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残的谷歌要全残
要说起来,我是一个谷歌的老用户了。在还没有google.cn时,我就已经用google.com来搜索了,百度我几乎不用。当年gmail刚出来时,并不是随便使用的,我就请一个拥有该邮箱的网友给我发出邀请,用上了gmail。後来,谷歌推出的不少服务,我能用的都试试。因此,我使用了大量的谷歌服务。当有了google.cn後,我很少用它,基本上还是使用google.com。
在使用谷歌服务过程中,应该说非常的不顺,因为不少的谷歌服务已经残废了。比如说我把自己写的一些文章放在了谷歌的blogger上,虽然没人看,但我当是储存文件的地方,可惜後来上不去了。还有我的Picasa的网络空间,也不能上了,可惜我的一些照片了。就因为这样,谷歌的一些服务在中国其实已经被阉割了,它是一个半残的网络巨人。
在今年的1月13日,谷歌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可能退出中国市场,关闭google.cn,除非政府不再让谷歌对搜索内容进行审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已经成为网络的热点,网民密切注意这一事件的後续发展。
谷歌的这一行为是令所有人吃惊的。那麽它为什麽会这样做?我想原因也不太复杂,我们可以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说这个问题。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原因,谷歌进入中国就遇到了强硬的竞争对手——百度。在连续的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後,谷歌占有了大约30%的市场份额,比它的竞争对手百度还有不小的距离。我认为,谷歌现在还看不出有什麽办法去抢占百度的市场份额,大量的投入却没有理想的产出,对於一个商业公司而言非常糟糕。我想谷歌自己现在也没有什麽对付百度的武器,这种状况会让它失去信心。在没有什麽办法竞争胜利的情况下,三十六计走为上,这和美国在线和Ebay一样,至少可以止损。
谷歌的退出应该还有政治原因。谷歌中国对网络搜索进行审查,这受到了不少西方人士的批评,使它的道德形象失分不少,而谷歌恰恰是一个非常标榜道德的公司,比如它总是声称自己“不作恶”,而它在中国的经营行为不符合一些西方的道德观,这恐怕也给了它不小的压力。另外,2009年後,中国在西方的形象发生了变化,西方惊惧于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口号是和平崛起,但是崛起本身就意味着打破原有的格局,既得利益者不警惕才怪,以前“中国威胁”还是将来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哥本哈根气候谈判的强硬态度让不少西方人士觉得“中国威胁”已经是现在时了。在这种情况下,遏制中国是一种现实的需要,不少西方舆论都要求对中国强硬,我想这种情绪的变化以搜集信息着称的谷歌不可能不感受到。
在中国经营的困境,与价值理念的冲突,再加上现实环境的变化,终於让谷歌抓住这一时机,做出了向中国政府叫板的决定。这一决定迎合了西方社会的舆情,无疑会让谷歌在西方社会树立一个极高的政治形象,会大大增加它在西方民众心中的美誉度,对它的经营发展非常的有利。说到底,政治方面的考虑从根子上还是经济方面的考虑。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不少自由派否认谷歌的退出有经济方面的考量,比如我比较尊敬的自由派人士闾丘露薇的一篇文章,该文认为谷歌可能只是价值观的考虑。当然,大家都是认为自己在合理的揣测谷歌声明的缘由,不过我认为我的猜测更合理,因为一家商业公司固然要考虑社会影响,但是他们的本质是要为股东盈利,因此不考虑经济後果的话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我认为,假如谷歌在2009年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过50%的话,它做出今天的决定将会非常艰难,它也不可能是一个单纯的道德圣人,如果是那样,当初就不会进入中国。谷歌考虑商业因素也没什麽可丢人的,只是那样的话让中国的自由派显得有点尴尬,人家在为自己经济利益冲锋,你还真当回事儿,那不是很傻很天真吗?因此,自由派极力否认谷歌声明背後的经济因素。
在谷歌的声明发布後,在网络上有不同的反应,有的认为谷歌是美国文化侵略的棋子,说:“有种就别谈,快滚”,“ 装纯情”等;还有的认为谷歌是向专制挑战,“拷问中国政府的良心”,如果谷歌一走,那麽“退化到网络石器时代”,中国网络成了“中国局域网”等。这两种人都希望谷歌离开中国,都使用的相当夸张的语句打压或者吹捧谷歌。谷歌以及这两类人都说要走,似乎都成了斗士,可惜这些斗士们都忘了一群人,那就是像我这样的谷歌用户。我们已经习惯于谷歌的服务,虽然是免费的,我们还是为谷歌的收入做出了贡献,比如我就经常点击查看我的gmail上的广告。你走了,我们怎麽办?当然民主斗士和谷歌会把责任推向政府,但是政府又不是你进来後才如此做派,谷歌要走多少要向用户有点交代,可惜到现在为止,谷歌只提到了自己的中国雇员,根本就没提我们这些用户,哪怕有点只言片语的安慰。如果谷歌连用户都无所谓的话,还奢谈什麽社会责任?
谷歌如果真的离开中国,最坏的後果是goole.com也不能登陆了,如果不翻墙的话,彻底的从中国消失,那就是由半残变成全残了。那麽它最大的影响是我们这些用户,那些平时不使用谷歌服务的人,说实话,没什麽影响。我本人在网络的不少时间都消耗在谷歌的gmail和reader上,这里是我是我对外联络的重要方式,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谷歌的离开将会使我非常的不便。也就是说,谁使用谷歌的服务多,频率高,谁就越麻烦,谁就越不爽。但是生活会让我们找到谷歌的替代品并且熟悉替代品。就像我以前曾经沉迷于维基百科,编写条目,和人争论。当维基百科不能上後,我也是挺难受的,後来就转写博客了,找到了新的乐趣。谷歌的离开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不是什麽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也没有必要那麽矫情和夸张。
但是谷歌也没有把事说死,那麽它到底会不会离开呢?
这件事是因中国政府的网络审查而起,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审查是无用的,具体的操作有时又是愚蠢的。很多人说,专制社会控制人的思想,民主社会言论自由,不会控制人的思想。其实这是不对的,无论是民主社会还是专制社会,它们都对人的思想进行控制。区别在於民主社会的控制是烦琐但高明的,它使人像温水里的青蛙,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控制。而专制社会的思想控制是简单却粗暴的,它往往会激起人们的反抗。民主社会表面上尊重人的个体,实际上它往往培养出顺民。专制社会的思想控制却往往并不成功,更容易出现反对者。今天的网络审查实际上延续了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事实上它反而更容易激发人们的不满,效果远达不到审查的初衷。但是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了监管者的习惯,西方的那套方式他还远远学不来。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谷歌的作为实际上把双方逼到了悬崖边,搞得都骑虎难下,双方几乎都没有退路。对谷歌而言,不能再自我审查了,如果它妥协的话,我上面所说的好处都荡然无存,只能使自己成为笑柄,这就变得只能进,不能退。而中国政府同样无路可退,如果向谷歌妥协,一方面等於承认自己巨额投入的审查体系错了,会造成审查系统的崩溃,也会使自己的面子丢尽了。另一方面,即使政府想放宽审查,那也只能以後进行,这一次也绝不能让步。原因很简单,我们广大中国网民要求不要审查,说了多少话,多少时间,你也不搭理,而一个跨国公司威胁一下,你就答应了,那大家就要问了,你到底是谁的政府,为谁服务,是谁在养着你们?这样政府就有洋奴政府的嫌疑,失去自己执政的合法性。因此,我对这次事情的和解持悲观态度。
但我还是希望政府和谷歌能够发挥创新能力和智慧,达成一个哥本哈根式的协议,保留双方的颜面,使谷歌能够继续在中国为广大的用户服务。(完)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