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印花税风波的台前幕后和相关评论
股票印花税风波的台前幕后和相关评论
综合各方公开渠道信息,从时间来看,5月15日,证监会办公厅即将<当前股市状况及提高印花税的必要性>告递送财政部。财政部于次日召开由税政司、金融司、会计司等部门参加的会议,讨论证监会告和提高印花税的时间与幅度。5月24日,财政部新闻办负责人表示,未听说近期将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5月29日,晚8:00,抑制股市过热的会议。5月29日,晚12:00,财政部公告,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大公内参则显示,高层领导的意志促成了这次调税。
对股市健康发展而言,这个政策无可厚非,值得称道,但对广大股民而言,却是一次公共政策过程错误引发的政府信任危机。
——————————————————————————————
调高印花税内幕解密:降温 降温 降温
21世纪经济道 方原 2007-5-31
A股高昂的“牛头”终于被强行勒住。
5月30日,沪深两市同步大跌。至收盘时,沪指4053.09点,下跌281.84点;深成指.15,跌829.45点。两市共900多只个股跌停,成交创下超4100亿的天量。
这一切缘于5月30日凌晨突然宣布的一项调高印花税的政策。当日零点以后,财政部“出其不意”地宣布,自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
在深夜发布消息令各方人士均感意外。据财政部官员向记者透露,此次提高印花税的动议是由证监会提出后,在财政部下属三个司讨论的基础上,于23日向国务院建议的。国务院于25日批准了这项建议。
诸多机构一致认为,提高印花税直指当前股市,监管层配合出台调控股市政策的频率正在加大。证监会有关人士同时指出,该次调控措施意在提高交易成本,引导长期资金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29日晚间,证监会同时发布公告称,拟对吉林敖东、延边公路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意味着监管层开始着手系统性解决资本市场的违规事件。不能光看到市场流动性如何充裕,还要看到在目前火热市场下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事件。”他强调,“接下来还会查处一大批案子。”
这个炎热的夏天,中国股市正在迎来本轮牛市以来最严峻的“降温”考验。
财政部“会议”始末
“两周前,我们接到证监会的告,表示需要财税部门的支持,抑制股市交易过热。”财政部税政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据透露,5月15日,证监会办公厅即将<当前股市状况及提高印花税的必要性>告递送财政部。财政部于次日召开由税政司、金融司、会计司等部门参加的会议,讨论证监会告和提高印花税的时间与幅度。
记者获悉,此次部务会议将印花税作为一个专题,就提高印花税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与会者在分析了当前股市情况后均认为,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增加税收,而经济收缩的时候降低税收,符合税收工具调控宏观经济的自身职能。就上调资本市场印花税率来说,也适用这一规则。
财政部会计司有关人士也表示,“近期对于股市过热,我们关注货币政策,也就是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忽略了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财政政策的作用。”该官员也认为,当经济增长得过快或过慢时,可以通过对税收政策的运用使经济走势变得更加平缓。
通过讨论,财政部与证监会达成共识:适度提高印花税有利于当前股市健康发展。
由此,财政部明晰了提高印花税的指导思想:一是给足市场信号,二是把握好提高印花税幅度。
财政部税政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有关部门出台上调印花税的政策可以说出其不意,在未使用行政手段干预股市的情况下,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控应该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在前几年股市低迷的时候,政府下调了印花税率。现在股市热了,相应地上调印花税率也是一项很自然的政策。”证监会有关官员说,“不要把它理解成是针对当前股票市场走势的一项政策,更不能理解成是一种打压市场的行为。”
此次碰头会议之后,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作出指示,这一次提高印花税,要向市场表明监管层对于控制股市过热的坚定态度。
财政部会议并就提高印花税对股市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会议总结”指出,一部分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交易成本的升高而放弃频繁买卖股票,从而达到抑制投机的效果。据统计,在2007年头4个月中,两市A股已平均换手4次左右。
财政部税政司有关人士表示,从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的不对称调整,再到5月18日“三率齐动”的组合拳出击,货币政策关注“资产价格”的意图十分明显。提高印花税是管理层近期一贯调控思路的延续。
“不过,国务院有关部门一直在使用经济手段表明其调控的方向与态度。”财政部税政司有关人士表示,使用这种带有刚性特征的经济手段,再次显示了管理层控制股市上涨节奏的决心,其对短期市场的影响将十分明显。
5月23日,财政部部务会议通过决定,向国务院建议,自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
5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财政部的建议。这是继2005年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后,中国又一次对该税率进行大的调整。
证监会两份告
“在A股持续上涨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引起监管层高度关注,也就是新资金短期特点明显。”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有关人士在近期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
由证监会主持、中国证券业协会与沪深交易所联合完成的<股市资金面考察与分析告>认为,在理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市场,正逐渐受非理性的因素控制,牛市的最初催化剂被不断放大,泡沫开始累积。现在市场更多受到短期化资金主导,而投资者尤其是国内外投资者的分歧正在加大。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中心统计,目前市场平均每笔成交量已由年初的1万股以上迅速下降到0.5万股左右,而与显著下降的每笔成交规模相对应的是换手率迭创新高。种种迹象显示,短期化的投机资金占据着市场的主流地位。告认为,资金短期化必然引起市场的短期化,最终造成价格的不稳定。
“监管目前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是,要引导长期化投资。”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证监会的另一份告<引导长期化投资的政策取向>认为,资金和股价之间存在反馈和放大机制,有正的反馈,意味着也有负的反馈。尤其在短期投机资金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这种反馈机制更加容易引起价格的剧烈震荡。因为相对于长期资金来说,投机资金对短期收益更加敏感,价格上涨,刺激资金入场,进一步放大价格;而当价格下跌,资金纷纷出逃,进一步打压价格。
“由财税部门利用印花税政策,是引导长期资金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手段。”证监会研究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财政部财税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说,从历史上来看,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最早规定的就是千分之三,1997年左右的时候认为股市过热,才上调到千分之五,但是股市仍然高开高走。后来熊市的时候,又进行了数次下调,最后调至千分之一。
“我们不能评论当前的指数是高还是低了,但是毕竟涨得太快了。”证监会市场监管部有关人士说,不久前央行调整利率、准备金率和汇率,虽然主要针对的是宏观经济,但是股市也应该作出反应,但是事实上,上周一市场低开高走。此次调高印花税,也要让市场理解为针对市场采取的调控手段。
“部委措施”在继续
“目前对于A股市场,国务院已经指示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用经济手段市场化方式把股市向健康方向引导。”证监会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需要强调的是,提高印花税有利于推动市场更加理性,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过度炒作的行为,因为毕竟股市涨幅太大。政策方向是正确的,但要完全使中国股市回归理性,仅仅依靠税收政策还是不够的。”国资委研究中心一位人士表示。
该国资委人士建议,目前税后利率水平仍处低位,故应取消利息税,在增加交易成本的同时,可以起到适当提高储蓄资金投资股市机会成本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引导H股、红筹股公司的回归,扩大供应量。
据记者了解,为避免央企炒股,国资委正计划6月份与证监会联手建立专门信息网络,使国资委能实时监控中央企业进出股市及转手股票。
“国企是做实业,不是做投机的”,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司的一位负责人指出,股市不能哄抬,抬高了之后猛跌,对炒股的央企会造成损害,也会对普通股民酿成巨大损失。
据透露,6月起国资委将加强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监管工作,各地国资委也要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公开、公平、公正地有序流转,防止内幕交易、蓄意炒作,切实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
记者还获悉,证监会近期对内幕交易以及操纵行为将有更加细化的定义,意在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这与5月11日提示风险的通知是一脉相承的,管理层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大监管力度。
与此同时,权威人士预测,随着国内有关消费品价格和资本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央行可能还会进一步加息。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证监会可能会从今年某一个时间开始,发布资本市场运行告,加强资本市场信息散播。这个动态告涵盖近期的股价上涨幅度、换手率,周边市场的供给、其他市场的估值水平等内容,客观传递信息,便于市场充分理解和把握市况。
————————————————————————————————————————---
香港 <大公 >内部参考记录下了调高印花税的整个过程:
5.28日 中国股市不顾中央政府多次调空下,于当日收盘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21%于4272.
晚7.30 温家宝总理办公室主任:丘小雄.打电话给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和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股市大涨 已对国内经济的过热产生很大影响.让金 谢2人.拿出相应方案 已应对难以调下的股市,
9.00 温家宝参加完外事活动后 听完了金 谢尚和一起回来的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 对当前股市的看法
5.29 国内股市在次轻松创下4300的新高.
下午2.00 上海政权交易所总经理:朱从玖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接到总理办公室主任丘小雄的电话,下午 7.30之前到国务院开会
晚8.00 上交所总经理:朱从玖,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温家宝办公室主任:丘小雄, 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召开了 抑制股市过热 的会议.华建敏 主持会议.
晚 10.30 温家宝来到会议现场,听取了 大家的发言.最后做了总结发言.核心内容是:国内股市的连续非理性上涨,已经给国内经济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做出了以下调控措施:(如果不能有效抑制住股市的疯狂.调空措施依次实施)
1 印花税从0.1% 调高到0.3%
2 印花税从0.3% 调高到0.6%
3 交易买卖时间从T+1调整到 T+2
4 加争 资本利得税
晚 11.40 通过了第一条 措施从第二天5.30 开始实施.
晚 12.00 散会,同时通过中央媒体将第一条 措施公布于众
——————————————————————————————————————————
财政部国税总局:未听说将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
2007年05月24日 10:12 信息时
时讯 财政部、国税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表示,未听说近期将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日前,有关提高印花税的传闻在市场上快速流传,甚至有人在一些互联网论坛上发帖称,“财政部晚间将发布消息,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提高到3%。”
就此,记者当日致电财政部新闻办,其有关负责人答复说:“确实没听说过要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消息。”
历史上,我国曾6次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率,最近一次调整是2005年1月23日,由2%。调整为1%。
(据上海证券)
——————————————————————————
财政部: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
2007年05月30日 00:0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韩洁 张旭东) 为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
央行5月10日发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告》披露,由于证券交易活跃带来了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迅速增长,今年1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高达122亿元,同比增长515.9%。告同时披露,今年1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收入)高达1.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
——————————————————————————————
中国调高印花加税走漏风声 网民批财政部泄密应受调查
联合早网 (2007-05-30 5:25 pm)
(北京讯)中央社消息,中国为冷却股市,今天凌晨突然宣布自即日起调高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沪深股市因而重挫,引发中国大陆网民不满,痛批上调印花税率一事早已走漏风声。财政部泄密,司法部门应介入调查。
有网民投书批评,早在上星期五市场就有上调印花税的传言,中国财政部有关人员马上出面避谣,结果今天凌晨却发出印花税税率由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的公告,财政部的保密工作怎么能做得如此之差,早就走漏了风声,让相关利益人提前出货,简直是违法。
网民表示,中国财政部前后不一的说法,与内幕交易有何区别,因而强烈要求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并严惩相关责任人。
网民并痛批中国财政部的做法严重损伤中国政府的公信力,特别对证券市场,损伤更大,难道不能事先提示可能提高印花税,让大家自觉防范,非得等全民都上了,好好给人民一个下马威才显得有魄力,这是典型的暗箱操作,毫无水准。
联合早网
(编辑:夏婧)
——————————————————————————————————————————
印花税的出招精明而不高明
赵晓 写于韩国汉城 时2007年6月1日
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组合拳,笔者曾经在评论中指出堪称漂亮,可以得到A+的分数。然而,对于2007年5月30日破空而来的政府印花税的出招,笔者却要不客气地指出,这实在是一记精明而不高明的出招,它的得分应该是“不及格”。
5月30日这一天,以背信弃义为掩护、以政府信用沦丧为代价的阴狠的偷袭取得了最大的恐怖效果,市场应声而倒,不分蓝筹红筹白筹黑筹几乎一概尸横遍野,当日个股跌停近千,市值损失超过万亿,人称“五卅惨案”。
不错,印花税的出台是精明的。印花税就其本身的政策力度来说,虽然税率一举增长了200%,但力度仍然有限。因此,真正可怕的是政策出台的方式,可以说是典型的小人式的偷袭。不仅蒙了市场,甚至于连自己的“小弟”也被蒙甚至被卖了,“出尔反尔”、不诚信的骂名将永远伴随某个权威部门。然而,也正是如此的阴谋方式,才取得了对市场的最大杀伤力。
也就是说,印花税的偷袭让人感到幕后有一双阴沉的眼睛决意要算计股市,这才是真正让市场恐怖并一泄千里的地方。精明、阴险的出招取得了让市场恐怖最大化的效果。
然而,印花税出招也许精明,高明却谈完全不上,甚至可以说是“很蠢”、蠢到死。何以如此苛评?不妨简列理由如下。
首先,政府必须永远都要记住,民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如何能够得到公众拥护呢?一曰公义,二曰诚信。诚信为一切事业为本,社会如此,企业如此,个人如此,政府更是如此。如果政府没有了诚信,刚刚信誓旦旦说不会上调印花税转身就变脸,那么政府也就没有资格要求社会其他主体讲诚信,社会、企业以及个人就必然由此走向无耻、无信与无赖,社会的有效游戏规则的根基就会被毁坏,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将急剧上升,而政府管理在面对无信之人时也将变得无比困难。
失信容易建信难!在中国官员日趋腐败,就连贵州一良官全家屈死网络上都叫好频频,显示出政府与百姓关系日益恶化的背景下,任何政府信用的丧失都是对政府极其宝贵的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打击。如此来看,印花税出招虽然取效于一时,却付出代价于长远,其得亦小,其失亦大。
其次,政府还必须知道,动税收就是动产权。税收问题之重大,实非点滴笔墨所能形容。可以说,人类走向现代社会正是从纳税之宪章规则的确立开始。英国谚语说是“税收是代议制之母”,在美国则被翻版成为“无代议士不纳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任何权力拥有者(哪怕是国王)都不可以随便动税收。因为动税收就是动产权,等于直接地从私人口袋里掏钱了,从而构成对神圣不可侵犯的私人产权的随意践踏和粗暴破坏。
政论片《大国崛起》曾讲到,税收法定原则最早体现在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中。在英国的屡次革命中,当一方以“家天下”的思想征税的时候,总是激起另一方的强烈反抗。最终,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英国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的征税权彻底被税收法定原则击垮。《大国崛起》还讲到,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就是英国议会在没有殖民地代表参加的情况下擅自向殖民地征收印花税,侵害了殖民地民众的利益。这既违背了英国自身的宪政原则,也违背了美国第一代拓荒者的“五月花号公约”,最终激起美国民众的暴力反抗。
殷鉴在前,不能不让我们三思而后行。据说印花税的解释权在财政部,财政部何来如此大的权力,有什么样的法理上的理据性?又据说印花税对基金是免费的,对普通股民反而重征,这其中厚此而薄彼的理由和依据又何在
众所周知,两税合并,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期间甚至允许外资进行公开、合法的利益申斥,最后才由全国人大正式通过。这可以说是近期中国走向现代良治政府的正面案例,因此得到了许多褒扬。虽然费时费力,但执行起来阻力会很小,因为它得到了公众的拥护。相反,印花税骤然提升,中间并无任何合法程序,尤其是完全没有经过全国人大和全国人民的充分酝酿,这实在是开了一个危险的头,是恶治的典型案例。如果在美国,早就要判违宪了!
在今天的世界上,一个好的政府必然是有限权力的政府而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政府。如果政府可以随意动税收!那好了,理论上讲,如果政府觉得经济过热,那么它无需任何办法,只要对所有收入征取100%的所得税,即可让任何过热的投资资金因为无利可图而嘎然停下。然而,这样的“便宜”方法可以吗?当然不可以,因为它超出了政府的权力。
所以,在对股市的调控上,政府可以动用许多手段,如调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增加优质股票的供应,让更多的国内资金自由对外,甚至可以通过建立股指期货引入做空机制,以及通过排查违规资金违规行为打压需求,但政府却决不可以随意动用税收手段。无论是印花税还是资本利得税,非经全国人大同意,决不可擅自推出。
再次,政府还需要知道的是,不讲求政策艺术,徒以权力自重,以政策伤民,最终以及最大的受害者一定是政府自己,所谓市场调控的“政府失败”也将难以避免。这是因为,市场有市场的规律,牛市的泡沫政府进行预先的防范虽然是对的,但却要采取有效而合理的手段(笔者曾提出需求管理、供给管理、规则管理与结构管理四大手段),如果政府一意妄行,执意采取人为的“砸盘”的办法,那样的结果,是不能让投资者心服口服的。因为这并非“买者自负”的市场型风险,而是投资者无法接受的“政策风险”。投资者必然要将投资失败的帐记在政府身上,并且施加种种压力要求政府补偿。而政府最终恐怕将不得不象以往历次那样,忙不跌地从打压市场转向跑出来赶紧救市。其结果,政府对股市的调控将完全失败,调控的初衷本来是要防止市场大起大落,结果却是导致了市场更剧烈的波动。“5·30”一天之内超过6%的暴跌一如当初《人民日》社论效果,已将中国股市重新推回到“政策市”,初步证明政府并没有控制股市的上涨速度的能力,只能导致股市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
中国的粮食、钢材、化肥等许多重要产品,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剧烈波动,而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并非市场原因,而是中国政府的管制与干预才是造成这些产品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那么,政府对股市的调控是否能成功,股市是否会在政府的一再干预下“稳定发展”而避免上升太快、大起大落呢?从5月30日的政府出招及其效果来看,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小,更大的可能性是政府调控失败,股市将进入更加剧烈的大起大落。
最后,政府也许还需要知道的是,印花税出台的时点很妙(选择在星期三而不是周末,超出市场许多人的料想),但时机却是大不妙。政府应该心知肚明,自己刚刚宣布了给QFII们200亿美元的额度,却马上开始偷袭砸盘,这样做,即便政府的初衷并无帮助QFII们拣便宜的任何想法,却肯定无法避免市场上的其他利益主体产生“最坏的恶意”的联想。而在客观事实上,政府的做法也的确是起到以中国股民的鲜血养肥QFII们的严重效果。这又如何能让自己避免国内股民的责骂,如何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呵呵,想一想有点可笑。政府甚至还没有搞清股市到底有多少股民就用和海外媒体完全一样的口吻宣称“全民炒股”,甚至还没有搞清股市到底怎么回事就开始砸盘。那么很好,既然是全民炒股,政府又是人民的公仆,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那么政府为什么要重蹈世纪之初的覆辙,再一次做损害国内“全民”利益而让外资们偷着乐的事情呢?
要知道,中国的股民并不怕在市场上输给QFII,怕就怕莫名其妙地被暗算和出卖。就像当年的岳飞,他不怕在战场上与匈奴决一死战,却怕被暗算在风波亭中。
中国已经进入“以人为本”的社会,并且开始大力建设“和谐”的社会,与此同时,政府还推出要要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还要在“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新的荣辱观基础上以德治国。而背信弃义、不讲程序、大大损害政府与公众关系的印花税的出台,实在是一个大大恶招,一个与政府的变革理念严重不和谐的音符。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