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亿投资抱薪救火最终全落先富集团腰包
刀口舔血:“四万亿”将中国经济导入高危区
Stalinist
“四万亿”计划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搞清楚中国经济存在的真正问题所在,一味的靠扩大基建投资规模,以“洒胡椒粉”式的一哄而上,搞粗放型的大呼隆,其结果非但不能刺激内需,而且还会导致滞胀,同时和全球金融危机结合起来,将中国经济导入高危区。
这次提出的所谓十大举措,可谓件件都是无的放矢,大有前清“十全老人”之风。在此国际经济形势日趋恶化的环境下,非但不能在短期内稳定国内的经济走向,而且还可能导致从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的“反硬着陆”,某些决策者,在尚未完全辨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的时候,惊惶失措,自乱阵脚,将中国原本在金融危机中所处的主动的,相对有利的地位,变为被动的、不利的地位。
四万亿不是小数字,如果能够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善加利用,那么应当可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这次提出的“十大举措”,给人的印象是:主次不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美国用七千亿美元救市,虽然非议也不少,但至少是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决策者可以时刻把握进展情况,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美国的经济问题,自然不出在金融系统一个方面,它的零售业、制造业、运输业,目前都已经受到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美国的决策者是否会急于拿出这样一个大计划来进一步“救市”呢目前显然不会,即便在新总统就任后,两会都在民主党控制之下的情况下,也会以循序渐进的方法,对症下药,找出结构性的问题,再通过对结构进行调整,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奥巴马近日表示要对布什时期的法律法规做一定程度的修改完善,就是为这一行动打下伏笔。
那么,中国的“四万亿”计划看来声势不小,为什么前途不妙呢
显然,这个计划的制订者和决策者,没有发现中国经济运作系统中所存在的固有的问题,而是片面的将目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全部或大部分的归咎于国际上的不利因素。决策者的思路是被动的,是封闭的。
中国经济走了近30年的外向型道路,而未能在此期间有效提升国民的购买力,可以说已经是处于相对被动不利的地位。其他后进的发达国家,无不在同样是30年左右的时间内,提升了国民的购买力,这些后进国家,如日、韩等,国内市场相对较小,即便国民购买力达到一定水准,也未必能抵御经济危机时大国衰退所带来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至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冲击,保护自身的经济实体不受过多的损失。
而中国的情况是超过50%的外贸依存度,国民收入和购买力基本只有日韩的20%左右,欧美的15%左右,无法将产能消化在国内,是必然的。但是,“四万亿”工程却只在第八条提出提高低收入和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而在目前企业能够不裁员已万幸情况下,无疑杯水车薪。
这次经济危机少则两三年,长则五六年,“四万亿”是否看到了情况的严峻性呢对于企业的科技创新、质量控制基本没有提到,对于前期投入后,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更没有考虑清楚。如果明年年中,外贸形势急转直下的话,“四万亿”效应已过,中国经济进入高危区,不是耸人听闻。
对症下药,冷静判断,是一个决策者的应有素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应该将资金投入可以长期发挥效益的制度性领域,加快医疗、教育保障福利体系的建立,使百姓无后顾之忧,真正做到刺激内需,拉动消费;加快企业技术提升改造,提高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安全度;设置平准基金进入证券市场,充分发挥企业融资的平台效应;政府专款扶持中小型企业,从根本上接近就业问题。如果一味的靠扩大基建投资规模,以“洒胡椒粉”式的一哄而上,搞粗放型的大呼隆,其结果非但不能刺激内需,而且还会导致滞胀,同时和全球金融危机结合起来,将中国经济导入高危区。
四万亿豪赌:中国经济机会与危机并存
当中国经济稍微从高烧中退一点的时候,不知是高烧烧昏了头,还是中国经济政策本来已经被既得利益阶层绑架,中国经济已经冷过头得结论出来了,一份四万亿得刺激经济方案火速出台了,并且要从快从速落实。 四万亿豪赌,究竟会给中国带来什么这个问题,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事实上,每个人也在打自己得小算盘。
和10年前不同,10年前,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状况有向下危险的时候得一个非常之举。但是,长期大量的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搞基建,甚至把它当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唯一灵丹妙药,却有可能走向一条不归路。
钱从什么地方来这个从来都不是问题,中国经济盘子大,好象任意加大印刷纸币,也未必立刻通货膨胀。
中国经济问题,已经完全符合马克思所说的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早期也同样有这个问题,但是西方通过发展福利民主资本主义,逐步破解了相对过剩的问题。
也许中国经济有自己的特色,但是解决穷者多,富人少,贫富日益悬殊,让人人可以消费得起,才是基本解决方法。
但是中国现在,把超出国民购买力10倍的生产力当作正常经济,还要刺激它,维持它。
国内消费,是需要认真读书的;基建带动经济,是通过作弊过关的,好象都是经济繁荣了,但是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作弊一次,没有问题,不表示长期不读书可以作弊过关。
大量基建带动经济,必然带来通货膨胀,加大贫富差距和社会官员腐败,从而更加压缩老百姓消费,增加贫富差距和加大社会冲突。从这点来说,这个方法是南辕北撤得。
所以,目前四万亿豪赌,要看它是着力于基建投入,还是改善民生福利,提高国民得收入和消费力。
不同得经济政策着力点,可能会带来不同得社会后果,因为今天得中国社会,承受社会不公能力和10年前相比,已经大大下降。
四万亿投资抱薪救火 最终全落先富集团腰包
渡痴禅师
两年内投资四万亿,政府打算通过大规模投资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愿望不可谓不好,乍一看使用的手段也够直接了当,政府更是明确提出了“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快、重、准、实”四个字给人果决、干练、实在的印象,看是好看,但实际效果怎么样,老僧很悲观。这些年来,政府的很多措施,都如同武术里面的套路表演,只见台上一时间龙腾虎跃,让人一阵眼花缭乱,最后缓缓的含胸收腹、气沉丹田,一套动作演下来掌声四起,好评如潮,表演者左顾右盼,很是得意。可这些漂亮套路一遇到地方利益集团的“乌龟王八拳”(源于陈佩斯小品),立马就左支右绌漏洞百出,原因何在?第一个原因当然是玩套路的只注重表演性,没有实战意识,只知道背亚当.斯密斯等人留下的拳谱,不知道活学活用;第二个原因是“乌龟王八拳”的路子实在太野,有时候连“左右互搏”这样的秘技都使出来了,因此要找准敌人的命门实在不容易。
这次政府投资四万亿,从短期来看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毕竟将四万亿撒出去,那怕只是撒鱼饵,也总会引得鱼儿们过来翻腾一番,热闹一阵子。不过如果想通过“增加营养”的办法来就可以解决国家肌肉组织的“贫血”问题,那就显得有些一厢情愿了。肌肉组织贫血,不是因为身体储血量不够,而是因为身体部分过于肥胖血脂太高,毛细血管被堵塞,血液无法送到肌肉组织里面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不解决营养过分集中的问题,不解决毛细血管堵塞的问题,盲目增加营养或者增加血液供应量,都只能是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虽然老僧是门外汉,但由于关注社会问题,有时候也会琢磨琢磨“经济”这些显得很“学术”的问题,当然,装腔作势的成份居多。在老僧看来,所谓的“经济”问题,无非是两大问题:一是生产劳动如何组织;二是劳动成果如何分配,而这两个问题又拥有一个共同的核心要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技术的发展会改变劳动形式,而劳动形式的改变会促使劳动组织模式的改变。而所有制往往又是劳动成果分配的依据,虽然并不是唯一的依据,但所有制在事实上是决定了劳动成果的分配模式。那么中国社会内需乏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我们这些年中国人太懒惰吗?绝对不是的,这二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是地球上“活力”最足的社会,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经过小岗革命之后,中国社会再也没有出现二十三年不交一粒公粮并且年年吃救济的人,那么最勤劳的中国人辛苦了三十年,他们创造的社会财富去哪里了???物质不灭,这三十年中国社会生产的财富总归是有一个去处的。如果劳动人民是一个社会的肌肉的话,那么中国社会现状就是“脑满肠肥,肌肉萎缩”,“厉亿万”他们当然属于社会的“脑”,商人们当然属于社会的“肠道”,而那些血汗工厂建筑工地里面工人,当然就是这个社会的肌肉了。中国社会二三十年的劳动成果,堵塞在大脑和肠胃里面,无法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肌肉组织,这就是当前社会内需乏力的真正原因。要解决内需问题,只有先清理肠道,解决血栓问题,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再大的投资,最终都会落入先富集团的腰包,这样更加拉大了贫富差距,而不是相反。不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机制原因,想试图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恐怕是在玩套路表演,再漂亮的招式都是花拳绣腿。而要解决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还是只有一句话——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土地流转的政策,只能是镜花水月,加上这一次民工的返乡潮,恐怕这个政策的初衷要落空了。老老实实的发展社会主义,才是唯一的救亡之道。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