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某报系的一些异质思维、作派,遭到相当一批群众的网上抨击,孔庆东也是其中一员。由此,该报系对他耿耿于怀,一批网络水军用微博或在博客上长期对他进行围攻和辱骂,并经常性地电话滋扰寻衅。孔庆东也进行了一些反击,为此更招致了某报系对孔庆东的嫉恨。在这个背景下,10月底,该报系南刊的一个解构孔庆东的所谓采访计划出台,并开始了对他周边人员的暗访。另外据传,南刊主编曾因在9·18国耻日,编发了一条侮辱国人的博文“918这天,中国女青年都应该用实际行动来纪念国耻日,对于老公男友的求欢,一概拒绝,坚决抗日”,遭到国人的不齿和众多网友的激烈抨击。
11月7日下午3时许(即记者节的前一天),南刊年轻记者冒然将电话打到孔庆东家里,声言对他进行采访。据南刊的曹姓记者说,开始,双方言语和气,当孔庆东弄清了该记者的身份后顿生憎恶,说了一句:“我不接受你们‘南方系’采访。去他妈的!”并挂断了电话。据网上传言,在这之前,南刊曾将一份很恶意的极具挑衅性的采访提纲发给他,且南刊记者对他侦探般的暗访也被他所知,并为此深感愤怒,所以一听是南刊记者,便陈怨新气涌上心头。电话打来时,孔庆东正用微博与网友谈论一个左右人物和汉奸问题的话题,打完电话后,便顺着这个话题发了一条夸张的微博:“一分钟前,汉奸刊物《南方人物周刊》电话骚扰要采访我,态度很和气,语言很阴险。孔和尚斩钉截铁答复了一个排比句:去你妈的!滚你妈的!操你妈的!”约二分钟后,他给那位南刊记者发了两个短信,说不是针对他的,请他谅解。并说,南系媒体得罪他的人不在少数,如果想采访他,就让单位一把手出面跟他联系。之后继续与网友谈论汉奸问题,并说“一朝来了美国兵,老子先干掉一百个汉奸,让这帮丫的(带路人)空欢喜。”由此可见,根本就不存在“连爆粗口骂记者拘采访”的事实,那条微博也根本不是对“连爆粗口骂记者拘采访”事实的炫耀,而是在与网友谈论汉奸这个话题时,虚构了一个不存在的东西,用以夸张对汉奸的愤恨而已。也就是说,他骂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股汉奸势力。
关于这个采访,有知情人士透露,它不是一个针对某件事情的采访,而是一个以解构被采访人为目的的人物专访。人物专访一般有褒义和贬义两种。而对孔庆东的这个专访,是“在一周前就开会研究”,以“孔庆东最近又在骂人了,可以对他做个专访”为出发点,本着“虽然之前有关孔庆东的报道很多,但还没有任何媒体把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还原”这么一个指导思想组织的。专访的目的,是要解构这个现实中活生生的“最近又在骂人了”的北京大学教授,并从解构“孔庆东这个个体的变化”中,“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规律和特点”。究竟要“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什么样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呢?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对孔庆东绝对不是善意的、正面的。
有人分析,南刊对孔庆东解构后的结论其实早就形成了,这次安排的所谓采访只不过是给形成的结论增加点佐料、真实感、渲染力而已。而这个结论,就在舆论事件后香港时事评论员邱震海的评论中,那份网传的布满陷阱的左一个文革右一个朝鲜的采访提纲便是佐证。
还有人分析,这个年轻记者绝非主笔,或者起码是对孔庆东的解构结论不会由他来下。这样便可解释要解构北大教授孔庆东这么一个知名学者、公众人物,为什么要派一个刚到南刊一个月的年轻记者的原因;也可解释孔庆东的骂语为何是个“去他妈的”和事后为何对那个记者作出那样的解释的原因。
有人在分析采访激怒了孔庆东的原因时说,除了之前方方面面的积怨之外,南刊带着“孔庆东是个经常胡说八道的”“喜欢骂人”的“有学问的人”的成见,去恶意解构一个现实中的公众人物,并背着被采访人侦探般地调查暗访,还提出一些阴毒的问题挑衅戏弄,跑到人家面前去煽情所谓的采访,没有不被激怒的。也就是说,所谓的采访实际是个陷阱,是在谋害,是要把孔庆东置于死地,所以激怒了孔庆东。这就是南刊极其恶毒和阴险之所在,也是这件事的关键之所在,更是孔庆东在第一视频中所说的“这不是一个谈情说爱、花天酒地的地方,这是你死我活的战场”之所在。
微博发出后的当天,一些人特别是一批网络水军对孔庆东进行了攻击。当天夜里,某报系连夜组织包括凤凰网在内的七八十家网络媒体,掩盖采访目的、过程和内容,掩盖愤怒网友的成分和比例,未核实那条微博发出的背景和骂记者的真实性,便以《北大教授孔庆东连爆粗口骂记者激怒网友》为题,以一种在骂党骂社骂毛的喧嚣中从来没有过的众志成城,集中火力对这个具有深厚的人民情结、被普通民众称颂为知识分子良心的北大教授进行了围攻。并配了一张与事件根本没有关系的图片,加以渲染。
11月8日中午,孔庆东在《第一视频新闻网》“孔和尚有话说”栏目里,对此事进行辩解说:“有很多糊涂人啊,认为骂人就不应该,这是错误观念。八路军在战场上,都是破口大骂鬼子...我们现在在微博上是在跟汉奸进行生死斗争...这是你死我活的战场,战场上不骂吗?...关键是要骂谁,不能骂劳动人民,要骂坏人。”“他们每天在我的博客上、在我的微博上,是怎样用污言秽语骂我的。就好像今天我们看见鲁迅的杂文,光看鲁迅反击别人了,你没看见那些人每天怎么诬蔑鲁迅的。事实上,是‘南方汉奸报系’,每天都有计划、有组织地打击、迫害像孔和尚这样的爱国人士。被你们辱骂的人多了!人家一还击你,你就说人家是‘北大教授’、‘人大教授’、‘清华教授’,就把人家企图捆起来。教授就不是人了?教授就得任你们宰割吗?”还说:“我昨天在博客上说‘我在电话上骂一个人’,这怎么叫‘微博上爆粗口’呢?我早就给他们挖好坑了。”“你们不是号称‘民主自由’吗?为什么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你们成天组织那么多马甲,污言秽语地来骂我孔庆东,怎么孔庆东还没骂你们,孔庆东只是说,‘我在电话里骂你们了’——我在电话里到底骂没骂?你考证了吗?...就连夜组织了七八十家媒体,今天对我进行‘反革命围剿’...其实我根本就没骂——谁证明我在电话上骂人了?...他们组织了铺天盖地的‘汉奸媒体’——孔庆东又一次‘引蛇出洞’,让广大革命群众看看,谁是汉奸...。”很显然,怒气很大,言辞激烈,但也不失幽默。读过孔庆东作品的人都知道,诙谐幽默是他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
11月8日下午,一个自称是新华社记者的人就舆论骚动一事电话采访孔庆东,一番解释到争执后,被闷了一肚子火的孔庆东骂了一声“滚蛋”中断了电话。5分钟后孔庆东也在微博上透露了此事,并言:“可见孔和尚对新华社也一样不客气。凡无理骚扰占用俺的时间赚自己稿费的,一律痛斥之。”
11月10日下午,新华网不顾九成多网友挺孔的事实,登发新华社记者黄冠的文章《新华时评:“教授骂人”岂能把粗鲁当个性》,许多媒体进行了转载。11月11日上午,法制日报手机报登发黄冠的文章《“教授骂人”有触道德法律底线之嫌》(与上文内容相同但题目不同),许多媒体进行了转载。黄冠的文章称:“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用三句粗话拒绝记者采访、并通过微博炫耀。”并以此为论点展开评论。也配了一张与事件无关的图片加以渲染。这就从根本上歪曲了事实。
11月11日中午,孔庆东在《第一视频新闻网》“孔和尚有话说”栏目里,在讲解新闻出版总署刚出台的《媒体严禁刊发未经核实网络信息》时说:“怎么严防新闻虚假报道呢?首先我们要严格要求记者。记者你怎么采访,是打电话都算采访吗?打电话采访不算,网络采访不算,要坚持实地采访...是不是要事先申请,对方批准,然后约定时间、地点,才能进行采访?你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的,你以为人人赚钱都是白赚的呀?要坚持实地采访,电话采访的都是王八蛋。”“有人愿意向我善意地请教问题,本人不吝赐教。但是,你如果是恶意地、随便地、粗暴地采访我,对不起,我不伺候。”并说:自己没骂记者,骂的是汉奸;新华社直接采用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发了一篇侮辱他的文章,制造虚假新闻,公然顶风作案,带头违反新闻出版总署刚刚出台的通知,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带头向“汉奸媒体”屈服;要求新华社向他道歉。
南刊明知双方积怨很深,却带着很大的成见,以所谓人物专访的形式去恶意解构一个现实中的公众人物,欲置对方于死地。目的没达到后,抓住对方一句虚构的网络语言大做文章,以“北大教授孔庆东连爆粗口骂记者激怒网友”这一违背事实的语言为标题,肆意渲染,并连夜组织八十余家媒体对孔庆东进行围攻,掀起了一个浩大的舆论波浪,欲一举将对方打翻在地。从国家层面上而言,这一举动就是典型的操纵舆论,制造混乱。
事实证明,对北大孔庆东教授的采访和舆论围攻,是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涉嫌故意陷害和操纵舆论。而作为中央喉舌和人民的喉舌的新华社,在这次舆论炒作事件中新华社充当了不该充当的角色。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