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浩的深入思考
关于沈浩的深入思考
晨明
最近各媒体正在大力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沈浩同志是一个好人,应该宣传。但沈浩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更重要。在学习沈浩同志的过程中,这些思考必然会出现,因此想谈谈自己的意见。
1, 沈浩是个好同志。他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闪亮之心,他用实际行动批驳了“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的无耻谰言,甘心告别城市舒适生活,到农村和普通农民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服务。大量的事实证明,沈浩的心和群众——特别是贫苦群众的心是贴近的。仅仅这一点,就值得学习,特别是值得爱听赞歌喜欢掩盖矛盾的许多高官们学习。
2, 沈浩心里很苦很矛盾。沈浩有一颗闪亮的为人民服务之心,但是在任多年,并没有把小岗村搞好,因为从宣传沈浩的事迹中就可以看到,小岗村至今很穷,群众生活很困难,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一直压在沈浩的心里。单单是这个矛盾并不可怕,共产党就是为解决矛盾、克服困难而存在的;沈浩也是为解决这个矛盾才到小岗村的。沈浩真正的苦衷是他自己的想法得不到支持,眼看着一条光明大道他不能走。据道沈浩同华西村、南街村、大寨村都有过接触,他率领小岗村的干部也到过这些集体致富典型村参观过。“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但有一种压力使他迈不开步,这种压力于他的上级,于对错误领导不敢反对的奴隶思想和保守意识。所以沈浩心里很苦。如果不是心里很苦,如果不是长期的压抑造成心脏不堪重负,一次喝酒无论如何难以致人死地。
3, 沈浩注定是个失败人物、悲剧人物。因为小岗村本来就是个假典型,这方面的理由网络多有揭发,在这里恕不赘述。我要强调的,那十八个所谓按手印的“英雄”,其核心人物既不是无产阶级的代表,也不是先进农民的代表,而是崇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富农意识的代表,他们利用封建宗法势力和黑社会手段压迫剥削村民,失尽人心。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村民没有选他们担任村支书,而是把信任投给国家干部沈浩。但是他们受到走资派的保护,这就是造成沈浩必然失败、成为悲剧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沈浩必然成为失败人物悲剧人物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不敢或者没有力量同反动势力和错误路线彻底决裂,坚持走集体化道路,恢复社会主义经济。他对反动势力压迫剥削下的村民寄予同情也止于同情,没有领导他们起来揭发和批判反动势力,也不敢或者没有能力同保护反动势力的错误路线决裂。所以沈浩从来到小岗村的第一天起就注定是个失败人物、悲剧人物。
4, 沈浩悲剧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个人品质好,但不从阶级立场看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在重大路线问题面前,没有坚定的站在工人阶级广大人民一边,仍然不免失败和悲剧命运。这个规律曾在国民党部分将领身上显现,今天也在部分共产党员干部身上突出的大量的表现出来。第二,一个政党、一个单位、一个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在今天的中国,改变社会主义方向,不依靠群众,宣扬好施小惠的恩赐观点,都是不能长久的。稳定不能压倒一切,发展也不是硬道理。如果不改变思想路线,顽固走私有化道路,不管谁到小岗村也不可能搞好。
5, 小岗村的窘困预示着中国近三十年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号搞右倾翻案、私有化的路线已经走到末路。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工人阶级广大人民的斗争成果,适应了世界和中国历史转折的需要,具有世界意义。但其革命内涵正在被党内资产阶级阉割和遮蔽,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观;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发展观、阶级斗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不是资产阶级的以人为本,而应是以劳动者为本、以公有制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无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八十年代开始的所谓思想解放运动是对无产阶级思想解放的反动,他们翻文化大革命的案,公然把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的理论成果打扮成“普世价值”,言必称斯密;公然把孔子抬上精神导师的宝座,尊孔拜孔。他们要寻的根就是旧中国的根,官僚资产阶级的根!他们企图用这些资产阶级的、封建主义的破旧武器同磅礴于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思潮对抗,连一些正直的当年精英也评价说:“拿着这样老的地图能走多远?”(见査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现在,全世界有识之士和广大人民的觉醒以及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正在终止他们思想解放的脚步,继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思想解放的历程。文化大革命的核心思想——反对奴隶哲学,反对盲目服从,对于危害革命的错误领导必须坚决抵制和批判(造反有理);劳动者必须管理国家——必将再次成为社会主导思想;文化大革命的核心理论——所有制问题还没有解决;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一定会再次成为人民的共识。
中国左派右派的斗争,从根本上说,不是市场至上和国家干预的斗争(不是一只手和两只手的斗争),不是腐败和廉洁的斗争,而是党内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和无产阶级广大人民要当家做主之间的斗争,是“转轨”复辟官僚资本主义还是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