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流转的几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按媒体解释,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转移,即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移。
二、按某些学者指称:土地承包经营权不仅仅是要延长承包期限的问题,而是要最终过渡到永久承包的目标,即过渡到土地使用权的永久化。
三、请问某些学者们,能否说得清具有永久使用权的土地与土地私有的区别?如果说不清,能否证明土地流转的目标就是土地私有化的认识有误?如若不能,作为中华民族的子民们,为了子孙万代计,就不能不做严肃的思考了。
四、土地私有化后,全国的粮食产量能增长吗?农民的收益能提高吗?按照媒体宣传道的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是生产效率最高也是效益最好的宝贵经验作为标准判断,直接就可以得出土地流转后的农田集中管理一定是效率最低、效益最差的严酷结论。至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相信土地私有化能使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益增长吗?而“理论”和现实的结论都将会一直证明这一结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是说此“理论”的正确,而是此“理论”非彼理论.此“理论“的要害,就在于从来只考虑眼前的个人利益。因此,土地流转后将必然改变原有土地的性质(用途)。因而,它将必然地给出粮食总产量只会下降,农民绝不会增收的结论。这是因为,其一,大规模土地集中后,必然会出现改用于高收益的项目,以获取高额利润,而流转交易费用则只能会以原有耕作作物类别加以支付,这是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其二,土地流转的进程将会以城市为中心放射性、阶梯性地逐步展开。在早、中期扩张的区域,都具有靠近城市、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交通发达等先天优势,因而资本一定不会让这些土地再用于粮食生产,从而导致全国性粮食总产量快速下降,进而由市场供求关系导致粮食价格不断上涨,流转出土地后的农民用于粮食消费的支出必将增加。其三,在粮食总产量下降和土地集中衍生出粮食流通渐趋垄断的共同作用下,粮价必然上升并将带动其他商品价格上升,使全国经济周期性处于长期通胀和短期紧缩之中,迫使单位现金实际购买力成逐年下降趋势。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因此说,土地流转即土地私有化的必然结局,一定是国产粮难以支撑国人消费,而只能是大量依赖进口,从而埋下粮食危机的隐患。
五、失地农民向何处去?失地农民,仅仅依靠流转补偿金完全不能够维持生计,只能是一大部分青壮年向城市流动。其结果,必然造成城市劳动力严重过剩,只能向资本低头,接受可怜的酬。同时,必将拉动原城市工薪阶层薪资下行。这一点,国外移民引发的问题已做了结论。其中,另有一部分人因无工可做,将与城市失业人群一并形成流民,从而埋下社会动荡的隐患。
六、中国能不能够承受的起粮食危机的风险之重?土地流转即私有化的必然趋势,是土地兼并,恶果是土地过度集中。在资本高度活跃的今天尤其如此。土地集中的最后阶段,必然导致失地农民的极度庞大和贫困,这是中国历史的结论。如果,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恰逢经济危机和严重自然灾害同时到来,试问,我们将以何力救民于水火,挽国运于即倒。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是负责任的治国者必须首先考虑的极为重大的问题。
七,危机到来之时,我们将何去何从?
以十三亿人口之巨的国家,在上述危机到来之时,我们将走向何方?现实是: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强国希望看到一个强盛的中国,不论我们做出任何努力,都是如此,这就是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对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极为重大的决策,任何人,都可以设想最理想的结果和一般的状况,而政治家,就一定必须首先想到最坏的结局。这是因为,政治家肩负的是民族与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历史重任。他所代表的不是某一集团的利益,而是首先代表着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那么,现在可以设想:在粮食危机和众多贫困流民的合力下,引发的全社会的剧烈动荡到来或即将到来之时,解决这一危机的可能结果是:其一,可以预料,一定会有相当一批所谓的讲“人性”的专家学者和高官,在列强的压力之下,极力主张不惜以放弃高端军工能力和高新技术能力为代价,来换取列强的援助。如果不幸言中而成真,那将使中华民族彻底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其二,急剧的社会动荡引发长期的暴力冲突,进而发生武装斗争,最终通过战争重新获得稳定。那也将是中华民族难以承受的恶梦。其三,急剧的社会动荡引发瞬间的剧烈变动而重获稳定。其代价,也将是千百万人的生命消失。无论出现以上哪一种结局,我们这一代人都将成为民族的罪人。
总而言之,流转应当缓行,土地私有化应当禁止。学术界应当公开争鸣,应当让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经济学者主导国家治理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人民真正需要的主导国家治理的人,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深刻了解国情,具有战略思维能力的政治家。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