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集中于极少数人不是好事
邱 林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11月19日发布的最新告称,中国100万美元资产家庭数已位居全球第三。到2008年底,美国仍是拥有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最多的国家,将近400万户,紧随其后的依次是日本、中国、德国和英国。告预计,中国100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预计将从2008年的41.7万户增加到2013年的78.8万户,年均增幅为13.6%。(11月23日《中国证券》)
即使身处金融危机的漩涡之中,中国富豪们创造财富的脚步也一刻没有停止。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过去一年纵然金融危机肆虐,他们也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而且他们的个人财富的增长与世界其他地区亿万富翁的财富损失形成鲜明对比。全球财富已经从2007年的104.7万亿美元下跌至2008年的92.4万亿美元,缩水幅度高达11.7%。而中国人的财富仅减少了2.3%。
不过,中国在财富增长加速的同时,出现了财富向极少数人手中集中的倾向。有数据显示,目前0.4%的富豪掌握了中国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财富过快、过于集中,已引起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并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共同的担忧。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告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已达4到6倍,而在2000年,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只有2.79。
富人阶层与穷人阶层几乎在任何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这样的社会分层天经地义。问题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是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他们的富人大多是通过几代人乃至十几人积累起来的。而中国富人数量迅猛增长,其资产、净值增长速度也令人称奇。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富人也就几年时间成就的,难道他们的本领真的有那么大吗?
回答是否定的。究其原因,是很多人靠的是不正常的致富途径。我们看到太多的是:一边“富人们”通过与国家公共权力的交易,获取财富,开发商则不断炒高房价,快速致富;另一边千千万万老百姓被迫成为“房奴”和“教奴”,身背数十年的贷款,家庭幸福指数严重下滑。一边是富豪们用30辆奔驰车接一头藏獒,或花4.39亿元港币买下港岛一处公寓;另一边是一些生了重病的穷人却因为没钱治病正躺在家里等死。
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8月发表的《亚洲的分配不均》研究告中指出,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亚洲之冠。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不同的是,现在的差距已不仅限于贫富差距,而是开始定型为社会结构。即谁是富人,谁是穷人,已开始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在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中,极少数人掌握了大多数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则生活在社会的低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结果,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和局势的不稳定。
分析人士指出,贫富差距拉大使中国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后,将有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一是不平等现象加剧,尤其是某些特权阶层和集团通过腐败和侵占大众的权益积聚财富,导致民众的不满。二是广大民众长期不能分享经济增长红利,收入水平迟迟难以得到显著提高。三是农民边缘化现象严重。四是民众相对剥夺感增强。
虽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富差别,但中国的这种差距按照许多社会观察人士的话说“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所以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受到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影响,甚至拖累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由于消费增长受制于收入增长缓慢和分配不均的影响,经济将在目前状态下徘徊一段时间。
从这个意义上说,富裕资产家庭居世界第三名并不值得自豪,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并不是好事。说得严重一点,贫富差距过大是很可怕的,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根源。各级政府更应该关注贫困家庭,缩小贫富差距才是当务之急。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然而,从过去的经验看,政府出台的很多类似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政策在宣传上的效果大于实际效果。如果在贯彻落实每一个环节上没有全社会的公平、透明的鉴定,出台的政策从字面上看会很好,但并不一定能真正保证全民收入分配朝着公平的方向。因此,政府必须要建立一整套制度,例如相对公正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尤其要建立让先富起来的人必须对社会有所回馈,对弱势有所帮助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社会稳定的缓冲器作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