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俄军网开一面用心良苦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俄军网开一面用心良苦

  

  华执殳

  

  据8月20日 09:45《中国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英国等媒体道,俄罗斯与格鲁吉亚8月19日在第比利斯以西45公里的伊哥耶季地区交换了战俘。……格鲁吉亚一名政府官员说,第比利斯交出了5名俄罗斯军人,其中包括2名飞行员,换回了15名格鲁吉亚人。格鲁吉亚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洛马亚说:“在法国大使的斡旋下,战俘交换得很顺利。”……俄罗斯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阿纳托利•诺戈维岑还说,格鲁吉亚关押着12名俄罗斯军人,而俄罗斯有15名格鲁吉亚军人。”

  

  战俘数量之少,令人惊讶,而且胜利者与失败者的战俘数量还大致相当,岂非咄咄怪事。此前被包围在南奥塞梯的格军主力和被包围在阿布哈兹的格军特种部队下落不明,更使人奇怪的是在停战协议已然签订的情况下,战胜者没有交待被包围格军的下落,战败者也没有追索自己身处绝境的大批军人,各种媒体也没有关于这些人的道;他们究竟到哪里去了,难道他们从人间蒸发了吗?

  

  今天(21日)著名军事专家宋晓军作客凤凰台说了一句有头没尾的话,俄军“把他们赶跑了。”跑到何处呢?笔者终于找到《中国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网上发表的两张照片,题目是《格鲁吉亚总统慰问官兵》。大家可以看到,照片上,格总统正在对一大群军人发表讲话,这些军人除了身上皱巴巴的军装之外,没有武器,没有装具,没有军衔之类的识别符号,甚至连一条皮带都没有;虽然号称军人,却没有建制,没有部伍,整个一个群众集会,其外形姿态与我们常见的战俘形象几无二致。然而说他们是交换的战俘,其数量与前述新闻道的十五人差距之大,无法对比。说他们是溃散的士兵,他们身上多少应该有些装具,例如军用食品饮水之类吧,并且还应该有疲惫不堪之态,却也不象;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句话,不伦不类。

  

  据此笔者判断,萨卡什维利总统“慰问”的这批“官兵”就是那些从包围圈中走回来的“官兵””。怎么走回来的?是被解除武装后,获准离开包围圈,丧魂落魄,落荒而走的。

  

  孙子曰:“攻心为上”,俄军没有将解除武装的格军官兵关进战俘营,而是网开一面,放了他们一条生路,免除了格军“官兵”成为战俘的痛苦和屈辱,这是俄军一改丑恶旧辙,用心良苦的表现,而与美军虐待战俘的劣迹恰成鲜明对照。俄军此次放格军一马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正是这支军队造成了俄军原维和部队的较大伤亡,正是这支军队蹂躏了奥塞梯人的许多城镇和村庄,没有相当的气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这对格鲁吉亚战后局势的走向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反过来说,俄军如果将这批军人关进战俘营,其实那也是有可能成为包袱的,如此一来,这个包袱就让萨卡什维利给背上了,所以萨氏要紧急“消毒”,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笔者曾在《俄罗斯适可而止必将名利双收》一贴中说:“然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现在还没有水落石出,那就是俄罗斯的俘虏政策究竟有无变化。众所周知,俄罗斯历史上的俘虏政策虽然没有达到美国、日本和希特勒那样令人发指的程度,然而也绝对是不能恭维的,西伯利亚的战俘营连溥仪后来都一直噤若寒蝉。如果这次俄罗斯一改旧辙,学习毛泽东的优待俘虏,那么普、梅的汉学就不是一般的博士水平了,而萨卡什维利的末日也就只能用天来计算了。如果俄罗斯的俘虏政策仍无改进,则一系列成功的努力虽不能说就付诸东流,然而其最后的收获那是要大打折扣的。”

  

  俄罗斯此次作战的策划和准备非同寻常;随处可见谨慎从事的痕迹,例如,俄军没有实施如美军那样的地毯式轰炸,这就有效的减少了平民的大规模伤亡(15日东方网);俄军甚至对死亡格军验尸,防虐俘谎言(20日人民网);交换的格军俘虏看似也并未受苦(中国日网);对失去战斗力被包围的格军又网开一面,力求避免凌辱格国军民;早晚是会有丰厚的回的;这为其后的局势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不过,俄罗斯是否能成功的冲破西方压挤式的围堵,还要看其续后的行动是否正确得当,可是这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了。

  

  华执殳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相关文章 马也:“玫瑰英雄”的末路——五论格俄之战俄罗斯赢得“新斯大林格勒战役”欧美对于北极熊与大绵羊的区别对待戴旭:俄罗斯将全球反击美国马也:俄罗斯--死路和生路——四论格俄之战“石油卢布”叫板美元霸权马也:冷战问题上的老账和新账--三论格俄之战货币战争又再次拉开序幕!“新冷战”来临?马也:国家的军事抗击开始了--再论格俄之战宋宜昌:啊!又是高加索打破黑海对峙僵局的赌博
标签:俄罗斯   没有   战俘   军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