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的时代主题下左右的较量
政改的时代主题下左右的较量
(黄凤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一 政改是时代主题吗?
政改是时代主题吗?科学学学派的判断是肯定的。但是,这个时代主题与经济建设的时代主题相比地位上要次一级。
科学学学派根据运用国家的三重根原理对现代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过程所作的判断,认为1842年至1919年的中国是现代中国国家的外部联系存在的时期即接触国际自然分工实践的时期(表现为接触国际间的剥削、压迫和战争),认为1919年至1949年的中国是现代中国国家的外内联系存在的时期即调整国内(阶级)社会分工实践模式的时期(表现为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减小阶级差别,提升国内社会分工实践力量),认为1949年至21世纪40或50年代的中国是现代中国国家的内部联系存在的时期即选择和实施国内自然分工实践模式的时期(其中,1949年至1979年是利用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选择国内自然分工实践模式的时期,表现为集中力量搞科研,为将来实施的国内自然分工实践选择比传统资本主义国家更先进的自然实践模式。1979年至21世纪40或50年代是利用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实施所选择的国内自然分工实践模式的时期,也是国家社会主义权力资本化的时期,表现为新兴工业的快速应用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进行)。这是科学学学派对现代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过程的总体判断。读者可见《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和《经济的三重根原理及当代中国经济分析》两文。
改革开放以来所倡导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主题正是现代中国实施先进于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自然分工实践模式的最好反映。由于国家现象未消亡以及阶级差别仍然存在,现代中国选择和实施新的自然分工实践模式的过程伴随着计划经济的不效率和集中民主制的腐败问题的滋生,并必然伴随以表现为国家社会主义权力资本化的统治阶级权力的资本化过程。于是,权贵资本主义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中国国家性质的附属性质便登上了历史舞台。1979年至2009年的权贵资本主义处于从无到有的阶段,它的力量还没有发展到被现代中国国家法律确认,因此,权贵资本主义往往以潜规则的形式存在。但是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权力的进一步资本化,权贵资本主义力量必然进一步壮大,并体现在现代中国国家政治法律实践中。现时的政改热,可视为权贵资本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统治阶级最开始的政治法律实践。而且,他们的政治法律实践也必然持续到现代国家的结束。政改从而成为2009年至21世纪40或50年代的现代中国国家的时代主题。
只是,这个时代主题在2009年后的现代中国国家的所有时代主题中处于次要地位。经济建设即以新兴工业的快速应用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进行为表现形式的实施先进于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自然分工实践模式,仍将处于中心或主要地位。权贵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的诉求也必将以此为前提。超越这个前提的声音,都将是非法的,也注定不会被现代中国国家付诸实践的。因此,政改的过程必然是渐进的。
现在,作为调和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中央的政改语言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个话,相当于中央没有任何表态,也说明了权贵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实践刚处于诉求上的提出阶段,政改还没有开始成为现实。但是,既然统治阶级已经提出主张,那么不可或缺,被统治阶级也必然提出自己的主张。 他们的主张,主要围绕政改的内涵和具体目标展开。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较量后、权贵资本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较量后,这个问题可能将在十八大被调和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调和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社会主义和占附属地位的权贵资本主义的中央最初回答(之所以是最初回答,是因为政改的内涵和具体目标会随政改进程的推进而不断明确和改变的。这两年,在左右对政改问题的最初较量后,中央也只能给出最初回答)。在以阶级差别的仍然存在为前提的共识达成之前,左右都将积极参与其中。
二 左右的较量
所谓右,即权贵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现代中国的中产阶层也应算入权贵资本主义的阵营)。权贵资本,以国家社会主义权力(以工农阶层为群众基础的国家社会主义权力或管理阶层)为外部联系,以权贵为外内联系,以新资本(在社会分工实践和自然分工实践上先进于传统资本的资本)为内部联系。但是,权贵资本的政治哲学却没有这么理解。他们照搬了传统资本的生成过程,认为权贵资本的敌人是封建式的权力,认为权贵资本能够像传统资本主义批判和限制封建权力的基础上生成。因此,右的政改主张的理由支撑往往是将封建妖魔化的国家社会主义权力与普世化的新资本权利对立,认为缺乏限制的权力和国家(政府)会损害公民权利,会导致腐败和官僚主义(他们的政治哲学也只上升到了这个高度,还没到资本主义人性论的高度。因为,再往上,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管制。现在,他们还没那么大的力量)。因此,右所主张的政改的内涵是限制国家权力。这个内涵会随政改进程的推进而不断明确、具体。他们提的政改的具体目标包括党内民主、基层民主和强化人大三个方面的。这三方面具体制度实施进程取决于左与右达成的以阶级差别为前提的政改共识。
所谓左,即国家社会主义的工农阶层及以工农阶层为群众基础的尚未得利的国家社会主义权力阶层。国家社会主义,以传统资本主义为外部联系,以传统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主义国家的国际自然分工实践为外内联系,以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为内部联系。但是,国家社会主义的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同样的,他们对政改的理解照搬了国家社会主义生成于传统资本主义的过程,认为政改的敌人是资本,认为国家社会主义权力能够像国家社会主义批判和限制资本权力的基础上还原。因此,左的政改主张的理由往往是将平均终极化的国家社会主义权力与传统资本权利相对立,认为资本在政治上的主张会加剧恶化社会公平。因此,左所主张的政改的内涵是剪除资本与国家社会主义权力的联系,使权贵资本在国家社会主义的法律文本上彻底非法化。显然,这个内涵也会随政改进程的推进而不断明确、具体。他们提的政改的具体目标包括实施严格的政务公开制度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这两个制度的实施进程取决于左与右达成的以阶级差别为前提的政改共识。
三 政改共识的推进路线分析
作者在《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性质和过程分析》一文中对缓慢的政改进程作了如下预测:以国家社会主义集中民主制度为基础和开端,以地方普选民主制度和国家社会主义执政党党内民主制度为环节,以国内社会分工实践和国内自然分工实践先进于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全国普选民主制度和多党制为终点.正确与否,可以理论探讨。
上述预测只是对政改进程的宏观预测。政改进程的具体机制是怎样的呢?或者说政改共识何以实现呢?前面第二部分已经分析了左右阵营各自倡导的政改内涵和具体目标。那么,共识就必然是既承认右的政改主张,又承认左的政改主张。换个角度理解,也就是,权贵资本以腐败和政治官僚主义换取新资本的政治权力,就如改革开放以来30年权贵资本以经济官僚主义(或经济不效率)换取新资本的经济权利一样。因此,我们将会注意到一个现象:腐败和官僚主义逐渐少了,因为国家社会主义权力被新资本的权力蚕食了。
( 2010年11月2日 )
请读者依次参考以下博客文章《知识原理》《存在的三重根及其求解》;《国家原理及当代中国国家性质分析》;《经济的三重根(或经济学原理)及当代中国经济分析》;《社会科学学原理》《哲学的三重根或哲学学原理》《社会科学的两重系统风险及其规避》《传统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是某国家主体认识关于社会存在的F()<1的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学原理》;《当代中国权贵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学或社会科学学》;《马克思主义学——当代中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学或社会科学学》;《现代空想共产主义学》;《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性质和过程分析》;《科学学原理对传统科学批判和重构》;《国家原理的数量化及价格主义批判》;《横断科学知识批判》。另可参考《科学学原理草稿》和《国家社会主义与权贵资本主义草稿》。
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科学学学派博客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HuangFengli.htm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