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中国的“穷人垫背经济学”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中国的“穷人垫背经济学”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采纳经济学家下村治的建议,宣布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场新经济运动成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多。1968年,日本成为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到1973年,国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从此诞生和形成了一个强大和稳定的中产阶层。

  

   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是因为他们把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在全民的收入增长上,把这一核心要点作为这场新经济运动的名称、口号和旗帜高高举起。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是用经济总量的增长来带动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国民收入倍增为第一目标,经济的发展就会井然有序;用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目标,不对人们的收入做出规定,财富分配次序就会混乱,经济发展就会失衡。

  

   如何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一门学问。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成为日本民族具有高度凝聚力的象征。
为什么要这样确定经济发展的第一目标?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市场经济的科学其实就是人的科学,市场经济就要调动人人的积极性,推动人人消费,拉动内需,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也是把国民的收入摆在第一位。1999年,俄罗斯搞经济发展,到2006年,年均增长6%。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财政部部长库德林还宣布,根据俄罗斯2007-2009年预算计划,未来三年,实际工资还将提高50%。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并不大,可“全民收入倍增计划”却圆满成功。

  

   当今中国,GDP连续一二十年以1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跨进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比日本当年逊色多少,可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情况;一方面是富人们的致富快车在高速路上飞奔,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有的坐“直乘飞机”,有的坐“火箭”;另一方面是亿万农民工一二十年工资没有多少增长,亿万的百姓民众一二十年的收入没有多少增长。

  

   中国的国民收入为什么不能大幅度提高?根本原因是做经济发展计划时,就没有把提高国民收入放在第一位,连第二位第三位都不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是让富人快速致富,由穷人来垫背。比如厉以宁就说过: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厉以宁又说:中国的贫富差距大吗?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 穷人应该将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旧衣,天经地义。按照厉以宁的说法,工人、农民、穷人的收入就没有提高的必要了,就“牺牲”他们、“维持现在的状态”、“穿旧衣”就够了—活生生一个“穷人垫背经济学”!

  

   中国的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主张“牺牲一代人”的“穷人垫背经济学”,日本的经济学家下村治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一个是少数人致富,一个是人人增收。两相对比,他们对待国民的态度,泾渭何等分明。像厉以宁这样的经济学家,不仅中国政府和人民要唾弃他,就是他去资本主义国家,人家同样要唾弃他。

  

   我们的政府,把GDP作为第一目标,把金钱看得比人重要。大多数人收入提高没有,他们根本不关心。如果我们现在向全国各级领导干部发一张表,叫他们填写他领导的地区在他执政的期间内,有多少人(或者计划)提高了收入,提高了多少收入,90%的人填不出来,可是要叫他填写GDP,个个都能八九不离十。
对于各级政府官员,今后要考核他们的工作,或者要调动提拔,上级领导首先要调查考核的,应该是他领导的地区在他执政期间有多少人提高了收入,作为政绩的第一个指标,有切实的数据和人头情况。GDP最多只能作为第二第三指标。这样,才是以人为本,才是为人民服务而非为GDP服务。

  

   国民收入倍增,一个重要的国民群体是企业职工。企业职工收入倍增,企业的人力成本就倍增。企业成本增加多少,企业的利润就减少多少,所以企业只有创新和改进,才能生存或得到发展。所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对企业是一个压力,也是一种考验。

  

   没有想到,六十年代日本的资本家,出色地完成了国家的任务。不仅让职工收入增加了一倍,还增加了2倍。日本的资本家表现了他们为了市场全局而贡献的胸怀。
日本经历了巨大痛苦后,走出了一条全球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比如汽车行业,几十年来一直坚持走节能、创新之路,从目前全球大环境来看,没有了美国汽车业的痛苦,具有高度前瞻性。比如工业电子产品,日本走的是科技创新、节能和领先一步的路子,产品更新速度很快,也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其它国家很难模仿。
以显示器为例,当日本开发并产品化液晶显示器、看到其广阔的市场前景时,就把传统的CRT生产技术转卖给中国,而中国则毫无疑问地会高价购买、并拼命扩展CRT产能。当中国扩建完投产之时,面临着日本新品早已占领市场之势。也就是我,我们的产品还没诞生,就已死亡。目前此现象还在延续。
这也正常,谁会把赚暴利的核心技术卖给你?我想起当时上广电号称要成为索尼第二、甚至以为可以取代索尼的宣传时,就好笑。
世界上只会有一个索尼,就像全球只会有一个微软一样,技术和科技决定的。

  

   当今在中国土地上办企业的许多中外企业家,压着农民工的最低工资,一二十年七八百块钱不变,昧着良心开他们的血汗工厂。他们企业的财富迅猛增长,有的变成了几十强、几百强,进了福布斯排行榜,也不给职工提高工资。他们是在拚尽全力追求资本的最大化。企业家完全成了典型的原始资本家。
追求资本和利润最大化本没过错,但是不依靠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只想靠老产品维持高额利润,只能从成本考虑了-压榨职工收入、福利,假冒伪劣材料等。

  

   过去,到处排什么财富排行榜,钱挣得越多越光荣;今后,我们不要再发什么财富排行榜了,而要发企业荣辱榜:职工收入和企业利润一起增长的企业家,光荣;职工收入不增加而企业利润增加,也就是只追求个人财富的企业家,可耻!

  

   经济发展的第一目标是让多数人的收入不断增加,还是只让少数人富起来,是掌握还是没有掌握市场经济的科学、学没学会以人为本的分水岭。

标签:日本   国民收入   增长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