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评社记者朝鲜印象:没有民不聊生

2025-02-2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中评社记者朝鲜印象:没有民不聊生
2009-10-18

  

  在朝鲜,“金正日式”服装十分普遍,街上很多人都这么穿。虽然被外国人看作穿着奇特,但其实金正日的那身打扮是亲民的表现。(中评社记者摄)

  

  中评社香港10月18日电(记者 刘晓丹)在西方媒体大量“妖魔化”宣传的影响下,关于朝鲜,外界的误解太多、认识太少。当记者真正踏上那片土地,发现这里没有西方媒体描述的民不聊生,也没有水深火热;朝鲜人在“主体思想”指引下生活,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中评社记者在朝鲜采访了近一周,期间主要在平壤活动。必须承认,记者笔下所反映的,只是朝鲜的一个侧面、而非全貌;唯记者力求把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的,真实地呈现给读者。

  进入平壤,首先感到的是那久违的宁静。消费时代的贪婪、虚伪、喧嚣,通通被挡在国门之外。不仅如此,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一种活力正在暗中酝酿。

  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访问朝鲜,朝方罕见批准香港记者团入境采访。在平壤期间,记者获朝方热情接待,除了参加官方活动之外,还被安排在市内多处参观,并乘搭地铁。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记者必须服从安排、集体活动,不能擅离酒店,(其他人出去采访时)也不能独自留在酒店。故此,记者镜头下的“平壤印象”,不少是透过车窗得来的。

  据记者观察,朝鲜人虽然大多身材苗条,但绝非“饥寒交迫、面有菜色”,正相反,许多人看上去都是身体健康、精神抖擞。据说,温饱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

  

   朝鲜的“涉外书店”里可以买到中文版的金正日传。(中评社记者摄)
  “平壤有不少富翁呢!”在朝鲜期间,记者无意中听到这样一句话。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目前仍由国家包办,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依然是配给制。名义上,这个国家没有私企;但是,据记者私下了解到,朝鲜人正在悄悄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改善生活,“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

  平壤市民素质很高,安分守礼。等候公共汽车的人群,一概自觉排队,无人推挤。街上十分乾净,夸张一点说是“一尘不染”。为什么没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你们香港靠罚款,我们朝鲜靠自律,这里的人都很爱护自己的城市。”一位朝鲜人对中评社记者说。

  朝鲜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识字率超过99%,比中国还高,知识分子待遇很好。国家图书馆提供免费课程给成年人选读,“尖端科技”是最受欢迎的科目。

  朝鲜的普通人不能进入互联网,不能打国际电话,不能与外国人通信,也不能出国旅游。平民完全“与世隔绝”,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

  然而,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朝鲜给人以宁静之感。

  在一些朝鲜人眼中,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并不值得羡慕,因为他们“穷得只剩下钱”;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朝鲜,虽一时陷入困境,但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如今,朝鲜自称是“思想强国、军事强国、科技强国”,他们的目标是在2012年(金日成诞辰100周年)建成“经济强国”,“打开强盛大国之门”。

金正日传中讲到对领袖的“个人迷信”问题。(中评社记者摄) 上班时间,朝鲜的公共汽车中挤满了人。(中评社记者摄) 等候公共汽车的人群,一概自觉排队,无人推挤。(中评社记者摄) 平壤住宅楼的阳台上,大都摆放着花草。(中评社记者摄) 平壤楼房林立,外观大都乾净洁白。(中评社记者摄) 平壤街头有不少大幅的政治宣传画。(中评社记者摄) 朝鲜姑娘漂亮,而且一般都能歌善舞。(中评社记者摄) 相关文章 金正恩靠什么粉碎美韩“北侵野心”朝鲜卫星前的众生相朝美交易,谁输谁赢网友揭秘:“朝鲜出事了”谣言是这样诞生的金正日17年治国路——“按照领袖的思想和意图推动革命和建设”2012,毁灭或重生朝鲜人民所展示的力量,我被深深震撼文锋:从那些被有意或无意歪曲和忽略的朝鲜事实真相说起学者笔谈:朝鲜变局与中国的立场金正恩给李明博“下马威”?叶劲松:资本对朝鲜的攻击及怎样看待朝鲜韩国政府为什么如此嚣张?
标签:朝鲜   记者   平壤   没有   强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