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庆国的荒唐与荒唐的贾庆国
贾庆国的荒唐与荒唐的贾庆国
——强国论:驳贾庆国篇
作者:lqszglz1216
首先对专访进行梳理,以便下来的分析。
(一)、“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在世界范围内利益越来越大,“韬光养晦”似乎也越来越不被国人看好,“政府对外应该更强硬”成了百姓和网民更为青睐的看法和倾向。”“现在不少人有这样一种印象,认为毛泽东时代中国很强硬,而现在我们很软。”(民众看法)
(二)贾:“我觉得我们在主权领土等问题上一点也不软”“毛泽东时代是口头上硬,实际上软。”
(三)贾“毛泽东时代中国的让步更大更多”——根据“自己有位同事做了一个比较研究,研究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我们在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上所做的让步,发现”。
(四)对于贾与民众主张的差异:“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一种印象呢,”贾解释“因为毛泽东时代中国和外部世界主要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尤其和西方国家,因而那时说狠话是很正常的事。而现在我们的对外关系主要不是对立的或敌对的,至少也是一种非敌非友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说狠话不合时宜,也不符合中国的整体利益。”
(五)贾在否定软硬说“软和硬本身并不能够很好地去概括中国外交,也不是判断一个国家外交好与不好的标准。”提出:“一个国家对外该软的时候就软,该硬的时候就硬。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该强就强,而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该配合就配合。”
(六)贾“在对待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务实,这不是一个强硬不强硬的问题。”原因“在领土问题上,大部分争端的背后都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要不然不会有争议。”解决“在解决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上,还是要通过谈判,也可以搁置或者通过妥协来解决。如果要搞对抗、搞军事占领,可能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其中对中国的定位“在领土问题上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做法上有两种,一种是领土扩张,包括法西斯主义的德国和日本,以及老牌的殖民主义,这两种方式的结果都不太好;另一种就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即我不要你的领土,但你要对我开放。”认为其积极意义是“”
(七)贾“主权问题上是要强硬,在最终解决方案内要尽可能多地获得利益。但也要准备好妥协,如果这个妥协从长远来看对你更有利。”
(八)在什么问题上中国外交应该更主动一些呢?贾“比如在解决地区性问题上,中国应该更主动地去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它既要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同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比如朝核问题。朝鲜发展核武器不仅对中国也对地区安全构成了显而易见的威胁。因此中国就不能光提出谈判的方式,而是要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中国现在比较多地是停留在原则问题上。过去我们一直是别人提出方案,我们开始是反对,后来又慢慢地接受了。好多问题都是这样。”“过去国际社会对中国不太在意,也没有指望你提出什么建议。现在中国影响力提升了,好多事情没有中国的参与就办不成,国际社会越来越关心中国的意见。中国在世界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有些想法,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你更加主动地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多地尊重,你的软实力自然就会大幅提升。所以,这不是一个软和硬的问题,而是该软就软,该硬则硬。”
其次,概括:贾庆国以一位同事的比较研究(未见任何公开信息佐证)发现毛泽东时代在争议领土问题让步更大更多,从而推出毛泽东时代是口头上硬,实际上软的诊断;他又否定软硬说,“软和硬本身并不能够很好地去概括中国外交,也不是判断一个国家外交好与不好的标准。”提出:“一个国家对外该软的时候就软,该硬的时候就硬。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该强就强,而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该配合就配合。”;他在领土问题及朝鲜核问题上的主张。
再次:具体分析:
(一)、荒唐的软硬说。含(一)——(五)部分,与一般民众的看法相反贾提出“我觉得我们在主权领土等问题上一点也不软”“毛泽东时代是口头上硬,实际上软。”“毛泽东时代中国的让步更大更多”在对毛泽东时代做到口头上硬实际上软的明确判断的同时,他在第五部分又否认着软硬说,认为“软和硬本身并不能够很好地去概括中国外交,也不是判断一个国家外交好与不好的标准。”这其中的逻辑矛盾是在评价毛泽东时代与后世的领土问题上的让步问题他是标准是量,只要对外让步了数量大于后世(先不说是否符合事实),那你就是实际上的软;在述说大前提时,他又说该软就软该硬就硬则是从质上讨论问题,那我们应该这样推论,如果属于该让步的,数量多些也必要,如果属于不该让步的,一寸也多余。
贾庆国自扇耳光的荒唐与无耻在于评价比较以前与现在的“领土让步”就单纯以数量来说事,不去思考是否应该?指出现在与将来的领土对策时则“理直气壮”“该让就让”数量多大都在所不惜,只因为这个该与不该就是由他认定的。第五点中他在否认“软硬说”的同时所提出的“一个国家对外该软的时候就软,该硬的时候就硬。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该强就强,而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该配合就配合。”的主张非常关键,这为他下来的卖国、害国主张铺平着道路。
(二)、他的政策主张:一通过谈判妥协解决争议领土论(六、七两部分)与为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主动(强硬)解决朝鲜核问题(第八部分)。
1、关于争议领土问题:他主张①因为多有深刻复杂的历史原因,解决方式中把谈判唯一化,排除军事手段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即“要通过谈判,也可以搁置或者通过妥协来解决。如果要搞对抗、搞军事占领,可能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他是在剥夺着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在解决领土完整问题上的基本权力;②给中国的定位:不再是普通大国而是超级大国③处理方式是“在领土问题上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做法上有两种,一种是领土扩张,包括法西斯主义的德国和日本,以及老牌的殖民主义,这两种方式的结果都不太好;另一种就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即我不要你的领土,但你要对我开放。”他在否认为前一种做法的同时只给我们留下了美国式处理方式,问题是这是我国唯一选择吗?合适我国吗?④他的恶毒在于“我不要你的领土”把我国在东海、南海维护国家领土、领海行为说成是要不要别国领土的问题,变我国的受损者为施害者,其心可诛。⑤我国主张国际交往中应该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他却以超级大国自居,把你要对我开放作为条件,这是中国的主张吗?如此做法不外是想为中国威胁论提供佐证,用心良苦呀。
2、关于朝鲜核问题的解决。①他所提出的主动性解决的可行性方案强调“既要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同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②他认为“朝鲜发展核武器不仅对中国也对地区安全构成了显而易见的威胁。”评:他完全无视在半岛安全形势的演变中,美国始终不肯放弃对朝鲜的包括核讹诈在内的安全威胁、每年都与韩国进行多次大规模的实兵演习是半岛安全问题的主动挑衅者,朝鲜发展核武器属正当防卫行为。这是在美国重返亚太以中国为最终目标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威胁中国乃至地区安全是美韩的挑衅行为;③他所强调的中国方案的有效性是指中国要在帮助美国剪除自己的安全伙伴方面做出实质性动作,问题是即使中国替美国除掉了朝鲜,美国能放过中国接纳中国吗?④“中国现在比较多地是停留在原则问题上。过去我们一直是别人提出方案,我们开始是反对,后来又慢慢地接受了。好多问题都是这样。”他指的应该是过去我国在国际问题的投弃权票问题。投弃权票本身意味着(对美帝集团的一些霸权行为)我国不赞成(以表明态度)但行动上没有阻止(碍于能力与政策),这真的算是口头上硬实际上软,这与国际形势的变幻有关也与我国的韬光养晦政策有关,苏东事件后,鉴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邓小平提出不当头、要守拙的韬光养晦对外策略,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搞好,代价是在国际事务不敢旗帜显明地主持国际正义、一定程度牺牲着中国的国际道义形象、使得穷朋友们纷纷离开了我国,六四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以中国进行封锁,中国成了国际上的孤独大国。但是这种付出为我国赢得了发展契机、再加上9、11后美国需要中国的配合,之后的入世成功使得我国的经济总量得到较大的提升,贾庆国无视这一大局,妄加批评显示其无知。⑤“过去国际社会对中国不太在意,也没有指望你提出什么建议。现在中国影响力提升了,好多事情没有中国的参与就办不成,国际社会越来越关心中国的意见。中国在世界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有些想法,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你更加主动地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多地尊重,你的软实力自然就会大幅提升。所以,这不是一个软和硬的问题,而是该软就软,该硬则硬。”中国主动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多地尊重?朝鲜半岛的稳定关系到中国与地区的国家安全,中国多次呼吁对立双方冷静下来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美国听从、尊重中国的意见而停止挑衅吗?他的主张无非就是要求中国对朝鲜下重手以搏得美国的赞赏,美国能代表国际社会吗?中国能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再次,前提批判:毛泽东时代口头上硬实际上软吗?
对美国抗美援朝:背景——朝鲜半岛发生的民族统一战争,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决定是否出兵时故意缺席放任美国出兵方案的通过表明苏联在避免与美国直接交兵意味不会国际强援的出现,中国刚刚建国、中美两国实力悬殊且美国以联合国军形式出兵。意义:直接关系新生国家与政权的生存问题,一旦有失,将在东北、台湾、越南三个方向形成针对中国的三把尖刀。决策:不出兵的理由有千条百条,出兵的理由只有一个——不能置之不理。结果:把美国势力从鸭绿江畔打回到三八线,迫使美国建国后第一次在没有获胜的条约上签字,三八线成为两个势力的分界线,以北成为中国的东北安全边疆。后续影响,苏联被迫放弃追求了一百年的远东出海口——辽东铁路及旅顺大连港、钱学森等回国报效搞起两弹一星,抗美援越时美国听懂了“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这句话的含义,听从了中国的劝告,不敢超过十七度线,在南部方向斩断了可能加在中国身上的另一把尖刀。面对世界第一强敌,事关国家生存时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口头上硬还是行动上硬?战略目标实现了没有?领土让步有没有体现?
对苏联珍宝岛之战,背景——在一方面要对美国压迫的同时中苏决裂后,苏联陈兵百万于中苏、中蒙边境,四千多公里的两国边界未划定,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抬头。意义:事关中国北部、首都安全。决策: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结果:保住了珍宝岛,打出了中国在苏联心目的国土底线。这是口头上硬还是行动上硬?我们的战略目标达到了没有?战略利益有没有得到保障?毛泽东宣布了废除不平等条约,为后来、后世争取国家领土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他没有收回被沙俄根据不平等条约占领的领土,这是由当时的国家力量对比决定的,任何人都无法超越历史条件,一代人有代人的历史责任。试图让毛泽东解决一切问题是对自己无能的嘲讽更是对未来缺少信心的表现。另外关于黑瞎子岛的失与得可再讨论。
对印自卫反击战。背景:新中国正面面对来自美苏双重压力,急需集中力量搞好建设的同时对付两大巨敌,希望同时同属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印度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可是印度以大英衣钵继承人的面目出现,拒绝进行任何形式的边境谈判,要求中国无条件接受英国殖民结果,并认为中国大敌当前,无暇顾忌中印边境问题而大肆挑衅,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掣肘因素。决策:战争可以由敌人挑起,但什么时候结束、以何种形式结束我们说了算。时机:抓住古巴导弹危险两霸无暇顾及之机。结果:打了一仗,两国边境稳定了五十年(原预期三十年)达成了我国国家战略布局中预期目的。关于藏南的得失,在中国网民有着很多的讨论,一位外国评论家说:“除了胜败的名分,中国得到了失败者的一切,印度得到了胜利者的一切。”在中国网民中有一定支持度。说白了问题的本质就很简单了,中国多数网民对现在中国在连线争端中的地位不满意,才寄希望于毛泽东时代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但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历史条件,如果他已经在历史提供的条件下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就是伟大的与有作为的。毛泽东时代,正面的敌人是苏美两霸国内还有一系列问题、印度不是我国的敌人不能它成为我国解决问题的太多掣肘因素就是我国的战略目标,所以当时就是要稳定西南而不是完成解决两国边界问题,我国撤退时,保留着全部的军事战略制高点使得我国在今天与印度的军事对峙中占尽了优势,而撤出了不易防守的平坦地区,避免了让我军被拖入长期的没有后勤保障的消耗战,这是战略家的大舍大得,我国也从来没有承认过印度占领的合法性。下面是我在强友影子军团的帖子《喜讯!藏南有望回归祖国了 》中的一个回复,其中阐述了自己对藏南前景及解决条件、顺序的理解:“楼主能从根本上把握国家之间包括边界问题处理的实质与依据,从国家发展战略与趋势的角度确立对藏南问题积极解决的信心极好。应该看到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增强及西藏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青藏铁路延伸线的今明两年的完成及墨脱的省级公路的开通,再加上中国在西藏地区对印度的地理自然优势及由此带来的军事攻防优势、水源优势等都使我国处于较从容的状态,不要仅仅看到藏南被占这一个点,更要从国际大格局来看问题,我这样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解决藏南问题都不在两国国家战略的优先顺序上。从中国发展战略来看,优先需要解决的是东部中美势力的再划分,寻求与中国实力相匹配的含国家统一内容及西太中打破第一岛链常规态势;重点是在西部建立与世界油源的陆上及海上通道的多样化。藏南问题的解决应该靠后,不用太重“五十年的”国际惯例,它有一个前提,一方放弃声索五十年,而我国从来都没有认可过印度对藏南占领的合法性,再联想一下香港、澳门的回归,结论就是最终是由国家力量(含国家意志)决定的。 ”文章后面再附上我原来的一个帖子《藏南、南海与中美 》。问贾庆国:中印关系不同与中苏、中美关系,毛泽东时代中国主张的在平等的基础通过举行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是不是违反原则?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有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藏南问题没有解决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是主观决策失误?如果确定后者为什么现在仍然没有解决——我们继续决策失误?在对印度问题上毛泽东时代是软还是硬?是口头上硬还是行动上硬?是该硬还是该软?
近代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由原来进贡体系下的宗主国与附属国关系逐渐演变为近现代意义上的正常国家之间的关系,分界线多为传统习惯线而无严格意义上的国界线,所以毛泽东主张这些新兴的民族国家之间应该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自主解决问题,这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原则也有利于地区的和平及当时的国家利益。所以万隆会议会议在求同存异的精神下,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经过各国协商,会议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项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这十项原则体现了亚非人民为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而团结合作、共同斗争的崇高思想和愿望,被称之为“万隆精神”[1]。另外,十项原则包括了1954年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 中国的付出、努力赢得了发展中国家的拥护信任、英法等欧洲传统发达国家的尊重,我国在被非洲国家等广大穷兄弟抬入联合国的并拥有了常任理事国资格,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在世界上、国际上的地位是空前的。放眼世界,当时我们的敌人苏美两国而已。当时我们软的不欺、硬的不怕,是国际顶天立地响噹噹的汉子。问贾庆国:当时我们该硬的软过吗?该软的硬过吗?
最后,我再从价值观的角度审视一下这个贾庆国他是意在什么角度立场看问题的:
1、他的世界观:他是“毛泽东时代中国的让步更大更多”说指出:“毛泽东时代中国和外部世界主要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尤其和西方国家,”我在上一段论证了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朋友遍天下敌人只有苏美两而已的国度,他的所谓与外部世界主要是一种对立关系,见证着他的世界就是西方世界甚至美国。因此他的主张就是代表美国罢了。
2、他的毛泽东时代观:他在断言毛泽东时代口头硬实际软后,却又否定软硬判断外交的意义,表明其目的首先是抹黑毛泽东;其次,为他的卖国主张大开绿灯:看,毛泽东时代可以已经“做出更大更多的让步”(托言一个同事的比较研究,无任何具体资料信息),我们有什么不可以出卖的。他主张——凡我们做的都是该的,凡毛泽东做的凡是实际软的;最后他决不敢用他所谓的该与不该这一质的要求来衡量一下毛泽东时代让步的“更大更多”这一量的比较,明确一下,哪些是该让的哪些是不该让的?实际上不该让的却该让了一寸也不行,该让的哪怕是几千平方米也应该。
3、他的争议领土说,主张中国作为超级大国而不是普通大国,应该采用美国模式:“我不要你的领土,但你要对我开放”,事实的在东海南海方向是中国的传统领土被强占被争议,中国进行是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正义行动,却让他说成了是要别人的领土,用心太毒了。
4、拚命离间中朝鲜关系,试图让中国自断手臂,饱尝唇亡齿寒之苦。
5、你所鼓吹的一切归于要让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需要为中国进行国际行为选择的标准以树立“新的国际形象”。实际上维护国家的利益是一个对外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实现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作为新兴力量要顺应时代潮流尽自己的国际义务,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积极推动力量,而不是象你所主张成为美国的傀儡。
附(一)《藏南、南海与中美》作者:lqszglz1216
如果不能全部拿回,干脆先保持现状。藏南现状对我国是个负担,但对印度是更大的负担,它吸引了印度三分之一的兵力,使它无法全力向海洋发展。假设我们通过谈判拿回了一半领土,人民显然是不满意的。重要的这时印度全力对付巴基斯坦,我国将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使得我国必须介入其中,以帮助我们全天侯的朋友,也必然会再次与印度为仇,这与我国放弃国土以追求的中印友好目标背道而驰,是陪了夫人双折兵之举。尽快解决藏南似乎有利于为我国的建设创造环境,使我国更有精力解决发展经济及应对美国对我国的压迫等主要矛盾,但美国对付中国从来都不缺少话题,没有问题可以制造问题,所以我国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重要的是面对美帝战略上轻视,战术上重视;把战略的防御与战术的进攻相结合,即所谓积极或主动防御。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味的消极防御是完全错误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对当前的美帝最合适不过,它不愿丧失世界老大的地位,没有与我国同归于尽的勇气,这是它的命门所在,这也是我们的底气所在。它对付中国,只会用些下三滥的着数,不断挑动中国周边国家频频对中国制造麻烦,充其量会发动一场代理人战争,而它自己是不会直接跳出来与中国正面交手的。美国戳着憨狗爬墙头,南海沿岸国家狐假虎威帮狗吃食,它们遥相呼应。看清它们的这一面目,中国就要对就要祭出我们的打狗棒,打狗给主人看,向美国表明我们崛起的坚强意志。美国会懂得。
附(二)国际在线对贾庆国的专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黎萌)中国的外交到底是硬还是软?判断一个国家外交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时候一国的外交该硬,什么时候可以灵活变通?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在世界范围内利益越来越大,“韬光养晦”似乎也越来越不被国人看好,“政府对外应该更强硬”成了百姓和网民更为青睐的看法和倾向。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的当天,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在驻地接受了国际在线记者的独家专访。贾庆国多年从事国际政治、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台海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的调整等方面的研究。
毛泽东时代中国的让步更大更多
贾庆国说,我觉得我们在主权领土等问题上一点也不软。现在不少人有这样一种印象,认为毛泽东时代中国很强硬,而现在我们很软。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印象。毛泽东时代是口头上硬,实际上软。
贾庆国称,自己有位同事做了一个比较研究,研究毛泽东时代和后毛泽东时代我们在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上所做的让步,发现毛泽东时代我们的让步要大得多。那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一种印象呢,因为毛泽东时代中国和外部世界主要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尤其和西方国家,因而那时说狠话是很正常的事。而现在我们的对外关系主要不是对立的或敌对的,至少也是一种非敌非友的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说狠话不合时宜,也不符合中国的整体利益。
贾庆国说,软和硬本身并不能够很好地去概括中国外交,也不是判断一个国家外交好与不好的标准。一个国家对外该软的时候就软,该硬的时候就硬。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该强就强,而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该配合就配合。
既要坚持原则,也要准备好妥协
贾庆国指出,在领土问题上,大部分争端的背后都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要不然不会有争议。在解决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上,还是要通过谈判,也可以搁置或者通过妥协来解决。如果要搞对抗、搞军事占领,可能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贾庆国表示,在领土问题上,一个普通大国和一个超级大国,他们考虑的问题应该是不一样的。普通大国考虑的是,我能多得一点就多得一点。但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做法上有两种,一种是领土扩张,包括法西斯主义的德国和日本,以及老牌的殖民主义,这两种方式的结果都不太好;另一种就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即我不要你的领土,但你要对我开放。
贾庆国说,在对待有争议的领土问题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务实,这不是一个强硬不强硬的问题。主权问题上是要强硬,在最终解决方案内要尽可能多地获得利益。但也要准备好妥协,如果这个妥协从长远来看对你更有利。
中国应更多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之道
在什么问题上中国外交应该更主动一些呢?贾庆国认为,比如在解决地区性问题上,中国应该更主动地去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它既要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同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比如朝核问题。朝鲜发展核武器不仅对中国也对地区安全构成了显而易见的威胁。因此中国就不能光提出谈判的方式,而是要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贾庆国说,中国现在比较多地是停留在原则问题上。过去我们一直是别人提出方案,我们开始是反对,后来又慢慢地接受了。好多问题都是这样。
贾庆国说,过去国际社会对中国不太在意,也没有指望你提出什么建议。现在中国影响力提升了,好多事情没有中国的参与就办不成,国际社会越来越关心中国的意见。中国在世界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有些想法,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你更加主动地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多地尊重,你的软实力自然就会大幅提升。所以,这不是一个软和硬的问题,而是该软就软,该硬则硬。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