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能忘记毛泽东、周总理和钱学森老一代革命家科学家,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创发展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不能忘记毛泽东、周总理和钱学森老一代革命家科学家,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创发展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博理

  

  饮水思源,当神州七号发射成功之时,我们为共和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倍感骄傲和自豪时,怎能忘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为创建、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一、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不失时机地把发展包括现代火箭在内的尖端技术提上了国家议事日程,开始部署研制新兴火箭的任务,果断决策搞尖端技术。  

  

  1953年春天,毛泽东问周恩来:“在原子弹和导弹研制方面,我们的人才如何?”周恩来回答说:“我们有这方面的人才优势,在原子能方面,已经有钱三强等几位科学家从国外归来开展工作;在导弹方面,正在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火箭专家钱学森早日回国。”当钱学森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通过中美大使会谈的严正交涉,1955年10月冲破藩篱回到祖国后,毛泽东于1956年2月1日接见了钱学森,亲自向他询问发展尖端科技的有关问题。毛泽东问:“从现在起,我们抓紧时间,埋头苦干,争取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末期,使我国在原子能、火箭等最急需的科学技术领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能不能做到?”钱学森答道:“只要计划周密,工作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年10月17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了聂荣臻在《加强我国导弹研制工作的告》中提出的发展导弹“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揭开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序幕。

  二、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面对苏、美两国激烈的太空角逐,毅然作出“发展新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战略决策   

  

  事实上,早在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雄才大略,回顾过去,总结现在,规划未来。17日下午,毛泽东第二次在会上发表讲话。他面对麦克风,不时挥动他那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手臂,一再谈起人造卫星问题。他说:“苏联去年把卫星抛上了天,美国在几个月前也把卫星抛上了天。那么,我们怎么办?”
毛泽东稍作停顿,随后大手一挥,掷地有声地作出决断:“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全场掌声雷动!毛泽东主席关于搞人造卫星的决策作出后,我国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指示,主管国防科技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立即主持召开会议,讨论研制人造卫星的实施方案,并责成张劲夫、王诤等具体筹办这项工作。随后,中国科学院又成立了“星际航行委员会”,由钱学森、裴丽生、赵九章领导,负责具体的组织和规划工作。   

  

  毛泽东主席一直十分关心、密切关注着我国卫星研制和实验条件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1960年5月28日,毛泽东在一些领导同志陪同下来到了上海新技术展览会。参观中,毛泽东仔细察看了T-7M探空火箭。当他得知这种火箭飞行高度为8公里时,兴奋地说:“8公里也了不起呀!”接着又鼓励说:“我们应该8公里、20公里、200公里一步步搞上去,为发射中国的卫星做准备。”毛泽东的话,极大鼓舞了我国的科技工。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中国不仅在研制、发射探空火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而且在开展空间科学技术单项课题和试验设备的研制方面,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样,到1965年时,随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日益突破,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年5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12次会议,正式批准了国防科委向中央呈送的《关于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方案告》。从此,在过去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国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并拟于1970年或1971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7年,根据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保证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计划的顺利进行,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了“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建议。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了《关于国防科研体制改组方案的告》,从而使中国国防科研方面的研究力量,按专业方向和任务分工集中到了有关研究院。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在党中央、毛泽东的密切关注、殷切关怀及其一系列英明决策下,在老一代科学家们积极努力下,我国的人造卫星事业,已进入到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工作和正式研制时期。
1970年4月1日,装载着2颗“东方红1号”卫星和1枚“长征1号”运载火箭的专列,抵达我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2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听取即将发射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情况告;14日,周恩来总理又听取了关于卫星、火箭在发射场测试情况的告。24日凌晨,毛泽东主席正式批准实施发射。当晚10点,国防科委指挥向周恩来总理告:卫星、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入轨了!周恩来总理立即向毛泽东主席告了这一喜讯。
一时间,“东方红1号”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响遍全球,震动了世界。
这颗被命名为“东方红1号”的人造卫星,重量超过了苏、美、法、日地一颗人造卫星重量的总和,完全实现了毛泽东主席要搞的大一点的愿望,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三、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不久,毛泽东又圈阅、批准了发展我国“载人飞船”的告 。

  

  在研制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同时,我国宇宙飞船的研究工作也开始起步。
1966年3月底至4月初,国防科委曾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经过20多天的讨论,与会专家制定了研制宇宙飞船的规划。周、恩来总理任主任的中央专委积极支持这一规划,认为我国在研制卫星的同时,宇宙飞船的研究工作应该逐步开展起来。
这年7月,中国科学院和七机部第八研究院召开会议,探讨中国载人航天的途径和步骤。到20世纪70年代初,他们的研究就已小有成果。不仅做出了精美的飞船模型,而且还给飞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曙光号”。用当时钱学森的话说就是:“先把载人航天的锣鼓敲起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进一步激起中国人开展载人航天研究的热情。1970年4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由全国80多个单位的400多名专家参加,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中国载人飞船专题探讨会。会上,七机部第八研究院展示了他们早已设计出的载人飞船样图和“曙光号”飞船的全尺寸模型。
这个模型,从外观上看,像是一个倒扣着的大漏斗,类似美国第二代飞船——双子星座号飞船。飞船由座舱和设备舱两大舱组成,座舱里放置有两把航天员乘坐的弹射椅,另外还有仪器仪表、无线电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废弃物处理设备,同时还配有食物、水和降落伞等;设备舱里,则有制动发电机、变轨发动机、燃料箱、电源设备和通信设备等等。会议结束前,不少人还品尝到了中国自己研制的航天食品。该食品是由上海一家食品厂生产的,只有棋子那么大,虽然味道不是很好,但人们觉得好奇,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一边描绘着中国未来的飞船。就在此时,传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顿时,会场内一片欢腾。大家摩拳擦掌,准备会后大干一场,为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早日上天竭尽全力。
1970年7月14日,毛泽东主席正式圈阅、批准了我国发展载人飞船的告。该告提出,我国第一艘飞船于1973年年底发射升空。至此,中国载人飞船的研制工程全面启动。
由于这一计划是7月14日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的,因此该计划被命名为“7.14工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首飞成功。至此,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夙愿得以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变成现实。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这次2008年9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并首次进行太空行走试验。  

  

  使我国的航天事业,更进入到一个新的里程碑。  

  四、我们在成绩面前,不能忘记以毛泽东,周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为创建、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所建立的不朽功勋!不能忘记那些无数无私奉献的人们。我们现在庆祝的重大航天事业的胜利,农业袁隆平的大米,-----等,无不是那时耕耘的腾飞。使我们战胜蔵独、雪灾、震灾。无不借助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子弟兵。忘记恩人是缺德,投靠敌人是可恨。有些资本家干出毒奶,黒煤窑,缺德的事还少吗?我们要牢记老一代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发展我国尖端科学技术的教导,发扬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毛泽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科学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我们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和繁荣昌盛!  

标签:毛泽东   我国   飞船   中国   研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