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管理文化”对纠拨“GDP拜物教”等危害的五大功能
“DNA”的中文名字就叫脱氧核糖核酸,有时候也把她称之为“基因”,而“DNA管理文化”就是指在管理社会发展上对祖先基因特别看重的价值态度和观念体系的总和。与此相反的,就是在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协同作用下的对人的身外之物过于迷信的基础上所产生的“GDP拜物教”的痴迷,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经济一元论的单向度的有关社会“发展”的管理文化。显然,迷信后一种管理文化,已经造成了诸多发展中的误区,而陕西省人民特别钟爱的“DNA管理文化”,我认为恰恰是再起沉疴的一剂良药!作为脱氧核糖核酸的“DNA”基因,我们陕西人俗称“怂”,所以“DNA管理文化”也可以简称“怂管文化”。我原来总是对陕西的“怂管文化”批判得多而肯定得少,现在我要重新声明,我是陕西“怂管文化”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的维护者。这是基于以下五点点考虑。
一是弘扬陕西的“怂管文化”是“把根守住”的当务之急。的确诚如大文豪劳伦斯讲的,我们的发展委实有“连根拔起”之虞,这就是用一种意义来毁弃另一种意义,用一种文明来破坏另一种文明。这也就是冯骥才先生二零零八年来西安拜会贾平凹时说的,现在是举国各地都讲GDP但却很少讲DNA。“怂”是什么?按段联合教授的说法,就是基因嘛。其实我这样写“怂”并不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孙立新研究员认为,传统的写法应该是左右结构,即左边一个骨右边一个泉,《金瓶梅》就是这样用的,贾平凹在《怀念狼》里面也这样用,如称呼老者即为“老骨泉”。老陈(陈忠实)的用法较为大众化但或许更接近真理,即为尸体的尸,里面再放一个从。古代的中国有“尸祭制度”,“尸”就是由下人或小儿装扮的神主,也就是祖宗的代表者;“尸祭”的本质诉求就是祖宗崇拜,因而也可以倒着说就是祭尸,就是人们以“尸”为祖先的代表所进行的祭祀活动,而从字即为服从的含义,尸在上而从在下,这就是对祖先的服从。如今,中国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的确有迷失自我的危险,所以,搞清楚自身的脱氧核糖核酸尤为重要,而陕西作为中国人的祠堂,保留着最为纯正的人文基因,回归这种基因,对当下的炎黄子孙来说尤为重要!
二是弘扬陕西的“怂管文化”也是对付敌人挑战的积极举措。“怂管”顾名思义,就是基因管着哩。这就要发扬光大祖先崇拜观念。因为怂就是祖先基因库嘛。为此,就要做大做强与祖先崇拜有关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与政治抗衡有关的基础设施。众所周知,炎黄子孙的共祖都在陕西,可是炎帝陵系列旅游产品(日本人就把文化产业叫旅游观光业)太不成规模,黄帝陵旅游系列文化产品也大有让河南人取代的危险。同时,筛选好中华民族的英烈并把他们归放在“忠烈祠”里让后辈瞻仰,这也是抗衡小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给我们造成的烦恼的积极举措。因此,在陕西构建几百个这样的忠烈祠势在必行。这样也就把“清明经济”搞起来了。我们老是抱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可是我们自己却没有一个祭拜的好去处,每年清明放假,我们却不知道去哪里祭拜,这是不对的。
三是这也是纠拨教育万能论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的良方。教育万能论在法国和美国都很有市场,想当年爱尔维修就对体制的优化,法制环境的构建和教育的投入报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而美国人以班杜拉为首,就明确无误地宣示一种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他们甚至不无自信地扬言,说给他们这些学者一打孩子,只要后天的法制教育等等条件具备,他们就可以把这些孩子再造成总统。这就是教育万能论的迷思。这种教育的最大祸害,就是对人的本能的打杀和对人自身的先天因素的怀疑以及对人的身外之物的过于迷信,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接受这种教育时间一长,往往就把一个孩子的天性毁灭了。相形之下,以麦独孤为代表的英国的本能主义心理学,则对人的天性和本能持一种肯定的态度。经常说陕西人保守。我认为就是这种与英国的社会心理相似的“怂管文化”使然。现在看来这种文化并没有什么不好。老陈在《白鹿塬》里就揭示了陕西人的这种保守品性。因为这种保守性的本质特征就是胡哥在十七大报告里的“不折腾”。与它相对应的就是过去年月里经常发生的瞎折腾。现在看来,只有循序渐进不折腾,才能推进有序民主和共襄各种宏大叙事。否则。过于崇拜“怂不顶”,只相信从暴力中寻求出路,一味地高扬所谓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折腾观念,可能就会走入误区。
四是弘扬陕西省人民的“怂管文化”,也是为了摆脱现代文化所制造的“百年谎言”(美国著名记者兰德尔.菲茨杰拉德著有《百年谎言一书》,目前在美国风靡一时)对人的身体的残害,使人在回归前现代文明优秀传统时恢复强健体魄的需要。邓晓芒等人硬给传统文化泼脏水,说中国人的造假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如果有造假,也是由于超验的儒家文化使然,这其实是一种无知。而兰德尔.菲茨杰拉德则认为,发轫于西方一百多年来的现代化思潮制造了一个“百年谎言”,这就是极力劝诱人们相信现代化学合成医药和各种塑料制品以及食物添加剂等等人造物的神奇威力。西方人在最近一百年来受这种观念的蛊惑,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就是人自身的免疫功能的退化和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生命力的极度萎缩。有鉴于这一深刻教训,西方的有识之士乘着西方哲学强大的后现代转向的强劲东风,开始了对这一现代性迷思的批判与超越。而超越的标尺就是东方的前现代文明优秀传统的基本精神。如天人合一的理念等等。尤其是中医学所强调的调动自身内在功能的哲学思想和辩证施治,整体考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以及以食疗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的想法,强调对人自身生命元气的培养的思想,都成了西方人的新追求和新憧憬,而陕西人民“怂管文化”基本精神也正是体现东方前现代文化基本精神的。
五是弘扬陕西的“怂管文化”还是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需要。“怂管文化”是和“怂不顶文化”相对而成立的。如果说“怂管文化”极力强化头顶三尺有神明的观念,并且因为这一原因使人容易产生敬畏感的话;那么,“怂不顶文化”却容易使人陷入极端无法无天的个人主义泥淖不可自拔!如果要追根溯源,前者所归依的哲学思想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话;那么,后者所归依的哲学思想则以伊壁鸠鲁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为圭臬。德谟克里特认为,命运就是天道,就是罗格斯,就是必然性,就是人们须臾不可违背的道德律令。他并且进一步发挥到,胆子大一点只能减轻命运对人的打击的痛苦的力度,但一个人却永远不能摆脱命运之神的纠缠。伊壁鸠鲁则认为,人是完全自由的。今天回过头来不难发现,在祖国的东部和南方,人们的胆子的确很大,但由此所产生的发展的误区还少吗!相比较而言,在陕西人比较内敛和保守的性格中,却表现了一种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且积淀这种气质的好处就是回归天人合一,人际和谐,心物平衡和身心俱健的状态,而这就是和谐人格的重建,因为只有人格和谐了,才会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并且最终带来科学地发展。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