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外劳工”的真假意识
「反外劳」的真假意识
龚尤倩
台湾国际劳工协会顾问
一月底,英国林肯郡北部的炼油厂Lindsey工人抗议资方雇用「外籍」移工的罢工行动,火速掀起了英国重工业能源厂数千名工人的野猫同情式罢工,五天后,资方同意增加102名工作机会给本地劳工,工会宣布罢工结束。工会紧咬着英首相布朗在去年工党大会的承诺:「英国的工作要留给英国劳工」(British Job for British Workers),成为这一次英国劳工抗争的口号。
追溯欧陆历史,欧盟国家于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确立了推动「欧洲共同市场」的方向;1968年,开始实施区内劳工自由流动政策,并且致力于让欧洲共同市场内部的工资与生活条件逐渐平等,这样一个创造「欧洲劳动市场」终至1993年实现。英国炼油厂的罢工行动,工人反的是跟他们来自共同劳动市场的、同工同酬的「欧洲公民」---意大利与葡萄牙的劳工[1]。显然,英国工人要的是,不能因劳动力自由流动而影响到本地人的工作权。这项罢工行动冲击到了欧盟成立以来的根本信仰:资本与劳动市场的自由流动,是否真能创造区内的繁荣远景?也挑战到欧盟各会员国是否能够如此一致的对抗社会危机的来临?
无独有偶,在地球东半部的一端,马来西亚政府针对工厂、餐饮业,展开了冻结外籍移工的政策,以因应所谓失业潮的来临;澳门政府也考虑在保全与清洁部门缩减约50%外籍移工,以利本地劳工的就业;包括台湾与各国政府纷纷展开减少移工配额的相关措施,亚洲最大的移工输出国菲律宾,则表示最近四个月内已有5,401名海外移工被迫返国。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裁员、失业排山倒海而来,苦了全球的劳动阶级。显然,外籍移工是这一次不景气下最大的重灾户。
「反外劳」的舆论,总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成为主流论述,这样的社会光晕在世界历史侧影上,并非头一遭。1920年代美国通过一连串法案,禁止西欧、北欧以外地区的移民进入,尤其是华人;1930年代澳洲还发生了反外国佬(Antu-Dago)暴动。1918-1945年期间的经济危机以及继之而来的敌视移民态度,造成全球国际劳动移民大幅减少。显而易见的,外籍移工的廉价、弹性又好控制的劳动力,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提供了资本积累的绝佳机会;一旦面临到经济不景气时,外籍移工侧身一转反成了国家减缓经济危机的避震器以及牺牲者。这些景况逼得国际移民组织(IOM)不得不于日前出面呼吁各国政府:经济危机不该要移工来承担责任。
不景气导致的裁员失业,加剧劳动市场的内部竞争。显然的,不论是本地或是外籍劳动者都成为不景气下的牺牲者,在裁撤劳动者的议题上总会造成对于劳动人权的争议与社会安定的负面影响。在台湾,奴工式的外劳管理为人诟病,无薪休假更是大大侵害了劳动者的权益;此刻,要享受金援又赚足钞票的资本家,秉持企业社会责任维持雇佣,彷如狗吠火车。而政府除了高喊经济起飞的口号外,推出的救急方案则是短视地计较失业数字的升降、对企业纾困,却不见对整体制度改革的宏观视野与行政意志。眼见丛结的社会困顿与无聊的政治嘴炮,台湾政府除了归咎责任给「非我族类」的外人以及「非我党羽」的他人,还能够做什么?值此同时,欧陆以及加拿大二十年前持续推动的缩减工时(Working Time Reduction),也许是一个足供台湾参考的想法。
一九八○年代,欧美各国失业率不断攀高,显示出全面就业是不能倚赖资本市场的经济发展;于是有学者倡议国家必须透过缩减工时(Working-Time Reduction),以避免经济危机时企业任意资遣劳工,同时藉以缩短工时让劳动者得以享受家庭生活、刺激生活消费,并透过就业进行社会财富重分配。比利时学者Dreze就说如果不缩短工时,势必造成欧洲社会更高的失业率。这样的缩减工时运动,在工会运动组织动员下,推动了劳动者缩短工时的集体团体协约。反观台湾的工时一向位居世界前茅,显示了缩短工时,在台湾还有很大的空间;可惜缩短工时,并没有在这一波不景气方案中被社会积极倡议。
显然的,在无法阻挡的全球化不平等浪潮下,「把外劳赶出去」等言论,只是利用种族主义模糊社会问题的焦点,锁国主义也会造成世界贫者越来越困难就业。这样的难题,有赖跨国性的、区域性的合作以及在地政府远观的视野与政治家的道德。更非一时半刻、只字词组得以言喻。着眼于眼前的情势,我们已经看见了,这一波风暴如何冲击着台湾劳动者:无薪休假之后就是资遣裁员,裁员对象更是一波波从边缘劳工不断往上侵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失业问题,显然不是公部门释放多少数字的工作机会可以解决,必需透过国家建立制度,让就业人口得以结构性维持与增加,立法缩短工时,不帝是一个方案;保障劳动市场同工同酬的劳动条件,维持基本消费能力,更是当务之急。
面对经济萧条,不是弱势者劳劳互相践踏,争夺竞争有限的工作机会;不该占尽移工好处,又用完就丢;国家该要现身,以重整资本市场恶整后的乱象。诚如英国炼油厂工会发言人Claude Moraes对于炼油厂工人罢工的政治定性:「这是对就业市场的恐惧,不是排外」。那是面对经济衰退的恐惧、是面对失业的恐惧,国家经济是首要问题,扩大就业市场是重点,要搞排外政治,就请闪边吧。
------
[1]↑这一群劳工被欧盟称作派驻劳工(Posted Workers),有别于自行前往其它会员国找工作的个别欧 洲公民,他们是随着公司迁移到会员国进行短期工作;1997年以及2006年欧盟分别针对这一群 劳工的劳动条件指导方针特别进行了相关劳动基准,以避免同工不同酬等劳动歧视。
:苦劳网
相关文章 怀念毛时代——“下岗工人”的命相、怨怼与生活脱根:城乡夹缝间的新生代农民工“潜伏”在工厂的日子英雄无语--当年意气风发的知青、战士和工人如今沦为社会底层“小心灭口”的黑社会式恐吓底气何来?取缔城管,给弱势群体生存的权利和尊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尊严”和“伟大品格”的部分论述“开胸验肺”呼唤为人民服务宗旨回归!下岗职工泣血请求--在建国60周年之际得到“特赦”中石油工人发言集一份不拟演讲的“演讲稿”:我有一个梦想新自由主义不死 老百姓苦难未已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