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根稻草压垮了杨元元
杨元元自杀是一种觉醒和顿悟?
杨元元从来就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她照顾家人,孝顺母亲,她努力学习,热心助人,但三十岁这一天,她选择了奔赴黄泉,而且以一种极端痛苦的方式来表达她对现实的绝望和倾述内心巨大的痛苦。刻苦,付出,忍辱负重,努力学习,这一切都不可能改变命运,三十年来她一直在努力,她一直在奋斗,到她死的不久前,她突然顿悟了,她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她对他人的善待,她用对知识的追求来改变命运的做法在当今社会是解决不了的。
如果她是一个官员,如果她是一个名演员,如果她是一个富商,大家会如何对待她的母亲?对她和母亲毫无同情和怜悯心的不仅仅是校方,还有老师,还有宿舍的看门人,应该还有其他。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的确是空前地发展了,但人们的良知和道德似乎也得到了空前地倒退,追求金钱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了今天日社会唯一的价值尺度,企业,教育,商家都在追求经济效益,机关干部眼红的人干脆大张旗鼓地搞起了聚才敛财的腐败生意。
大学生河里救人的时候,有人说只捞死者,不救活人,因为捞死者挣钱更多;元元的妈妈直觉到了女儿会出事,但却被宿舍管理员几个小时的拖延察看。瞧瞧,我们的社会还有一点点良知吗?还有一点点同情心和善良心吗?真是应了一句话老话--人的良心都被狗吃掉了,
杨元元自杀是她苦苦奋斗了三十年之后,突然顿悟了, 觉醒了,明白知识和学问成不了她的救世主,也成不了她母亲的救世主,因为目前中国没有谁把知识,知识人当做一会事,更没有人把穷困潦倒的知识人和她妈妈当一会事,人们看重是权贵 ,是明星 ,是富商大贾 ,几十年来的宣传,教化不就是在引领这样一种可悲可怜,没有良知和同情心的价值观吗?
元元走了,以极端痛苦方式的死表达了她对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放弃和否决。元元从来就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她照顾家人,孝顺母亲,她以生命的付出为妈妈落实了一个小小的栖身之地,实现了对母亲最后的爱心。我们无法否认学法律的研究生元元的死更是对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批判和否决!
回复关系: (跟贴总数:2)
好文!谢谢作者!!希望能换醒良知!!! [ 120.65.191 2009-12-12 12:53:44 ] 0字 [ 0/0/0 ]
善良的下场? [ 公之平举
杨元元恶意上吊谁之罪?
[ 野猪 ]
小小一个人物,死就死了。却偏偏在学校里死,把我们这个上海的这个大学院脸面弄到灰蒙蒙,真不是个好学生,活着也不许进上海,死了就赶紧走。不论你抗议校方的“没钱你来都什么书”,还是社会的竞争没有良序,终于是给这个大学院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看看啊,网上这么多一小撮的人无力指责我们上海的这个大学院,乃至上溯、横扫,你看看你这恶意的一个上吊,害了多少人!!!我们应该成立一个“恶意上吊管理办法”,规范规范吊死的方式。否则大学院还有安宁?
武汉大学坏规矩是杨元元之死的根源
作者:野猪 于 2009-12-11 21:42:07.0 发表 发送短消息
学校是住学生的地方,怎么可以住老人?今天能住老人,明天就可以办歌舞厅,后天再盖戏园子,这学校还象学校吗?武汉大学不守这样的规矩,擅自破坏这样的规矩,导致杨元元以为没有这样规矩,以为全球的学校都是既可以住学生,也可以住老人,结果遇到上海了,想不通了,就想死了。
现在学校纷纷改革了,住宿早已不是学校的经营范围,是纯商人的经营范围了,早就赚了很多钱。钱多了,想什么?当然是赚更多的钱,否则学校不会答应,不会让商人继续吃这块肥肉。于是商人当然会要求学校配合自己,严格审查消费对象,凡是不利于赚钱的分子,要不惜一些手段,包括冷漠、讥讽、蔑视等等,能用的手段都要用。这是社会,杨元元不懂这个,怪哪个。
现在是个“多方协作”大家一起赚你的钱的时代。这一课杨元元早就读过了:“在弟弟考上大学后不久,母亲所在的工厂面临搬迁,必须自己出钱在新厂所在地购买房屋。但当时杨元元学费尚未凑够,弟弟也是贷款读书,家里无力购房。失去了住所。”课给你上了,你不用心,不牢牢记住,属于成绩不及格。不及格是什么?优胜劣汰是法则,不及格,自然要被淘汰了。今天不在厕所了断,明天也会在令一个地方了断,终于是活不成。
现在是个竞争很强的时代。不要说本科,即便博士也有就业的压力。就有博士们纷纷读“博士后”。为什么?工作难找,还是读书省心点。杨元元本科毕业后“在武汉找了几份工作,虽然不是很稳定,但也慢慢还清了债务”,她应该知道找工作不容易,但也容易,只要把自己当成高中生,胡乱找个工作弄到买米的钱和还债的钱就该心满意足了,把期望寄托在硕士研究生、学校身上,如何毕业?终于是不及格,必须死。
不论是谁,都不能半天云里过日子,逃避现实。那种自以为读了硕士研究生后找工作会容易点的想法,毫无科学依据!哪里知道硕士研究生上面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也有就业的压力,也不是想就业就就业的。总之就是成绩一直不及格,杨元元是标准的不及格,质问杨元元为什么不直接就业,何必读书的人也不及格,杨元元必须死,换质问的人去学校,轮回一次!
其实大学里允许苦难学生带父母住校的并不少,武汉大学并非第一所坏规矩的学校。况且大学的后勤被分离出去给了商人,久矣。杨元元的实际苦难无非就是一个“贷款”、“价格优惠”的问题,股级一下的干部就可以操作。我就不明白,照顾照顾杨元元对上海的大学究竟有什么坏处,至少可以在正面“广告”上捞到一个噱头,却坚决地“不”!实在不明白,上海的大学究竟在维护什么!——野猪 21:22 2009-12-11
孩子,为了生存你为什么不好好活着?
最近两天,在网上连续看到两则消息,一则是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09级研究生杨元元11月26日清晨在该校学生宿舍厕所内自缢身亡;一则是东方卫视11日播出的深圳一青年女子在某银行自助服务区睡觉,遭到保安驱赶,女子一怒之下用报纸火烧取款机和自助服务终端机。据保安和目击者讲,该女子在放火前后称,“为了生存,巴不得进监狱。”
两则消息,集中一个话题,一个是因为孝女想在学校为母亲觅一个栖身之地而无着,自尊心受辱而自缢:一个是因为无处安身而选择相对安全的银行服务区栖身不能,“为了生存,巴不得进监狱”。看到这里,不禁令人心碎!房子啊,你这个罪恶的东西,使多少人欲哭无泪、颠沛流离、家破人亡?金钱啊,你这个罪恶的东西,使多少人尊严受辱、人性扭曲、良心泯灭?使正常的人生竟发生如此残酷的结局。
当然了,杨元元的自缢身亡和深圳这位不知名姓女孩子的巴不得进监狱只是个例,但其中却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就以杨元元来说,她家庭困难,从小失去父亲的她自强自立,在母亲的支持下勤工俭学读完了大学。因为母亲无钱买房(仅3.5万元)而无处栖身只能随女儿来到上海,但这里也没有她们的安身之地。再以那位深圳女孩来说,如果她有住所或者有钱,她能选择银行服务区栖身吗?肯定不能!两个女孩子的遭遇,我们似乎看到了人性的冷漠,世态的炎凉,有关部门的失职和社会的冷酷。
也许我们的有关单位会找出很多理由为自己辩护,比如上海海事大学理由就很充分,即学生宿舍严禁家属留宿;银行保安也会说,银行服务区严禁人逗留,更别说是留宿了。理由都是充分的,但我们想过没有,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起码的同情心、怜悯心?没有,真的一点都没有!尽管我们这些年天天在喊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但我们的社会和有关部门、机构似乎都麻木了,冰冻了。就以杨元元写给学校领导的那封信来说,字里行间无处不充满了血泪,令人心寒、心碎。但学校领导呢?党组织呢?同班同学们呢?难道就不能给她一点起码的关怀和关爱?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一点也没有看到。
很少人愿意死去,也很少人愿意进监狱,当杨元元却选择了死,深圳女却选择了进监狱,我们还应该说什么呢?这是社会的问题还是个人的问题?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欲哭无泪,严重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只想说:孩子,既然为了生存,就不要被穷困所逼倒,也不要被房子所凌辱,再穷、再困难、再无奈也要选择活着,好好的活着!
2009-12-11
回复关系: (跟贴总数:5)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严重落后。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 124.79.201 2009-12-12 11:57:34 ] 0字 [ 0/0/0 ]
此案,你等不要盲目煽情!应该检讨这些青年人为什么成为了“现代范进”,过分看重高学位的扭曲社会价值观造成的抑郁病,应被社会重视了! [ 222.212.96 2009-12-12 10:58:02 ] 0字 [ 0/9/3 ]
你这个鸟王保长,还有没有一点起码的同情心?上研究生有什么错?错在穷人不该上学不该给盛世抹黑吧。闭上你的鸟嘴! [ 挂羊头卖肉 2009-12-12 12:00:07 ] 0字 [ 0/0/0 ]
不是别人煽情,是你替院方推脱责任,青年人若能找到有尊严而稳定的收入,是不会考的,过分看高学位的用人的单位而不是青年本身. [ 小锡兵 2009-12-12 11:57:33 ] 0字 [ 0/0/0 ]
社会教育的缺失,这才是我们要反思的. [ 82.167.19 2009-12-12 11:50:32 ] 0字 [ 0/0/0 ]
上海女研究生自杀的事件本可以避免
人民网上海频道12月10日消息:2009年11月26日清晨,上海海事大学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在该校学生宿舍24号楼506室的厕所内,以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女研究生自杀的起因很简单,只因家境贫寒,带着母亲在大学里读书,母女俩个挤在一张床上,她们实在是没钱租房子,却被院方勒令驱逐,女研究生倍感侮辱自缢身亡。
院方的做法很极端,为什么一定要逼得人去自杀?说什么“没钱就不要来读书”的话,冷漠中透着无耻与蛮横,哪里还有一点人性?若是有一点同情心完全可以通融一下,为母女解决一下困难。
女研究生的母亲为原军工厂的职工、老知青,想来年龄也就在60岁上下,院方的领导可以根据女研究生的申请,为其安排做校内的临时工,看看宿舍的大门或自行车,让老人赚一点生活费还可以有一个小小的住处,也可以帮助其母找找做家政,或给人看看孩子的工作,还可以为女研究生找一个勤工俭学的岗位让其能够有钱租到一间小房子,毕竟院方的工作人员在上海本地时间较长,比女研究生熟悉周围的环境,也有人脉与资源为女研究生解决租房的问题,女研究生在上海举目无亲,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安排好母亲住处,她向院方提出申请,就是给予院方足够的信任,为什么院方就不能多一点爱心?就不能宽容这样可怜的一对母女?
教育本应是最具爱心的事业,可现今的教育却充满了铜臭,一句“没钱就不要来读书” 的话,让人冷的打寒战。难道今日之大学的管理者已经沦落成了街头的小商贩?哪里还有一点点“为人民服务”的味道?是的,大学里所有的服务都已经市场化,某些人已经以承包的方式将所有的校园物业变成了发财的途径,学生在他们的眼里不过是可供压榨的物件,新生们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步步给他们送钱。
讲“没钱就不要来读书”的人如同金钱的怪物一样把持着人民的大学,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的基本性质。当年的共产党人抛头颅、撒热血,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向往着劳动人民的翻身解放,向往着穷人的孩子能够上学读书。可今天,人们又听见了这样一句令人齿寒的话语。有人曾喋喋不休地反复论证人们不得仇富,可他们对贫苦百姓们受到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却视而不见。
本不应该逝去的女研究生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她本应该更坚强一些度过这个难关,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个维护国家外贸的法官,可她却抛弃了自己的理想和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燕子真替她惋惜,同时也要说一句,年轻人,无论是怎样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标签: 上海女研究生 自杀
回复关系: (跟贴总数:18)
123 [ 61.178.10 2009-12-12 15:26:14 ] 35字 [ 0/3/0 ]
知识把她的命运改变到了天堂! [ 八字先生1 2009-12-12 13:00:46 ] 0字 [ 0/1/1 ]
可叹她没有遇到宋思明。 [ 117.27.89 2009-12-12 13:50:47 ] 0字 [ 0/2/1 ]
主要是方永刚死得太早了,不然给她宣讲一番创新理论不就完事了嘛。 [ 61.167.119 2009-12-12 14:19:22 ] 0字 [ 0/0/0 ]
本可以避免而发生的师多了去!国企私有化难道本就不可以避免? [ 海之宁 2009-12-12 12:17:14 ] 0字 [ 0/0/0 ]
整个社会都这个样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 八九届 2009-12-12 11:48:41 ] 0字 [ 0/2/0 ]
杨元元案件,应该让国人反思,为什么现在的一些青年人那么崇拜高学位,他(她)们几乎沦落为了读书专业户了!家庭如此穷困,应该先考虑就业挣钱! [ 222.212.96 2009-12-12 10:53:23 ] 0字 [ 0/34/8 ]
王保长,你这话就叫:“吃的灯草芯,放的轻巧P!” [ 116.234.211 2009-12-12 12:21:37 ] 0字 [ 0/0/0 ]
工作不好找,90后可不象他们的父辈,可以忍让过一生,这也是社会底层进入黑社会和黄赌毒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公务员阶层能无动于衷么? [ 124.79.201 2009-12-12 12:00:17 ] 0字 [ 0/0/0 ]
实事求是!对绝大多数青年人上中职,学门可混饭吃的技术是成家立业的首选。让立志献身科学,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去念大学,考博士,..... [ AC2006 2009-12-12 11:31:39 ] 0字 [ 0/4/1 ]
杨元元——穷人就没有“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资格吗? [ 渡痴禅师 2009-12-12 13:11:39 ] 0字 [ 0/4/1 ]
似乎人们并没有看见有钱的富豪子弟要立志献身科学,现代富豪子弟彪车的到有几个. [ 小锡兵 2009-12-12 13:23:42 ] 0字 [ 0/0/0 ]
不读书,就能解决问题吗? [ 公之平举报诚信联盟 2009-12-12 11:30:17 ] 0字 [ 0/0/0 ]
大学毕业就去挣钱,可工作难找,工资不高;现在苦苦,读研,将来可能工作好找,工资更高。如果你有孩子,你选哪个? [ 密码忘了 2009-12-12 11:18:28 ] 0字 [ 0/5/0 ]
放p.读书有错了? [ wd900y2 2009-12-12 11:05:23 ] 0字 [ 0/2/0 ]
你去看看女研究生的简历,她2002年毕业有正式工作的时间不过2年,她也想就业,可能吗?读研究生的目的还是为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 [ 勤劳的燕子 2009-12-12 11:01:25 ] 40字 [ 0/10/0 ]
难道大学研究生就只能富人才配读吗? [ 221.193.92 2009-12-12 10:55:45 ] 0字 [ 0/7/1 ]
目前的状况确实如此! [ 124.226.149 2009-12-12 12:48:27 ] 0字 [ 0/0/0 ]
从女硕士生自缢说说党组织的责任
古洋斋
我的贴子《女硕士生自缢后的思索》在强坛发表后,岂今阅读者已超过21万多人,跟贴达一百多个。网友们纷纷留言,抽丝剥茧,深入分析自缢事件频出的背后原因。面对学校“声明”,一位网友在跟贴中说“学校没有责任!政府没有责任!社会没有责任!就怪她自己太穷!我这样说,那些冷血动物们该满意了吧!”
其实网友们共同的心愿是,责任一定要找!若每一社会热点问题都无人担责的话,这个社会就是一盘散沙,势必会走向衰落和灭亡。
杨元元是共产党员。那么她所在的党组织有没有责任呢?能推脱说没有吗?共产党是靠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共同纲领而凝聚到一起的一个“组织”。每个党员既有义务也有权利。刘少奇同志曾形象地把党组织比喻做一把椅子,强调党员要依靠组织。是的,党员在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组织的领导自行其是,需要组织帮助、协调,更常常需要集体行动。反过来,党组织在领导、激励、决策等组织行为中,则要像母亲呵护子女一样,关怀他(她)们的冷暖餐饮。雷锋其所以把党比做“母亲”,是因为党替他“报仇雪恨”了,让他吃饱穿暖成了“主人”了,教育他提高了觉悟,明白自己要革命才能保住和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从古至今,打仗也都是“粮草未动,兵马不行”,说明后勤保障的重要。因此革命战争年代,党组织对每个战士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谁有困难不用自己开口,甚至大龄官兵的个人婚姻都由组织帮助解决也是常有的事。很早以前,党员都把组织部称为“党员之家”,这是因为组织这把“椅子”靠的住,因此党员们才对组织无限“忠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然而现在这把“椅子”在有的地方变成了三条腿,甚至是三条不等高的长短腿。于是,我们经常随时随地听到最多的话语是“要保护好自己”。这难道不是党组织的悲哀?
杨元元的困难大吗?做为个人,大到无法逾越:如果她不是穷,她家不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何至于母亲多年随女儿漂泊?何至于放低“尊严”,求爷爷告奶奶地三番五次给学校书面和口头申请“租个铺位”?她和她母亲挤在一张单人小床上休息是“舒服”吗?在她周围的人看来,杨元元性格孤僻“内向”,试想,她在这么大的压力面前无人关心,她活泼开朗的起来吗?我们的党组织为什么不去“了解”,更不要说“察颜观色”来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了。反过来说,她的困难对组织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太容易解决了,但遗憾的是在她面前没有组织这把“椅子”可以依靠。
日前,深圳市出台“暂行规定”,明确“一把手”不直接管人管钱管事。有人就质疑那不是把“一把手”“架空”了吗?看来这有利于廉洁和民主政治的东西被有的人看作是“权力”旁落,“不务正业”了。呜呼!一向被老百姓尊称做“父母官”的手握权力的人们,你们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心思在关心“子民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做“父母”称职吗?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退休了,才敢指出“‘官多为患’是中国政治上的一大弊端”,因为说话已经没份量了,所以自今依然“官多为患”;近日网上又疯传的“老信访办主任上访”的故事,从县、市、省到中央都走遍了,满心酸楚地挤在上访人群之中,只投下一个黯然而失落的茕茕身影,迎来的是一次次训斥的口气或敷衍的话语;倒台贪官95%以上都有情妇(夫);还有浙江一个亿万富翁藏富装穷,骗取了中华慈善总会价值51万余元的药物……。这些无不都是我们社会的黑色幽默。
我们有些官员口上不断地讲“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但做的却是如何保位子、如何升官晋爵的事,想的是自己吃好、喝好、玩好。高工资、高福利、高享受,稳坐“金交椅”。于是,杨元元们的困难他们是不闻不问的,出了事先把自己责任擗清。官风如此,“上梁不正下梁歪”,社会又焉能不充满“冷漠”与“自扫门前雪”的风气?
假如我们的党组织都放弃了“如父如母”的责任,类似杨元元的事件还会不断出现,社会风气一定还会恶化下去,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又焉能牢固?
要知识改变命运更更知识改变心态
——对海事大学女研究生轻生的思考
哀莫大于心死,与其生不如死,不如一死百了。就因为生活贫困,无法为母亲争取到一个免费的栖身之所,30岁的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留下悲痛欲绝的母亲和弟弟,留下一句“知识难改变命运”的感叹,选择了在宿舍用两条毛巾自缢身亡这条不归路。
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是两个生活本来就贫穷的女流之辈。无庸质疑,一对母女远在异地他乡相依为命的求学,其艰难是不难想象的。根据同学的回忆,杨元元是一个“有困难却从不说”的人,在校时曾担任学生干部,大学期间还入了党,对人热心诚恳,同学有难处或矛盾,她都尽量帮忙或调解;留给武大老师的印象,杨元元是一个“温柔又执拗”的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可能正是杨元元的这种性格决定了她最后的归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申请一张只供栖身睡觉的床,一位在读的硕士女研究生,一位孤单的母亲,一所知名的大学,本来这一切可以不发生的。哪怕只伸出一点点的援手,就可以挽救一个人才,就可以救助一个困难的家庭。然而,教书育人的海事大学宁肯让宿舍闲置,也不提供给有实际困难的学生。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本来应该是要说个一二三的,但是,人都已经死了,再说这些是乎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
我国有一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了,还怕暂时贫困的活着么?作为一个立志要用“知识改变命运”、接受了高等教育、修得满腹经纶的硕士研究生,杨元元却至死都没能用知识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始终没有搞明白“留得清山在,何愁没柴烧”的道理,愚昧的选择了轻生,自己虽然就此解脱了,身后却是痛不欲生的母亲和弟弟。
暂时的生活贫困,并不代表永远无法摆脱贫困的枷锁。自古以来笑娼不笑贫,贫穷并不丢人,在将困难告诉朋友之时,不仅能得到帮助,心理也能得到舒缓。其实杨元元在面对母亲即将无处可居这种情况有很多方法解决,可以向学校申请勤工俭学,也可以向社会好心人士、向师德崇高的老师、向富有同情心的同学求助,都能为母亲解决住处问题,完全没必要选择自缢身亡这条不归路。更何况一个人不能总全指望别人的帮助活着。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即使是在上海那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在学校外面租一个栖身的“蜗居”,充其量也就几百块的事情,为了钱而自杀,又何必去读书。其实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与其艰难继续求学,不如以现有知识去找工作,现在大学生就业再苦难,只要诚心去找,养活母亲也非难事。
誓者已亦,生者足戒。杨元元走了,留给我们的除了伤痛,更多应该是教训和启迪。生命之所以珍贵,因为他于我们只有一次,不管富贵,还是贫贱,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惟有珍惜生命,端正生活心态,永不言弃,才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杨元元同学用生命告诉我们:
百姓更需要的是政府的租赁房,而不是政府的经济适用房。
我是昨天早上从电视新闻中,得知杨元元同学自杀的消息,却没搞清来龙去脉,所以,也就没思考这问题。
我读了古洋斋《从女硕士生自缢说说党组织的责任 (原创首发) 》的帖子,才知道:杨元元同学是一位共产党员。其实,党组织不仅要关心组内的党员生活,更要关心百姓的生活。因此说,无论杨元元同学是不是党员,只要她生活遇上了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时,党组织,或者党员都应该伸出温暖的手,帮助一下杨元元。
我知道有这么老共产党员,她遇到一位来沪工作,且一时无法找到居住房的同事。她当时正巧是搞总务工作,因此,她一面把这位同事安排到自己家住,同时,又积极地通过组织为这位同事安排居住。此事结果,很圆满。
几年前,我一位亲戚的朋友来沪工作,一时找不到合适房子,就通过我亲戚让其住到我家。当时,我家人也反对,担心此人住了不肯走。我碍于面子还是让其住下。没过多久,其找到房子了,立即就搬走了。现在,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我说这些,就是要告诉大家,助人不要私心,助人的乐趣就在于得到朋友的友情。
杨元元同学没有得到单位同事(包括党员和领导)的帮助,这是令人遗憾的!也是值得单位领导反思的!
不过,杨元元同学是要解决其母亲的居住问题。这可不是单位所能解决的困难。那么,这一困难应该谁来解决呢?这正是我们制度中空白点,或者说我们制度中,没有一个可以落实解决“杨元元同学困难”的机构。这一现象:我们政府应该引起重视与反思!
假如上海有了充足的政府租赁房,那么,杨元元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那么,杨元元同学的同事和同学都能像我一样去帮助杨元元同学了——因为,就个人而言,对困难者,只能作出短暂的帮助和有限的帮助。
鉴于上述,我认为:百姓更需要的是政府的租赁房,而不是政府的经济适用房。
哪一根稻草压垮了杨元元
纵有广厦千万间,难让天下寒士展笑颜。
因寡母生活困顿,居无住所,求助无门,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11月26日8时许,在宿舍卫生间自缢身亡,花样的年华结束了,怎不让善良的人们扼腕叹息!
杨元元自幼丧父,曾为下乡知青的寡母带着她和不满4岁的弟弟相依为命,母亲以特有的毅力和坚韧,含辛茹苦,艰难度日,把一双儿女拉扯成人,姐弟俩先后考取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和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在别人看来,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就在眼前。就在黎明的曙光即将显露时,她却被最后的一棵稻草压垮了。
屋漏连遭连阴雨,船破偏遇顶头风。就在弟弟考上大学不久,母亲因工厂搬迁失去安身之所。杨元元求助学校无果后,愤然结束了辛酸短暂的人生路。
据有关调查,在全国,每2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是什么原因让众多的人如此轻生?是压力,是重压下的崩溃。
曾记否?三十多年前,一个时代结束了。一种声讨铺天盖地,直指铁饭碗、大锅饭。清闲,安逸、衣食无忧成了十恶不赦的弊端,必欲除之而后快,非要建立“危机感”。理由是“危机感”能激发创造力,危机感能解放生产力。几十年的革除,危机建立了,安逸革除了,焦虑、不安、彷徨和重压时刻在笼罩着人们的心田。分配的不公、炎凉的世态、心理的失衡和浮躁的文化氛围在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危机已建立,氛围已形成,良策频频出,难有回天力。
穷人的路啊,怎么这样难!
2009.12.11
回复关系: (跟贴总数:14)
哪里会是一个杨元元,其实许多人在困难无助的时候都多多少少有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只是绝大多数都被自救过来罢了 [ 国之百姓 2009-12-12 15:40:17 ] 0字 [ 0/0/0 ]
穷人的路啊,怎么这样难! [ 183.66.119 2009-12-12 15:06:03 ] 17字 [ 0/0/0 ]
因为贫困5年才拿到本科毕业证,因为贫困又死于非命 [ wd900y2 2009-12-12 11:11:22 ] 0字 [ 0/9/0 ]
今《人民网》第一张图片新闻“七旬老妇顶寒风拾垃圾养九旬老娘”,三十岁杨元元带六旬母亲读书为一栖地遭难自尽,这就是“今日之中国”! [ 酌秋平湖 2009-12-12 10:49:37 ] 0字 [ 0/35/2 ]
图片介绍还冠以“感人”美名呢,我看了都差不多气晕了!谁来护佑他们老有所养? [ 清风白云 2009-12-12 11:07:39 ] 0字 [ 0/2/0 ]
不应该啊、不应该啊、不应该啊!!! [ 173.76.111 2009-12-12 11:06:36 ] 17字 [ 0/1/0 ]
穷人的路啊,怎么这样难!——大概是因为“先富们”的路太宽畅了。 [ 渡痴禅师 2009-12-12 09:58:39 ] 0字 [ 0/1/0 ]
杨元元对寡母的疼与爱,富家子弟怎能理解。 [ 博陵老叟 2009-12-12 09:38:05 ] 0字 [ 0/5/0 ]
寡母的栖身之忧压垮了杨元元 [ 博陵老叟 2009-12-12 09:36:22 ] 13字 [ 0/4/0 ]
已有广厦千万间,不让寒士俱欢颜。 [ 202.102.253 2009-12-12 08:12:42 ] 0字 [ 0/3/0 ]
西方社会病,自杀,离婚,吸毒,社会有病这和贫穷没关系, [ 123.116.145 2009-12-12 07:46:41 ] 0字 [ 0/0/0 ]
沉重 [ 资深清洁工 2009-12-12 04:46:32 ] 0字 [ 0/0/0 ]
寡母难觅栖身所,是压垮杨元元的最后一根稻草。 [ 博陵老叟 2009-12-11 22:08:47 ] 22字 [ 0/0/0 ]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活人为死人,所以女硕士自杀身亡 [ 113.24.172 2009-12-11 21:52:09 ] 0字 [ 0/11/0 ]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