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我在北京拜访李讷阿姨,向毛家后人赠送《乡关》

2025-02-1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我在北京拜访李讷阿姨,向毛家后人赠送《乡关》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ed34340100cy49.html

5月14日晚上,我接到北京一位要好的新浪博友“北京月季”的电话。在电话里,她说我寄给她的四本《乡关——少年毛泽东》的书收到了,问我能不能在5月16日中午赶到北京来,和毛主席的家人见过面?她把李讷和毛主席的警卫员给我约好了,并叫我还带些书,我当时很激动,满口答应了:“赵大姐,我一定来。”北京月季的赵大姐真是位热心人,之前她主动向我提起过她因工作上的关系,跟毛家人有比较密切的交往,能给我这位毛泽东的忠实“粉丝”联系一下毛家的人,因此我就给毛新宇、李敏、李讷和她一起共寄了四本签名书给她,想不到“北京月季”的赵大姐答应我一个和她素昧平生的人的话,很快就兑现了。

5月15日下午,我按照赵大姐的吩咐扛了一件书,如约登上了昆明——北京西的特快列车,晚上我躺在卧铺车厢里久久不能入睡,总是在脑海里设想着第二天和毛家人见面的情景,后来我也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并睡得好香,第二天早晨起床,车厢里其他的旅客都问我:你昨晚做了一个什么好梦,这样开心?我明知故问我怎么啦?他们笑骂我:你这个混小子,在梦里开怀大笑,搅得我们都一夜睡不好觉。我才懒得把心里的秘密告诉他们,只是红着脸只顾咪咪笑着,嘿嘿,我偷着乐呢。上午11点过9分列车准点到站,我下了车,按照赵大姐用手机发给我的信息,一下车直奔北京西站南广场,她正开着白色的北京吉普在车站门口来接我了。第一次见到赵大姐,我就感觉赵大姐是一位特别真诚朴实的人,年纪五十六岁了,却仍显露出一副精明能干办事风风火火的劲头,寒暄中她为我写少年毛泽东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精力而决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她觉得乐意为我这样一个执着的人做件事。

(左为李讷阿姨,右为李讷爱人王景清,中为赵大姐,她正在向李讷和王景清介绍《乡关》)

不一会,赵大姐把车开到了北京六里桥一家叫“西贝莜麦村”的饭馆,停稳车,我拿了些书与她直奔二楼,在包厢里刚坐下,她就问我:“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来这个店吗?”我摇头,她接着道出了原因:李讷心里总是搁不下“延安情结”,特爱吃这莜麦片儿。正好十二点钟,毛主席的警卫员高富有和张木奇等几位老前辈来了,接着李讷和她丈夫王景清也来了,赵大姐一一把来的人向我介绍认识,同时也把我介绍给大家认识,讲我是毛主席家乡的人,老家离韶山冲不到一百来公里,研究毛泽东二十多年了,最近出版了一本写毛主席少年生活的长篇小说《乡关》,接着,她特意把一本书放到了李讷的手中。李讷接过书,翻开书页神情专注地看了看,并不住地点头说:“不错,不错。”她转过身子,朝在旁坐着的我轻声背诵起了她父亲临走出韶山冲去东山学堂读书时写的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并问我:“小蒋,我背的对吗?”我点了点头:“李阿姨,你背的很对。”我这时才认真地打量起她来,她快七十岁的人了,却一点不显老,看上去最多五十多岁的样子,温文尔雅显得很精神,上身着一件极普通的褪了色的蓝色布衣。接着,她详细询问了我创作《乡关》的经过,我如实而简要地回答了她。

(右为李讷阿姨,左为作者,在亲切交谈)

我接着一一为高富有、张木奇、王景清等革命老前辈签字赠书。高富有从1937年5月起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曾是中央警备团手枪连连长,1947年寸步不离跟随在毛主席身边转战陕北,临近解放时,为保卫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顺利开进北京城,在李克农的领导下担任过中央社会部便衣队队长,后来还担任过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第一副局长、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委书记、常务副局长、国务院办公室党的核心小组成员。高老今年92岁了,脸色红润,精神矍铄,他详细询问了我的工作情况。这么高龄的老人了,却耳不聋,眼不花,身板挺直,还那样健谈,我打心眼里佩服,我不住地打量着他,不停地想象着年轻时候的他,应该是一位身手不凡高大英俊的让毛主席特别喜欢的警卫战士。

(左为毛主席警卫员高富有,作者向这位革命老前辈赠书)

赵大姐是个很细心的人,得知李讷最近喜得孙女,就早早地准备了喜糖,待大家坐定后,说起了开场白:“今天是双喜盈门,一喜是李阿姨喜得宝贝孙女,我们表示祝贺;二喜是湖南的作家蒋昌起先生圆了二十多年的梦,《乡关——少年毛泽东》这本书得以出版发行。”我接着起身说了些感谢的话,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创作经过,我说完,李讷带头鼓了掌。赵大姐接着请来了饭店里特意为客人助兴的戏班子,点了几首红色经典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浏阳河》、《东方红》……这些歌曲又把老人带回了延安时期那热火朝天的岁月,忘形地鼓着掌,叫着好,和着节奏一起和演员们齐唱,包厢里热烈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李讷的眼睛分明湿润了,她取下眼镜,用餐巾纸不停地印着眼眶。张木奇老人特别快活,他是毛主席五十年代的贴身卫士,对毛主席的性格和语言动作特别熟悉,声情并茂惟妙惟肖模仿起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那句激动人心震撼世界的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正式成立了!”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演员们在李讷阿姨身边载歌载舞)

酒过三巡,我开始为大家敬酒,我起先敬的李讷阿姨,她非常高兴,举起酒杯说:“小蒋,祝贺祝贺。”第二个敬的是高富有老前辈,他朝我扬起大拇指,“小蒋,你不错!再接再厉!”接着我为其余在座的人打了一圈。

李讷在席间对莜麦片儿特感兴趣,不但自己吃得有滋有味,特别的香,还鼓励我多吃,说:“你是湖南人,可能很少吃过这西北的玩艺,很养人啊,你在这里应多吃点,回家别后悔。”大家都笑了,笑得我不好意思,这莜麦片儿确实好吃,又滑爽,又有嚼劲,还带一股香味,我真有点喜欢这东西了,也就毫无顾忌大吃大嚼起来。我一边看着李讷那细嚼慢咽的样子,想她一定是在回味那延安时期的岁月,她是呆在主席身边时间最长的女儿啊,可以说是主席最疼爱的乖乖女,在延安那艰苦的岁月里她和主席一同吃过不少莜麦片儿吧。那莜麦片儿也确实养人啊,陕北的红军吃了,队伍一步一步壮大,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设了新中国。

吃过中饭,赵大姐把我送给毛新宇和李敏的书,请李讷阿姨转交,她愉快地答应了。最后我和李讷、高富有、张木奇、王景清等人告别后,来到了气象宾馆住下,下午去天安门和毛主席纪念堂附近转悠,我打定主意:北京的旅游景点再多,明天我什么地方都不去,必须先到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遗容再说。谁叫我从骨子里景仰毛主席呢。第二天我清早赶到了天安门广场,广场上已排起了四五百米的长蛇阵,大家慢慢地向毛主席纪念堂走,我随着队伍,买了一束菊花拿在手里,还买了一个毛主席纪念像章挂在胸前,花了两个多钟头的时间,终于缓缓走进了毛主席纪念堂,来到了汉白玉坐像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把菊花恭敬地献在坐像前,心里默念着:毛主席,您还好吗?我来看望您老人家来了。在身旁我看到一位老年妇女长跪在红地毯上泣不成声,朝毛主席坐像连磕了三个响头,令在场的人无不侧目为之动容。我眼睛也不住地冒着泪花花了。

电视文学剧本《乡关—少年毛泽东》每集提要

【第一集】

一九零一年腊月,大雪纷飞。八岁的石三伢子随母亲文七妹寄居在棠佳阁外婆家,他在八舅的课馆里旁读。在打扬尘、祷告灶王爷上天、杀年猪、打糍粑、舞龙耍狮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民俗中迎来了新的一年。为求来年风调雨顺和保佑石三伢子一生平安,外婆决计在新年里“还愿”唱木偶戏《三国》。润芝特别好奇趁人不注意,带头偷走了木偶道具。当戏班头因道具被偷要求另换剧目时,七舅上山寻找,只见润芝和表兄表弟正举着木偶热热闹闹戏耍,戏衣被撕破。润芝一见七舅,扔下道具躲进了荆棘蓬里。

【第二集】

七舅从山坡上捡来道具交给了戏班头,因戏衣被撕破,戏班头叫戏迟迟未能开演。文七妹只得打发(赔偿)两块光洋了事,她四处寻找“闯祸”润芝。润芝却如空中飞人在外婆家屋侧的大树上荡秋千,七妹把他押回自己的睡房罚跪打手心。外婆因新年不能打人而讨保。七妹因儿子调皮捣蛋坚持要把他送回韶山冲“关”进学堂读书,外婆却特别疼爱外孙坚持要把他放在八舅手下读书。润芝设计“报复”戏班头,闹出了一场小小“风波”。在“家庭会议”上,润芝的去与留,各方意见相持不下,只得等顺生来棠佳阁拜年来“定夺”。

【第三集】

心性要强的毛顺生因家境贫寒无好的见面礼,而迟迟未到棠佳阁拜年,岳母娘心急如焚。顺生在父亲毛恩普的催逼下终于来到了棠佳阁。顺生为来年大干一场,不但要接七妹、润芝和润莲回韶山冲,还要向七妹娘家借本钱做生意。贺老太太一一应允。当他们回家路过龙潭坨七妹跪拜“石观音”时,润芝因不想回韶山冲却躲进了观音石上的一座小小雨龙庙里,害得顺生到处寻找。最后因润莲的“告密”才得以找到润芝。当他们走过云盘山时,遇到了一只大老虎。在人生的紧急关头,顺生为保全家平安脱险,使出了浑身解数。

【第四集】

顺生全家终于平安脱险,回到了上屋场,润芝见到了土地老倌、神六花、亨二哥和牛伢子等小朋友,并很快交上了朋友,润芝把在雨龙庙里拣来的斋粑和铭钱分发给他们。润芝和润莲每晚缠着阿公毛恩普讲故事。阿公因痛恨世道的不公平,给孙子们讲了《红毛野人》的故事,启发他们长大后要打外国和中国的“红毛野人”。润芝由顺生领着见识了读书读出了“名堂”走南闯北干大事的伯父毛麓钟,叫润芝“学有榜样”好好念书。正月十五过后,润芝来到了南岸私塾,拜见了古板迂腐酸溜溜的先生,也见到了土地老倌等小朋友。

【第五集】

润芝上学不久,牛伢子不能交足学钱,而遭先生的冷眼;族长毛鸿财儿子田少爷坐着红绮大轿而来,给了先生丰厚的礼金,尽管田少爷洋相出尽,而受到先生的特殊“礼遇”。润芝因田少爷多次挑衅欺侮牛伢子,正直善良的润芝为打抱不平而与田少爷初次交恶。田少爷为挽回面子,出题“刁难”润芝并想叫润芝受“胯下之辱”,润芝巧破难题,智胜田少爷。因润芝酷爱看“杂书,又喜爱和先生“比智斗狠”,先生又气又恼,几次出题比试润芝的“钢火”,都因润芝聪颖好学和过目成诵,一一迎刃而解。当牛伢子家里揭不开锅而在课堂里饿晕了时,润芝陷入了深深困惑和忧愁之中……

【第六集】

看到牛伢子被饿晕时,好动脑的润芝为“贫”与“富”的问题求教阿公毛恩普。当看到自己的婶娘菊生嫂等三位农妇苦苦哀求父亲借米时,激起了润芝强烈的同情心,巧妙地为母亲在父亲面前“打掩护”施舍救济穷人。为了使牛伢子不饿肚子,润芝闹着母亲要带中饭上学,分饭给牛伢子吃。当润芝晚餐吃得特别多的“秘密”被母亲识破后,慈悲善良的母亲给润芝准备两碗饭带到私塾去上学。当先生出外喝酒后,先生的儿子亨二哥串通润芝等伙伴去偷了自家的盐姜和柚子,润芝用蚱蜢偷到了盐姜,还学野猫叫偷到了柚子并迷惑了娭毑,为躲避娭毑的追打爬到树上朝娭毑做鬼脸故意气她。

【第七集】

润芝伙伴们偷了盐姜和柚子,并把柚子藏起来。田少爷带来几个小厮,抓住牛伢子在私塾门口当马骑,润芝采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办法,惩治了恶少。因天气炎热,润芝趁先生不在课馆,发动同学下塘洗冷水澡。先生回来扬言要揪出洗冷水澡的头子,润芝“好汉做事好汉当”,用孔夫子赞成洗冷水澡的一段话说服了先生。田少爷被打回家搬来了“救兵”,大闹课馆。先生只得去上屋场“告状”,顺生闻听儿子“闯祸”,朝润芝追打,把他赶进了深山老林……

【第八集】

润芝出走后,接受了饥饿寒冷和毒蛇老虎的挑战,他一一化险为夷。他宿山洞,挖山药,采野果,捉泥蛙,摸小鱼,把深山老林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他发誓要走出韶山冲,到湘潭去读洋学堂干“大事”。顺生为摆平润芝“殴打田少爷事件”,在族长毛鸿财面前赔礼道歉并送了不少银钱。毛鸿财得寸进尺,企图霸占顺生家祖传柴山。润芝出走三天三夜,毛恩普、毛顺生和亲房亲戚及小伙伴始终苦苦寻找。通人性的大黄狗终于泄露了润芝藏身之处的“天机”。

【第九集】

润芝回了家,他跪在了急成了病的母亲床前。润芝也重新回到了课馆读书。父亲和先生待他出奇的好。润芝在帮助父亲数点他家印制的“义顺堂”纸票时,发现了一张父亲买田的契书。父亲搪塞过去。后来,顺生果真买下了他堂弟菊生赖以维持全家生计的七亩水田。润芝、阿公和娘站在一边,反对父亲不顾血亲趁人之危的行为,坚决要求父亲帮衬堂叔渡过人生的难关。顺生却固执己见,把本来身体羸弱的毛恩普气倒在床上,奄奄一息……

【第十集】

毛恩普驾鹤西去,顺生痛悔不已,为弥补自己的过失,要求菊生到家里来做长工,以维持他一家的生计。刚出五服的大哥毛宇居帮助料理润芝祖父的后事,请润芝到自己开办的井湾子私塾就读。润芝对温文尔雅的年轻先生顿生好感,急切要求父亲答应他这一要求。顺生不得不遵从父亲毛恩普的遗嘱,答应了润芝的要求。在临送润芝去井湾子私塾时,顺生却发现了润芝一个惊人的“秘密”——书箱底下藏一本《水浒传》。继而在家里,为此发生了一场“夺书大战”,顺生持柴刀砍烂了润芝借来的《水浒传》,润芝伤心已极……

【第十一集】

因“杂书”一事,父子俩在去井湾子读书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由于母亲和弟弟的巧妙周旋,父亲终于送润芝上井湾子读书。刚进学堂第一天,毛宇居先生采取“杀鸡儆猴”的办法来警诫润芝。生性调皮聪明的润芝,趁先生外出之机上山读书和采野果,招致大哥对他罚站而写《咏天井》一诗。顺生在寝室里发现了润芝“杂书”成堆,勒令他辍学回家“牵牛尾巴”。顺生眼看生意红火,为了添人手续香火,有意为润芝相亲合婚,却遭到润芝强烈反对,父子矛盾陡然激化。

【第十二集】

为使父子俩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和平使者”的母亲有意安排润芝去偷粪下田。润芝抢时间完成了父亲规定的“任务”,在田角地头读书。顺生这个严厉的“监工”却仍要责问他。润莲上山砍柴,遭到田少爷的打骂抢劫。父亲忍无可忍去跟族长论理未果,润芝鼓动父亲为夺回柴山跟族长打官司。润芝在山上看牛,发誓要写受苦人的书。大雨滂沱,眼看牛伢子家的稻谷被大雨冲走,他率领伙伴们为牛伢子抢收稻谷,而自家的稻谷来不及收拣而受到父亲的责打。润芝为躲避父亲的责打,朝南岸池塘方向逃跑……

【第十三集】

润芝在快被父亲追上的时候,他急中生智跳入了池塘。池塘里久久不见润芝的身影,母亲急得大哭起来,润芝这才浮出水面逗母亲开心。润芝读《盛世危言》等书籍,眼界渐开,发誓要走出韶山冲,而父亲为他娶妻是铁打的主意,强逼润芝完婚,但捆绑不成夫妻,在新婚之夜逃离了洞房。第二天早晨,母亲和新娘罗大秀到处寻找新郎的下落。

【第十四集】

母亲和大秀四处寻找,在屋后晒谷坪草堆里终于找到了酣然入睡的润芝。母亲极力开导润芝,但润芝只认大秀做姐姐。大秀为得到丈夫的温情,对润芝格外的体贴入微,但得来的却是润芝的一张冷脸。大秀为使全家在新年里有两套新衣穿,不顾身患重病,通宵达旦纺棉花。顺生为柴山打官司请毛简臣写好了状纸,去湘潭衙门起诉,但因没送礼而最终败诉。顺生把败诉原因归结为自己不懂大清律条,极力主张润芝去毛简臣那里学好大清王法以便将来夺回柴山。歪打正着,润芝如愿重新坐进学堂读书。在冰天雪地的天气里,顺生请来了郎中为病入膏肓仍在纺棉花的大秀诊病。

【第十五集】

大秀的病,郎中表示无力回天。润芝从毛简臣的私塾冒雪回家,因大清王朝气数将尽,润芝打算不再学大清律条,父亲好不气恼。因大秀病魔缠身,润芝极度痛苦,但父亲催逼他和弟弟去陈家桥李家屋场讨账。他打听到了那里回来了一个疯疯癫癫的“怪人”李漱清,润芝却很崇拜他,很想去拜访他。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被田少爷猎狗咬伤而被风雪掩埋的牛伢子。他兄弟俩尽力施救,用收账的钱接济了牛伢子一家,并救下了悬梁自尽的牛伢子他娘。他俩回到家后,巧施锦囊妙计,躲过了父亲严厉的盘查。

【第十六集】

在新年鞭炮声中,大秀看着润芝及全家人穿上了自己纺的新衣,带着笑意死去了。润芝悲愤已极,出走李家屋场,求教“怪人”李漱清,彻夜长谈变法维新救国之道,从此润芝喜欢上了梁启超的文章。父亲因新年谷米价格暴涨,去湘潭十八总裕源米店送货,遇上了帮裕源米店扛货的毛恩春。毛恩春看到韶山冲饿死人而顺生却把谷米外运出境,当晚回韶山冲联络穷苦农民设关堵卡,平粜了顺生第二次送湘潭的大米。当润芝从李漱清处回家时,父亲已气倒在床,咒骂不休。

【第十七集】

润芝为父亲的大米被穷苦农民闹了平粜拍手叫好。后来父亲担心润芝和李漱清交往频繁会“学坏”,正好同族名士毛麓钟辞职返乡在面山楼办学,就让润芝拜读于伯父毛麓钟门下,攻读济世安邦的“帝王之学”。在伯父的悉心指点下,他学习异常刻苦,嗜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备受湖湘文化建功立业思想的浸淫和熏陶。顺生和七妹看着润芝的进步也十分高兴。正值湖南地区发生大灾荒,在塾馆里闻听了长沙闹抢米风潮的事件,引起润芝心灵巨大的震憾。

【第十八集】

润芝从面山楼回家的当晚,族长毛鸿财盗卖祠堂公谷以包私囊,当偷运出境时,被毛恩春等穷苦农民逮了个正着,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斗,毛恩春等人终因寡不敌众被毛鸿财的家丁捕捉,送往祠堂惩办。润芝听完牛伢子的哭诉后,决心搭救毛恩春等穷苦农民。而父亲和母亲担心润芝又去闯祸闹事,将他反锁在家。润芝学孙悟空变化之术,从家里逃了出来,冲进祠堂里。只见毛恩春即将被处“沉塘”死罪……

【第十九集】

正在对毛恩春动刑的紧要关头,润芝一个箭步跃上上厅。润芝大义凛然,有勇有谋,数次与毛鸿财面对面交锋,终使毛鸿财原形毕露,丑态百出,解救了毛恩春等穷苦农民,并惩办了族长毛鸿财。他回到家后叫母亲打开锁,放出了房里锁着的弟弟润莲。父母亲看到润芝“搞赢”了族长,亦喜亦忧,喜的是报了自家的仇,忧的是润芝处境危险,担心族长暗箭伤人。父亲和母亲夜里睡在床上苦思良策。

【第二十集】

润芝回到面山楼,因闹祠堂而得到了大伯父毛麓钟的高度赞赏。毛麓钟指点润芝攻读《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和《孙子兵法》三部书。《资治通鉴》润芝开卷不久,顺生走来面山楼,强令润芝终止学业远走湘潭去学徒。经毛麓钟的劝解,润芝没有与父亲发生大的冲突。在毛鸿财的威逼和父亲的哄劝下,不得不“走为上计”,和来韶山冲进货的裕源米店老板毛裕林及父亲一道,踏上了去湘潭十八总的路。

【第二十一集】

润芝在米店里受尽了“奴婢”般的待遇,润芝和陈小二一道在米店里设计惩治了飞扬跋扈的“五爪辣”和囤货居奇、掺杂耍假、刻薄刁钻的老板毛裕林,使无数饥民抢走了他粮仓中的大米。更叫人啼笑皆非的是,当米店被抢后,县府衙门的捕快小头目来询问毛裕林时,因毛裕林不肯出钱打点他,以莫须有的罪名“窝藏朝廷钦犯”绑走了毛裕林。

【第二十二集】

润芝回到韶山冲后,和母亲一道巧摆劝学宴,邀请毛麓钟、毛宇居和李漱清先生以及七舅文玉瑞、八舅文玉钦、表哥王季范和文运昌等亲戚,来韶山冲劝说父亲送他到东山学堂读书。父亲盛怒之下,追赶润芝到池塘边,润芝急中生智对父亲说:你再走一步就跳进塘里,父亲才肯罢休。回到家中,父子俩达成妥协,润芝向父亲提出了只要答应他读书可向父亲跪一条腿的要求。

【第二十三集】

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毛恩普等穷苦农民揭竿而起,上山安营扎寨对抗清朝政府,惨遭清朝政府的残酷镇压,他们被砍掉脑袋挂在旗杆上。这件事,在少年润芝心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坚定了他走出韶山冲立志为穷苦人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最后在毛顺生的账簿里写下了“孩儿立志出相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走向了湘乡东山小学堂,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涯。

标签:父亲   毛主席   母亲   先生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