱不了整体贫穷的社会模式。对于已在国内独资或合资企业,采取高收税的方式抑止其发展,夺回其经济主权。另外,必须尽快取消出口退税,并对出口企业采取高税收的措施,扼阻出口势头。中国再也不能走补贴国外消费者的方式发展经济了,因为,那是坑害国内民众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以人口为累赘,这种人口观点和经济发展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是恨穷不富的阴暗心理在人口学、经济学中的具体体现。人口是什么?是市场。市场功能是什么?是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龙头。西方国家为什么说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因为人口,但当那些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后发现,中国并不是以人为市场,反而人为的压制消费能力时,那些企业马上变得短视,以残酷剥削劳工赚取更多的利润。
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彩电行业,如果中国民众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中国再有多一半的电视机厂也能养得很好。因此,中国只能走有限度、有战略的对外开放,也就是说,中国暂时或在某个时段内无法造出来时才能有条件的开放市场。
同时,按人头发钱,剌激经济发展。
八是实施文化战略,抢占世界话语权。也就是说,我出概念我解释,而不是任由它国出概念它国解释。同时,展开强势外交,在确保掌握我国战略空间权的同时,根据战略空间的需要,占据空间战略制胜点。
九是构建新的文化体系。在批判的基础上,融合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继承、发展毛泽东的文化体系。
关于机制的几个问题:
一,价值观念程序化。世界上所有的价值观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逻辑,这个价值逻辑,实质上就是价值观念的程序。
二,程序规范化。也就是说用制度的形式固化程序,防止程序的分岔或分离。
三,程序制约化。也就是说,权力与权利程序之间,或者它们本身之间,都有自身的程序制约关系。当然,每一个程序链都必须形成闭环。没有闭环的程序是个失去效力的程序。每个程序闭环,其中都存在很多程序的分岔点。如果对于程序的分岔点不能有效节制,就会形成暗程序,这就是社会上生成潜规则的原因。另外,民权与官权要有程序通道,并且必须坚持同步互动程序通道才起作用。当然,如果没有民权对官权的问责,这个程序通道也是不起作用的。比如,“人民网”上开通了民众与高层的网上通道,但它起没起到通道的作用?我读过留言,很显然,那是经过过漏之后的。
四,简易。“易经”云,简则易从,易从则易能。如果我们把程序搞得很复杂,搞得只有主流精英解释才能明白一点(不是全明白),程序规范就成了主流精英的玩物,因为他可以任意解释。另外,专业术语不得进入程序规范语言系统。中国近三十年的法治建设,就坠入了精英设置的法律圈套,当然,这首先有了设置法律圈套的高手,比如,郭京毅等,才会有卖国的法学专家,经济专家,金融专家。
五,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以民权为主体,决策机制和代表国家意志的权力意志就没法执行了。其实,决策机制和权力意志与民众权力是双机制,也就是说,民众权利管的是监督问责系统,而决策和权力意志则属于政府系统的执行机制。
六,在程序建构中,一定要使程序具有解构和建构的双向功能,也就是说,对国体和国家未来有害的东西,要具有天然的解构功能,而对于于国于民有益的东西,要具有天然的重构功能。我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在于程序本身具有这种双向功能,既解构和重构的功能。如果不具备这种功能,那它就是一个不完整的程序。但是,由于程序功能具有天然的解构和重构的能力,但也可能会解构利国利民的东西,重构损害国民利益的东西,就看人们如何设置了。事实上,这些年的制度建构和实践的过程,就是个解构利国利民的东西,重构损害国民利益的东西的过程。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