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周新城:对“斯大林模式”岂能“否定得越彻底越好”

2025-02-14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对“斯大林模式”岂能“否定得越彻底越好”

周新城 


  有人提出,对斯大林模式应“基本否定”,“对斯大林搞社会主义的那种搞法,否定得越彻底越好。” 如果不否定斯大林模式,就会败坏社会主义的形象。这种判断值得探讨。

  在讨论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时,首先应该界定一下,什么叫斯大林模式。如果撇开发展战略模式这类内容,一般说到“斯大林模式”,都是指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的一整套社会主义制度。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斯大林模式,在方法论上必须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区分开来。苏联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济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这些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斯大林模式中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容,必须肯定,因为它们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十月革命的普遍道路,它“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任何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必须坚持的。否定了这些内容,就是否定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断定斯大林模式 “遭到战略性失败”,所指的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他的旨在“根本改变整个社会制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改革”,核心就是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把社会引向资本主义化道路。另一类制度是具体制度,即具体的政治经济体制、运行机制,这些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是苏联人民把十月革命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类制度是在探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这些具体制度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其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有的在苏联的具体条件下是对的,但不能照搬到别的国家去;更多的情况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随着条件的变化却必须进行改革。

  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根本的、第一位的;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是基本制度的实现形式,是第二位的。斯大林模式中,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部分是正确的,不能否定,否定了就不叫社会主义;至于说到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则是有对有错,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应该说,斯大林模式基本上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

  我们必须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对待斯大林模式,尤其是要恰如其分地对待其中的错误东西,不能笼统地说“否定得越彻底越好”。在这方面,毛泽东就是一个典范。他说:“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看斯大林,对于他的正确的地方和错误的地方做出全面的和适当的分析,从而吸取有益的教训。不论是他的正确的地方,或是错误的地方,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种现象,带有时代的特点。”他还指出,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存在缺点和错误,而且一个缺点或错误克服了,新的缺点或错误有可能产生,又有待于克服,但“成绩总是多于缺点;正确的地方总是多于错误的地方”。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缺点和错误总是要被克服的,因为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错误往往是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的”。他还说,“中国将来也一定会犯错误。认真一些,就会少犯错误,少犯全国性的错误,即使犯了全国性的错误也会及早纠正。” 毛泽东要求我们认真总结我国的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正面的和反面的经验,以便少犯错误,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这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那种轻蔑地对待斯大林模式、主张“否定得越彻底越好”的想法,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慎重的态度。

  有人认为斯大林模式败坏了社会主义形象,只有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才能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说法是十分荒唐的。毛泽东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不可能不犯错误,何况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又那么长久,不发生错误是不可能的。苏联发生的错误,像斯大林的错误,它的位置是什么呢?是部分性质的,暂时性质的……是可以纠正的。苏联那个主流,那个主要方面,那个大多数,是正确的。……它有许多东西我们可以学。”“对斯大林要三七开、他们的主要的、大量的东西,是好的,有用的,部分的东西是错误的。” 过了4 0多年,我们党又重申,“我们对斯大林的评价是功大于过。” 既然是功大于过,既然成绩是第一位的,怎能说斯大林模式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呢?毫无疑问,斯大林模式是有缺点和弊病的,但是任何一种社会主义模式都是有正确的一面的,也有不足的一面,十全十美的模式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人的思维不可能完全确切地反映客观实际,人类只能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认识的不足,这是没办法的事。“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一万年以后还是有的。一个矛盾克服了,又一个矛盾产生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总是有矛盾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怎能因为存在处于第二位的缺点和弊病就要对斯大林模式彻底否定呢?如果要求社会主义实践一点毛病都没有,有一点毛病就要予以否定,那么,任何社会主义模式都要否定了,因为它们都不可避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点和弊病。应该指出,苏联发生政局剧变、制度演变的悲剧,不是由斯大林模式引起的,恰恰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等人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所导致的。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指出的,“前苏联对斯大林的否定引起了全面的思想混乱”,他们把斯大林这把“刀子”丢了,在彻底抛弃斯大林模式的旗号下,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复辟。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说斯大林模式“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形象”,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迎合帝国主义需要的修正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表现。“形象”的好坏,是有阶级性的。同样一件事情,无产阶级说“好”,资产阶级就说“坏”,不同阶级对“形象” 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斯大林是坚定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战士,在帝国主义的眼里斯大林的形象极坏,因而自他从事革命斗争以来,无时无刻不遭到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攻击和污蔑。他们通过攻击斯大林来败坏社会主义在世界人民中的形象。斯大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的形象始终是与社会主义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看来,不是斯大林败坏了社会主义形象,而是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了对社会主义形象的极大损害。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认为斯大林败坏了社会主义形象,其目的之一,就是讨好帝国主义。毛泽东在分析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原因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把斯大林丑化,除了其他原因以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斯大林坚决同帝国主义斗争。他们把自己和斯大林区别开来,是要得到帝国主义的赏识。” 只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在垄断资产阶级眼里,形象怎么也是不好的;为了在帝国主义那里改善自己的形象,只有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实行西方那样的“民主”、“自由” 制度。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没有损害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而戈尔巴乔夫迎合帝国主义的需要,提出“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用抛弃斯大林模式、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办法来“改善社会主义形象”,结果不仅葬送了社会主义,而且导致前苏联解体。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告诉我们,决不能以帝国主义对“形象”的评价作为决定我们对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肯定还是否定的标准。

  有人表白其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却主张基本否定斯大林模式,甚至主张“否定得越彻底越好”。对一个历史人物,必须根据他一生的言行来做出评价。斯大林作为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者,他的一生主要工作,除了战胜法西斯德国外,就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以及具体的体制,也就是构建了人们常说的斯大林模式,而打败法西斯从根本上说也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的。彻底否定斯大体模式,必然全盘否定斯大林;要肯定斯大林,就不能基本否定斯大林模式,更不能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

  如何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绝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敌对势力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总是从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否定社会主义实践着手的。苏联东欧国家政局的剧变证实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在评价斯大林模式时必须慎之又慎。必须坚持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认真地科学总结其经验,吸取教训,以便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轻易地予以“彻底否定”,不要轻易地说是“失败” 的。这才是严肃的辩证主义态度。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