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关系国家的根本责任该由谁负?
(说明:可能我动作稍微慢了一点,刚刚看到李长江已经被免职了,这篇博文我本来中午就写好了,可是自己想修改一下,而且要上班,没有时间发布,但是我的一些想法还是有很多没有实行的)
近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把老百姓搅得是寝食不安。这么多的小孩在父母长辈的带领下去医院检查,已经发现小孩有结石的恐怕都要欲哭无泪了,小孩今后会怎么样,打击是那么巨大,影响是那么深远。我自己就是结石病患者,住院清除干净了,可是过几年又会复发,医生就说结石病是无法根治的,是水质问题,也是体质(肾功能)问题,只要你得过结石,就容易复发,只能靠自己多喝水,多运动。我是遵照医生的嘱咐,每天猛喝水,比其他人是明显多得多,也经常锻炼,可是还是难以摆脱结石对我的伤害。我不知道小孩是不是会比我做得更好,是不是他们的体质因为小长大了就能改变。暂时小孩没有问题的你应该也高兴不起来,也还有担心,是不是检查彻底、权威,是不是今后就没有问题了,很多人心里可能还会有一些疑问的,谁能保证这些毒奶粉没有残留、没有潜伏期。就是没有小孩的民众也会寝食不安的,你肯定会联想到现在我们到底吃什么才安全,恐怕你绞尽脑汁、你水平再高、再富有都无法确认什么一定安全。大家通过媒体报道,看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那么的严重,也有那么一些官员、学者、企业在不断的宣传、解释,但是有多少令人信服的只有你自己心里有数。我们不禁要问,现在到底怎么啦?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该由谁负责?
附:
(一)国外媒体蓄意炒作,制造中国商品威胁论。
今年3月份以来,“美国宠物食品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境外媒体对中国出口食品乃至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炒作,制造中国商品威胁论,把中国商品妖魔化。继而,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食品和日用消费品等,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这次炒作不同寻常,不仅来势迅猛,而且充满敌意,恶意攻击诽谤,大有不达目的不肯善罢甘休之势。
一是由点到面不断扩大炒作声势和影响。美国宠物食品“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引发了境外对我国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尤其美国媒体大肆渲染我食品安全问题,先后炒作鲇鱼药物残留事件、冷冻鱼致人中毒事件、巴拿马药物中毒事件、二甘醇牙膏事件、中策轮胎安全事件,等等,炒得沸沸扬扬。由于受美国主流媒体的影响,欧盟、加拿大、瑞士、新加坡、日本、南非、韩国、巴拿马、越南、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媒体,都参与其中,反复报道我国出口牙膏、牛肉、蒸米、宠物食品、植物蛋白原料、水果、蔬菜、大米、水产品、玩具、纺织品、陶瓷、儿童沙滩车、轮胎、风味食品等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妄加评论,给我造成了极大影响和损失。
二是把个别产品的问题上升为对中国制造的普遍怀疑。这次蔓延到许多国家对我国食品问题的炒作,虽然都是针对个案的产品,但一些国外媒体,动辄以“有毒”、“致癌”、“污染”等字眼,把个别食品问题说成是整个中国食品的问题,把个别不法企业的问题说成是中国政府监管体制的问题。而且由食品扩大到其它产品,用意十分险恶,有意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乃至“中国制造”的普遍怀疑和担忧,破坏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声誉,制造“中国产品安全威胁论”,把中国产品妖魔化,达到在经济上严重影响我产品出口贸易,在政治上破坏我国的国际形象的目的。一些媒体甚至建议,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中国制造”的标签视作假冒伪劣的警示,进口商、零售商不要经营中国商品,消费者应当拒绝购买任何中国产品。
三是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质疑对华贸易政策。近来一系列出口产品问题的发生,使美国方面对我国一些企业的商业道德失去信任,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产生怀疑。美国消费联合委员会官员发表评论:“中国出口的商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且涉及多个领域”。美众议院农业拨款小组委员会主席德劳罗称:“中国商品几乎每天都出现新问题,已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有的媒体甚至对食品安全问题借题发挥,提出中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缺乏适当的国内经济和社会基础,认为中国政府控制食品安全及相关问题,至少还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同时,认为美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幷没有做好准备,未能及时更新进口产品监管体系。有的媒体还说,美国的产品安全政策已过时,应专门制定一套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政策和制度,要向中国施压促其改变做法。
四是恶意炒作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尽管总体上看,我国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以食品为例,近几年我出口食品的质量合格率都在99%以上,略高于我自美国进口食品的合格率。2006年,我国出口食品总体合格率达到了99.89%。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媒体大肆炒作,打压和抹黑“中国制造”,具有明显的政治背景和意图。一是借质量问题压制中国。敌对势力根本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中国的崛起,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出口额倍增深感不安,担心冲击既得利益和既有秩序,有意在容易引起公众关注的食品和消费品安全上作文章,损害“中国制造”的声誉及我国形象,牵制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同时增加在政治经济问题上与我讨价还价的筹码。二是政党利益之争的需要。美国民主党掌握国会后,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上升,相关利益集团极力推动政府对境外产品采取限制措施。美国大选临近,贸易问题牵动美就业形势和经济竞争力,成为美国内政治敏感话题和大选重要议题,各派政治势力竞相加以利用。一些政党为拉选票,首先把中国作为攻击目标,把制裁中国作为其政策的首选,刻意在中国产品的质量上作文章。三是美国贸易政策的需要。美国会的一些议员和一些对华不友好的势力将我作为解决美贸易问题的主要目标,除在人民币、知识产权等问题上施压外,有意借质量安全问题拿我输美产品开刀,从而向政府施加压力,限制中国产品进口,幷作为筹码抬高对中国的要价。其用心之险恶,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五是恶意炒作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国外媒体的炒作,已经引发了包括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连锁反应,先后对我出口食品、玩具、机电产品等采取严格检查措施。美国已对我国出口的所有植物性蛋白采取扣留检验措施,对我国所有的出口牙膏实施检验,对中国制造的150万件玩具火车实行召回,对中国的沙滩儿童车、轮胎等发出警示通报,对中国进口水产品进行评估,同时加严检测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跟近,不断扩大对我产品的制裁。国外的这些制裁已经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损失,一些国外进口商停止执行合同,有的还大量退回已经进口或在途商品;我国南部沿海一些对美水产企业出口停止,经营陷入困境。
(二)国内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仍然存在很大隐患。
当前我国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有很大差距;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
一是我国产品总体上档次低,可靠性不强。目前我国产品标准水平仍然不高,采用国际标准的不足60%,许多重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低于50%。多年来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徘徊在80%左右,一些产品可靠性不强,故障频发,甚至带来安全隐患。据估算,目前我国每年因产品质量差直接造成的损失超过7600亿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生产能力,而且浪费了资源,消耗了能源,污染了环境。
二是自主品牌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质量低,我们缺少知名的、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我国制造业总量已居世界第四位,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占世界第一,是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从质量和竞争力来看,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包括一些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在2006年美国《商业周刊》“全球最有价值100个品牌排行榜”中,我们没有一个品牌。由此我们一些产品利润低、竞争力不强。
三是制假售假屡禁不止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忽视质量,不按标准组织生产,有的甚至唯利势图,恶意制假售假,严重危害健康安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坏影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意见很大。特别是一些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等,由于质量差和假冒伪劣,问题频发,影响很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四是食品质量安全隐患严重。从我国的整体情况看,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偏低。小企业、小作坊食品的合格率更低,问题很突出。虽然获出口注册登记企业整体水平相对较高,但有的企业存在自检自控体系不完善、自律意识不强、不按标准生产、不能持续满足卫生注册要求等情况。种植养殖源头问题仍然很多,疫情疫病和农兽药残留问题尚未得到明显解决。一些企业守法意识差,诚信意识淡薄,大量存在见利忘义、掺杂使假、逃避检验监管的现象。如近几年,在出口水产品多次截获禁用药物残留,夹带铅块、章鱼泡水,在出口欧盟的春卷中截获禁止进口的禽肉。这些不讲诚信,甚至是不讲道德的行为,产生的影响非常恶劣,造成的危害非常巨大。
(三)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然存在大量薄弱环节。
尽管我们不断加强了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力度,但目前差距仍然很大,薄弱环节很多,加上国外技术标准门槛越来越高,一些企业诚信度差,违法违规现象严重,以及监管体系自身的不足等因素,使我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从源头监管的工作没有完全到位。目前市场及出口产品中的产品质量问题说明,我们在生产源头监管没有完全到位,把好厂门没有完全到位。目前大量的事实说明,有的企业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滥用添加剂、色素,使用非食品原料,甚至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对这些严重违法违规生产企业,少数地方存在监管不力、处罚不力、打击不力的问题。
二是企业逃避监管的现象严重。一些出口企业无视进口国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采取弄虚作假、偷梁换柱的手法,通过非正常渠道出口,致使掺杂使假、假冒伪劣不合格商品流人国外市场。美国FDA今年4月份扣留的137批我国不合格食品中,有77批属于逃避检验检疫,通过伪造编码、冒用其他品名等方式出口,这一部分占到了总数的56%。一些国内生产企业千方百计逃避质量监督,有的无证生产,有的超出生产许可范围进行生产,还有的违规使用添加剂或不按规定接受监督检查。
三是国内外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日本、欧盟等主要食品进口国大幅提高农兽药残留检测标准,有些标准几十、几百倍地严于我国。如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794种农业化学品设立了67140项限量标准,而目前我国仅制订了234种农兽药的1136项限量标准。日本标准严于我国的就有120种、622项之多。而我国标准低、老化、重复等问题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也是造成我国产品竞争力不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是一些查验机构执法把关不严。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在我们质检系统幷没有彻底解决。反映在出口环节,一些检验检疫机构内部管理不规范,执法责任制不落实,在日常的检验检疫工作中,不是按规定抽样检查,而是让企业送样品,凭企业的样品检验出证的现象普遍存在,执法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今年总局在查处口岸不合格乳清粉进口时发现,某个检验检疫局的执法人员,在从进口乳清粉中检出大肠杆菌后,只是将结果通过电话口头通知了进口企业,当企业告知有问题的原料已用于奶粉加工之后,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内竟然不作任何处理。直至总局接到举报的当天,才不得不匆忙调查处理,且调查程序不合法、文书不完备,负责调查处理的某个处长、某个科长竟然对违法案件的查处程序和要求根本不掌握。这种极端不负责任、作风不实、工作不细、把关不严,甚至放弃了把关的情况,在某些局、某些执法人员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反映在生产监管中,只管发证和收费,对企业的后续生产放任不管,重收费、轻监管现象依然存在。
五是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存在着缺陷。我们现行的出口查验模式是产地批批检,口岸抽查检验。但有个别产地局不严格执行监管装车、铅封等的规定,货到口岸后口岸局不按规定进行抽查,这就形成了很大的漏洞,极易发生货证不符的情况。一些不法企业利用检验监管模式中存在的漏洞,采取“夹带鲜活产品出境”、“假证通关”、“异地报检骗取换证凭条(单)”等方式,逃避检验检疫和口岸查验。
六是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不紧密。反映在检验检疫的环节,有的口岸局明明掌握了产地局没有严格执行程序的证据,有的甚至发现的问题非常严重,但为了不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或者出于情面,而不及时通报,甚至根本不向总局反映,致使这些问题长期严重存在。在报检报关环节,有的企业冒用卫生注册企业名称或伪造兽医(卫生)证书,逃避产地检验,尽管发货人、货物品名、数量、金额等关键信息与报关信息严重不符,但检验检疫机构没有及时掌握,致使有问题的产品被放行。反映在基层两局的配合上,还没有形成相互协作的机制,对许多质量问题的监管,没有形成互动,达不到互补,收不到“1+1”大于2的效果,质检机构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执法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来源:中国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