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乘风破浪、任重道远!—写在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之际

2025-02-26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高岩:乘风破浪、任重道远!—写在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之际

  

  
一、 还在成长、正走向世界级舰队的中国海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也是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美丽的青岛海滨,高悬海军节日满旗的中国舰队,正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海军的风采,中国海军经历过曲折而艰难的建军历程,终于乘中国改革开放、国力旺盛的长风,真正开始向蓝水和海权争夺的现代化海军前进。海军是典型的国家财富和国家力量的构成军种,每一艘中国海军的战舰,都是中国人民的血汗但更是中国人民的意志的结晶,而每一个中国水兵,都是一个中国家庭的儿女,因此中国海军的节日,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节日,因此我们有理由为我们自己的海军骄傲、同时也深刻思考中国海军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中已经发生了数次重大的历史转折,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将是中国所有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经过几千年的缓慢成长和近代急剧的衰落之后,中华文明重新有了一个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华文明的复兴将像历史上众多伟大文明的成长一样;首先是精神上的启蒙、然后是文化的深层普及和变革、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高速增长、技术进步和军事力量得到加强,在经历过一个历时数百年的周期后,才会达到灿烂辉煌的年代。我们现在顶多处于中华文明新的增长周期的开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万里长征才刚走完第一步。

  

  60年前中国革命的胜利,基本上是在一场大规模的内部陆地战场上由共产党人动员的由农民组成的陆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结果,海权力量在这场大规模的国内革命战争中基本上未发挥作用,在战争末期正是因为海洋的天然障碍作用,国民党军人才有机会在台湾得到庇护。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人的海权力量介入了台湾海峡,从而为中国留下了一个重大的悬而未决的统一中国的问题。

  

  中国海军的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国力和战略目标的双重限制,始终是走着一条“压力——反应”的海军发展方向;在50、60年代海军的主要问题是面对台湾方向,70年代和80年代又增加了与当年北洋水师相仿的在黄海海域防御外敌直接从海上进攻中国的京津心脏地区的任务。在90年代中当台湾问题重新变得尖锐起来后,中国海军又有了抗击未来外部海军力量以航母编队为中心干涉中国内政的使命。

  

  中国海军在近50年内始终实行近海防御的战略,尽管近年中国海军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海军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这一切决定了中国海军距离发展成为一支具有当代先进科技水平、世界前列的规模和先进的海权战略规划,执行纯粹的海军外向型作战任务的舰队还有遥远的距离,其中一些重要的发展方向还不十分明朗。中国已经发展起来的全球贸易,海上航运,海洋资源开采等构成国家海上力量的非军事活动还缺少一支相应的具有充分蓝水海军能力的海军舰队的保护。

  

  中国的海权,尤其是构成海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海上武装力量,仍处于一个长期发展周期的前期阶段;中国目前的海军力量,与世界上的总体水平相比较仍有重大的差距,中国海军目前在世界上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达不到1895年甲午战争之前北洋水师在当时世界海军相对的地位,当时的中国海军是世界第六,与日本海军基本上持平,而今天日本已经拥有可控制一千海里的“九十舰队”、金刚级战舰、宙斯盾系统、亚洲最现代化的潜艇力量、世界第一的扫雷能力和世界第二的反潜作战机群和能力,与日本相比,中国海军力量相差了一个技术层次和数量级,与美国海军力量相比,中国海军的总体差距更是令人不安。

  

  中国目前的海上军事力量尚无法在与世界上一流海军力量相对抗时快速夺取第一岛链之外海海域的制海权,以及在台湾问题和其它牵涉到中国海上领土有关的问题上为中国提供压倒性的海上军事优势,而只有当中国拥有这种优势后,台湾问题以及其它的海洋领土问题才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中国海权力量的薄弱是台湾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受周边国家侵犯的海洋领土权益得不到合理保护的根源,而因这些问题恶化而引发的战争,有可能使中国海军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西方舰队。为了抑制战争,中国无可选择地要发展相应的强大的海上力量,并执行进攻性的海军战略,否则中国又有可能遭受在19世纪已经经历过的类似的噩运,并又一次延迟中国现代化的日程。

  

  从总体上而言,目前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尚无法充分支持中国在海洋方向上的国家根本利益,尤其是通过军事手段与超级大国争夺海权。而这样一种争夺海权的能力,是中国要在21世纪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实现国家统一和完成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中国彻底实现在海权力量上的根本性突破之前,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始终缺少一个稳固的安全环境,而中国不可能在战争的长期威胁下完成要历时数百年的国家现代化历程。正如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历史已经为我们指明的那样;我们再也无法承受因海权力量的失败而引起的一系列崩溃。这一切都表明在拥有欧亚大陆上立于不败之地的陆权力量后,继续实现在海权力量方面的突破,已经是中国未来历史发展的关键。

  

  在讨论海权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与马汉时期技术发展水平相比,目前科学技术的变化,人类科学技术的变化已经使国家力量和军事优势的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人类大步进入了除陆地和海洋以外的第三个空间,即陆地和海洋之上的天空和外空,制空权已成为20世纪军事斗争的关键之一,而人类军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远程打击系统和核武器力量的出现,又使外层空间成为有战略意义的必争之地。但从总体上来说,人类仍是一个生活在陆地上,依靠海洋进行交通和交换的种群,所以制空权和制太空权目前仍是国家在陆地和海洋上竞争的组成部分,尚未具有独立的历史意义,当我们讨论一个国家的海权力量时,我们已经将空中军事力量和太空力量,以及最终的核威慑力量归纳为海权力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今天中国对海权建设的要求,我们可以预见到中国海权的发展有现实的既期需求和长远的远景需求,因此中国在21世纪海权的发展将主要由两个阶段构成:

  

  一、现实既期的海权发展阶段,要求能建设一个强大的综合海权力量,保护自己的周边海上领土,维护国家的统一,威慑企图分裂中国的各种势力,为中国濒海地区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海上安全纵深,这个既期的海权建设要求是目前中国的国力能够完成的,但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和坚持不懈持续发展。按照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军队建设速度,中国应该能在21世纪50年代前后实现这个既期的海权力量建设目标,使中国周边的海上安全形势有根本性的改变,实现国家统一和保持领土完整的国家在二十一世纪的目标,并能有效地保持中国沿海国土的安全,使中国得到宽广的海上战略纵深,为中国的现代化争取宝贵的和平时间。

  

  二、在完成既期的海权建设之后,中国的海权力量将向远洋型和全球性发展;随着强大的中国经济在21世纪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开始有全球性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利益需要得到维护。中国作为一个不追求全球霸权的国家,不需要像历史上已经形成的其它海权国家一样保持全球前沿存在,实行参与性和遏制性双重的进攻性战略。中国全球性的海权力量将使中国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与其它民族平等地共处,并保护自己的利益,届时中国的战略纵深将扩展到全球各主要大洋。在中国掌握了充分的全球性的海权力量后,全球未来的历史发展体系将会向有利于中国和中国所代表的观念和利益的方向倾斜。

  

  
二、海权和未来中国历史的方向

  

  1949年10月,当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他以史诗般的语言说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作为一个深具历史感的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的话表明了中国革命的深层本质:中国革命首先是民族主义的胜利,它意味着从1840年起丧失了对自己命运主宰的中国人民重新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将在独立自立的基础上完成中国现代化的事业,使中华民族重新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领先者。

  

  中国要完成的现代化事业,将是一个需要历时数百年的过程,这其中合理、有利、有效的国内各项制度的建立,往往要经历过大规模的流血和冲突才以得实现,而中华民族复兴的最重要前提既中国的独立,更是中国人民自1840年以来百年抗争的结果。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以陆地为主要战场上武装斗争的成果,经过建国50年后的进一步努力,目前中国已经在欧亚大陆的东方建立了强大的陆权力量,经历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后,已经没有任何外来的武装力量,能够在陆地上击败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的中国陆权力量,更何况中国的国家安全已经有核武器作为最终的保障。

  

  而在中国本土上建立起强大的陆权力量,只是中国革命万里长征中走完的第一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有当中国完成了海权力量建设,使自己在海洋方向上的安全处境有了重大的变化,包括完成了使孤悬海外的台湾以及其它众多的中国领土都处于中国海权力量完全的控制之下,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免于遭受来自太平洋方向的海上威胁时,中国革命才算走完了第二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算是走上不可逆转的道路。

  

  在这之前,当中国还缺乏足够强大的海权力量时,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仍有可能被外来的军事威胁中止或推迟;19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努力和成果即40年的洋务运动,就是直接被甲午战争中国在海权上的失败而葬送。因为中国现代化的本质和目前国际社会的构成之间有着某种深层的矛盾,今天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事业,同样也存在着被外来力量干扰的可能,而保持强大的海权威慑力量,是使中国能以和平的方式或以最少的代价解决这一矛盾唯一可行的战略。

  

  我们强调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海权战略,是因为中国目前主要的外部重大威胁来自海洋方向,而且进取性的海权力量建设也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前骤。由于目前中国海权力量的建设仅处于一个长期发展周期的前期阶段,所以无论如何强调海权的重要性都绝不过分。但我们不能忘记中国也是大陆国家,在欧亚大陆板块的东端占据着决定性的位置,所以中国也同时需要保持强大的陆权优势,这种陆权和海权均需要维持和投入的状况,对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政策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任何一个国家在确立自己的战略方向或发展方向时,都会遇到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来满足多方向的需求这个矛盾,如何确立重点是非常困难的选择。发展海权力量不可避免地要求国家将本可以用在别的发展方向上的资源用于海洋方向,这就需要决策者们作出决定性的选择。中国在19世纪后期就经历过一次“边塞和海防”的大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就是中国应优先发展陆权力量还是海权力量,清朝政府当时面临着西北方向沙俄和英国从陆地上,以及英国和其它西方国家来自东南海上的双重威胁。在清朝握有实权的众官僚之间,为争论应该将清朝有限的资源集中于那一个战略方向而展开了一场争论,最后形成了先解决西北边塞防务,然后解决海防这样一种折衷的局面。

  

  今天中国面临的安全局势与当时已不大相同,但仍在某种程度上遇到了西部开发与海洋开发不可能同时成为国家战略重点的问题,这个有限的资源和两个战略方向的矛盾只能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统筹安排。应该说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西部开发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但从国家安全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海权力量建设应该是当务之急,至少应该成为国防建设的最优先的方向,得到最充分的资源配备。因为中国目前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缺乏强大的海权力量的保障,将会遭遇来自外部的重大的威胁,中国的历史进程仍有可能被扭曲,在这种前提下,任何其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计划都不可能实现。

  

  在新千年降临之际,如果我们有历史性的视界,我们就会明白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霸业会天长地久,也没有任何一种建立在不公正基础上的体系能够成为所有文明的共同归属。目前全球性的资本主义扩张,包括眼下正方兴未艾的“全球化”,都是当代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体制的历史过程,而决不是西方某些学者所认为的“历史的终结”既人类的共同归属。

  

  人类历史在目前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之外,需要有一种新的选择,资本主义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至今已经数百年了,除了在美国和欧洲的中心区域有所成功外,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并无建树,留下的是众多的混乱和贫穷。而中心区域的繁荣更是建立在对其它地区进行不平等交换和对地球资源不合理的使用之上,资本主义无法使全球共同繁荣,而中国目前的现代化历程将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中国是至今为止的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参与者,中国正在发展中的经济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经济体系,而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果成功也将为人类的共同繁荣指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西方历史学界享有高度声誉的美国历史学家沃勒斯坦,在其“现代世界体系”这一历史著作的中文版序言中,认为现代世界体系是一历史体系,发端于欧洲的部分地区,后来扩展到把世界其它一些地带也纳入其中,直至覆盖了全球,直到19世纪中国才被纳入这一世界体系。作为一个身在现代资本主义中心地区,对世界现代体系有卓越学识的美国历史学家,沃勒斯坦在谈到资本主义体系时说:

  

  第一,创立资本主义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文化上的耻辱。资本主义是一剂危
险的麻醉药,在整个历史上,大多数的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一直在阻止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在最为虚弱的时刻对它屈服了。我们从此都在承受资本主义带来的后果。

  

  第二, 我们并非处于资本主义胜利时期,而是处于资本主义混乱的告终时期。遍及全球的反国家心态就是这种危机的一个主要症状,也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催命剂。只要有众多的国家存在,资本主义就需要强化国家结构,不是像虚夸不实之辞所说的那样,要削弱它。

  

  第三, 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平等的体系。此前的大多数体系也是如此。当21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让位于后继的体系
(一个或多个)时,我们将看到这后继体系是否会更平等。我们不能预测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但能通过我们目前政治的和道德的活动来影响其结果。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将会在决定人类共同命运中起重大的作用。”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将会朝两个方向发展;现代化首先是内向的,从现有的中心城市向乡村和内陆扩展,在这一过程中使中国全国尤其是广大的乡村实现现代化,使中国成为一个均衡发展同质的大国,这一过程完成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同时又是外向的;它要求中国与世界上其地区,尤其是现代化程度较高和资源更丰富的地区进行交换,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资源和动力,当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后,中国会成为一个高度外向的国家,与外部世界有充分的交流,成为世界上发达地区的一部分,并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在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如人类以往的历史,陆地将是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场所,而海洋将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换互动的主要通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像过去的150年内一样,海洋上所发生的一切依然将对中国未来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人类在海洋上的活动内容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海权依然是能够决定历史方向的头等重要的大事,而对相对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海权还没有完全显示出它有可能产生的巨大的历史影响,随着中国在陆地上地位的进一步加强,中国必将全面走向海洋,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统一正式进入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日程,海权力量将成为决定中国能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海权仍将决定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

  

  将会对人类历史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中国现代化进程还末走完最困难的阶段,中国的现代化的困难和阻力来自内外两个方向;中国现代化内部困难和阻力的解决需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真正的人民民主,而外部困难和阻力的解决需要中国动员/自己的资源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包括十分重要的海权力量,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提供长期和平发展所需的空间和时间。

  

  当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以在全球化历史进程中独树一帜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从19世纪至20世纪中华民族悲惨命运中而被激发出的民族主义为召感,努力发展经济,追求康乐的和平生活时,我们应该温故知新,经常想一想中华民族的过去、今天和未来,这个国家应该有一种声音再三告诫人们和平中孕育着巨大的危险和海权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从而使中国在21世纪的历史进程不受外部的威胁而正常地进展。

  

  以海洋上15世纪西方地理大发现为开端的西方文明的崛起,和以中国为中心的远东文明的衰落,至今已经500余年了。中国有一句古话:“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中国在已经过去的150年内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革命,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献身,如果我们相信任何牺牲和努力都会得到历史的回,那么中国人民如此规模的牺牲和奋斗注定了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光荣的国家。曾经是历史上世界范围内海上最强大国家和曾经历过海上甲午战争惨败的中国,一定会在新千年里在大海上重新找到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标签:中国   海军   现代化   国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