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不低于”是臭馅大月饼
因为假如把教育部的这个节日大礼比喻成一个很精 致的“月饼”的话,那么里边的那个叫做“平均”的馅 儿确实在成色和味道上都不那么令人满意。因为“平 均”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非常玄妙的东东了。不说 别的,单是统计部门用它来遮掩两极分化的那种萎琐劲 儿,就已经恶心了老百姓无数回。老百姓的一个段子就 充分揭示了“平均”的味和趣:
我村有个王千万,
九个邻居穷光蛋。
统计表上一平均,
家家都有一百万!
所以如今的“平均”本身就有从吊人胃口到倒人胃 口的另类效果,它不足以让会算账的老师们感动。再说 公务员的“平均工资”那是一个笼统的数字,教师们的 “平均工资”同样也是一个笼统的数字。那些高过“平 均”的人当然不会为俯视“平均”而激动,但那些比 “平均”低得多的却必然要为仰视“平均”而悲哀。联 系农村连玻璃都没有的学校和城里花一亿多的小学,再 模仿农民群众的段子,恐怕也会有
城里教师年十万,
乡村老师五百元。
教育部里一平均,
十人都是近万元!
此外还有一点老师们不一定想不到,那就是各级教 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他们可都是公务员而非 教师,要让他们来“平均”,大约也是享受公务员的平 均而非教师的平均,因而在为教师争取平均的时候,差 不多也是在打抱不平一般,哪像那些真正的工会或者农 会,是在为自己群体的利益而鼓与呼呢?
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部作为教师们的靠山, 理当切实为教师依法争取相关权益,而不能主动来打折 扣。假如笔者没有记错的话,国家法律和法规明文规定 的是“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而根本没有限定为 “平均”。如今教育部自己折扣为“平均”,除了减损 法律规定的全面和普遍性外,也为继续维持两极分化规 避公平正义埋下了伏笔。这是根本无法让人理解的。所 以笔者以为,教育部的这个以“平均”为馅的“教师 节”大月饼,用的不过是统计部门的陈年臭馅,它只能 恶心教师节里的老师们!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