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要理性评论国家房地产调控

2025-02-1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要理性评论国家房地产调控  

  

昨日,经常在央视二套抛头露面的财经评论员叶檀发表《叶檀:万科A成长一百倍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一文,我看也似乎失去了理性。  

首先,标题令人作呕。《叶檀:万科A成长一百倍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她说出来一个绝对真理,并且是小学生都犯不了的错误,也许全世界只有她才会,才可能,才应该犯的错误。那就是万科不可能再成长100倍,因为万科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5%,如果再成长一百倍,那么仅这一家房地产企业要占全国房地产总量的多少?其效益有多高?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西方经济学家早已论证。企业发展初期,成长可能有一倍、十倍,当达到一定规模后,其成长就是十倍、一倍、甚至更低。比如:当年的手机一部高达一万元多元,现在只要几百元,你今天硬要说,“手机一百万元一部的景象一去不复返”,这不是天大的笑话?这违反经济规律且不可能做到的事,她为什么偏要放大百倍?不要笑,这就是红遍大江南北中国独有的经济学家。  

其次,语出骇人听闻。“如果此次调整不成功,那么中国经济不仅无法保住已有的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将丧失未来的30年发展机遇。”“如果房地产新政见效,房地产企业赢利下降,那么房地产企业的估值就会显得过高,就如现在高高在上的长虹一样,以475倍市盈率孤悬于上,不堪重负。”看来叶女士是看到了明日的地产就是今日的长虹 ,可怕呀!朋友们,今天7元的万科股票明年的市盈率是475倍,几乎一钱不值,你还敢买吗?不是这样房地产新政就没成功,那么中国就丧失了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就会丧失今后30年的发展机遇。可悲呀!对于我国这样重要的产业还必须让它的市盈率达到475倍,必须跌到一钱不值,这是什么逻辑?就连美国,房地产也是它的支柱产业之一,居者有其屋的理想也还没有实现,否则就不会有次贷危机。对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房地产涉及到60多个行业,它是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中国人自古以来从皇帝到百姓都将房子视为最重要的财产,否则就不会有阿旁宫、未央宫、直到紫禁城、颐和园以及民间的古迹。根据中央文件本次房地产调控的标准是“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即不涨就是成功。事实上房地产企业领袖们,除恒大地产外,均正确理解了本轮调控的标准。遗憾的是叶女士连中央文件的标题都不能理解。  

再次,肆无忌惮诽谤。“连标志性企业万科都走上了“赢利靠通胀、成长靠投资””,“ 中国的多数建筑寿命只有30年,既无低碳更无审美,从出生伊始就像一堆建筑垃圾。”请问房地产行业的劳动者、投资者、政府部门的管理者都没用为社会做出贡献吗?他们没有付出劳动吗?他们都是寄生虫吗?看看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看看舒适宜居的环境,那些崭新的建筑都是房地产行业参与者呕心沥血的成果。那些高楼大厦的钢筋混凝土都是用劳动者的汗水搅拌出来的,养生出来的。有人说那是建筑企业的功劳,错!那是房地产业与建筑业共同的功劳。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倍于简单劳动的理论难道都忘记了吗?“中国的多数建筑寿命只有30年,既无低碳更无审美,从出生伊始就像一堆建筑垃圾。”这是中国政府管理中国能力的最大污蔑。建筑寿命是按使用功能设计的,一个户外茅厕也许仅设计成5年的寿命,而一座五星级宾馆可能设计成100年的寿命。民居一般70年,这在设计文件中有明确规定,在由多方参与的竣工验收时作为必须标准。说出此话小心被国家质量监督局、开发商、建筑商、监理、设计师、建筑工人、住户封了你的口。  

所以,本人认为,此轮国家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还有另外一半也要正确理解,那就是真正加大保障类住房的供给,让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房价暴涨,众所指责,政府在这方面也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人曾去香港旅游,一位导游指着那一片豪华住宅说:“那是富人区。”我问:“你们嫉妒吗?”导游说:“那些人真傻,花了几百万、几千万,还纳了不少税,要不是他们,我们怎么能住上政府保障类住房呢?”据说在香港,政府保障类住房的比重占80%,如果我国也能做到这样,老百姓还会怨声载道吗?  

  

  

  

附件:  

叶檀:万科A成长一百倍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2010年05月19日  叶檀 每日经济新闻  

  

市场猜测政策正在转向,由于房价未跌而股价大跌,放松调控的呼声不绝于耳。 5月18日 地产股的上涨,给调控放松、政策转向论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可惜,这样的精神支撑无法持久。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不可能中断,地产股反弹不可能持久。  

 5月13日 晚,温家宝总理在天津考察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密切关注和正确分析形势的发展变化,把困难和问题考虑得更充分一些。他强调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要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始终合理把握政策力度。  

 5月17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同德国总统克勒举行会谈。胡锦涛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各国应该继续坚持刺激经济的举措,继续加强合作。中国愿同德方加强在二十国集团框架内的合作,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不断取得积极成果。  

有人猜测,中国是否被下跌的大宗商品吓破了胆,是否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出现了逆转?这种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如果此次调整不成功,那么中国经济不仅无法保住已有的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将丧失未来的30年发展机遇。但调整并不等于整垮房地产企业,而是促使房地产企业和传统制造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从房地产市场来说,就是从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从投资品估值转向消费品估值。相应的,房地产块板的估值也会下降,与普通制造业估值看齐,万科成长一百倍的壮观历史景象一去不复返。  

为了博超跌反弹,5月18日,近24亿资金抢买房地产股,但这是缺乏主心骨的趋势性资金,而不是看中长期价值的地产股护法。房地产企业被低估了吗?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目前地产板块2009年整体预测市盈率为23.67倍,2010年预测市盈率为17倍,同期上证综指这两项数值分别为20.62倍与16.74倍。房地产板块的四大龙头股“招保万金”的这两项数值更低,分别在18~21倍和14~15倍。5月18日,万科市盈率17.9倍,保利地产市盈率22.7倍,同期的代表型制造企业格力14.5倍,海螺水泥18.2倍,东风汽车13.7倍,上海汽车24.5倍。地产股与制造企业基本持平。如果房地产新政见效,房地产企业赢利下降,那么房地产企业的估值就会显得过高,就如现在高高在上的长虹一样,以475倍市盈率孤悬于上,不堪重负。  

与半年前相比,地产股估值是过低了。截至4月末,短短半年多,地产板块指数上涨超过150%。据不完全统计,相关个股涨幅高达三四倍。但地产股上涨的背景是2009年4月以后,房地产成为升值最快、最重要的投资品种。与此相应的新闻背景是,地王频出、楼价飞涨、开发商捂盘、购房者排队、炒房团四处出击……如今地产股走下神坛,他们正在从投资品向消费品回归的途中。  

房地产板块是中国资产品泡沫的象征。如果地产板块就此一飞冲天,说明地产调控半途夭折,中国经济将从地产泡沫回归信贷泡沫,说明从房地产作为抵押品将创造出源源不断的资金四处蔓延。如果地产股在市场平稳中下挫,说明房地产在调控中完成本轮转型。  

我们的税费政策鼓励了房地产投资打压了实体经济,费尽千辛万苦从事实体经济不如炒一幢楼。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也对中国房地产企业不利,只追求规模扩张、不思质量进取。在房价上涨阶段,各类投机者丛集房地产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中国的多数建筑寿命只有30年,既无低碳更无审美,从出生伊始就像一堆建筑垃圾。好企业无法脱颖而出,连标志性企业万科都走上了“赢利靠通胀、成长靠投资”的怪圈,万科一直追求的低碳建筑没有真正发端,他们忙于圈地、忙于和各类诸侯比拼。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取向明确,中西部需要制造业,中国城市化需要房地产业,但房地产业必须回归制造业的本行之中,而不能在信贷、投资市场成为定乾坤者。所谓适度宽松与刺激经济,只要有助于经济平稳转型,都是适度;只要有助于中国重要基础建设与高科技产业的投资,都在鼓励之列。央票回笼不是略宽了吗?这就是微调。  

以为政策大逆转,以为中国经济将重回砖块经济老路,以为地产股回到投资主导的前20年美妙市场,实在是看错了行情,认错了门。  

  

标签:房地产   中国   企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