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市场经济走到了十字路口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市场经济走到了十字路口  

  

  广州求心经济研究所 党爱民  2009-2-24   

  早上打开电脑,全球股市一片下跌,惨不忍睹。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下跌250.89点,至7114.78点,跌幅3.4%,创下 1997年5月7日 以来的最低收盘点位。美股开盘后,道指曾短暂上扬,因有消息称美国政府正与花旗集团(Citigroup)进行谈判,可能增持陷入困境的花旗集团股份。  

  

  今天的市场经济,已经远远不是物物交换的“乡村集市”,尽管经主流济学家在分析模型中掺入了货币、证券,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品。赚钱,是资本主义的灵魂,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这就是明斯基(Minsky)提出的“华尔街范式”。市场经济,也就是马克思笔下的G-W-G’,也就是钱、更多的钱,源源不断的钱。  

  

  然而,在今天的货币制度下,几乎所有的钱都是借出来的,是以负债的形式发行的。张三把钱借出来,被李四赚走了,如果李四不买张三的货,就是要钱,把钱窖藏起来,那么,张三就还不了银行的钱,张三就会倒闭。假以时日,张三这类的人多了,银行也会倒闭。这就好比是一个赌场,老板把自己的钱借给那些没有任何资金的人来赌钱,赢了钱是个人的,仅支付一点利息,输了却是老板的。虽然借钱的时候有抵押,但那些抵押对银行来说没有任何实际用途,如果市场没人购买这些抵押物,则银行的资产结构即刻恶化。如果仅仅是小赌,也就是小繁荣、小危机,但如果是大赌,虽然可以制造大繁荣,紧接着就是大萧条。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就在于我们利用全球化和金融创新制造了一场旷世大繁荣,于是也就无可避免地要经历一场旷世大萧条。金融创新,让那些大资本不仅获得了今天的利润,也获得了子孙后代的利润。而全球化使得国际上最顶尖的技术、最大规模的资本,与最丰富最廉价的劳动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了全球最廉的商品,在这些廉价产品的冲击下,原先的社会分配结构被彻底打碎,这就为危机埋下了种子。很多年以前,我根据“要素交换定律”(《过剩经济学》,P35)指出,要打垮一个国家的经济,就给它输入廉价劳动力,如果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就给他输入廉价商品。  

  

  我相信市场经济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是有效率的,这个条件就是丰富的利润。要维持市场经济的效率,就要让资本不断获得增殖,如果哪一天这种增殖停止了,市场经济也就死亡了。但是,以负债形式发行货币的制度安排,本身就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因为随着货币的增加,负债也在以同样的规模增加。任何人的债务不可能持续无限制地增加,因此,以负债来扩张货币的市场经济也就无法持续。当货币(债务)扩张停止时,债务链条也就开始断裂,市场经济就会爆发大危机(参见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同时,债务越大,危机的规模也越大,危机的持续时间也越长。  

  

  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市场的自动疗伤机制是这样的:银行倒闭、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资本家不会弥补资本折旧,社会生产力大幅衰退,然后通货膨胀,实际债务消除,经济复苏。很显然,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不等这个机制发挥作用,可能就会发生导致原有秩序崩溃的革命性事件。  

  

  如果不想等待太久,就有两种途径,一是给市场注入利润,让市场恢复运行,二是主动促成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现在,全球市场经济就处在这个紧要的十字路口。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目前向金融机构借入流动性的措施,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它只是向市场注入了更多的资本,而没有注入利润。更多的资本,追逐有限的利润,将会导致更大的危机。同时,这种办法也无法得到市场的回应,因为,经济危机发生时,企业利润下降,经营风险加大,企业不愿贷款,银行也不敢放贷,经济行为趋于谨慎。尤其是在全世界都一起声讨金融创新导致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大家的行为更加趋于谨慎。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可以叫做资金“堰塞湖”的宏伟景观:一边是金融机构里堆积了大量资金,另一边是债务危机,通货紧缩。据了解,有些银行接到降低贷款条件放款的上级命令。这样做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必然导致银行大量坏账,同时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搞市场经济,要赚钱,这些钱还可以来自外部,也就是出口换外汇,这也就是粗燥的重商主义的生命力所在(卢映西,2008),重商主义已经具备了“华尔街范式”的雏形。东南亚四小龙的经济成就,以及后来的中国的经济成就,都是在外来美元的驱动下取得的。但是,很显然,美国已经不是、至少短时间内不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这样一来,就剩下加大财政赤字这一条途径了。但是,财政赤字的支出效率和扩大投资一样,都是没有效率的,也是要给政府带来巨额债务的。银行坏账、企业破产、政府赤字、出口导向,都是代价极高的发展模式——但确实是一种发展的模式。  

  以上基于“华尔街范式”的思考有助于启发我们找到解决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措施,那就是:通过消费渠道,向市场注入一种无负债、无利息、无抵押、无需赎回的主权货币,也就是给市场注入利润。简单来说,就是由央行印钞票,按人头平均发给全体市民,让人们去消费,通过消费让这些货币转化为企业利润。这是一项帕累托改进,是最简单、最公平、最有效率的办法。  

  

  主权货币的发行量,要参考每期过剩生产力的多少来决定,以实现可再生资源和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为目标。假设过剩生产力有1万亿,我们就发1万亿。但是,如果发下去的钱有一部分不会用于消费,比方说仅消费70%,那么,对应的生产力仍然闲置在那里,因此我们可以多发一些钱(发1.4万亿)。  

  今天,市场经济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利润枯竭式”萧条。市场并不缺乏资本,而是缺乏利润;不是缺乏流通资金,而是缺乏那种被别人赚走的资金;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更多的钱。没有钱的市场,就必然会退化到一种“乡村集市范式”的物物交换的地步,很显然,这是一种很萧条的景象。总之,搞市场经济,就要赚钱,如果赚不到钱,市场经济就搞不下去。市场经济搞不下去,就必然要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物资计划调拨,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全球市场经济,已经走到了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印钞票按人头发放,给市场注入利润,市场经济就会继续向前迈进,不然,就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不管发什么,都是社会的进步,这便是危机带来的机遇。  

  参看专业论文《以主权货币解决经济危机》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市场经济   危机   利润   市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