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谣言止于独立的思考

2025-02-13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前些时候,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公开驳斥了胡乔木替毛泽东撰文作诗的谣言。谣言称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曾联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过两份报告,一份是《关于毛泽东著作整理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份是《关于胡乔木和其他人士对毛泽东著作的意见的处理》。中央书记处就这两个报告作过三点批示。另外,胡乔木在病重期间,对探望他的中央领导同志说对毛泽东著作要全面审核,提出《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及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虽然经过权威部门的公开辟谣,真相已大白于天下,但通过此事,让我们认识到,如果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当事人出面澄清谣言,而我们又无法取得澄清事实的直接人证、物证的时候,我们靠什么来戳穿谣言呢?答案很简单,靠我们自己独立的思考。其实从这个代笔的“新闻”出炉伊始,我就像其他很多人一样,认为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这次相关部门辟谣只是验证了我的想法而已。我认为它是谣言,并不带有感情色彩,我有我的思考,所以,我有我的道理,我有我的结论。
首先,支持“代写论”观点的人,其重要依据是胡乔木的文笔好,是“大笔杆子”。没错,胡乔木是笔杆子出身,是中共的笔杆子之一,但是这些人也应该稍微去了解一下毛泽东的简历,然后再下结论也不迟。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毛泽东亲自操刀,担任主笔。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毛泽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时我们的胡乔木同志刚刚年满12周岁。可以说,无论从能力、资历还是地位、身价上看,跟毛泽东这个大笔杆子比起来,胡乔木都是小字辈的。而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忽视了毛泽东大笔杆子的身份也正是因为毛泽东特殊而又传奇的人生经历,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二十多年戎马生涯,跟笔杆子里出文章比较起来,人们更关注的是他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他那些不朽的军事著作,是他“白了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的雄才大略。而各种媒体宣传,包括影视作品、纪实文学、小说等等也是主要对毛泽东的文治武功津津乐道,而对毛泽东从事文化宣传的经历很少提及。但不被提及,不等于不曾发生、不曾存在。历史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毛泽东是个名符其实的文人、笔杆子,但又和绝大多数的文人、笔杆子不同,不同点在于毛泽东除了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外,还亲自将其付诸于实践,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再让我们看一看胡乔木的人生阅历,1930年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北平团市委委员、宣传部长。1932年在盐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宣传组织活动,主编《海霞》等进步文艺刊物。1936年至1937年在上海参加左翼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工作,任中共江苏省委临时委员会宣传部长;于1937年7月到达延安。在抗日战争初期,先后在中央宣传部、战时青年训练班和中央青委工作,任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教务长,主编中央青委机关刊物。从1941年2月起,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可以说,定义胡乔木为“笔杆子”是恰如其分的,因为从他的人生经历上看,他不过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文人罢了。而要写出《沁园春•雪》不仅仅需要文采,更需要胸襟和魄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诗的功夫在诗外。而以胡乔木的人生经历和他当时所处的地位,一个秘书,拿自己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比,和成吉思汗比,我看他不是脑子进水就是疯掉了。如果一个领导的秘书能写出《沁园春•雪》,那么他就不成其为秘书了,至少不会在秘书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那么多年,那样岂不荒废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从胡乔木的生平来看,他也仅仅是一个耍了一辈子笔杆子,并以此为生计的文人罢了。当然,他后来也担任过新华社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务,但是无论是社长还是院长,这些职位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似乎并没有什么可比性。那些贯于诋毁毛泽东的人,不总是说毛泽东有帝王思想吗?作为文化人儿的胡乔木应该知道什么叫作伴君如伴虎,他居然还敢当着“帝王”的面儿,把自己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他就不怕“帝王”忌惮他的野心,而要了他的脑袋吗?
其实,诗词的风格不仅和作者的性格,而且和作者的境遇、身处的环境、成长的经历密切相关的。陆游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流露出的正是他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苏轼若不信佛参禅,也决不会有“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意;柳永不是整天扎在女人堆儿里采风,就不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切身感受。而“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也正是南唐后主李煜国破家亡、寄人篱下的无奈哀叹吗?所以说,文如其人,一点儿不假!就算是词开豪放一派的苏轼也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人生感叹颇多。曾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其雄心壮志也最多不过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罢了。哪个会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志向?谁人会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胆识?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确,正如瑞典前首相帕尔梅所说:“毛泽东的作用不仅限于中国。他关于改造我们生存条件的人的意志力量的思想对全世界都将产生影响。”可以说毛泽东的大半生身处中国巨大历史变革的时代,时代造英雄,成就了那样一位空前绝后的世纪伟人,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此后是很难复制的。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影响在上世纪50-70年代,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亚非拉国家都是相关巨大的。在他逝世三十多年后,全世界研究他的学者还多如过江之鲫,崇拜他的粉丝依然遍布全世界。不是一个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以支援世界人民革命斗争为己任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决不会有“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气魄。不是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决不会发出“要扫除害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呐喊。不是视人民为上帝(见《愚公移山》)的人民领袖,决不会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感叹。
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也曾经就《沁园春•雪》的所谓“版权问题”,接受过记者的采访,她明确指出《沁园春•雪》不是其父所作,而且强调:“父亲没参加过长征,壮丽景观没经历过,这不是凭想象就能写出来的,而且按照父亲的性格,他不会写出主席那样的气魄。”的确,一个人的胸襟和气魄是由一个人的阅历所决定的。有魅力、有气魄是掩饰不住的;没有,也是装不出来的。“床头捉刀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经这样评价毛主席:“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所焕发的力量感,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唱片艺术家身上有一种“颤流”,我得承认自己对此完全感觉不到。但是毛泽东却的确发出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而这种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势必会在毛主席的言语或是文章中自然流露出来。《七律• 长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根据地丢失,人员锐减,元气大伤,形势岌岌可危。可以说这两万五千里是一段血染的征程,是一段空前悲壮的历史,换成任何一个人,我们都不难想像会把长征写成个什么样。但在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却看到了“另一个”长征:挡在红军面前的崇山峻岭只不过是区区的细浪、泥丸而已。万水千山根本算不了什么,我们不怕!更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描写红军战士赤着脚、穿着单衣翻过皑皑雪山的悲怆场景,毛主席竟然用了一个“喜”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问这是怎样的浪漫主义情怀?这是怎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诗之所以如此脍炙人口,绝不在其文采,而在其精神与气势,在于那种一往无前的、战无不胜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慨!也只有“掌上千秋青史,胸中百万雄兵”的世纪伟人毛泽东才会有这样的手笔。
比较一下《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我们不难看出这两首词的写作风格和手法的如出一辙。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虽然是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但身为手无寸铁的一介书生,他能做的更多的只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而在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雪》时,他已经确立了自己在中央红军的领导地位,指挥着千军万马,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着大规模的武装军事斗争。刚刚带领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他,此时此刻,已经长缨在手,那么,有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感慨,便是极其顺理成章的事了。就算是普通的景物描写,无论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还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那种心气儿、那种抱负、那种与天斗争,其乐无穷;与地斗争,其乐无穷;与人斗争,其乐无穷的豪情壮志、那种向往自由并为自由而拼搏的革命斗争精神,都是一般文人所根本不具备的。
经三部门联合辟谣后,随着真相水落石出,相关的谣言已经告一段落。可是一个根本经不起推敲的谣言,居然会让那么多人深信不已,居然会掀起那么大的风浪,居然会在全社会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不得不令我们深思。下面是我本人对此事的三点思考。
一是今后对类似谣言的严重性要加以足够的重视。上面提到的那些谣言决不是一般的五毛党随意在网上发的贴子。可以说这些谣言是蓄谋以久的,是经过精心炮制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欺骗性。不仅内容编排颇有水准,而且从传播手段上看也是非常专业的。一般的恶作剧不会费这么大心机,下这么大的功夫。造谣者造谣的动机很可能带有政治目的,甚至有着幕后推手,有关部门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除了辟谣之外,如果条件允许,要依法对造谣者进行惩处,也许拨出萝卜会带出泥。
二是相关部门辟谣的及时性有待提高。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所以,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针对毛泽东的谣言,特别那些恶意的攻击、侮辱和诽谤,其针对性决不仅限于毛泽东个人那么简单。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辟谣工作,决不能听之任之。
三是国人,特别是青年人要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判断是非的能力。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有关部门不可能面面具到,对每一个谣言或疑似谣言及时进行辟谣,就像什么“水变石油”、“特异功能”“开天目”、“生吃泥鳅、长条儿茄子治百病”一类乱七八糟的东西,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出来辟谣,并不能成为我们上当受骗的借口。不是每个谎言都需要辟谣,如果一个国家,连小儿科级别的谣言也要政府部门郑重其事的出来辟谣,这本身就是对国民智商的一种侮辱。在有关部门加大力度、负起责任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加强甄别真假、判断是非的能力,即便无法判断谣言的真伪,最起码也不要随意传谣,不要成为造谣者的帮凶,温家宝总理“五四”前夕同首都各界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谈时,对青年提了五点希望,他希望“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从年轻时就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所以,对于一些传闻,不要人云亦云。首先要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进行一下基本的思考,然后再做出判断或是发表言论,这样做不仅是对社会负责任,同样也是对自己负责任。
其实,独立思考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国家和民族强盛所必需的精神,发扬此精神,青年之责任自然最为重大,因为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担负着未来和希望。青年不能独立思考,则青年之精神不能独立;青年之精神不能独立,则青年不能独立;青年不能独立,则国家民族之各项事业必定不能独立。

华宇作于7月24日

标签:毛泽东   谣言   一个   青年   我们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