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难道茅于轼企图把中国人饿死吗?

2025-02-1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难道茅于轼企图把中国人饿死吗?
——读《我国不应再保护耕地》有感

作者:郭春孚 原载:强国论坛首页

读了茅于轼的《我国不应再保护耕地》一文后,情不自禁地想说几句。如果这样的文章看多了,非得神经病不可。
茅于轼说,我国不应再保护耕地了,因为粮食不缺。
我国究竟缺不缺粮食呢?从现阶段的市场信号来看,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上涨,虽然与个别地方流通不畅有关,但在排除了囤积居奇外,追根究底就是粮食少了。当然,现阶段的粮食缺口不大。
难道粮食缺口不大就等于不缺粮食吗?如果真到了闹粮荒的时候,恐怕茅于轼又要振振有词地怪怨,国家怎么搞的,连吃饭问题也解决不了?!
茅于轼说,1959—1961年饥荒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肯利用世界市场。粮食这么缺,不但不进口,1959年还出口了400多万吨,够2000万人吃一年。万一我们的粮食不够蛮可以用进口来解决。
这样的思维方式好像只有儿童水平。1959—1961年闹饥荒的根本原因,一是天灾,有的地方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有的地方则干旱少雨,而我们的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二是人祸,盲目跃进,刮浮夸风,有的农民也大炼钢铁,农作物撂在田里都无人收割,等等。总之,是天灾人祸造成粮食大量减产,从而引发饥荒。
难道说是政府不肯利用世界市场吗?我们知道,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封锁,政府想利用世界市场,但他们不让利用,目的就是要把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至于说1959年还出口了400多万吨,一是因为对国内粮食产量误判。在1958年以前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上升,形势喜人,于是自上而下盲目乐观。在这一阶段,刘少奇犯了“左”的错误,起了很不好的作用。毛泽东是一直泼冷水的。二是因为国家领导人想通过出口粮食挤进世界市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这正是利用世界市场的表现。
茅于轼还说,我国一般用地比耕地更为稀缺。只保护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是十分片面的口号。保护耕地对城市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我国缺不缺耕地?按人均计算,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耕地数量显少;改革开放以来大建高楼、工厂,大量近郊的农田被侵占;有的开发商侵占了良田,把荒山荒坡“改造”成农田,虽然总量未减,其实不然。
既然耕地短缺,怎么能不保护呢?
马不吃草不行,人不吃饭不行。对于中国来说,农业再过100年仍应该是毫不动摇的基础,谁动摇了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谁就必将会成为民族的罪人。正确的东西就应该坚持,解放思想是针对错误的思想讲的,而不能针对正确的思想。
我国一般用地比耕地更为稀缺吗?保护耕地对城市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我看不是。我国一般用地并不稀缺,因为盖高楼、建大桥、修公路等等大型工程并未因土地短缺而受到限制,该盖的照样盖,该建的照样建,该修的照样修。如果没有土地,怎么盖、怎么建、怎么修呢?保护耕地不仅未对城市建设造成巨大的障碍,反而是城市建设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是严重破坏。
茅于轼将腐败归咎于“现在这种保护耕地的制度”。他说,当前很大一部分的贪污案件都和用地有关,这些贪污犯犯错误固然是因为不能洁身自好,但也与占用耕地的审批制度有关,好制度可以防止人贪污腐化,坏制度则造就贪污腐化,现在这种保护耕地的制度确实是害多利少,应该及早调整。
我认为,他只说对了问题的一半。现行的用地审批制度固然存在弊端,易于产生腐败,需要改革,但不能与保护耕地混为一谈。保护耕地是对的,贪污腐败是错的,我们决不能把用地审批中产生的腐败现象归罪于保护耕地,就像不能把医生接生索要红包的错误归罪于婴儿诞生一样。
如果我们按照茅于轼的观点“改革”土地制度,恐怕都会被饿死。
土地私有制度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少数人兼并土地,使大量耕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而现行的土地公有制特别是土地审批制度并不完善,存在着产生腐败的漏洞。但是相关制度无论怎样改,都不能实行私有制。解放思想不等于搞私有化。
粮食减少的根本原因,一是耕地大量减少,二是农民进城打工,三是政策脱离实际。我们一定要对症下药,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做文章,而不是远离实际,按照一些所谓的“新观点”去胡来。

2008年5月2日星期五于北京明春苑
电话:010—83701573
手机短信:15910541799

茅于轼:我国不应再保护耕地


如果有人问你:要不要保护耕地?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要”。如果再进一步问:为什么要保护耕地?你的答复可能是“这是基本国策,不容许动摇”。再要问国策的根据何在?就会说,因为我国的耕地非常少,为了有足够的粮食,不保护不行。这些普遍关于耕地的认识,经过反复宣传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固定思维。不假思索的习惯使我们偏离了正确的逻辑而不自知。基本国策上出问题会造成重大失误。
  保护耕地的口号是很好听的。难道要破坏耕地吗?当然不是。但是这个口号的实际指向是不许可把农用地转成非农用地。或者说是冻结农业用地。事实上国家政策的确也要求冻结农业用地。这就有问题了。凭什么理由要冻结农业用地?难道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发生了饥荒?既然粮食多得吃不完,粮库装不下,不得不赔钱出口,为什么我们对粮食如此神经过敏?最可能的解释就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把我们吓坏了。
  1959-1961年饥荒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肯利用世界市场。粮食这么缺,不但不进口,1959年还出口了400多万吨,够2000万人吃一年。万一我们的粮食不够蛮可以用进口来解决。有人说进口不可靠,但是日本人消费的粮食中有60%多靠进口。并没有感觉不可靠。更有人说靠进口是不负责任的。请问粮食缺了还不肯进口反倒是负责任吗?假定我们进口创纪录的3000万吨粮食,只不过花45亿美元,我国去年出口创汇9700亿美元。进口粮食只不过用掉出口创汇的半个百分点。又有人说万一人家粮食禁运怎么办。老实说,如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即使有粮食吃,中国人民的日子也好不了了。从现实出发,石油进口的中断远比粮食进口中断更危险。因为我们修了许多粮库,有非常充足的粮食储备,而基本没有石油储备。新建的战略储备要过三年才能用得上。我们的粮食在出口,而消费的石油中有40%要靠进口。比较对粮食问题的担心和对石油问题的担心可以看出我们对粮食的担心完全没有根据。因此保护耕地的说法需要重新考虑。
  保护耕地,不允许侵占耕地,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然而我不得不说,这个观点是片面的,甚至于是害多于利的。不允许侵占耕地的原因是我国耕地十分稀缺,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必须保护耕地,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没有看到粮食问题已经不再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不论在我国,或者在全世界,粮食和其他绝大部分商品一样,是供过于求的,这个重大转变发生在最近的五十年中。可是老观点还没有转变过来。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粮食问题,也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保护耕地的问题。
  按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粮食生产赶不上人口的增加,确实制约着人类发展几千年之久。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全世界的人口增加非常缓慢,人的寿命也增长得非常缓慢。固然人类的自相残杀,残酷的剥削,统治阶级的草菅人命也限制了人口和寿命,但是即使没有这一切,仅仅由于粮食生产的制约,人类也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人口数和寿命这两个最基本指标的变化,标志着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速度,而十八世纪以后的二百多年内,人口和寿命的增长速度超过过去的十倍,慢慢地人类社会挣脱了粮食的制约,特别是最近的半个世纪里,全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半,人均粮食消耗增加了17%,耕地和种粮食的农民都大幅度减少,而粮食越来越富余,表现为粮食的相对价格降低了几乎一半,这一情况同样发生在我国,改革前富强粉(相当于现在的一般面粉)每斤0.26元,外加一张一斤的粮票。现在面粉的价格是1.2元,涨了4.6倍。而按照官方统计的物价指数1978年的一元钱恰好也相当于现在的4.6元。如果把粮票的价格也算进去,涨价的幅度不到4.6的一半。因为当时粮票在黑市上的价格超过买粮食的价格。
  记得解放初,人口是5.3亿,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吃不饱。全国上下最担心的是如何能让大家吃饱饭。如果那时候有人说,未来五十年人口增加到13亿,粮食能够自给自足,大家一定认为是痴人说梦话。现在的事实是耕地减少了几亿亩,种粮的农民减少了几亿人,不但我们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而且大家吃得比过去几千年的任何时候更好,相当多的人营养过剩,高血脂,肥胖病,脂肪肝,需要减肥。回顾这一段历史也许能提醒我们重新看待我国的粮食问题。
  搞清了粮食问题的性质,就对耕地问题有了新看法,因为粮食并不缺,所以耕地也不缺,保护耕地的说法要说也不错,但是是片面的。为什么只保护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据说是因为耕地紧张,可是要知道我国的其他用地更紧张。我国是一个土地十分稀缺的国家,即使把西藏、新疆等人烟稀少的地方都包括进来,我国每平方公里是135人,而世界平均是48人,大体上只有我国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计算西藏、新疆等地,我国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的五倍左右,而每亩耕地的负担人口数只有三倍(我们常说,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这证明我国一般用地比耕地更为稀缺。只保护耕地而不保护其他用地是十分片面的口号。
  如果顺利的话,在未来的五十年里,中国也许可以完成人口的工业化过程,将现有的60%多农民中的绝大部分转变成为城市人口,把农民降低到人口总数的5%左右,这也就是一个长远的城镇化。在此过程中,城镇人口要增加两倍多,从现有的4亿多增加到13亿。无疑城市用地也会相应增加,而现有的保护耕地政策显然与城镇化相矛盾。究竟是保护耕地要紧还是城镇化要紧?肯定是城镇化更重要,因为粮食已经不是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死守住耕地面积。
  一块土地应该用于种粮食,还是盖厂房,修机场,作停车场,应该按照具体情况而定,绝没有道理说永远是种粮食有优先权。可是保护耕地的政策却把种粮食永远放在了优先地位,这对城市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每当占用耕地就要经过复杂的审批手续,大大地增加了建设成本,延长了工期,尤其值得关心的是用地的审批会造成贪污腐化的机会,当前很大一部分的贪污案件都和用地有关,这些贪污犯犯错误固然是因为不能洁身自好,但也与占用耕地的审批制度有关,好制度可以防止人贪污腐化,坏制度则造就贪污腐化,现在这种保护耕地的制度确实是害多利少,应该及早调整。
  一块土地应该用于种粮食,还是盖厂房,修机场,作停车场,应该按照具体情况而定,绝没有道理说永远是种粮食有优先权。可是保护耕地的政策却把种粮食永远放在了优先地位,这对城市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相关专题:

裸奔的茅于轼

粮食危机

标签:粮食   耕地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