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岗:所谓毛泽东时代的政治运动“破坏经济建设”的论调纯属虚构
姜伟岗:所谓毛泽东时代的政治运动“破坏经济建设”的论调纯属虚构
所谓政治运动“破坏经济建设”的论调纯属虚构。从根本上说它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坚持社会公平、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措施。
认为搞政治运动就一定会“冲击生产”、“破坏经济”,这是右倾机会主义、“党内和平论”者的一贯论调。
从中共历史上来看,这种例子从来就不存在。例如,1957年的“反右”运动,1964、1965年的“社教”运动,其政治风浪都不算小,但恰恰是那几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很好的年份。再往前说,建国初的“三反、五反”运动、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运动,更是激烈的阶级斗争,而正是那个期间,新中国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发展和提高。在新中国历史上,如果说有经济有受破坏、遭挫折的例子,那也就“大跃进”及“三年困难时期”一次,此外再无第二次。而“大跃进”运动却是一次生产运动。即使“大跃进”时的经济损失,与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相比,也是无法相提并论。
对于“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右派们制造了一系列流言蜚语,什么“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经济科技发展耽误了二十年,拉大了同西方国家的差距”、“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长期停滞不前”等等。然而其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近些年不少研究“文革”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论作都客观公正地指出,“文革”时期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同样是迅速的:1966年至改革之前的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翻了一番,大大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同期的增长速度。“文革”时期,中国工业、交通、能源、建材、机械制造、国防等基础工业建设和农业基本建设取得的成就都很巨大,新建的工业基地和大企业是建国以来最多的,它在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方面具有决定意义。止于1978年,中国钢产量达到了3178万吨,十多年增长了1.5倍,超过了英、法、意,跃升为继美、苏、日之后的第四位;石油产量增长了8倍,使中国由过去有名的“贫油大国”而一跃成为基本上自给的“世界第七产油大国”;原煤产量增长了2倍,跃居第三位;棉纱产量跃居第一位;发电量跃居第七位。十多年间,农业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总产量增幅达60%,1978年达万吨,跃居世界第二位;棉花产量跃居第三位,等等。从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来看其年均增长速度都超过了改革时期。据《中国统计年鉴》(1981年)提供的数字:1966年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5%,这大大高于1978年至1981年年均6、7%的增长率。“文革”时期的粮食总产量年均增幅3.5%以上,比1984年至2003年间的0.3%年均增长率高出十倍之多。诚然,90年代以来,中国GDP增长大多数年份达到百分八、九,比“文革”时期高出一、两个百分点,但如果刨去其中的虚假成份、银行大量不良资产以及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造成的损失、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造成的巨大成本等,其真实的发展速度,难道能够超过“文革”时期吗?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政治与经济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说政治运动“冲击生产”、“破坏经济”完全是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从政治上看则是一种偏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最现实的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创造性主体。政治运动从来不是整群众。从根本说上,它是向一切贪污腐败、官僚主义和特权利益集团开展的斗争,是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保护先进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正如毛泽东说:“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群众运动怎能会“冲击生产”、“破坏经济”呢?而只有那种把矛头对向群众、搞贪污腐败,把老百姓搞得民不聊生的行为,才真正是“冲击生产”、“破坏经济”啊!
从实践上看,历次运动都是在党中央领导和部署下进行的,并不是盲目的放纵自流。在每一次运动中党中央都特别规定有维护正常生产秩序、促进生产发展的明确方针,把是否实现了经济发展作为检验运动搞好搞不好的重要标准之一。例如在“文革”时期,毛泽东提出的一个重要方针就是“抓革命促生产”,多次强调“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党和国家在“文革”前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政策、发展规划和目标并没有改变,国家发展的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照常实施。在运动中,党中央下发的关于维护生产秩序、抓好经济工作和备战工作、促进工业、交通和农业发展的通知、文件更是大量的。多次严申:“严禁打砸抢行为,坚决制止武斗”;“必须坚守生产岗位,严防敌人破坏”;“坚持八小时以外闹革命,不许在生产时间内擅自离开生产和工作岗位”;要“节约闹革命”、“防止铺张浪费”等。
当然,在运动初期,由于_度局势失控,无政府主义和“打砸抢”行为出现,对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了一些干扰,有些单位发生了停工停产现象等。但在党中央发现后很快就进行了制止。从另一方面还必须看到:在整个运动中,广大干部和群众在高涨的革命热情推动下,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工作,很少过节假日、星期天,超额完成任务,而又不计任何酬的事情更是经常的、大量的。当然,你可以把它称为一种“左”,但它确实为国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而从总体上看,“文革”时期,生产建设并未放松,经济发展速度并未减慢,相反,工农业基础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步子还特别大。
右派们还能够举出什么有说服力的根据,说明政治运动破坏了经济发展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