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楚扬:在张维迎标榜的“理性”背后

2025-02-1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在张维迎标榜的“理性”背后——?!

——对《骂倒张维迎,改革问题就解决了?》、《你有多少底气跟张维迎叫板?》二文的质疑

楚 扬

近日,南方某报发了篇《骂倒张维迎,改革问题就解决了?》文,称张维迎此前发的《理性思考中国改革》文章引来恶评如潮落得骂声一片,作者认为:学术争论的目的是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巧的是,同一天北方某大网又发了《你有多少底气跟张维迎叫板?》称“公众和媒体作者在经济学方面缺乏与张维迎对抗、辩解的足够底气”“众多时评作者似乎有意、无意忽视和无视张维迎的经济学背景”“任何跟他讨论时要准备一定经济学知识。 “张维迎多次提到‘我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分析发现’,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长于实地求证、数据支撑、逻辑分析的经济学者形象”——

对此,人们不仅要反问:任由张维迎骂人,任由张维迎一家独唱,改革问题就解决了?!请问,张维迎又有多少底气跟国情、民心,跟建设和谐社会跟实现公平正义跟自主创新叫板?

首先,这两位作者都异口同声地认定《理性思考中国改革》就是“学朮论文”,窃以为是过分抬举张维迎了——

其实,通读张文,你再聪明,恐怕也无法体检出它的学朮份围,却随处可见对大众、对政府、对公有制的彻心之愤!

文中,张维迎污蔑人民大众没有“理性”——那意思你们再被剥夺也不得发牢骚,还要为剥夺你的人“换位思考”;鼓吹对既得利益集团进行“赎买”,扩大收入差距;反对政府对关系民生与社会稳定的市场行为进行干预,宣扬“市场神圣”“市场万能”;反对政府投入与改善公共福利,指责实行什么“免费”就是“胡说八道”(连义务教育、免农业税都被他否定!)——事实上,对一个国家来说,它要提供的许多公共产品都只能是免费的,而且是大家一同享受的,如反对污染,改善环境的任何举措,使所有的人免费地获得了新鲜的空气,纯净的水,健康的身体。再比如说国防建设,让每一个公民都同等地免费地获得了安全,“将现代公共福利保障制度与‘过去人民公社免费’相比较更是张维迎作为‘经济学家’的别有用心之举”;他还污蔑国有企业“越多”,收入分配的差距就“越大”,百姓就业就“越难”——请问:改革开放前没有私企只有国企,难道那时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百姓就业最难?!

……试问:张维迎的这些主导观点能算是纯学术性的吗?完全不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这篇文章讨论的改革问题却牵涉到太多政治学” “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新权威主义令人难以忍受”——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被那位作者吹上了天并视为“杀手锏”与“核武器”的张维迎的“经济学背景”、“经济学知识”(即所谓的“底气”)——

有文章揭露:你随便拿10本经济类的书籍,像《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8本内容是完全相同,有一本还用点用处,还有一本呢,完全就是所谓的创新而不知所云的胡编乱造,根本就没有实用价值。而在国内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家”多半是没有实际能力在海外呆不下去了才回来混的,像在技术科研上,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除国家指定外)是很少回的,可他们就知道“经济学”这东西最好骗,况且又是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你能说他没有用?而实际上纯粹就是糊弄国人!而更荒唐的竟是,有的所谓“主流”的代表竟然还是在美国诈骗,被对方通缉才潜逃回来的,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信任呢?

有文章揭露:张维迎先生曾经的导师米尔利斯(James Mirrlees),硬是坚持不给张维迎博士文凭。张维迎先生简直是毫无办法,那些惯于关心某些留洋博士政治上进步的美国人也急了,就把张维迎接到美国去,在肯尼迪政府学院给张维迎发了个博士文凭。张维迎先生的博士学位不是诺奖得主发给他的,而是美国人发给他的,这一点张维迎先生从不轻易外露,相反他还总是误导人们。(为张维迎辩护的人会不会喝斥“这是咱张教授的隐私”!)

连“要把马克思主义埋葬,并且钉上最后一个钉子”被张维迎顶礼膜拜的张五常也说,“张维迎没有受过系统的经济学训练”。连大学经济专业一年级学生都必须掌握的“需求曲线”都讲不明白……

——对此,国内学者指出:《理性思考中国改革》只不过是“卖弄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学术术语”而已,“这是比韩国的黄禹锡更拙劣的伪学术”!

至于作者美化的“张维迎多次提到‘我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分析发现’,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长于实地求证、数据支撑、逻辑分析的经济学者形象”就更让捧腹了——自拉自唱的一句,就能出来“经济学者形象”?!却有意回避他选取了怎样的的“样本”,其理论又对社会经济产出什么样的效果——!

有学者直言:以张维迎这种低劣的水平,为什么现在能够招摇撞骗?是因为他就总是抓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旗帜,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因为别人一用马克思主义来和他争,他就会得意地宣布自己的有一些话不敢讲啥啥的,言论自由受到了压制啥啥的,其实他讲的话不值一驳的。不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他一窍不通无力抗衡,即便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领域,只要碰到一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高手,比如郎咸平,他就露馅了。因为他仅仅是一个僵化教条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他不过是一架西方经济学的翻译机器和剪贴机。

由此,人们不能不联想到另一“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著的《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一书,却像是在为政策做“注脚”或是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经济学“帽子”。然而,究竟什么是改革、改革的前提、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方法、改革的宗旨、改革的理论、改革的路径依赖、改革为什么会“攻而尤坚”等问题,此书中竟无一涉及。而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一书虽然结构上看起来非常完美,理论上也似乎无可挑剔,但其中竟一大半是前苏联的计划经济理论体系,不仅没有能够明确给人以中国发展的模式清晰的概念,反而很多内容是抄袭的有关文件内容,不像经济理论著作,反而像变相的政府文件。特别是吴敬琏一再谈到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水火不容”的,但他竟不能指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什么区别;他认为市场化改革有好坏之分,但是,哪些是好的市场化改革,哪些是坏的市场化改革他也说不清楚;更要的是,他一再说改革中遇到了障碍,警惕既得利益集团,但哪些是既得利益集团他更说不出来。这不是一个典型的“伪经济学家”的做法吗?

这么些年,有谁知道“主流经济学家”有什么创新的“经济理论”?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理论”?有能使公有制经济强化人民受益的 “经济理论”?

咱们的“主流经济学家”早已令国人失望,这早已是不争的时实。可谁能想到在“学朮上”会到如此滥竽充数的尴尬地步?!——为此,香港学者丁学良不无奚落地挖苦说:“阿猫阿狗都自称经济学家,需要清理门户——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经济学界发展到了什么水平,所以什么话都敢讲。那些人说话的水平之低啊,我发现他们属于井底之蛙的最下面一层,最上面的一层还能看到巴掌大的天,他们什么也看不到。” 所以你再品味张五常那句 “张维迎没有受过系统的经济学训练”大概也就是客气的话,直白的说,张董根本就是不懂经济学,只懂钻营、善于投机的学术骗子。

退一万里说,就算张维迎等“家”们有足够的“经济学知识”,人们就不能与之论论“理”吗?难道就非得“旗鼓相当”才能开口,李希凡当年评《红楼梦研究》犯了大忌不成?!.否则,何为“底气”?!——一网友批贴说得好:对于不懂经济学知识的人来说,未必就不能与张维迎之类的“经济学家”讨论已经成了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我们都读过的古人写的一篇文章,说一个年青人箭射得很好便旁若无人,一位卖油的老汉没有与之急争更没有去弯弓,而是操起他的油提舀满了油,高高地倒进小油壶,滴油未溅出。依此我们不是可以用类似的旁证法去“用事实”说话?战国那位著名的“纸上谈兵”的赵某,已经误国了,难道人们还不能谴责他,还得先去学好“兵法”才去与之理论?鲁迅先生曾经痛斥过:一个厨师如果炒的菜不合食客口味遭批评,厨师就反驳“你来试试”是一种强词夺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再有,“贩卖”能叫“底气足”?那些连西方同行都认为过时甚至错误的“理论”也叫“知识”?

何况,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不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没有意识形态的问题,没有国界的问题,没有什么资产阶级的天文学与无产阶级的天文学、中国的天文学和世界的天文学之分,因为自然科学主要是分析工具的问题。但社会科学不同,它反映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不同社会阶层阶级的利益,不可能脱离不同阶级、不同社会集团对于历史、对于制度、对于经济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

中国经济改革大潮的舞台是一个敞开的平台,是没有身份地位限制的,绝对不是只有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才有发言权。只有全体人民参与推动的改革才能是真正意义的改革。即使老百姓仅凭直觉对“经济学家”的某些说法表示不满也完全没错——要明白:事实是,普通人的直觉判断有可能比专家学者的实证数据和逻辑推理更接近于真相—— 比如那些“论证”医改是成功的、教改是成功的、中国的贫富差别并不大的管理部门新闻发言人和学者,可以搬出一大堆数据,讲得振振有词,其可靠性终究不如老百姓来自生活的感受和直觉,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民心自有公道!

由此可见,说“学术争论不该骂张维迎”的问题其实是作者忽视了一个前题:张维迎的文章已经不是在搞学术争论,而是他在(一直在)社会与政治领域发表谬论,干预国事误导改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要说遭骂早就在意料之中,骂也体现了国人的宽容,按照有些网民的呼吁,从权责公义角度人民与政府应该追究他们违反《宪法》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动摇人民民主专政和国家经济基础违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损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种种难辞其咎的责任才是,作为全国人民的北京大学,应该开除他的公职,因为他不仅使北大蒙羞,还破坏了名牌学府应有的学术环境——可是,即使这样做,人家一帮子硬是要把已经给国家、民族与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歪经”套上“学术”外衣,可能谁就都会忽视“学术应在学术殿堂内进行,不该到社会、到决策领域以专家名头指手划脚”的问题。

其二,值得张维迎这类经济学家反思的,为什么会遭到这么多人的骂,难道不是体现了民意?常言曰:人平不语,群众不是瞎子,有权(含话语权)、有名气,就能说明你永远正确吗?就能说明你能得人心吗?恐怕不是。歌德有一句话说:权威,人类没有它就无法生存,可是它所带来的错误竟跟它带来的真理一样多——如果我们的权、名又来得不正或“含金量”不足,还要到处张狂,胡说八道,那就更是该骂甚至该打了。

其三,骂固然不能使改革成功,但至少有点忠言逆耳的味道,远比一味的吹捧一味的趋炎附势强些,因为反对的意见包括骂声,往往更值得人们警惕,邓小平早就说过,一个组织内长期没有反对的声音,并不是好事,一言堂,一边倒,无原则的歌功颂德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即便在学术领域也是要不得的,“真理从反调而来,真理的发扬光大,又有赖于第二个、第三个乃至第几个唱反调的人,前仆后继,薪尽火传”,这是台湾学者李敖的名言,张维迎如果真是真理在握别说骂,就是警察找上门他恐怕会一样牛气冲天。

人们不会忘记张关于改革方面的言词,本质上几乎没有一点是学术范畴的,没有一点是为广大老百姓谋利的,而是彻头彻尾损害他们根本利益的。那么广大百姓(网民)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何不可?比起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损害,被骂只能说明他太占便宜了,中国的老百姓的容忍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中国富人的爆富速度、中国某些“专家”“学者”的道德堕落程度学术腐败程度也是在世界上闻名的)所谓骂声一片,本身并不是泼妇骂街式的,而是胸中积愤的喷发,是他们“对贫困的抗议方式”,是民意的充分表现,正从反面证明我们的某些经济学家吃着人民的供的饭,享着党和政府发的俸禄,占着公职显赫的位置,越来越脱离人民,越来越失去做学术的本能与良知!——如果经济学家自身缺乏独立的人格,缺乏对真理的信仰,在金钱的诱惑下甘愿做企业的“婢女”或企业家的“家奴”,只能越来越成为名利场上的逐臭之夫!当年华罗庚先生、费孝通先生奔走于山川河流、穷乡僻壤、工厂田间,调查民生、推广科技,广结工农大众,为国效劳,为民解难(全无如今象牙塔中的浮躁不堪,无以自拔)——他们挨骂过吗?!

另有一点也不能忽视的是,在仍有话语霸权的今日,有多少能让普普通通的网民百姓真正表达真知灼见的平台与空间,在与他们沆瀣一气的某些媒体面前,说真话说正话反思改革的有关文章,不是被删就是被封,面对日益严峻的国情人心,我们的某些歪嘴和尚还在掩盖事实、强奸民意、激化矛盾、颠倒是非,到底安的什么心?他们对新的党中央提岀的“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到底是在建言献策还是在帮倒忙、挖墙脚?

其实,要说真正用骂来“扰乱”学术争论,张维迎本人就是个始作俑者。他在接受《北京青年周刊》的采访中,直接将对手郎咸平(郎咸平提出了一个社会最基本的企业责任和社会公正问题)骂成“极端利己主义的无耻之人”、一个往中国经济学家脸上扔泥巴的“无赖和疯子”。在此,人们一眼就可看出:在媒体记者面前张维迎失态到什么程度?足见他一点也不在乎超越学术,而将争论直接变成一场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我们不知道,像张维迎、周瑞金(皇甫平)这类贫苦出身的“精英”,如果没有毛泽东带领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没有毛泽东领导建设的新社会制度、没有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的免费上学与医疗等保障,他们能否识得了字?能否活命到今天?可当他们在党的红旗下进大学外留学,成了“经济学家”“理论大家”,滋滋润润地活到今天,却一个咀咒公有制推销资本主义经济学,一个要政府把早已禁绝的卖淫嫖娼合法化……如此这般,挨骂完全是自找的,不挨骂倒是天理难容!有网友说,政治上的汉奸可以卖国,经济上的汉奸也可以卖国——但谁敢说某某就是经济上的汉奸?

谁都知道:经济学家可谓是在市场化改革中名利双收、收益最大的一个群体了,他们不用承担下岗的忧愁,可以在享受优厚待遇的同时,还能以“独董”“顾问”从企业获取丰厚的收益(人民身受“新三座大山之苦”vs“日进斗金”),同时享受各种掌声和荣誉。当人民识破了他们的丑恶行经的时候,他们就要搬出他们是“社会精英”的挡箭牌来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们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的无知,他们还有不少护身的法宝,当你批评他的观点时,他却污蔑说,你要借着他们出名,有炒作自己的目的;这一招实在不灵就反驳说,你有什么资格来批评我?甚至打出“多数人赞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的霸王旗;当这个也不起作用的时候,他们就祭起“改革”的大旗说“改革不可动摇”,好像他们就是改革的化身,批评他们就是反对改革——然而,山已不是那座山!还想以“权威”“专家”名头来忽悠大众、吓唬百姓、包打天下、为所欲为不灵了!原因不在苍天无眼,全怪他们自己长期来金玉其外、成事不足闹的,是他们自己打碎了脑袋上的金环——!

我们的经济学家应当明白:中国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是私有化或者不断向私有化演变;要坚持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而不是市场原教旨主义,主张市场万能论,把国家的一切正确调控说成是官僚行政的干预;坚持为保证效率而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同时要强调社会公平、福利保障,而不是极力扩大社会鸿沟,为暴富阶层说话。

张维迎在公开场合,曾不止一次标榜自己 “敢站在大众舆论的对立面”,这究竟是“勇气”还是“霸气”?联想其“挺顾”前后的“走光”、联想14名首都有名的法学界专家为“黑帮霸主刘涌案”举行“论证”,如果真算得“勇”——顶多也就是“泛着铜臭之光”;如果是显其“霸气”,依我看,是犯贱——对此,鲁迅早有过投枪:

“勇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刀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顺便赠送给那些专会拿网民百姓兴师问罪的“文闲”们)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做骄态者贱莫甚……………!

标签:改革   经济学   他们   没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