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窑洞对”
重温“窑洞对”
革命政权永不变色的基点
一、由来
我国历史从夏朝到清朝的4000多年间经历了若干个王朝,王朝此亡彼兴、彼此更迭,各个王朝都有着大致相似的兴亡原因和历程,总的说,这些王朝都有一个由盛至衰的循环周期,历史的深处似乎存在【王朝兴亡周期率】的历史线索。
抗战胜利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敬重,告诫毛主席以史为鉴,找出一条摆脱“由于当权者逐渐腐化堕落而导致事业衰亡”的新路来,走出“统治者逐渐加深与人民的对立,最终招致人民反对而灭亡”的历史怪圈。
1945年7月黄炎老在延安与毛主席探讨历史兴亡的周期现象说:“余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黄炎老这段话的大意是: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团体、一个家庭,在创建初期,一般都是朝气蓬勃、富有生命力的,此时其集团的内部往往齐心合力、艰苦奋斗,所以其兴旺也是很快的事。然而一旦取得了一些成就,其内部就会产生骄奢懒散的倾向,所以失败乃至灭亡也是很自然的事。)
毛主席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十分赞同毛主席的答话。事后他写下了自己对毛主席答话的感想:“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很明显,黄炎老所说的历史兴亡的周期现象,是指包括国民党政府在内的中国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政权;揭示了王朝的兴衰存亡不仅与统治阶级的主观能动作用密切相关,并且将最终取决于人民的意志和力量。
毛主席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高屋建瓴、画龙点睛,以忠于人民利益、伸张人民意志、实行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原则来“破局”
二、“破局”
在剥削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私有制社会里,是剥削的生产方式。历史上新兴或中兴的剥削阶级统治者可能顺应历史潮流推出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认识和实践举措,但囿于剥削阶级的阶级本质、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和私有制社会根源的局限,每一个剥削的统治阶级总是要顽固的表现自身政治上反动凶残、思想上自私贪婪、作风上腐朽堕落的阶级本性,最终被人民打到。剥削阶级的统治必然为“历史兴亡周期律”的作用支配。
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为革命政权的拒腐防变奠定了必要的历史条件。有忠实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深刻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有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这就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领域为永葆人民政权爱人民、人民政权为人民、人民政权靠人民的革命青春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也就是说,完全具有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任务的可能。
然而,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始终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世界观的思想斗争;始终存在着公有制、公有观念同私有制、私有观念的斗争;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在此种历史条件下,不仅个别的党员、干部可能会在思想作风上腐化堕落;不仅在党内、领导干部队伍中可能会出现走资派;甚至还可能出现走资派利用某些国际、国内条件改变党和国家的阶级性质,颠覆人民政权的危险。也就是说,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在这个意义上说,历史上“王朝兴亡的周期率”,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同样具有深刻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毛主席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机的、内在的统一起来,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从理论到实践上展示了对跳出“周期率”的深刻探索。贯彻党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整顿党、干的思想作风,开展了辉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毛主席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保障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行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坚持党、干队伍思想上、组织上的不断吐故纳新,深入进行“两个决裂”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继续革命,全面、迅速的建设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1、践行党的宗旨 人民当家作主
(1)毛主席始终坚持、反复强调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群众路线。毛主席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理论。
(2)培养和树立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的阶级意识、人民是社会主人翁的群众观念;要求和鼓励人民群众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
(3)优先从工农兵的优秀分子中培养、吸收中共党员。
(4)注重在工农兵的实践岗位上培养、选拔干部。
(5)在人大代表构成中,来自劳动一线的劳动人民代表占压倒多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推荐群众拥护、敬佩的优秀人选作各级人民代表的候选人,并依法当选。保障在组织上有足量忠诚人民利益的人民代表决策国家大事。
(6)从政治上、法律上赋予每一位人民群众都具有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民主权力,都有逐级或越级建议、批评、揭发、检举、控告、申辩的政治权力。
(7)形成了人民群众批评监督党组织、干部队伍、党政领导机关、讲评党员、干部的机制;形成了群众监督领导、下级监督上级的机制;形成了劳动群众参与本单位内部管理和本地区社会管理的机制。
(8)学习、宣传人民群众中先进模范人物、团体的高尚思想道德。
(9)尊重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扶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
(10)充分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尝试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文化革命实行高度的人民民主。
2、保证党的阶级性、先进性、战斗性、权威性
(1)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武装全党,深入批判修正主义。坚持我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党员的思想、作风革命化。
(2)坚持组织上的“吐故纳新”。坚决揭露、批判、清理党内走资派;不断清除政治上的蜕化变质分子、思想作风上的腐败分子;不断吸收群众中革命的先进分子。
(3)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自觉征求、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
(4)保证党的领导权威。在革命和建设中,密切联系群众、团结教育群众、带领群众前进。
3、保持国家干部队伍的公仆本色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践行党的宗旨,反复教育干部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主仆关系,自觉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2)坚持党管干部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坚持群众选评、监督干部的传统作风。严肃干部队伍的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每一个干部都置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3)领导干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以毛主席为首的革命领袖集团和绝大多数革命老前辈都是严以律己,遵守纪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公而忘私、忠于党和人民的光辉典范。
(4)保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革命化。大兴读书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群众之风、思想政治工作之风、批评自我批评之风、参加生产劳动之风。
干部读书学习、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蹲点(与基层群众交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领导班子内部的批评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成为制度。
(5)坚持干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政治方向和优良作风。
(6)坚持在思想上、组织上的不断吐故纳新。
三、思索
革命政权永葆革命本色始终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戴的基本点是什么呢?坚持为了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方向;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路线;坚持党员、干部自身的革命化素质;及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希腊古典神话中有一个安泰俄斯的故事。安泰俄斯是海神波塞冬和地母该亚所生的儿子。安泰俄斯只要身体接触大地,就能从大地母亲的身上汲取巨大的力量。他的敌人赫拉克勒斯发现他取得力量的秘密,为了战胜他就把安泰俄斯举在空中将他扼死了。
“奴隶”创造历史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规律总是和人民群众根本意志的朝向相一致。唯物史观(马列毛主义)深刻的揭示了“为人民的方向”和“靠人民的路线”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爱人民、为人民、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共产党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必要原则。
1、为人民
人民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人民的概念是特定的历史范畴,但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中,劳动生产者阶级都始终是人民的主体。劳动人民是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因素,劳动人民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力量。劳动生产者阶级的社会能动作用为人类认识、掌握、运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奠定了基础。劳动生产者的阶级意志、阶级利益、阶级作用总是和社会发展根本规律的朝向相一致。
从量上说,以劳动生产者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方向的最终决定力量;从作用上说,当着社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基本适应或尚可维持时,作为生产的承载者、劳动人民以运作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形式支撑社会的生存乃至推动社会的发展,用生产力量变历史。当着社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生产力之间严重冲突且长期不能调整桎梏历史发展时,作为革命的承载者、人民群众以阶级斗争的实践形式摧毁陈腐、反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用革命,质变历史。推动社会统治效应的改善乃至递进社会形态。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劳动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本质动力和决定力量。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上永远忠诚于人民根本意志、根本利益的政党、政权才能永远获得人民的拥护,否则将被人民否定。
当然由于各种社会力量的同时并存、发展变化和交互作用,人民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是通过复杂的社会形式、曲折的历史途径得以最终体现的。【人民】由一个个具体的群众成员组成。人民与人民中的具体成员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人民的伟大历史作用是人民中具体成员积极历史作用的集合。因此不能形而上学的要求每一个群众都必须具有【人民】的品质内涵和作用能力。不能因具体的群众身上总是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就否认人民的历史作用。就像一部汽车是由千万个零部件组合而生成了行驶、载重功能一样,不能因此就要求每一个具体的汽车零部件都必须具有独立的行驶、载重功能。汽车功能的发挥必须来自全体零部件的整合与支持。
2、靠人民
依靠人民群众的路线是我党的基本路线。是否“为人民”的政治方向会最终的决定政权的存亡;是否“靠人民”的思想路线能现实的决定政权的兴衰。即便是为人民的事业,若脱离了人民群众也会事倍功半乃至一事无成。所以为人民的事业必须要团结、教育、发动、组织群众,使之自觉、有序、高效、充分的发挥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
不仅人民的革命斗争不能自发的完成,而且人民集中、有序、高效、迅速的生产变革也不会自发的完成。需要有反映和指导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政治路线(理论、纲领、方针、政策);代表和领导人民根本利益的组织骨干(社团、政党、领袖、先进分子)的前提要件。就像导火索(正确的思想路线)先点燃雷管(先进的组织领导)然后引爆炸药包(人民群众)的必然程序一样。威力来自炸药,但导火索、雷管是先行的关键要件。
3、坚持自身的革命化素质
共产主义事业是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意志、根本利益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道路、共产主义目标是承载、实现人民根本意志和利益的社会制度保障。这个事业需要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需要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列毛主义)的指导、需要若干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持续努力,需要若干个不同革命历史发展阶段的接续完成。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执政之后应牢记革命的目标,要将国家现实的发展与共产主义事业的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在使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的同时,不断为共产主义进程积累物质、精神、政治条件,自觉、积极、正确的为人民服务。不仅执政党放弃革命目标危害、背叛人民的根本利益,搞特权、搞修正、搞演变最终要被人民打倒;而且执政党忘记革命目标醉心于眼前利益,割裂了人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内在联系,在政治上钝化,也免不了昙花一现最终为历史所抛弃。
党员、干部不仅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客观工作任务,还必须改造自身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树立和充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在思想上不断的“吐非无产阶级思想之故,纳无产阶级立场、观点、方法和革命学识之新。”不断的坚持自身革命的吐故纳新才能永不褪色适应人民的需要。
忠诚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的进行革命的“自我否定”,才能永葆革命本色,避免被历史否定。
4、总结革命的精神财富
虽然由于修正主义的破坏致使国际共运遭受了重大挫折,但马克思主义早在近代就从理论上深刻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规律;世界现、当代的社会实践进一步充分的演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丑陋、动荡、衰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正义、优越、美好。虽有蜿蜒曲折,共产主义事业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无产阶级革命者(特别是生长在毛泽东时代及更早的老同志)应当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入发掘和整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以高举着红旗继续革命。
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
四、附“奴隶创造历史”的学习心得
(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论联合政府》毛选第三卷第1031页。
在历史的进程中,生产力的基本动力作用、阶级斗争的直接动力作用,统一于人民推动历史发展的基础作用和决定作用。
人民的概念是特定的历史范畴,但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中,劳动生产者阶级都始终是人民的主体。所谓杰出的历史人物是指对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科学家(革命家、理论家、政治家)和自然科学家。
社会科学家是指反映特定先进阶级思想理论和革命纲领的历史最高成果的导师;领导特定先进阶级革命运动和卓越完成社会统治的领袖;导师兼领袖。自然科学家是指取得重大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发现家;创造重大应用科学实践成果的发明家;发现家兼发明家。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动力范畴中,比照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生产斗争、改造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对科学试验基础条件的创造、保障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劳动生产者阶级的实践不但直接创造了社会物质文明,而且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提供了前提保证和基础条件。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业工作者得以从事发掘整理、系统规范、升华提高的创造活动。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劳动人民本身越来越投身于对社会精神文明的直接创造。
劳动生产者阶级在社会形态的量变阶段,主要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和对科学进步的基础创造活动保障社会生存,推动历史发展;在社会形态的质变阶段主要以阶级斗争的革命实践,突破历史发展的桎梏完成社会变革,推动历史发展。
劳动生产者阶级是保障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其社会能动作用为人类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奠定了基础。劳动人民的阶级意志、阶级利益、阶级作用总是和社会发展根本规律的朝向相一致。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关键作用。
社会科学的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具体表现为:⑴ 凝结和升华特定的阶级意识,提示和阐发社会发展规律,建树系统的或重要的革命理论。⑵ 展示革命首创精神,示范革命实践活动,开辟社会变革道路。⑶ 组织领导革命运动,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的胜利、变革的成功;实施卓越的国家统治,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们以理论指导阶级斗争,以才华组织群众运动,以胆略示范革命实践,以变革顺应历史潮流。
自然科学的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具体表现为:⑴ 总结和升华社会生产经验、科技能力,探索和研究自然科学规律,建树具有历史价值的自然科学理论。⑵ 努力开展科学试验活动,完成具有时代意义的发明创造。⑶ 积极推广和普及科学技术,致成显著的社会效益。他们以基础科学的重大发现丰富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以应用科学的重大发明演示高新水准的生产生活实践,以科技普及和提高的社会效应,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人类变革自然的导师和先锋作用,促进社会进步。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作用与杰出人物的作用是对立的统一关系,辩证的决定关系。
人民群众与社会科学家之间的作用关系具体表现为:⑴ 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成果创造了社会科学家生存和工作的必要物质条件。⑵ 人民群众阶级斗争的需要、阶级解放的意志是革命的前提,没有这个客观前提,任何导师、领袖的指导、领导作用都没有意义和价值。⑶ 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经验、革命认识能力、革命意志内容、革命斗争需求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形成和发挥的客观基础。这个基础决定了导师、领袖作用的性质、深度、广度。⑷ 导师的指导、领袖的领导对人民群众革命作用的有效形成和充分发挥起着关键作用;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效应对于完成革命、变革历史起着直接作用、根本作用、决定作用。杰出人物的关键作用不能取代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杰出人物的关键作用正是依靠和通过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才得以实现的。⑸ 杰出的导师、领袖的出现是阶级斗争需要的历史前提和人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共同孕育的,其偶然性寄寓必然性之中。只要有革命的前提和基础存在,就必然有革命的导师和领袖出现。倘若出现的杰出人物倒下去,就必然有尚未出现的杰出人物站起来。⑹ 历史发展潮流的内涵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行为本质作用的朝向。人民革命斗争强大冲击作用的压力,决定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杰出统治人物的出现;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强烈历史愿望和需求的具体内容,决定着杰出统治人物的进步政治作为的内涵和外延;人民群众的社会创造能力及社会创造成果的基础,决定着杰出统治人物积极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决策尺度。(7)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理论家、革命家、政治家无论自身的阶级出身、家庭资产状况如何,其在政治上属于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阶级成员的范畴,他们既是革命导师、领袖又是“奴隶”。
人民群众与自然科学家之间的作用关系具体表现为:⑴ 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成果创造了自然科学家生存和工作的必要物质条件。⑵ 人民群众生产斗争的需要为科学研究提供课题和素材。⑶ 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认识能力为科学家的发现、发明奠定了社会科技知识的基础条件。⑷ 科学家本人的科技素养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文化的转化形态。⑸ 科学家的发现、发明要转化为现实的、普遍的社会生产力,就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⑹ 只要有人民群众生产斗争的需要前提,只要有人民群众生产实践经验和认识能力的社会科技知识的基础条件,就必然会不断涌现新的自然科学家和科技成果。⑺ 随着历史的进步,人民群众越来越直接参与科学的发明创造活动。
历史唯物主义全面、深刻的揭示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作用和杰出人物的作用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既承认人民群众的根本作用、决定作用;又承认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关键作用;同时承认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统一。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形成的基础、发挥的依托,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积极影响和科学指引,即统一目标、有序组织、提高作用质量、加快作用速度。杰出人物的作用渗透在人民的作用之中,人民的作用包容着杰出人物的作用。杰出的领袖、先进的政党、人民群众三者的作用关系与导火索、雷管、炸药三者的作用关系相似。
唯物史观充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爱人民、为人民、靠人民,坚信“奴隶”创造历史和未来。
谨以此文怀念敬爱的毛主席逝世35周年!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