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经济学人杂志:这真会是欧元区终结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经济学人:这真会是欧元区终结?
经济 2011年11月25日 11:55    文 / 若离

  

  全文来自经济学人。

  

  如果德国和欧洲央行不迅速行动,就将迎来欧元崩溃。

  

  即使欧元区正朝着坠落方向冲去,大多数人还在推测,欧洲的领导人们最终会尽一切所能挽救单一货币。这是因为,欧元毁灭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没有一位理智的政策制定者可能袖手旁观,听任其发生。

  

  欧元区解体会导致全球危机,严重程度甚至超过2008-2009年的危机。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将因债务违约、银行倒闭和强加的资本控制而分崩离析。欧元区会分裂成许多地区,又或者分解为一个强大北方集团和一个混乱无序的南方集团。欧盟最大的经济项目宣告失败后,各成员相互指责,不再信守欧盟公约,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之间的汇率急剧波动。这些几乎必定会让单一的市场战栗着陷入停滞。令人怀疑欧盟自身能否延续生命。

  

  然而,面临灾难的威胁并不会总是能够阻止灾难发生。欧元区分裂的可能性已经上升到警戒线,这都要拜金融恐慌、迅速疲弱的经济前景和顽固的边缘政策所赐。欧元安全着陆的可能性在很快减少。

  

  市场、疯狂与恐慌

  

  投资者越来越担忧欧元区解体,已经抛售弱小欧元国家的资产。即使这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看来也无法阻止这种资金逃逸。最近的例子就是西班牙。尽管11月20日西班牙人民党以较大优势赢得选举胜利,称推行改革和紧缩,该国的借款成本还是再次高涨。西班牙政府不得不以5.1%的收益率发售3个月期国债,这一收益率比1个月前增加了1倍多。而10年期西班牙国债的收益率已经突破6.5%。由马里奥·蒙蒂(Mario Monti)领衔的意大利技术官僚型新政府也没有迎来任何缓解局势:10年期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仍然高居6%上方。比利时和法国的借款成本正在上升。本周德国国债拍卖又遭遇失败。

  

  席卷欧洲银行的恐慌不仅仅是警告。这些银行在批发市场的融资已经干涸。而由于银行拒绝相互贷款,银行间市场的压力也在增加。企业正在从边缘国家的银行撤出存款。这种并未公开的另类挤兑迫使银行出售资产、挤压借贷。这加剧了信贷紧缩,严重程度超过了雷曼兄弟溃败破产时欧洲爆发的那场信贷紧缩。

  

  即使在整个欧洲扩大财政紧缩的范围,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也已崩溃。几乎没有人怀疑2012年欧元区会陷入深度衰退,届时经济产出的跌幅也许高达2%。这会导致预算赤字扩大、政府债务增加,招致普遍反对紧缩和改革,形成如此恶性循环。而由于担心出现这样的后果,投资者会以更快的速度撤离。

  

  以往的金融危机经历表明,只有采取大胆的政策重铸市场信心,才可能制止这种急剧下滑的趋势。但欧洲的政策制定者已经越来越擅于宣讲那些宏大的长远方案,要用它们保卫自己的货币,方法就是更具干涉力的财政监管、增强政治一体化的新公约。但他们几乎没有提出任何扑灭如今这场大火的想法。

  

  谨慎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可以不留情面地展示高效的政治手腕:我们目睹了她如何推动前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下台。而控制一场信贷紧缩的难度更高。和其他债权国领导人一样,默克尔拒绝承认市场目前有多恐慌。对那些面临困难、却仍有偿债能力的政府,欧洲央行拒绝充当他们的最后借贷方。因为担忧提供帮助缓解债务国接受改革的压力会制造道德风险,这似乎就足以中止一切援助计划进行。但这只能加重投资者对所有欧元区债券、甚至德国国债的焦虑,更有可能让欧元最终崩溃。

  

  这样的形势不可能持续更久。如果欧洲央行和欧洲领导人没有做出重大的核心改变,可能几周内单一货币就会解体。从一家大银行倒闭,到一个政府崩溃,或者失败的债券拍卖增加,只要爆发一些这样的事件,就会导致欧元寿终正寝。明年1月的最后一周,意大利必须为300亿欧元左右的债券筹到资金。如果市场迟迟不响应,欧洲央行又拒绝通融,就可能将全球第三大主权借款国逼入债务违约的境地。

  

  边缘政策的危险

  

  有没有什么做法能逆转灾难爆发?答案是,还有,但即使就快没有时间投入行动了,也仍然需要扩大行动的范围。唯一能够立竿见影提供缓解的机构就是欧洲央行。作为最后的借贷方,它必须增加对欧洲银行的投入,在较长时间内为大范围的抵押提供无限量的流动性。即使欧洲央行拒绝这套政府的逻辑——我们认为否认这种想法到是错误的——大范围购买债券现在也无疑在证明,欧洲央行在狭隘地理解中央银行应有的审慎态度。这是因为,在欧元区衰退和通缩的环境下,急需让货币政策极大地宽松。如果欧洲央行要达成价格稳定的使命,就必须避免价格下跌。这意味着下调短期利率,启动大范围“量化宽松”(购买政府债券)。由于边缘经济体的形势吃紧,欧洲央行就会被迫不成比例地购买他们的债券。

  

  大量货币宽松应该会缓冲衰退,赢得时间。但如果要恢复投资者的信任,并吸引他们重新投资主权债券,现在不仅需要欧洲央行的支持,还要重组希腊债务,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推行改革——这一切的确雄心不小。它也意味着要创造一种投资者相信的债务工具。那需要一场政治博弈:满足德国和其他国家改动规定的要求,以此换取边缘国家得到金融支持。

  

  这种工具必须涉及让政府债务成为某种形式的共同负债。默克尔总理已经排除了无限度欧元债券的可能。它可能会被德国宪法法院判定违宪。但本周欧盟委员会暗示德国方面有让步。德国的经济专家委员会提出了一种有前景的想法,就让各国高于自身GDP比例60%的债务成为欧元区的共同债务,留拨一批税收所得,在今后25年里偿还这批债务。但德国仍然担心将一个货币联盟转变成一个永远支持弱小成员的转款联盟,已经否决了这个设想。

  

  必须改变这种态度,否则欧元就会解体。担心道德风险现在意义不大,因为所有的边缘国家都承诺要推行紧缩和改革。策划共同负担债务可以弥补缺少永久性的转款联盟。默克尔总理和欧洲央行不可能继续用逐出欧元集团威胁那些不负责任的经济体,也不可能继续靠着承诺以另一个联盟拯救欧元来安抚市场。除非她迅速做出选择,否则她就会发现,选择已经降临到自己身上。

  

  相关文章:
高盛:欧洲的新主人?
济学人:欧元区危机压力重重来
经济 2011年11月24日 21:41    文 / 若离
经济学人提到压力有:

  

  压力1、欧元区债券遭到抛售。在11月23日的德国10年期国债拍卖中,德国央行持有39%的未拍卖国债,认购率才达到1.1倍。拍卖平均收益率为1.98%。

  

  压力2、数十亿欧元正涌出欧洲银行系统。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程度最轻的结果:信贷紧缩,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和投资。
最严重的后果:一些银行倒闭,真正爆发银行挤兑。

  

  因此,银行必须从融资:

  

  或者通过长期债券向消费者融资,
压力3:但银行债券市场将要冻结。

  

  花旗银行分析师估计,今年第三季度欧洲银行发债所得仅达到前2年同期的15%。银行不可能出售更多的债券。

  

  或者通过短期贷款向货币市场和其他银行融资,但短期融资市场会枯竭。
压力4: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已从欧洲撤资。

  

  惠誉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以来,法国银行得到的贷款额已经下降了69%,过去一个月内就流失了近20%。

  

  过去6个月来,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将投入欧洲银行的贷款撤走了42%。

  

  压力5:银行间市场也显示极度吃紧。

  

  伦敦银行3个月贷款利率创2009年来新高。欧洲银行也在欧洲央行存入现金,并非为了贷款,而是由于利率无风险。

  

  压力6:即使零售与商业存款可能也开始撤离。

  

  花旗银行的一位分析师最近表示:我们开始发现企业从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比利时的银行撤出存款的迹象。

  

  迫于形势,银行要么得在回购市场出售资产,要么得请欧洲央行帮忙提供贷款。

  

  欧洲央行现在还可以维持银行系统。但如果欧洲银行提供不了足够的抵押,又怎么办?

  

  现在已经出现这样的苗头。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的老板请欧洲央行放宽接受抵押的范围。而且越来越多的银行在进行所谓的“流动性互换”:银行向一家保险商或者对冲基金借出一种欧洲央行接受的资产,以此换到使自己符合资质的资产,当然,这种代价的费用很高。

  

  这样做有两大风险:

  

  1、银行可能停止提供贷款。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开始发生了。本周初,奥地利监管机构就命令国内银行限制跨境放贷。

  

  2、更危险的是,由于越来越接近融资极限,一家或多家银行可能倒闭,引发范围更广的恐慌。

  

  有银行家认为欧洲央行不会允许一家大银行倒闭。但今年10月,德克夏银行现金枯竭,就被迫得寻求德法两国政府援助。

  

  压力7:这表明,欧洲央行不可能无限量提供流动性。

  

  国低成本发债的时代走向终结?
时政 2011年11月25日 11:29    文 / 米小兜
周三德国10年期国债拍卖情况不佳,是否预示着德国低成本发债的时代正走向终结?

  

  2009年以来,因投资者不断把资产从南欧国家转移至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荷兰等国家的发债成本有所降低。据布鲁塞尔经济研究机构Re-Define估算,2009至2011年,德国共节省发债成本约200亿欧元,未来还有200亿欧元发债成本节省是已经被锁定的。据荷兰纸De Volksrant分析,同期荷兰节省的发债成本约75亿欧元。

  

  据Re-Define研究,2008年中期,德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在4.7%附近,而目前是2%左右,接近200年来的最低点。德国5年期国债的利率目前约是1%,2年期国债利率约是0.38%。下图是近5年德国10年期国债利率的走势图。

  

  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德国对南欧债务国一直采取强硬路线机。只要南欧国家被高利率拒诸公开融资市场之外,德国就可以较低利率发行国债,同时迫使南欧国家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德国一直反对创设欧元区共同债券,因为这会导致德国分担南欧国家的信用风险,从而推高自身的融资成本。但近期由于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德国在创设共同债券的问题上多少有点让步。

  

  在致荷兰议会的一封信中,荷兰财长Jan Kees De Jager表示,纸De Volksrant指出荷兰节省了75亿欧元发债成本的说法“似是而非”,一来债务危机增加了荷兰政府的其他成本,致使国家债务上升,二来没有人知道如果没有发生债券危机,利率是否就不会改变。

  

  德国的一名政府官员称,德国非常希望债务危机得到解决,因为德国是EFSF的最大担保国,“尽管我们在发债成本上有所节省,但我们的负债增加了”。

评级机构火上浇油 欧债之火愈烧愈烈 2011年11月25日 14:23 汇通网
  汇通网11月25日讯——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昨日德国总理再次表示反对欧元债券,而评级机构也不甘寂寞,火上浇油,让燃烧之中的欧债之火愈演愈烈,投资者情绪再度受到打压,今日亚市盘中各主要风险货币持续承压。

  

  欧元区共同债券或胎死腹中

  

  周四德法意三国“峰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如期举行。在此次峰会上意大利总理蒙蒂表示,在持续严酷的公共财政整固过程中,并确认2013年实现预算平衡。

  

  而更加让市场关注的是德国对于欧元区发行共同债券的态度,而德国并未给市场任何惊喜,昨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表示反对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这给市场再泼了一盆冷水。

  

  由于德国在欧元区的经济与政治地位,该国对于欧元区是否发行共同债券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德国的这一表态,让拯救欧元的欧元区共同债券可能胎死腹中。

  

  东京三菱日联银行(Bankof Tokyo-Mitsubishi)货币经济学家Lee Hardman表示,“德法意的会晤就这么碌碌无为地结束了,市场依然在等待决策者推出有关应对欧债危机的更有力的举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欧元近期以来的疲弱局面将持续下去。”

  

  评级机构火上浇油

  

  除了欧元区共同债券的推行受挫外,近日国际评级机构也不甘寂寞,本周初穆迪与惠誉先后对法国评级发出警告,而在昨日,惠誉将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与其同时,今日早些时候,穆迪也将匈牙利主权债信评级下调,评级机构令欧债之火越烧越旺。

  

  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投资者对于欧洲政策制定者也逐渐失去了耐心,市场担忧情绪不断蔓延,投资者纷纷抛售风险资产,截至北京时间13:44,欧元/美元下跌0.27%,1.3311,并在亚市盘中触及七周低点1.3303,英镑/美元下跌0.25%,1.5455,盘中触及七周低点1.5451,澳元/美元下跌0.36%,0.9700,盘中触及日内低点0.9682。

  

  EFSF杠杆化进程缓慢,扩容规模恐减半

  

  据金融时道,欧元区政府官员透露,鉴于一个月来市场情况迅速恶化,原本希望4400亿欧元EFSF扩容至1万亿欧元,但现在看来只能提供5000亿欧元了。

  

  目前EFSF可用资金只剩下2500亿欧元左右,意味着需进行4倍的杠杆操作。若意大利和西班牙申请援助,援助总金额可能达到1万亿欧元。

  

  而近日不断有法国AAA评级可能遭下调的消息,令EFSF扩容前景阴云密布。一旦法国失去AAA评级,将大幅降低EFSF的保障能力,因该基金立足之本便是由这些AAA评级的国家来做担保。

  

  欧洲央行不愿成最后救世主

  

  目前欧元区政策制定者们提出的各种解决欧债问题因各种原因都迟迟无法落实,这是导致欧债问题持续恶化的最主要原因。

  

  在时局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各方只能及期望欧洲央行成为最后的救世主,目前要求欧洲央行采取行动的压力迅速升高,政治界和金融圈诸多人士均称欧洲央行是唯一能够实际抵抗危机的机构。

  

  而此前法国和德国公开争论欧洲央行是否应该采取更多措施应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终于在周四表示停止欧洲央行的角色之争。

  

  欧洲央行已耗资近2,000亿欧元买进问题国家的债券,但欧洲的条约、央行的独立性、以及施压各国政府清理自身财政的期望,让欧洲央行坚持反对出台全面买债措施。

  

  欧洲央行(ECB)执委会成员冈萨雷斯·帕雷默(Jose Manuel Gonzalez-Paramo)周四(11月24日)表示,欧洲央行不能担任欧元区国家最后防线的放款机构,凸显出欧洲央行持续抗拒外界要求其在缓解债务危机中扮演更积极角色的强劲压力。

  

  EFSF杠杆化进程缓慢 扩容规模恐减半 2011年11月25日 12:58 汇通网
  汇通网11月25日讯——据金融时道,欧元区政府官员透露,鉴于一个月来市场情况迅速恶化,原本希望4400亿欧元EFSF扩容至1万亿欧元,但现在看来只能提供5000亿欧元了。目前EFSF可用资金只剩下2500亿欧元左右,意味着需进行4倍的杠杆操作。若意大利和西班牙申请援助,援助总金额可能达到1万亿欧元。

  

  11月7日,欧元区各国财长承诺,将通过降低受困国家的借款成本或创建特别投资工具,于12月完成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从4400亿欧元到1万亿的扩容。

  

  但自那以后,欧洲局势急转直下,意大利国债收益率持续飙升,并创历史新高7.50%,逼近希腊等国申请援助时的水平。

  

  EFSF的CEO雷·格林(Klaus Regling)11月11日时就曾指出,投资者愈加紧张意味着,必须增加担保规模才能说服投资者参与,而这意味着EFSF的救助能力仅会扩大两到三倍。

  

  但欧元区几名高级官员认为,EFSF扩容规模甚至低于雷格林已经下调后的预期。目前欧元区成员国尚未对EFSF提供资金作出任何承诺,根本原因在于具体条款尚未最终落实。

  

  在11月7日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上,仅仅给出了两个可选方案,这令投资者和潜在的救援参与国无所适从。

  

  除了EFSF杠杆比例低于最初预期之外,法国AAA评级可能遭下调也令EFSF扩容前景阴云密布。一旦法国失去AAA评级,将大幅降低EFSF的保障能力,因该基金立足之本便是由这些AAA评级的国家来做担保。

  

  在EFSF通过杠杆化操作扩容的方案陷入僵局之际,替代方案可能包括:增加新的担保力量,增加资金注入,将EFSF变成银行,或者推进永久性解决机制——欧盟稳定机制(ESM)。

  

  希腊偿债高峰悄然逼近 欧元区分裂说甚嚣尘上 2011年11月25日 16:02 FX168

  

  
  就在各方对欧洲央行是否应无限量购债和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问题进行激烈讨论之时,希腊偿债高峰期悄然逼近。虽然德法两国有意在12月9日欧盟峰会前公布修改欧盟条约的计划,但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欧元区未来破裂的几率超五成。

  

  周五(11月25日)欧洲早盘时段,欧元/美元震荡下行,刷新七周低点1.3298水平。

  

  据某美商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希腊12月将有27亿欧元的国债到期,其中11.70亿欧元国债将于12月19日到期,9.80亿欧元将于12月22日到期,7.15亿欧元将于12月30日到期。

  

  与此同时,该国债务管理局还需面临40亿欧元的债券展期,其中12月16日将有20亿欧元的6个月期国债到期,12月23日将有20亿欧元的3个月期国债到期。

  

  该国目前正在等待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拨付下一笔80亿欧元的援助资金,以期借此应对12月中旬的偿债高峰。

  

  而另一方面,希腊民众的反对呼声并未因为新政府的上任而有所缓解。希腊民间和公共部门劳工组织--希腊全国劳工总会(GSEE)以及希腊全国公职协会(ADEDY)准备在12月1日举行大罢工,以反对政府实行的紧缩措施。上述两个劳工组织代表了400万人,相当于该国劳动力的一半左右。

  

  希腊央行(Bank of Greece)在周三(11月23日)的公布货币政策告中指出,希腊需要竭尽所能避免推出欧元区,并避免倒退到数十年以前的生活标准。该行称,目前的危机正在威胁希腊的欧元区成员国身份。

  

  鉴于局势的紧迫,法国总统萨科齐(Nicolas Sarkoz)周四(11月24日)表示,将在未来数天共同提议修改欧盟协定,预计相关提议将在12月9日欧盟会议前给出。同时,两国达成协议,对欧洲央行(ECB)持有充分的信心,相信其能够在应对欧债危机发面发挥其领导能力,且不会对其提出要求。

  

  然而,市场对于欧元区的前景似乎并不看好。外媒周三公布的一项针对20名杰出学术代表、前任政策制定者、以及独立智库经济学家调查显示,欧元区或将因该地区的债务危机而不能继续维持现状的完整性。其中的14人认为欧元区将要改变现状。

  

  有10位经济学家认为解决危机的方法是建立新的核心欧元区,同时有7位表示希腊将被排除在外。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Earth Institute at Columbia University)主任Jeffrey Sachs说:"欧元区能够并且也应该存在,但并不会以此种形式存在。"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利率专家Harvinder Sian近日表示,希腊"硬违约"的风险极高,也许就发生在2012年第一季度。因为希腊越来越难从私人部门得到帮助,而其他欧元区国家也不那么情愿贡献更多资金。如果希腊保守党领袖坚持反对欧盟和IMF的协议,那么在今年年底以前,希腊违约的风险都将持续升级。

  

  保诚集团业务部门(Prudential Business Unit)副主管Andrew Bailey表示:"良好的风险管理意味着必须为不可能但非常严重的情况做好计划,而这意味着我们绝对不能忽略欧元区部分成员国以无序地方式离开的可能性。"

  

  英国央行(BOE)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委员迈尔斯(David Miles)周四(11月24日)表示,17个成员国中或许有一个会退出欧元区。

  

  Fidelity Worldwide Investment资产配置主管Trevor Greetham说:"如果有成员国退出欧元区,我也不会感到惊讶。欧元区必须通过无限制的行动进行深化整合。"

  

  纽约大学教授,素有"末日博士"之称的鲁比尼日前表示,仅靠货币是不能解决欧元区问题的,欧债局势已绝非仅限于所谓的地区边缘国家。外溢效应已经像病毒一般广泛传播,穿过大西洋(11.95,0.01,0.08%)并在全球蔓延。

  

  考虑到欧洲国家的财政和基本面问题,增长缓慢、债务负担沉重以及庞大的经常帐赤字,鲁比尼认为欧元区在未来2-3年内有超过50%的破裂可能。

标签:欧洲   银行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