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宪法》、《工业学大庆》的历史意义
《鞍钢宪法》、《工业学大庆》的历史意义
齐兆舜
2003年 12月 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 110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卓越的领导人。在毛泽东同志诞辰 110周年之际,面对当前我国、我省钢铁工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回顾毛泽东同志对钢铁工业的亲切关怀和对钢铁工业的发展所倾注的大量心血,不能不引起我们钢铁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的深切怀念。
毛泽东同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就一直努力探索中国式的钢铁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及如何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等方面的政策和方法,做过许多讲话和批示。其中毛泽东同志批示的《鞍钢宪法》和《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就极具代表性。
一
1959年7月25日。中共鞍山市委向辽宁省委送了《关于鞍钢当前生产和群众运动情况与8月份工作安排的告》,辽宁省委很快将此告转呈给党中央,毛泽东同志于1960年3月22日,对这一告作了批示,批示中写道:“鞍钢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企业,职工十多万,过去他们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认为‘马钢宪法’(苏联一个大钢厂的一套权威性的办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1958年大跃进以前的情况,这是第一阶段。1959年为第二阶段,人们开始想问题,开始相信群众运动,开始怀疑‘一长制’,开始怀疑‘马钢宪法’。”“现在(1960年3月)的这个告,更加进步,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他要求将这个告“转发给所属大企业和中等企业,转发给大中城市的市委”,“并且当做一个学习文件,让干部学习一遍,启发他们的脑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
毛泽东的这个批示,其内容主要包括五项原则,即: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这五条,就成了当时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原则,被广泛宣传和推广。6月4日,冶金部党组在批转鞍钢现场会议上发言时的批语中指出:“大张旗鼓地学习、推广和发展鞍钢宪法,决不是一件可办可不办的小事情,而是关系着冶金企业办好办坏的重大政治问题。”
1971年,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全面规划和统一领导。全面贯彻落实“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贯彻全国和全省计划会议精神,在全行业很快地掀起贯彻落实“鞍钢宪法”的高潮。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厂矿企业的党委成员,从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入手,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转变领导作风,掌握第一手材料,取得对各项工作领导的主动权。有的企业党委书记带领领导干部到经常完不成生产任务的部门去蹲点,和工人一起劳动,在劳动中与工人谈心、交朋友,发现有些青年工人怕苦怕累,不安心岗位工作,就利用班前班后,组织青工学习,帮助他们认识和处理个人自愿与生产需要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觉悟,很快就扭转了后进局面。有的领导干部,虚心向老工人学习,拜老工人为师,刻苦学习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使自己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生产组织者和企业管理者,有的企业党委及领导干部在参加集体生产中,还注意发现和善于总结群众在企业管理和生产实践中的先进经验,树立样板,运用典型指导面上的工作,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不断发展。
冶金战线上的各级领导,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认真转变领导作风,在生产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密切了干群关系。有的厂矿如郑州铝厂、焦作耐火材料厂等还实行了“三三制”,规定干部1/3参加劳动,l/3调查研究,l/3坚持做好日常工作,这样一来,促进了机关工作人员作风的转变,摆正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使广大生产工人受到鼓舞。正如工人所说;“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领导带头干,群众劲更高。”
通过贯彻“鞍钢宪法”,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不少冶金厂矿企业都建成了一个团结战斗、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他们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纪律,坚持无产阶级党性,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通过贯彻“鞍钢宪法”,全省冶金企业加强了企业管理,严格了规章制度,以岗位责任制为重点,扎扎实实把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设备维修和经济核算等制度建立健全起来,使每个职工都明确岗位、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对于执行制度,各企业都能做到一个“严”字,严格要求、严格对待、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首先从思想上、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做遵守制度,执行纪律的模范。同时,还注意抓好典型,对于遵守纪律、遵守制度好的,予以表扬、奖励,对于不遵守纪律、不遵守制度的,予以批评教育,对于违犯制度、违犯纪律,而造成事故的,则进行严肃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纠正和克服了职工队伍和企业管理中的混乱现象。
在加强企业管理中,有不少企业还特别注意发挥老工人、老劳模的作用,重大问题主动征求他们意见,重大事情主动同他们商量,碰到技术难关主动请他们出来当“诸葛亮”,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贯彻“鞍钢宪法”,还推动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毛泽东同志批示的“鞍钢宪法”最强调的“大搞群众运动”、“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体现在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体现了走我国自己发展工业道路的精神。贯彻“鞍钢宪法”后,冶金工业战线广大职工和技术人员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积极性、创造性十分高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如洛阳有色加工设计院和洛阳铜加工厂研制的“三机架冷连轧可控硅供电”,郑州轻金属研究所研制的“铵光卤石法炼镁”等等,这些成果在技术上都是先进的,在经济效益上也都是显著的。大搞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推动了冶金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成了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决定因素。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
1964年初,冶金工业战线开展了学习解放军和学习大庆油田的群众运动,这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当时提出的“工业学大庆”的号召而开展的。
冶金部1964年1月28日至2月3日召开厂矿长、党委书记会议,部署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安排全年工作。为什么要提出“工业学大庆”,主要是大庆油田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建设和管理企业的经验。其主要内容是:(1)从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在实际斗争中培养出来的大庆精神;(2)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3)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4)在生产建设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5)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大庆精神,通过宣传、学习、贯彻,已为全国、全省工业、交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所接受,成为学习的榜样。1966年,中共河南省委召开全省工业交通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业交通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河南工交战线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就是要按照毛泽东思想办工业、办企业,创造出一批大庆式企业;大力支援农业和重点建设,以发展原材料工业为中心,积极发展新产品,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赶上和超过全国平均先进水平。冶金工业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是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冶金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积极响应,迅速在全行业深入开展了学大庆、创“五好”活动,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高潮。
1973年,全省冶金工业战线学大庆群众运动再次深入开展。广大职工以大庆为榜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断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洛阳铜加工厂等一大批企业都连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1975年7月,召开全省冶金工业学大庆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经验,表彰了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洛阳铜加工厂、鹤壁东风耐火材料厂、安钢李珍铁矿、郑铝小关铝矿等单位(集体)由省推荐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一大批钢铁企企由省冶金主管部门推荐出席全国冶金战线工业学大庆会议。他们在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中,创造了出色的成绩,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洛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的重点工程之一。苏联专家撤走后,带走技术资料,停止设备供应,造成基建瘫痪,出现思想混乱。面对这种情况,是上还是下,是干还是散?是独立自主闯新路,还是跟在别人后面爬行?洛铜的广大职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顶着风浪,迎着困难上,干中学、学中干,终于在兄弟单位的积极支援下,冲破道道难关,仅用三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型铜加工厂,为国内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填补了空白。这个厂建成后,又在自力更生方针指导下,大力开展科学试验和技术革新,成功地试制了1700多项新产品,10种新型铜镍合金和两种新型镁合金材料,产品规格发展到3万多个,为国防和尖端工程建设提供了特殊金属材料,为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提供了多种产品,还向法国、英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提供了1000多种对外展品。鹤壁东风耐火材料厂,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自力更生先后自制300吨压砖机、破碎机、提升机等设备172台,占设备总数的79%。同时,还靠自己的力量安装了粉碎楼288吨设备,建成一条年产3万吨耐火材料半自动流水线,把一个只能生产缸、盆的手工业小厂,建成为能生产多种耐火材料的现代化冶金企业。
1978年全省冶金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成绩很大,建成大庆式企业八个,占全省冶金企业的6.l%,二级厂矿建成七个。主要产品量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和省里下达的计划,创造出河南冶金生产的历史新水平,结束了徘徊局面。进入冶金工业生产建设的黄金时期。
毛泽东同志批示的“鞍钢宪法”和提出的“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已经四十多年了,这四十多年来.冶金工业发展虽然经过不少曲折,走过不少的弯路,遇到过种种困难,但所取得的成就却是辉煌的。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但也不能忘记过去,过去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他对冶金工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其中包括他批示的“鞍钢宪法”和“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其基本精神至今仍大放光辉,依然是我们发展冶金工业的重要指南。
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我国也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把我们的冶金企业办得更活、更好,把冶金工业再推向一个新台阶、新水平。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