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让子弹飞》--很“毛式”的革命情怀

2025-02-1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姜文的革命号角响起了吗?

2010/1/10

如果要用两个字去形容《让子弹飞》这部电影,我们有很多词汇可以供选择,如“诡异”、“怪诞”、“搞笑”、“滑稽”、“幽默”、“暴力”、“血腥”,不然就是他妈的“好看”……还有两个字适用在这部电影上,那就是“革命”。

姜文自编自导的第四部电影《让子弹飞》,是一部充斥着政治隐喻的电影。笔者对中国历史和当前形势了解不多,但是仍然可以嗅到《让子弹飞》中对中国现状的冷嘲热讽及昔日革命情怀的念念不忘。姜文不要跪着挣钱,要站着挣钱,这回也给他做到了,上映首周票房人民币1.8亿元,而且单日票房最高纪录突破6000万人民币,在中国影史上跟《阿凡达》并列。

《让子弹飞》改编自著名作家马识途的长篇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第三章《盗官记》。《夜谭十记》开始创作于1942年,一写就写了四十年,书稿三度被毁三度重新创作,所谓的“呕心沥血”应该就跟这差不多了。《夜谭十记》的创作灵感来自于马识途在“国统区”从事地下工作时的所见所闻,由于当时他经常跟三教九流人物打交道,见识听闻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奇闻轶事,因此在波折重重下写出了这部由十个篇幅不等的故事串成的长篇小说。《夜谭十记》以战争年代四川偏远县城的十个穷科员为主体,通过十人轮流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将当时的社会百态表现出来,揭露了当时官场上的丑态、官僚与地主的贪婪愚蠢,以及社会上的黑暗与不公。

如今《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被姜文等人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也许是编剧兼导演有借古讽今之意,是否真的如此就要问当事人了。《让子弹飞》的演员阵容包括:导演本人姜文(饰演真名叫张牧之的张麻子)、周润发(一人分饰两角,那就是地方恶霸黄四郎,及黄四郎的替身)、葛优(饰演大骗子马邦德)、刘嘉玲(饰演本来笔者还以为有戏可唱但是却死得太快的县长夫人)、陈坤(饰演胡万)、姜文的妻子周韵(饰演花姐)、姜文的哥哥姜武(饰演武举人)、廖凡(饰演老三)、苗圃(饰演马邦德前妻)、邵兵(饰演老二)、张默(饰演死得惨烈非常的老六)……


严重剧透下…..

电影的开场,是八匹白马拉着一列蒸汽火车,火车上插着武昌起义时湖北军政府使用的铁血十八星旗,火车烟囱冒出来的蒸汽是来自车厢内的火锅……这“诡异”的一幕,为整部电影奠定了荒诞的基调……

《让子弹飞》的故事是这样的。话说花钱买了个县长官职的大骗子马邦德(其实到底他是不是真的就是名叫马邦德也还是个大问号)携着夫人和随从准备走马上任,途中遇上张麻子为首的麻匪伏击,张麻子一句“让子弹飞一会儿”,火车上所有人死个清光,死剩马邦德夫妻两人。贪生怕死的马邦德为保住性命,谎称县长已死,自己是县长的师爷老汤。张麻子假扮县长,率领手下和摇身变成汤师爷的马邦德及仍然是县长夫人的青楼女子到鹅城上任。

张麻子一行人到了鹅城,迎接着他们的是一群敲打着大鼓的白脸女子,又是诡异的一幕。打鼓的花姐是亮点……鹅城地方恶霸黄四郎在碉楼登场,跟最后黄四郎被炸死在碉楼的情节可谓前后呼应。

张麻子进到鹅城,颠覆了传统,不要城里的人下跪,“不能诡,早都没有皇帝老子了,哪来的青天大老爷?!”。张麻子不要做抢穷人钱的贪官,他要的是公平,他主张“谁有钱就收谁的钱”(这说不上什么革命性,但至少也是奉行累进税制的社会民主主义,跟抢穷人钱去给富人享乐的新自由主义比起来还是进步很多),这可威胁到了黄四郎的利益。

黄四郎的爪牙武举人挨了张麻子县长的板子后,黄四郎的另一个爪牙胡设计陷害张麻子的义子老六,诬陷老六“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一碗钱”,引发了“一场凉粉引发的血案”!老六为了示清白,来个切腹“开肠验粉”,既血淋淋又悲壮之极……来迟一步的张麻子要杀胡万,但在老汤“杀人容易,诛心才可怕”的劝告下,只开枪打掉了胡万的耳朵。

接下来是张牧之赴“鸿门宴”,宴上张牧之和黄四郎暗藏杀机,语带玄机,还有那个大骗子老汤的左右逢源,“酒要一口一口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太大了容易扯着蛋”。这一幕相当精彩。张牧之跟黄四郎达成“剿灭麻匪”的计划后,回到县长府,然后跟老汤睡得那幕,相当好笑。老汤问张牧之:“你是要杀我还是睡我?”张牧之笑答:“先睡后杀”。睡后张牧之搂着老汤说:“是跟你睡,不是睡你。”(同志们会心一笑)


胡万潜入县长府要杀死张牧之,岂知张牧之跑去跟老汤睡而逃过死劫,县长夫人却白白送命。作恶多端的胡万被击毙,老汤抱着妻子的尸体痛不欲生,说出自己才是县长马邦德,张牧之仿效老汤的模样,在黄四郎面前抱着县长夫人尸体哭悼“亡妻”。这幕喜剧感十足,却不失其悲剧感。

张牧之在县长夫人的葬礼上,安排老三等人以麻匪身份出现,绑走黄四郎等三大恶霸豪绅,但是却没想到被绑的却只是黄四郎的替身。

在收到了两大家族的赎金后,张牧之并没有撤退,因为他说“这不是黄四郎的钱”。张牧之令麻匪将收到的银子散发给穷人,很有侠盗罗宾汉的味道。老二和老三在散财时,将钱也仍给了他们钟情的青楼女子—花姐(就是打鼓欢迎县长的那个)。黄四郎也命令手下扮成麻匪,挨家挨户将张牧之散出去的钱抢回来。(资本主义复辟不也是这样的吗?)

这时忽然冒出老汤的前妻和儿子,他们要跟老汤讨债,张牧之把老汤从黄四郎那里拿回来的两颗钻石送给他们,派老二送他们回山西老家。


麻匪再次上街,黄四郎令自己手下再次扮麻匪上街,准备杀掉麻匪头目。真假麻匪街头相遇,混战后黄四郎以为自己的人没事,结果收尸时却发现死的是“失踪”多时的胡万。黄四郎中了张牧之圈套,答应出资“剿匪”。

“马县长”的身份最后被揭穿,老汤急中生智承认自己是马邦德,张牧之是自己的外甥。“剿匪”计划没变,张牧之、老汤和众弟兄携带黄四郎交出的大笔银子离开鹅城,却中了黄四郎设下的埋伏,老汤中地雷炸成两段,一大骗子死得有点轰轰烈烈,而且还死在自己梦寐以求银子堆中……老汤临死前告诉张牧之,他原本要去当县长的不是鹅城,而是康城!

张牧之没有理会老汤临死不要他回鹅城的劝告,坚决返回鹅城去歼灭黄四郎。黄四郎最后惨败,张牧之对黄四郎说“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原来张牧之要消除的正是鹅城的万恶根源。张牧之给了黄四郎一把手枪让他自裁,黄四郎站在雕镂上抛下一顶礼帽后被炸死掉……

片末,张牧之的弟兄和花姐乘坐一列和片头一模一样的火车去上海。张牧之则骑着一匹马孤零零上路……


很“毛式”的革命情怀

显然,也是一部大片的《让子弹飞》,比起好些中国大片,的确是有点鹤立鸡群。很多人可能会看得一头雾水,因为电影中的有着很多的政治隐喻,而也只有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现况的人,才可能会看到一点眉目。笔者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解不多,所以所能做的解读是很片面的。

据说,姜文把毛泽东当成偶像,所以姜文要在他的电影内植入“毛式”的革命情怀,既为人民群众出头,也要站着去挣钱!

电影中大量出现一面旗,红黑黄色组成,红底黑九角星,黑九角内外18颗圆星,这就是所谓的“铁血十八星旗”。红色和黑色,象征“血”和“铁”;黄色象征炎黄子孙;九个代表《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18颗圆星代表关内汉族的十八行省。因此,这面旗有着相当强烈的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主义色彩。

铁血十八星旗原本是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的会旗。湖北共进会是由焦达峰、刘公、孙武等一批在日本的同盟会会员于1907年间筹组,以策划在长江中游的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起义军占据武昌全城,掀开了中国现代革命的新篇章。湖北军政府于武昌起义的次日成立,铁血十八星起为其旗帜,因此可以算是中华民国最早的国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1912年将“五族共和旗”定为中国国旗,铁血十八星旗为陆军旗,但是北洋政府很快就停用铁血十八星旗。国民政府于1928年立法通过将青天白日红旗定为中国的正式国旗,全面取代五色旗和十八星旗。因此,这面铁血十八星旗在1920年代后就很少使用了,姜文将这面旗贯穿整部电影,可能他本身有着很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

片尾攻打黄四郎的那场戏,刻画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是挺有意思的。张牧之挂出诛杀黄四郎的告示后,把银子铺满整个鹅城的大街广场,一夜间被百姓一扫而空,反映了市井百姓被潜移默化的统治阶级心态—“贪”。但是,黄四郎次日派出空马车收回银子时,百姓们乖乖地交出银子,反映着在威权统治下人民群众的心理—“怕”。不过,张牧之却认为百姓的做法,除了反映出“怕”,还潜藏着“怒”。

张牧之的看法很快被证明,他把枪支铺满整个大街广场,再次被百姓一扫而空。张牧之看时机已到,号召百姓出来,百姓们都不敢出来。百姓出来了,一起杀去黄宅,但是最后却发现只有一群鹅跟了上来。张牧之知道不让百姓看到胜算,人民群众还是不会出来的,所以他将黄四郎的替身斩首示众,让百姓以为真的黄四郎已死,也克服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大家一起杀进黄宅……革命大功告成。

《让子弹飞》在攻陷黄宅的“革命”成功后,人民群众抢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财宝,但是张牧之的弟兄老三等人,却坐上了着马邦德原本乘坐的马拉火车去上海了,是革命领导开始堕落的征兆吗?是革命变质的伏笔吗?真正的革命者—张牧之,为什么还要孤单上路?这是上个世纪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坎坷路途的写照吧……

花姐和张牧之都做了这样一个动作,一手拿枪指向别人,一手拿枪指向自己。这个动作耐人寻味……因为,这样持枪的姿势最酷呗!--向敌人开战,也同时对抗者自己的私心杂念……

《让子弹飞》是一部以商业片手法包装的文艺片,也可以是一部很文艺的商业片。片中的对白其实非常文绉绉,但是在电影的怪诞氛围下,听起来更像21世纪的流行潮语。电影编导用心良苦,将要表达的事情深深的藏起来,藏在令人百思不解的画面、对白和情节中,留给人们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这部片子比起那些跪着拍出来的大片,站得更高更直……

在革命退潮,抗争不断的中国以至世界上很多国家,“革命”似乎已经离开人民群众愈来愈远,《让子弹飞》也许是召唤回归革命的文化号角,但是有多少人被这号角所打动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有这个号角召来的只是一小群鹅,也许是声势浩大的革命群众……战斗的号角在响着,革命的子弹在飞着,欲知后事如何,我们就且听下回分解。


推荐影评:
枪都发了,怎还不革命?——评《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解读姜文的弹道
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让子弹飞》的一些暗线,隐喻,野心和吹捧。
藏得越深,站得越直
告别革命与继续革命——评《让子弹飞》

标签:革命   子弹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