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大世界
小村庄大世界
南极翁
对于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这个小小的村庄,从它打出“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的旗号、坚持公有制、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就成了人们关注的大世界。
远的不说,自从《南方都市》发表了《南街村上演股权激励 红色亿元村神话或终结》一文,这个小村庄就再一次在大千世界成为舆论的焦点。
资产阶级右派的诋毁污蔑是在情理之中,不然就没有了阶级斗争,不然就彰显不出南街村的红色。奇怪的是,一些自称左派、据说还是相当激进的什么派也加入了反南街村或责难南街村的行列,光怕南街村影响大,成为他们高深理论、伟大行动(如果有的话)的绊脚石。
实际上,说奇怪也不奇怪,因为这牵涉到当前的许多争论。
对南街村的分歧,就是在反资本主义复辟这个圈子内,也由来已久。
除了全力支持、赞美者外,也有冷静分析者,不过这些人都一致认为 “南街村是面旗子,是面毛泽东思想的旗子;有这面旗子比没有这面旗子强得多;资产阶级右派反对这面旗子,反动当局在歪曲利用这面旗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捍卫这面旗子,让这面旗子的本质和主流昭示在世人面前;由现实中南街村这面旗子、再结合历史上的毛泽东时代,可以看到我们无产阶级革命派今后应该建构的社会主义社会,让积极参与、拥护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从而建立信心。”
可是另外一些人总认为“南街村是变相地搞资本主义,它的危害大,应该除掉,最起码不要维护和宣传及学习它。”他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与现实中的南街村是南辕北辙、决无任何相同之处。所以他们对南街村非常反感,对宣传、维护南街村的人视为异己;他们对资产阶级右派、反动当局向南街村发起的围剿是幸灾乐祸、坐山观虎斗;他们对资产阶级右派攻击、污蔑南街村的言论都信以为真,对反驳资产阶级右派的文章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例如关于南街村的股份制问题、王金忠办公室有2000万现金贪污款问题,虽有大量的分析、批驳的事实,他们一概不理,仍拾《南方都市》牙慧而津津乐道。他们与资产阶级右派稍有不同的是,他们更攻击南街村搞“雇工剥削”,因为这与他们一步登天的、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理想”有天壤之别。他们有许多改造南街村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大本营”的美妙方案,或者没有被采纳,或者被冷谈。这些人自认为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分析南街村,实际上他们恰恰违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们整天抱着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用条条框框来套南街村,但缺乏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缺乏了灵活应用,他们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成了教条。如果按他们的说法去做,南街村就会捆死、困死,就无法发展集体经济,就无法共同富裕,就展现不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正是资本主义当局所希望的。
更为奇怪的是,为什么这部分人对于资产阶级右派恶毒攻击、污蔑南街村无动于衷,而一出现维护南街村的文章马上群起而攻之?!为什么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那么多革命的人都讴歌、赞美南街村,而他们偏偏鸡蛋里面挑骨头、咬住南街村“搞雇工剥削”不放呢?!他们的屁股坐在哪个阶级一边了?!难道他们真的有什么救世的良药、吸引穷苦人们的仙山琼阁?!
说穿了,这只不过露出来一部分人的私、小、狭。
说他们私,是因为他们带着私字来看待南街村。或者道听途说,或者亲身经历,不满意南街村待遇,南街村没有采纳自己的高见,南街村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殊不知,南街村自有自己的规矩,搞社会主义有搞社会主义的章程,真正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人也有不少不满意。可是不经过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怎么能向共产主义迈进呢?现在资本主义复辟了,不回到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毛泽东时代的后期,还有什么出路呢?所以对他们来说,只有克服了自己的“私”才能正确地认识南街村、理解南街村。
说他们小,是说他们太小人——他们一定要把南街村打入资本主义,以显示自己的革命!好象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最革命、最懂马克思主义,而那些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人都必须经过他们的认可才行。他们说来道去的什么“资本”、“雇工”、“剥削”等等是好听好看就是不管用的绣花枕头。
说他们狭,是他们有一个狭隘的小圈子,不能汇纳百川、五湖四海。他们尽管“一呼百应”,其实不过有限的几个在网窜来跳去的马甲。
“左”右夹击兵分两路围剿南街村
“左”右夹击、兵分两路围剿南街村其共同特点是:南街村已经不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南街村走的不是毛主席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在他们眼里南街村是什么呢?“左”右一致回答:是搞的资本主义经济,是走的资本主义道路。
手法的异同。相同之处是:都不相信南街村人的辩解,都不相信南街村领头人王宏斌的话,更不相信支持、维护南街村的各界人士的文章和发言;只相信反对南街村的话,只引用歪曲、污蔑南街村方面的观点。不同之处:“左”抓住所谓南街村的雇工剥削、资本运作穷追猛打、咬住不放,而右——是全方位地攻击和围剿。
那么,真实的南街村是什么?下面只说政治、经济两个方面。
政治上。
进入南街村首先映入眼帘是大标语和塑像,而标语多是南街村的一大亮点,每座居民楼、每个工厂单位,都有标语。标语的内容,主要地、大量地是马、恩、列、斯、毛等人的革命语言,在个别角落还能看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等痕迹,南街村人的解释——外圆内方。塑像很单一,就是马、恩、列、斯、毛。注意:这里的马、恩、列、斯、毛塑像不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而是产生于“非毛化”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中国;也不是革命圣地的韶山,而是中华大地上最最普通的村庄——一个生产大队;特别突出耀眼的是,日夜二十四小时有穿着毛泽东时代军装的民兵给毛主席塑像站岗,风雨无阻、四季如一,已经坚持了将近十五年。
早晨六点多钟,南街村的广播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中午十一点多是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下午五点许则是《社会主义好》。
南街村有许多对外的窗口,旅游公司、接待处、文化园、观光园、档案馆、图书室、学校、幼儿园等,甚至工厂、居民楼都对外开放,都可以了解到南街村的真实情况。这里只说南街村宾馆。服务员的服装是统一的,一套红色上衣黑色裤子,一套从帽子到上下衣的毛式解放军军装。每天上班前要站队唱歌,有《社会主义好》、《团结就是力量》、《南街村之歌》(著名作家魏巍作词)等。房间、走廊、餐厅有招贴画,内容有雷锋、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刘胡兰、黄继光等,有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生活、学习的水彩画。他(她)们与南街村其他单位一样,有政治学习、有生活讨论会。
总之,南街村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政治空气浓。不过,南街村没有阶级斗争的大标语和口号,甚至在他们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很少有阶级斗争的词汇;南街村更没有公开批判邓小平理论的胆量,也没有公开与资本主义对着干的提法。他们有的是:公有制的大讨论、批判私有制的发言、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对一心为公的表彰和奖励、“二百五傻子精神”的制约机制等等。
经济上。经济问题,归根到底是个所有制问题。南街村提出:“南街村的一草一木都姓‘公’!”“让南街村人富裕得没有一分钱的个人存款!”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制,生活资料已经70﹪供给制,今后计划要把生活资料供给制的部分继续提高。那么,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就是集体挣的钱干么用?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集体福利包括生活、生产环境的改善和提高,每个人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南街村发展经济的手段,首先是靠自力更生,他们的第一桶金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所取得的,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外部大环境,必须运用资本手段继续发展,这就是“外圆内方”:也贷款也合资,也雇佣外来工,也应酬各种外部关系。
南街村的雇工,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毛泽东时代,象南街村这样的生产大队,根本不需要办这么多工厂,那时,人民公社、县、省、中央都有一盘棋的计划,根本不需要把自己大队相对地封闭起来,就是那些生活环境设施也不需要办那么多那么全。那时的一个生产大队,只要把本大队的社员群众的住房统一规划好(象南街村那样住楼房更节约土地),把生活安排好,把涉及本大队的各种福利在上级的统一规划下逐步提高就可以了,当然要发展生产,工农业生产。现在呢?农村是个体经济的一盘散沙,南街村要坚持自己的道路、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只能靠自己规划,只能靠自己奋斗,只能靠自己来建设,所以不办那么多那么齐全的工厂行吗?办了工厂不雇外来工行吗?所以南街村的雇工,是不得已而为之。
雇了外来工,就有一个怎样对待的问题,是象资本家对待工人那样,还是象一个社会主义企业对待外来朋友那样?南街村二十多年的事实,已经响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正如他们的标语那样:“南街村好朋友,朋友遍天下。”南街村象朋友那样对待外来工。
雇工是否就一定是剥削?这要看你怎样理解、怎样对待,不是现在的主流媒体也整天大喊大叫说毛泽东时代的工人没有产权、一无所有,“人人都有就是人人都没有”,是受压迫、受剥削、受奴役吗?所以资本主义当局要搞改革。对于这个问题,在《捍卫红旗的斗争——评《南方都市》的文章》这篇网友的文章中有过说明:“至于剥削不剥削的问题,按照‘剥削’的定义,前提是私人占有权、政治上特权,这两条,南街村一条也没有,更何况也没有‘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剩余价值问题,在南街村的外来劳动力确实没有把个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拿走,留下的部分用于南街村集体事业的发展和公共福利,只要你在南街村继续劳动下去,外来劳动力也能享受到这一切。”
其实,你一定要说“南街村雇工剥削”也无所谓,南街村的做法是发展集体经济的手段,是在资本主义复辟的汪洋大海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你再鼓吹南街村存在“剥削”,在南街村也没有资本家可斗,也挑不起阶级斗争,更谈不上出现无产阶级去夺取政权的问题。倒是眼睛只盯着南街村所谓“剥削”、只见树木不见林的人,应该把握南街村的主流和本质,宏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正气,把精力放在发动工农与资本家斗、与资产阶级当局斗、“推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重建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上来。
现在的南街村道路可否推广
要推广现在的南街村道路很难,因为现在的南街村道路的产生有其特殊条件和背景,所以每年有那么多慕名到南街村参观学习、决心回去走南街村道路的,基本上一个也没有做到。
南街村道路产生的特殊条件和背景是什么?三句话:政权、群众、政策。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才能领导人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向共产主义方向奔。南街村的政权是掌握在马列主义者手中,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这一点可以从南街村发展史得到证明。南街村的群众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有觉悟的人民公社社员;以王宏斌为代表的南街村真共产党人实行了“外圆内方”的正确政策。
首先,南街村在毛泽东时代就是先进典型,是“农业学大寨”的模范单位;南街村的领头人王宏斌是“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标兵,是“上山下乡”的优秀人物;当时的王宏斌二十多岁,形成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有了比较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南街村的群众和干部的集体主义思想、向往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要求都比较强烈,有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基础。
其次,在分田到户、个人承包的资本主义大潮中,南街村的无产阶级政权得到了锻炼和考验。南街村作为一个生产大队,它的权力就是领导本生产大队的社员群众搞好生产、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改善社员的生活,其中主要的是抓生产:农业生产、队办工业的生产。当“个人承包、分田到户”的资本主义恶浪袭来的时候,南街村的无产阶级政权受到了冲击,他们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抗,最后还是败下阵来——政权丧失了:两个大队办的企业承包给了个人,大队集体耕种的土地分给了一家一户。大队这个社会主义的一级管理机关没有权了:承包企业的个人掌握了队办工业的权力;各家各户掌握了农业生产的权力,自己想种啥种啥、想怎么种就怎么种。这种大队无产阶级政权的丧失,是中国1976年10月6日反革命军事政变、修正主义(资产阶级)上台、实行资产阶级专政之后的全国农村无一幸免的。怎么办?以王宏斌为代表的南街村真共产党人陷入了苦恼和深思,南街村广大革命群众酝酿了革命行动——抗议:贴大字、小字,上访告状,当面向大队领导批评质问。总之一句话,他们不甘心走回头路!公开与当时的资本主义复辟当局对抗,他们没有这个胆量,也意识到这样做没有好结果;逆来顺受、随波逐流,又不是以王宏斌为代表的南街村共产党人的性格;如何找到既能坚持集体经济、不丧失无产阶级政权,又可以不和当局公开决裂、不被资本主义复辟势力消灭的两全之策?这个难题被马列主义者王宏斌解决了:党支部集体承包、逐步把土地收归集体耕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支部集体承包就是把丧失的大队办工业权力收(夺)回来;土地收归集体耕种就是把土地经营权收(夺)回来;“共同富裕”是无产阶级政权的题中之义,南街村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就是要带领全大队的社员群众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幸福美满的康庄大道前进。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1976——1983年的南街村的时势、南街村上下左右的时势造就了以王宏斌为代表的南街村共产党人这个群体英雄、造就了王宏斌这个马列主义者和共产主义革命家。这个时期的南街村“时势”有什么特点?1、有王宏斌这样无比坚定的领导者,2、有南街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3、有当时“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的余威”,人民群众、各级干部还没有被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私有观念完全“熏黑”,4、有以王宏斌为首的南街村共产党人“因势利导、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5、在资本主义私有化过程中,南街村没有受到象大寨大队那样特别强大的压力。
现在的中国农村还有哪些地方同时具备以上前四个特点呢?!所以要想都走上南街村道路,必须有全国大环境的改变——由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否则很难很难。
第三,南街村是比较“纯”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人统计,全国有两千多个走集体经济道路的地方,而他们与南街村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利用集体的力量发展经济,富裕之后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当然“鼓”的大小不同);但是南街村却要“富裕得没有一分钱的个人存款”、“一草一木都姓‘公’”、实行供给制、没有私人财产(有点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味道)。所以他们学南街村总学习不象,所以他们与南街村总有差距,所以他们也不会受到那么多的攻击和围剿。
有人说:“如果全国农村都象南街村那样,哪有那么多雇工?”这是对南街村道路的实质缺乏理解。南街村道路的实质是“共同富裕”、是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制“一草一木都姓公”、是“生活资料逐步搞完全的供给制”、是“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是“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南街村的富裕也不过表现在“住宽敞明亮舒适的楼房”、“吃、穿不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幼有所育、少有所学、壮有所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都感到轻松愉快、祥和安乐”。而这些的获得,在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中孤舟的南街村需要很多钱才能达到,而在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的中国却不需要很多钱甚至不需要钱就能达到。“全国农村都象南街村那样”的前提是全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中国,那时是计划经济,全国一盘棋、全省全县全公社一盘棋,哪里要每个生产大队都办那么多工厂、企业?!哪里需要那么多钱才达到现在南街村的生活水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南街村的存在也不是资本主义改革开放的结果,也不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如果是,那倒可以推广了。同时,有的人拿美国作家韩丁在一本书中关于中国农村的变化来证明南街村存在剥削。韩丁说的“应该---首先讨论这一问题”是指已经私有化了的大寨去“通过雇工而富裕起来,其中包含着剥削剩余价值的行为。”这里的一个村庄剥削另一个村庄应该象一个资本家剥削另一个资本家一样,是两个私有化的实体之间的关系。而南街村是坚持公有制,是没有私有化的村庄,他们强调是“富裕得让个人没有一分钱存款”,是搞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南街村与其他搞集体经济村庄也有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南街村富裕得让个人没有一分钱存款”,而“其他搞集体经济村庄是富裕得让个人腰包鼓起来”,“让个人腰包鼓起来”就有的人鼓得大,有的人鼓得小,甚至有的人鼓不起来、以至于瘪下去,故这些村庄仍是走私有化的道路。所以韩丁说的“一个村庄对另一个村庄”的雇工剥削问题不应该生搬硬套在南街村身上。
南街村的推广和复制是相当困难的,甚至它本身的存在和发展也是相当困难的,这也含有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走“议会道路”、不可能和平改良的道理。南街村是在中国由无产阶级专政突变为资产阶级专政特殊背景下的产物。
南街村存在的意义
正如“捍卫红旗的斗争——评《南方都市》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所说:“南街村存在的意义,就是一面毛泽东思想的红旗,就是对污蔑毛泽东时代的有力回击。资产阶级右派们看得比有些人要清醒、清晰,要透彻,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把南街村说成是‘毛主席共和国’,是最后的‘人民公社’、是‘毛泽东思想的样板村’、是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缩影,虽然居心叵测,但也说明资产阶级分子也能看到一些实质问题。”
为什么说“南街村是一面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凡是去过南街村的人都会感受到,南街村到处是学习、宣传、热爱毛泽东思想的气息,这种强烈、真挚、纯正是现在中国的任何地方所不可比拟和替代的,南街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浸透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毛泽东时代是什么?什么时间段最能体现毛泽东时代的光辉?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实践的检验,会统一起来的。
那么,南街村体现了毛泽东时代的哪些方面?
1、公有制。《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与建立公有制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两项任务:在消灭私有制中建立公有制、在建立公有制中消灭私有制,“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南街村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破了“个人承包、分田到户”的私有制、立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公有制,开展了全体村民的“公有制大讨论”,在村民的思想和行动中树立起“公有制的长城”。一个生产大队(一个村庄)的公有制,实际上就是集体所有制,它是对全体村民(包括在南街村生产、生活的荣誉村民)而言的,不可能也不需要对南街村外的任何人(即使口头上非常革命的人)实行公有制。他们的“一草一木都姓公”、“富裕得没有一分钱的个人存款”是对南街村村民的,是他们的“内方”。即便这样,你能说在南街村没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这难道不符合毛泽东时代的“公有制”精神?不符合毛泽东时代“限制、消灭资产阶级法权”的要求?
2、公有制是种制度,是经济基础。有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那么必然会有“公有制”的上层建筑与它相适应。所以南街村的“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等强烈的政治氛围就不是一句空话、就不是形式,而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发展公有制(集体经济)的需要。
3、“二百五的工资”“傻子精神”是南街村干群的共同心声,更是对南街村干部的要求。这一点与毛泽东时代的“不长工资”、“取消军衔制(等级制的一种)”、“降低高级干部的工资”、“斗私批修”、“学雷锋”、“开展星期六义务劳动”是相通的。
4、毛泽东时代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教育全体人民不忘无产阶级革命的宗旨,牢记“共产主义大目标”,推进社会由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发展。南街村提出的共产主义小社区建设就体现了毛泽东时代这一特点,尽管“一国是建不成共产主义的,更何况一个村庄”,但这种提法、这种口号、这种向往,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让它的村民不迷失方向,它让南街村的建设区别于日本的“山口岸”社团、以色列的“尼布兹”农庄。
5、毛泽东时代就是要让全国人民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南街村现在就是让它的全体村民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美满”就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能轻松愉快地生活和工作;“幸福”就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美满幸福”是物质的世界,更是精神的世界。南街村优美、干净、清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是人人称道的;南街村人的悠闲、宽松、无忧无虑的生活质量是人人羡慕的。有人对南街村人“工作、吃饭、休息、娱乐”“三点一线”的生活感到“呆板、无聊”,对南街村的“无忧无虑”认为“缺乏刺激和活力”。那么他们向往的是什么?难道是资本统治下的“拼命、劳碌”?难道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老、病、死、教育”的终日忧患?难道是“封、资、修”文化艺术的刺激?有人说,南街村人没有民主。其实他们体会不到南街村这些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人们的胸怀,他们老是用小生产者的自私自利的眼光来寻求他们所欣赏的民主和自由,他们总是拿无政府主义或西方自由化的思维来解读南街村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事业,他们希望南街村人无原则地造南街村领导的反,他们希望听到南街村人反对南街村领导的声音,所以他们总是失望。
6、“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毛泽东时代的本质特点,那么南街村是如何体现出这一特点的呢?从表面上看,南街村的领导和群众没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标语、口号和言论,而实际行动中是自始至终贯彻执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他们从资本主义复辟之后,有两场关系到南街村集体事业生死攸关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大搏斗,一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的资本主义当局推行“个人承包、分田到户”和南街村的反对“个人承包、分田到户”,一次是刚跨入二十一世纪门槛刮起的资本主义股份制妖风和南街村的反对抵制股份制的正气。在这两个回合的阶级斗争中,以王宏斌为代表的南街村共产党人都没有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可他们确确实实地在勇敢积极地参与了阶级斗争,虽然不能说打了大胜仗,但总算站住了集体事业的脚跟,没被压垮打散。其他的事例更多,如办学习班、搞各种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南街村不搞“运动”而搞“活动”)、进行“公有制、私有制”大讨论、对坏人坏事的惩治措施等等,实际上都是阶级斗争的内容,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具体体现。南街村不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提法,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他们已经“树大招风”,成为资本主义复辟的绊脚石、成为走资派的眼中钉,为了生存、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们只得“外圆”,他们不愿意给资产阶级当政者以扑灭革命火种的口实。
既然南街村有那么多的毛泽东时代的特征,所以说,南街村的发展、南街村的辉煌、以至南街村存在就是对污蔑毛泽东时代的有力回击,一切诬陷和攻击毛泽东时代的不实之词都在南街村面前会被打得粉碎。南街村就是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毛泽东时代是多么美好,毛泽东时代的农村如果发展到现在都会象南街村那样幸福、甚至比南街村更美丽。所以必须重建无产阶级专政,重走社会主义道路,重新回到毛泽东时代,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勇敢地向共产主义迈进。
相关专题:
南街“秘闻”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