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为北京流动儿童给个电子学籍

2025-02-27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位于朝阳区金盏乡皮村的“同心实验学校”,是一所打工者子弟学校。和北京100余所审批与尚未获得审批资格的打工子弟学校一起,承载着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尚未进入到北京公立学校的14余万流动儿童的基础教育工作。

  

  这100余所打工子弟学校都在各自所属的区县教委管辖下办学,接受着所属教委部门各项工作的指导。其中有已经获得审批的30余所打工子弟学校获得了“民办教育”的身份,享受着国家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拨款,在校的三四万学生也能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福及,而在另七十余所尚未获得审批的打工子弟学校的七八万学生,因为还只是“自办校”的身份,而不能获得国家的各项政策福利。对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流动儿童在北京的教育问题获得妥善的解决(公办学校教育学位足够提供、借读证打工家庭能办理等)仍需要一段过程。但就在这一过渡阶段,这些在北京的小学教育阶段七八万的流动儿童开始面临因为政策的一刀切而失学的困境。

  

  2013年教育部开始建立全国学生电子学籍,以实现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是否在校上学、辍学,进行动态跟踪,减少义务教育经费划拨的误差,为流动儿童创建无论到哪里,都因为有电子档案,可以及时、便捷地进入学校就读的平等环境。

  

  在政策操作的实际过程中,出现了因各地的地方政策而效果不一。自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北京的这尚未获得审批资格的七十余所打工子弟学校均陆续接到来自各地家长的有关电子学籍的咨询和求助。对于转回老家的流动儿童,因为没有在北京获得电子学籍号而无法在老家进行创建和入学(即便在2011年开始未审批学校已根据教委要求进行了学生学籍信息的电子信息上工作),对于老家已经无条件监护看管的留守儿童要随父母到北京就读,却因为北京能接收他们的就读学校没有电子学籍接收资格而陷于两难。本是一项有效解决教育公平的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地方保护政策而造成了潜在的失学问题,让流动儿童成为了老家和北京都不要的夹缝人。

  

  为此问题,在2013年12月同心实验学校和其他区县的6所打工子弟学校代表一起向北京市教委反映了有关电子学籍政策实施后,北京尚没有获得电子学籍号的流动儿童的问题。北京市教委组织了相关区县的教委领导,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转学证明可以去区县教委扣章,但对于电子学籍的解决尚未给出明确回复。2014年2月24日,来自北京大兴、通州、昌平、海淀、朝阳15所办学已近十年或十年以上的未审批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代表及2名家长代表就流动儿童电子学籍的问题的紧迫性解决再次向北京市教委反映。目前仍在结果等待中。

  

  本是一项推进教育公平的好政策,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对于政策实施的风险评估应急反应不足,因为地方的保护政策,而造成了政策实施反而催生了问题。

  

  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靠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政府有关部门更应多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党为国为民分忧。

  

  尚且不论北京这已经存在10多年的七十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身份合法性,在社会贡献上,它们实际承载着七八万的流动儿童教育。这些孩子不应该因为读什么学校,户口不在北京而被剥夺国家给予的权利。电子学籍全国统一政策的推行,在完成大面后,也可以听听一线的声音,帮助解决实际的小问题。

  

  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为北京目前在读尚未获得电子学籍的流动儿童解决电子学籍的问题。

  

  2014年3月5日

  

  附:2014年3月5日15所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代表电话

  

  朝阳区(4所):

  

  同心实验学校 孙恒

  

  绿源学校 贾俊国

  

  沙子营实验学校 邹树华

  

  育星园学校 范保成

  

  大兴区(6所):

  

  大兴希望小学 王忠华

  

  忠诚学校 徐彪

  

  向阳希望学校 罗超

  

  建新庄实验学校 罗亮

  

  团河实验学校 杨巧燕

  

  育红学校 桂芳平

  

  海淀区(3所):

  

  明园学校 张歌真

  

  永丰实验学校 罗邱海

  

  肖家河风华爱心小学 孙树茂 (梁小芳授权代表)

  

  通州区(1所):

  

  春蕾双语学校 霍有

  

  昌平区(1所):

  

  春风学校 万天兵

  

  家长代表:

  

  大兴明园学校余子阳家长 张小红

  

  大兴明园学校张欣如家长 张合林

相关文章 丑牛:六千万支花朵飘零“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才是中国的大陷阱拿什么拯救你,留守儿童?马克思人口观下的毕节四兄妹之死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 救救我们的孩子们熊易寒:外出打工父母真的不重视家庭团聚吗?尹帅军:4个孩子自杀了,6000万孩子还在等待你的关心一再发生的留守儿童惨剧,还唤不醒我的农民兄弟?是谁逼死了毕节4名留守儿童?孙锡良:政府的良心到底搁哪儿最合适留守儿童:在泪水中结束一生打工经济与被牺牲的一代: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标签:学校   儿童   北京   电子学   政策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