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泛思:应对金融危机唯有本币稀释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应对金融危机唯有本币稀释  

  

  ——兼释奥巴马的“人民币升值”和“中国扩大内需”愿望  

  

  奥巴马在未选举总统之前就希望“人民币升值”,当总统选举定局后又希望“中国扩大内需”,这有点意味深长。  

  

  金融风暴来时,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大量的滥发美元,将本来就很垃圾的美元货币进一步稀释。另一方面不断的逼人民币升值,让含金量很高的人民币进一步浓缩。如果现在不是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渗透。奥巴马等绝对不会提出此类要求。对于“人民币升值”其变化原理可用如下货币对流稀释来解读。  

  

  一、货币对流的稀释性理解  

  

  如果我们把货币用水来形容,实物用盐来比方。有两个不同的容器,一个容器B代表着美国,一个容器A代表着中国,这两个容器是连通的(由于两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不同,即单位人民币的在中国能买到的实物与单位人民币能兑换的美元在美国能买到的实物是不一样的,这种购买力可用水中的溶解度来代表,关税就相当于连接处的过滤器),这个连通管道的过滤就是关税。  

  

  显然一个浓度较高的盐水A(中国)和一个浓度较低的盐水B(美国),进行对流后,最后的浓度至少是一样的(这里只是一个比方,现实中的情况不象这种自然现象,或许最后结果B的浓度比A的还要大,比方说B容器水可以几进几出A容器),A被稀释了,B被加浓了,在这个过程中A由于对流不断的损失了盐分,B由于对流增加了盐分。  

  

  由于这个流动是以B容器中的水作为原动力,对于开放的的A,B容器的水可以几进几出。另一方面由于A不断的生产,他被稀释的盐的浓度不断得到自我增加,而B以负债消费为主,它的盐的浓度不断因提出而减少,如此循环往复A就成了B无穷无尽的盐的。  

  

  怎样才能防止这个现象的发生呢,那就是为了保护本国利益,A容器中要大量的加水,直到浓度等于或低于B容器的浓度。  

  

  至于奥巴马的“希望中国扩大内需”的用意,就是想让中国继续保持原来的“世界血汗工厂”的地位。继续向美国提供廉价的消费品,并且由于扩大生产变得更为廉价,不去从利润分配角度进行思考调整。下面我从贸易对流形成取值区间来说明这个问题。  

  

  二、贸易对流的临界值把握  

  

  人民币稀释不会影响出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只能改变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但不会改变中国提供廉价生活消费品的格局。西方国家会尽力继续保护着他们的核心产业、重点市场和金融股权,但能否达到目的很难说!但它们会继续消耗中国的资源和商品。他们离开中国商品就无法生活。他们不可能生产那些附加值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商品,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时也难以形成相应的生产能力。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替代中国提供廉价商品的地位。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寻找这个双方贸易产生的临界值,再不能像以前那样,一件产品人家的利润几美元而我们只能得到几美分,这不是一个什么产业链“6+ 1” 的所谓技术问题!而是国内同行业有没有一致对外的团结精神的统一问题!当然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行业内外资渗透程度和控制能力。  

  

  怎样才能透过现象寻找到流动过程中的这个临界值,比方说有的出口服装我只卖几十元,而在国外市场上售价上千元。对我来说不交易损失只有十几元(我还可以出口转内销),而对方由于生意没做成,就会损失几百元利润。估计就是3:7、4:6或6:4、7:3的利润分成对方都会愿意干的,那么这个3:7、4:6、或6:4、7:3的利润分成就可以看作贸易发生的临界值,但必须保证在内部统一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一旦当你花费很大的代价将原有的生产企业规模稳定下来,就维持了原有的生产秩序。  

  

  其实有一部分工厂的倒闭与金融风暴没有必然的联系,那是生产发展到一定时候的自然要升级的变革现象,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使然。而普通消费品生产、贸易利润的分成才是关键。西方国家就希望我们国家像一盘散沙,就希望我们内部竞争更加剧烈,他好各个击破,继续从中渔利。  

  

  三、几点可供参考的具体做法  

  

  1、对外保持现有的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保持原有出口关税;2、采用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国人的人均持(人民)币量,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在此过程中适当缩小工农业剪刀差,加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适当升级;3、保护好国内市场,把国内主要市场份额留给本土企业和本土资本,为中国经济的转型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4、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中尽量使用本币结算和远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  

  

  早在中共陕甘宁边区时期的一场“货币战争”事例,就充分说明了普通货币流动的地区完全可以战胜霸权货币的泛滥,取得自己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中国   容器   货币   人民币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