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改革不能违背民意——网友热议《人民日报: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2025-02-1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252801人参与 | 评论947条 |

  •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6:22凤凰网广东省珠海市网友:LUYI

    不明确为什么改革,为谁改革,改革的方向的问题,是首要问题!否则,就会偏了方向,两极分化,'摸着石头过河,就成为糊摸,把资本主义的糟粕当成香饽饽.还不深思!

    推荐 [61008]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48凤凰网吉林省网友:samppk

    改得现在住不起房子,看不起病,养不起孩子,买不起蔬菜了。

    推荐 [19240]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36凤凰网山西省临汾市网友:丁亥

    官员财产公示应为改革之最咋老也执行不了

    推荐 [12529]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6:24凤凰网山西省运城市网友:飞上月亮

    医改改的看不起病,房改改的住不起房,教改改的上不起学,最该改革的政改叫唤了多少年也不见动静,不知道还计划改啥?

    推荐 [11159]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30凤凰网山西省临汾市网友:丁亥

    能否回答双规退休制是改革的必然

    推荐 [12494]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27凤凰网辽宁省网友:liuhuigsj2008

    怎么改革,改革什么,达到什么目的,人民一头雾水。

    推荐 [7574]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49凤凰网广东省珠海市网友:完成者

    好一个完美维护权贵既得利益,危机贫民百姓利益的社评!

    推荐 [6075]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6:19凤凰网福建省厦门市网友:wzxm999

    号称“科学”之“代表”,首先应该官员财产公示!

    推荐 [5159]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37凤凰网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网友:广东梅州梅县

    改革最大的负面衍生物就是贪腐,应大力整治。

    推荐 [5022]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10:09凤凰网广东省深圳市网友:szsyxing

    三十年来,谁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权贵与既得利益集团;谁是改革的最大受害者——工人尤其是下岗职工、农民和大多数普通群众。一切以改革的名义在忽悠!

    推荐 [4531]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6:36凤凰网辽宁省沈阳市网友:a49642104

    物价暴涨,这就是老百姓的感受。

    推荐 [3522]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25凤凰网美国网友:lyyz3832cpf

    可以说1978年至今,中国的开放是主动的,改革是被动的。

    推荐 [3304]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10:14凤凰网广东省佛山市网友:gaoshanzhidian

    否定过去的一切就是改革吗,怎么改革,达到什么目的叫改革成功,整天叫不改革死路一条,往哪里改啊,说出来我们听听,不要害羞嘛!

    推荐 [3202]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10:07凤凰网海南省三亚市网友:hnsyxdr

    我不明白,为什么每次改革的最终结果,受伤的总是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

    推荐 [3008]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37凤凰网海南省网友:zjj65339505

    好文章!!!切中时弊、社弊、党弊、政弊!!!

    推荐 [2616]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47凤凰网广东省珠海市网友:完成者

    好一个维护完美权贵既得利益,危机贫民百姓利益的社评!

    推荐 [2360]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10:02凤凰网广东省深圳市网友:mbad369

    摸摸摸不把所剩仅有的国有资产摸进私人袋中就不罢手

    推荐 [2418]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49凤凰网山西省晋中市网友:Yjjwhb

    光说不做!空谈!忽悠!

    推荐 [2403]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50凤凰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网友:cd159369

    什么逻辑,“改革”和“不完美”是矛盾的吗?

    推荐 [1596] | 回复 | 复制

    用户头像

    发表日期:2012/02/23 05:38凤凰网陕西省网友:手机用户

    只砸别人的铁

    推荐 [1355] | 回复 | 复制

    这是最后一张

    【附文】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人民观点·深化改革认识论①)

    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

    发展起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人们对改革的普遍关切,标注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

    所不同的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改革就会招惹是非,改革就是“自找麻烦”,改革也很难十全十美。30多年后,身处深水区和攻坚期,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在改革进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对声音的出现,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现实中,或是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担心不可掌控的风险,或是陷入“不稳定幻象”,在一些人那里,改革的“渐进”逐渐退化为“不进”,“积极稳妥”往往变成了“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

    然而,“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纵观世界一些大党大国的衰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修修补补的机巧,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最终因改革停滞而走入死胡同。对于当前各地各部门千头万绪的改革来说,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如果怕这怕那、趑趄不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甚至将问题矛盾击鼓传花,固然可以求得一时轻松、周全某些利益,但只能把问题拖延成历史问题,让危机跑在了改革前面,最终引发更多矛盾、酿成更大危机,甚至落入所谓“转型期陷阱”。

    小平同志在20多年前就曾告诫:“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我们处理问题,要完全没有风险不可能,冒点风险不怕”。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崩溃边缘,到南方谈话前的历史徘徊,我们党正是着眼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敢于抓住主要矛盾、勇于直面风险考验,才能化危为机,推动改革开放巨轮劈波斩浪,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尤其要时刻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执政根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力避消极懈怠延误改革时机,所思所虑不独是当前社会的发展稳定,更有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如此,我们就一定能把风险化解在当下,让发展乘势而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 标签:改革   网友   复制   回复   推荐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