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金融危机:华盛顿与华尔街的双簧戏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金融危机:华盛顿与华尔街的双簧戏

  

  
2009-11-13  : 中国周刊

  

  
2009年9月14日,在距离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发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年满一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现身纽约华尔街,在极具历史感的联邦大厅发表了关于金融风暴的演讲。

  

  一样的口若悬河;一样的慷慨激昂;一样的严厉指责;一样的鼓舞人心……

  

  作为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奥巴马无疑是在公众面前演讲的绝世高手,历时半个小时的演讲不仅仅是一场演讲,更像是一场针对华尔街贪婪与冒险的指控。遗憾的是,联邦大厅不是法庭,没有被告人,也没有陪审团和律师。

  

  你要当真以为华盛顿正在准备制裁华尔街,那你可就大错而特错了——这只不过是华盛顿与华尔街双簧戏表演的持续而已。人的本性就是贪婪的、冒险的,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指控有什么意义?

  

  总之,对于华盛顿严厉指责华尔街的声音,你可千万别当真。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不看言语看行动”,倘若你有那么点兴趣,详细分析一下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华盛顿和华尔街的所作所为,你就能发现这一出双簧戏的几幕剧情。

  

  第一幕:单膝跪地,悲情救市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全球金融市场立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金融系统,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保尔森立即向国会提出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即所谓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TRAP)”。

  

  然而,民众可不这么认为,德州民主党众议员多哥特就对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老百姓总被要求来收拾残局,但从来没有被邀请去分享盛宴。对于这一次被要求为救助华尔街作贡献,民众会感到十分气愤。”

  

  局势险恶。为了让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迅速获得通过,让华尔街获得喘气机会,9月25日,美国总统布什召集两党国会领袖、两党总统候选人在白宫开会讨论救市计划,然而,保守派人士反对如此庞大的开支计划。会后,为缓和气氛,更为了争取众议院的支持,保尔森在资深政治家、同时也是祖母级美女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面前单膝点地,提出“绅士”请求,请求她的党派不要撤销对该计划的支持,以下为原汁原味真实台词:

  

  佩洛西:“我想要告诉你的是,不是我,而是共和党在阻止通过金融救援计划。”

  

  保尔森叹气:“我知道,我知道。”

  

  后来,这份计划在2008年9月2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的表决中被否决——但这仅仅是为了回应民众对华尔街的指责,因为根据彭博新闻社的调查,当时有55%的民众反对救市,还有122位经济学家联名致信国会反对救援计划。10月2日,布什总统发表演讲,大谈特谈如果不通过这个计划,美国经济将陷入如何如何严重的衰退境地,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会如何如何的降低,所以该计划“必须获得通过”。

  

  财政部对计划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改头换面之后在2008年10月3日下午再次提交众议院,面对即将陷入崩溃的金融系统,众议院在无奈之下通过了该计划。

  

  第二幕:总统选举,决战金融

  

  金融危机爆发之时,正值美国总统大选如火如荼进行之时,保尔森抛出救市计划先声夺人,经济政策自然成了两位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核心议题。

  

  奥巴马说:“我们需要给人们使他们重新站起来的喘息空间”。他表示支持救市,但美联储和财政部应加强对资金监管,降低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云云。

  

  麦凯恩说:“不打算用7000亿美元来拯救华尔街的银行业者和经纪人”。他表示反对救市,美联储和财政部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保持美元强势和经济稳定云云。

  

  两人金融政策乍一看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实际上披着“支持”和“反对”的外衣,换汤不换药,归根结底理念如出一辙:“保持美元霸权,让世界来承受美元滥发的后果吧”!。

  

  反正只有这两个候选人,非此即彼,最终,公众面前的绝世演讲高手奥巴马成功竞选美国总统一职。

  

  总结这一幕剧情,比方说,奥巴马的政策,“降低通货膨胀”与“支持7000亿美元救市”完全是背道而驰,一下子7000亿美元涌入市场,怎么能降低通货膨胀?麦凯恩的说法,不救助华尔街,美国控制全球的金融能力会受到毁灭性打击,“保持美元强势和经济稳定”岂不是全成了空话?

  

  麦凯恩反对救市,却提不出任何实质性办法,奥巴马至少还提出了一个“加强资金监管”的措施,两人相较,高下立判,奥巴马技高一筹,于是得胜。

  

  第三幕:救的是AIG还是PIG

  

  听任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市场倒塌,导致美国金融系统崩溃,继而造成美元失去世界货币的霸权,这是华盛顿和华尔街都绝对不可能接受的结果。

  

  所以,救市是必然的,无论是参议院还是众议院,无论是谁当总统、谁当财政部长。当时的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就在2008年9月25日趁低位购入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50亿美元的优先股,坚信美国政府必定出手援助。

  

  以华盛顿对保险业巨头AIG(美国国际集团)的救助为例,2008年9月18日,美联储对AIG紧急输血850亿美元,到当年11月12日,援助资金已经上升至1500亿美元,而到2009年3月2日,不得不再次追加3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眼看一堆华尔街金融机构岌岌可危,华盛顿和美联储允许高盛、摩根斯坦利、美国运通等多家金融机构转变为商业银行,便于他们吸收存款、渡过危机,同时也让美联储能够名正言顺的行使“最后贷款人”的权力,提供美元资金援助。

  

  由此,“太大而不能倒(TBTF,Too Big To Fail)”这个词被创造出来,凡是被华盛顿政府定义为“TBTF”的金融机构,都不用再担心倒闭之虞了。

  

  AIG得到1800亿美元的资助之后,作为保险机构,它“负责任地”把其中大部分转手送给华尔街的其他金融机构(仅高盛一家,就得到了850亿美元),保证了华尔街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但让人想不到的是,还有一小部分,AIG不是用来补自己的窟窿,也没有归还给政府,而是作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奖金给发放下去了。

  

  美国民众这下炸了锅,纳税人被迫为这些“TBTF”的金融机构赌博行为买单已经够倒霉,危机造成民众生活如此艰难之际,想不到AIG居然还好意思用纳税人的钱给高管滥发高额奖金,无怪乎美国民众要责问政府,他们救助的究竟是AIG还是PIG(猪)了。

  

  急切之中,奥巴马总统也觉得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实在不像话,在一次公众演讲中对公众提到:“我向你们保证,没有人比我对AIG更失望……”

  

  失望归失望,华盛顿政府终归还是没有收回对AIG的援助。

  

  第四幕:完美搭档——伯南克与盖特纳

  

  现在,轮到两位最佳演员登场了。

  

  一位是2006年上台的美联储掌门人,被称为既不雄辩、也不多言,毫无神秘感、也缺乏幽默感的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一位是被奥巴马新任命的财政部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F. Geithner),相貌颇似科幻电影里的哈利·波特,而他与伯南克一起,的确也给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他“点纸成金”的魔法,让美国金融系统“起死回生”。

  

  金融危机以来,“有毒资产”是个关键词汇,但你知道它为什么“有毒”么?

  

  就是因为这些证券和金融衍生品假定的都是房屋价格会不断上涨,假定的是各类资源的价格会不断上涨,假定的是金融产品价格更会飞速上涨——结果,因为美联储提高了利率,这下美国房屋不涨了,资源价格不涨了,证券价格下跌了……所以才有了金融危机。

  

  现在,美联储把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调低到有史以来的最低(0~0.25%),同时在2009年3月份还史无前例地宣布购买自己发行的国债,被投资者形象的称之为“开动印钞机”,给了全球人民一个剧烈通货膨胀的预期。

  

  如此种种政策之下,各类资源、商品乃至证券、金融衍生品的价格,还能不上涨么?

  

  随后,盖特纳针对保尔森的TRAP进行改进,提出了“公私合营投资计划(Public-Private Investment Program,PPIP)”,并公布其相应细节:参与竞拍的那些“私人投资者”,甚至只需要承担7%的资金损失风险,其余93%的资金风险,由美国纳税人支持的政府担保……

  

  为了使得那些“TBTF”的金融机构能够脱离资产减值所造成的破产威胁,美国金融会计标准委员会又对一直以来的“按市值计价(Mark-To-Market Accounting)”会计准则做出关键改变,允许金融机构自己估算自己的“有毒资产”价格。

  

  如果美国的“私人投资者”,还不能明白美联储与财政部合演这一出双簧戏的“良苦用心”,那他们真是“太不成熟”了!

  

  果其不然,在这一系列密集的救市组合拳轰炸之下,美国股市大涨,金融系统由此“起死回生”——美股不断创下新高,截止到2009年10月14日,道琼斯指数上涨了53%。

  

  在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以身作则”的模范表率作用下,世界各国央行都开始了“开动印钞机”的做法,降利率、放贷款、卖国债,大量增加纸币供应量来“应对危机”。

  

  不管怎样,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在美联储和财政部的带领下,全球金融系统回归“正常运转”,经济逐步开始“复苏”……

  

  第五幕:一周年,祭典还是庆典

  

  时间是灾难的解药,更是遗忘的良药。

  

  一年之前的金融风暴,横扫繁华的纽约华尔街,除了冰雪覆盖的南极洲,恐慌从北美传递到欧洲、亚洲、南美、澳洲、非洲,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资产减值超过10万亿美元,并迫使各国政府都采取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措施来干预经济。

  

  本来,正是由于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才造成了这一轮金融危机,以美联储为首的中央银行才是这一轮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现在,无非是制造一场新的、更大的泡沫,来淹没以前旧泡沫破裂所造成的阵痛而已。

  

  至于华盛顿和华尔街的关系,你能指望什么呢?

  

  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一周年之际,正如中央银行所预想的那样,超宽松的全球货币政策导致了大宗商品、资源以及股市的大幅度上涨,金融机构开始复苏,房地产价格停止下跌,某些行业生产开始增加……

  

  绿芽之声不绝于耳,复苏迹象遍布全球,牛市论调响彻云霄。

  

  终于,祭典变成了庆典。

  

  甚至,让全世界劳动人民吃惊的是,诸如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美国国际、美国银行等一系列全球金融界的翘楚,这些依赖于政府的资助渡过最冷的寒冬的“TBTF”大型金融机构,迅速重整旗鼓,变得更加贪婪、更加投机、更加冒险……

  

  根据2009年10月12日的道,得益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高盛第三季度的营收将达到120亿美元,高盛的盈利有望增长至2008年同期水平的300%;而早在7月份,就有机构估算,高盛员工2009年有望平均拿到100万美元的薪酬福利。

  

  同时,摩根大通、花旗、美国银行均与高盛类似,都获得了高额盈利。

  

  这些“TBTF”的金融机构,他们的运行模式并未有什么改变,复杂的金融衍生品重新开始设计售卖,投机收入仍然是主要的利润。不仅如此,他们还都开始广泛应用“新式武器”——“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HFT)”。

  

  “HFT”是什么新式武器呢?就是运用超级计算机的速度优势,来达到比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速度快以毫秒计,比人工交易员速度快以整秒计,从而实现比其他人更早获取信息、更早实现交易的目标。

  

  “HFT”有好几种模式。举例来说,有一种被称为“闪电命令(Flash Order)”的交易模式,就是指那些大型投行用高速、超高速计算机比一般人早0.03秒获取市场信息,先于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参与股票交易,从而将股价推高或打压,进而赚取暴利。

  

  高盛大约占据了全球高频交易活动20%的份额,难怪在美国经济正面临崩溃,兼并、收购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高盛凭此策略在一个交易日内就能实现1亿美元的惊人盈利。

  

  这里有一个或许众人不太相信的数据:高频交易占美国股市总交易量的70%。所以,比的就是计算机的速度,比的就是谁更牛气、谁更有钱来设计速度更快的交易。

  

  曾被认为是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2009年9月9号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专访的时候表示,金融危机还会重演,但会和上次不一样。

  

  他说,金融危机的形式各种各样,但都有一个基本的根源,那就是人类的本性。“除非人性改变,否则我们今后还会有不同形式的危机。”

  

  (本文:中国周刊 :辛也)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