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全球通胀压力加大

2025-02-2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全球通胀压力加大 各国CPI排名俄罗斯涨幅最大
2007年12月04日 14:56:55  :国家发改委网站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粮食、食用植物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

  

   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欧佩克限产、国际投机资金炒作及世界生物燃料产业迅速发展增加粮食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粮食、食用植物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

  

  
一、全球通胀压力加大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均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据统计,9、10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超过5%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俄罗斯(10.8%)、南非(9.7%)、阿根廷(8.6%)、越南(8.1%)、印度尼西亚(6.9%)、印度(6.7%)、中国(6.5%)和台湾(5.3%)。巴西9月份为4.1%,10月份为3.3%。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被国际上誉为“金砖四国”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国内物价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发达国家通胀率也在不断提高。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10月份美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达到3.5%。美国《华尔街日》道,如果国际油价持续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年底美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将达到5%,创15年来同期新高。虽然本币相对美元升值降低了通胀压力,但10月份欧元区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还是达到了2.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两月超过欧洲央行2%的预期目标。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经济体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均超过2%。

  

  部分国家和地区近期通货膨胀情况一览表   

  序号

  

  国家和地区

  

  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

  

  1

  

  俄罗斯

  

  10.8%(10月份)

  

  2

  

  南非

  

  9.7%(9月份)

  

  3

  

  阿根廷

  

  8.6%(10月份)

  

  4

  

  越南

  

  8.1%(1-10月累计)

  

  5

  

  印度尼西亚

  

  6.9%(10月份)

  

  6

  

  罗马尼亚

  

  6.8%(10月份)

  

  7

  

  印度

  

  6.7%(10月份)

  

  8

  

  中国

  

  6.5%(10月份)

  

  9

  

  台湾

  

  5.3%(10月份)

  

  10

  

  新加坡

  

  3.6%(10月份)

  

  11

  

  美国

  

  3.5%(10月份)

  

  12

  

  巴西

  

  3.3%(10月份)

  

  13

  

  韩国

  

  3.0%(10月份)

  

  14

  

  瑞典

  

  2.7%(10月份)

  

  15

  

  欧盟(欧元区)

  

  2.6%(10月份)

  

  16

  

  加拿大

  

  2.4%(10月份)

  

  17

  

  德国

  

  2.4%(10月份)

  

  18

  

  意大利

  

  2.1%(10月份)

  

  19

  

  英国

  

  2.1%(10月份)

  

  20

  

  法国

  

  2.0%(10月份)

  

  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抑制通胀持续攀升

  

   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加强进出口调节、干预市场价格、补贴低收入群体。

  

   一是采取金融手段。为抑制通胀率攀升,10月份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加息,幅度为25个基点。欧洲央行近期也宣布,为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低于2%的预期目标内,将采取货币手段。俄罗斯央行宣布将提高再贷款利率,并增加黄金储备,以缓解通胀压力。部分国家还通过允许本币对美元升值来缓解通胀压力。

  

   二是实施价格干预措施。俄罗斯政府日前宣布,已准备好150万吨小麦,择机投放市场,平抑小麦价格,并支持国内30家大型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签署了食品价格冻结协议,把6种食品价格(小麦面包、黑麦面包、牛奶、酸奶、葵花籽油和鸡蛋)冻结在10月15日的水平上,有效期至2008年1月31日。俄政府还加大了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40多家涉嫌“蓄意串通涨价”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可能除处以数十万至数千万的“不诚信罚款”,并对相关企业提起诉讼。此外,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燃油价格和公共事业收费、降低部分产品税率等措施来抑制物价上涨的逐步蔓延。

  

   三是对低收入群体发放食品补贴。俄罗斯政府宣布将从今年12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金标准每月提高300卢布,2008年8月1日起再提高234卢布。埃及政府增加面包补贴10亿埃镑,并准备将年补贴金额逐步增加到90亿埃镑。巴西政府实施了“有条件现金资助”计划,对送子女上学和参加体检的贫困家庭给予每月10至50美元的补贴。

  

   四是通过进出口调节,增加本国市场供应。俄罗斯近日宣布,把小麦和大麦出口零关税分别调高至10%和30%,有效期至2008年4月30日;把奶制品、蔬菜和所有食用油进口关税由15%降为5%,有效期6个月;有限开放部分商品进口,批准从中国4家企业进口兔肉,从美国18家企业进口牛肉,从巴西、匈牙利、德国和澳大利亚进口肉制品等。阿根廷政府11月7日宣布将大豆、小麦、玉米、油料作物出口关税分别从27.5%、20%、20%和8%提高到35%和28%、25%和10%。

相关文章 成都学者:银根会放松吗?王小刚:中国经济已面临“滞胀"风险的理性分析及对策思考混乱的经济学名词之通货膨胀中国的通货膨胀已攀升至高位,应该采取渐进式举措加以调控梅新育:中国物价上涨罪不在"猪"美联储才是祸首吕永岩:对美巨额利益输送必须严查、追究!通胀“魅影”下的规避与应对——“通胀治策”论坛精要从猪价轮回看生猪产业的沦陷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梅新育:境外上市受阻有利于削弱输入型通胀通货膨胀的真相:美联储放水与大象挤入澡盆竖琴螺对通货膨胀的独特看法
标签:10月   价格   通胀   通货膨胀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