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血肉凝成的外汇决不能再换豺国债券!
中国人血肉凝成的外汇决不能再换豺国债券!
(中国李建军2011-8-1原创)
据网易新闻2011-07-31 20:38:28道:美国国会两党已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初步协议。
新华网快讯:据当地媒体31日道,传美债谈判获突破 将分两阶段上调举债额度。
外媒道,美国官员称白宫和共和党国会领袖之间的调高债限谈判出现重大进展,美国举债额度将以两阶段上调约2.4万亿美元,削减开支金额稍高。但另据道,谈判中的方案为在2012年前调高债限2.8万亿美元,开支删砍金额同样是2.8万亿美元。
【本新闻延伸阅读】:
一.《除了美债,别无可买》;
二.《有名无实的外汇储备》;
大肆地兜售“中国人血肉凝成的外汇只能换豺国债券”的祸国殃民的毒论。
现将此新闻及延伸阅读评论如下,括号中的兰色字体是我的评论语。
一.【延伸阅读】美债危机与偿还能力无关!----除了美债,别无可买
1.债务违约概率接近于零,纠缠不休多属政党博弈
中国目前拥有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约有60%是以美元计价的投资。截至今年5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598万亿美元,至今中国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债主。
自1960年至今,美国国会已经78次对债务上限做出改动。奥巴马总统就任以来,国会已经3次提高债务上限,提高总额为2.979万亿美元。为什么这一次民主党和共和党几乎是要撕破脸的架势不肯退让?目前看来,两党争论的焦点并非提不提上限,而是一次性提高还是分步,是否用加税和减少支出改善来财政赤字状况,减少支出是否从社保、医保下手。
对于这场全球瞩目的债务上限谈判,政界、金融机构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达成政治妥协。野村证券国际全球首席经济学家Paul Sheard表示,他认为美国债务违约的概率接近于零。“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债务违约的威胁纯粹是由美国的政治体系自我制造的,而不是市场或经济本身发生紧急状况而产生的。违约威胁不断上升仅仅是一场政治格斗的结果。”
2.即使债务上限没有提高,美国亦有足够收入支付外部债权人
另有分析认为,即使在8月2日之前无法达成债务协议,美国也没有必要债务违约。全球风险协会克里弗兰地区分会会长Anurag Gupta解释,利息和本金的偿付仅仅占美国财政部收入的25%不到。即使债务上限没有提高,美国财政部也有足够的收入来支付给外部债权人。特别对于还债顺序而言,普遍预期是政府的非核心服务将会首先关闭,接着是政府雇员削减工资、退休人员无法得到社会保证金,但美国政府仍然没有理由要对其外部债务支付违约。
3.美国国债无不良记录,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最可靠资产”
陈志武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中提到,中世纪的欧洲战争不断,各国都要靠借国债发展军力。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了宪政制衡,英国王权受到议会的制约,立法与决策过程也非常透明,使得证券投资者对英国政府有充分信任,愿意买英国国债。但法国王权不受制约,先后多次对其国债赖帐、拖欠利息。投资者对国家信心的多寡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英国在18世纪末期的战争中的胜利。这个例子说明,政府如果敢违约,就等于向世界宣布信用破产,这个代价美国两党没有一个敢承担。
事实上,美国国债至今并没有不良记录。无论多大的困难,就是在二次大战中,也总是到期还本付息,从来没有违约过。美债因其优良的信誉,被世界各国认为是“最可靠的资产”。如今,美国国债的日交易额为5000多亿美元,全部可交易公债的年换手率为33次,美债依然是全世界容量最大且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市场。
(中国李建军:如果真的是“美债危机与偿还能力无关”,为何美国要拚命提高债务上限?
两房债券,不是美国政府担保的美国国债吗?怎么能睁眼说瞎话,说帝国没有不良记录?!仅两房债券,帝国就要赖掉中国人民4000亿美元的天量的血债!现在,帝国明知旧债都还不清;又提高总债务的上限,这本身就是严重的、反复的毁约、失约、违约!
事实上,帝国已经违约。美国旧债还不了,又提高举债上限,不断地借新债;就是因为旧债还不了、起码是近期还不了,即偿还能力有限了,才会在国会上演一出要不要提高债务上限的骗人的闹剧!
窃贼卖国贼不断地忽悠窃取国人用血肉商品换得的外汇,出卖国中国人民的利益为帝国主子出卖天量的新债券,让帝国豺狼数十年如一日过着债台高筑的窃贼生活。
这伙吃人的帝国野兽无赖及其饲养的走狗罪恶滔天,竟然还毫无廉耻地通过走狗写文章欺骗中国人民、无耻地配合帝国继续祸害中华民族!把地球人都知道的豺狼、窃贼、无赖、骗子,打扮成守约的、偿还能力强的守约的、从不违约的生物!真是无耻啊、反动啊、凶恶啊、黑恶啊!这一伙死不要脸的畜生、狗娘养的窃贼骗子卖国贼!自己把自己彻底地、永远地钉在人类的耻辱柱上!)
4.2008年,中国对铜矿的大幅买进,一度使得全球铜价大幅上扬
(中国李建军:如果真的中国用外汇购进铜后,铜价大涨了,中国再出售铜,以平抑铜价,这对中国和世界各国不是双赢的好事吗?!)
欧元资产风险大,金融机构已经减持希腊债券40%左右
从币种多元化来看,除美元资产外,中国投资者可供选择的一大资产是欧元资产。但目前来看,欧元的汇率风险并不比美元小。
主权信用危机除在希腊愈演愈烈外,很可能继续扩展到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家,使得未来一段时期内欧元仍可能对美元显著贬值。农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表示,目前欧洲各大金融机构持有的希腊债券已经减少40%左右,欧债危机只是暂时缓解,一旦爆发,若投资不慎,投资方将蒙受重大损失。而且由于欧洲各国自己公布发债规模,中国到底持有多少欧债,至今没有确切数据。
日本政府债务超国际公认安全线3倍多,三大评级机构发出警告
除欧元资产外,可供选择的只有英镑与日元了。英国可能成为下一个爆发主权信用危机的国家,因此英镑目前难以摆脱跌势。中国今年4月份大幅买入价值1.33万亿日元的日本长期国债,但日本庞大的债务结构、不断恶化的财政状况令人担忧。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近期密切向日本债务发出警告。惠誉指出,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为210%,远超过希腊的12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60%的三倍多。巴克莱银行的告中指出,“累积日元外汇储备的趋势可能停止,国债收益率维持低位下,欠缺升值动力,日元日元吸引力已经不大。”
2010年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前,美国财长盖特纳就汇率问题曾向中方施压,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反驳称,中国将减持美国国债。
海外股票市场当年没买,现在已上涨40%,盈利空间下降
早在2008年底,就有人提出让中国主权投资机构大举投资发达国家蓝筹股的政策建议。当时的具体建议是,选择财富500强的股票,剔除金融类个股(当时金融行业的风险依然很高),每只股票购买3%-5%。总的投资规模为数千亿美元,能够显著分散中国外汇资产的风险;而且当时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估值很低,能够以较低价格买入。现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场指数已经平均上升40%左右,估值水平大幅提高,盈利空间有所下降。
黄金各国官方储备总量值1万亿美元,想买别国不卖
除此之外,能够对冲未来美元贬值风险的,是原油、大宗商品与黄金。由于黄金的稀缺性,世界各国官方的黄金储备总量不足3万吨(2008年9月统计为2.98万吨),即便按历史上最高金价约每盎司1000美元计,也只值1万亿美元左右,根本容纳不下中国超2万亿美元的巨额储备。各国官方黄金储备主要集中在欧盟和美国,约1.9万吨,占全部官方黄金储备的64%。且不说国际货币基金会有规定,成员国一年的黄金总交易量不得超过400吨,即便允许无限量购买,也存在别人愿不愿卖的问题。
原油期货流动性差,大笔买进会炒高油价
原油期货一年的交易量仅2万亿至4万亿美元,而外汇市场的交易量每天就有2万亿至4万亿美元,流动性大就意味着资金可以随时进出,安全性高。原油期货是保证金交易,一般只需10%现金即可。有机构测算,莫说中国用减持美国国债的现金增加购买原油期货,既使只用增量外汇储备购买原油期货,该投资品的价格也会被炒到300美金一桶,中国2008年对于石油期货的大量买进就在随后的暴跌中损失不少。
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需仓储保管,容易丧失货币功能
最后来考虑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这类实物商品需要仓库保管,而不同的商品其仓库要求条件不一样,实物商品还存在自然损耗及仓库保管费用。
事实上,大宗商品的储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国家的外汇储备手段,其储备应该是因为国家的战略需要。这类货物不但会因为流动性困难导致丧失货币功能,更会把国家的财富置于投机风险之下,一旦失败,后果就不仅仅是企业破产。
2006年底,当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后,怎么保证这笔钱不贬值成了外汇管理部门的“老大难”
(中国李建军:如果用外汇换黄金、别国不卖;用外汇换石油,人家也不卖吗?!大笔买进原油,当然可能推高油价。但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当油价过高时,社会主义中国一定能出售石油以平抑油价;既挣钱又让世界油价平衡;利国又利民;利中国更上世界。
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需仓储保管,容易丧失货币功能,人家日本不是把中国的煤填海吗?中国就找不到放煤的地方吗?!
欧元、英镑、日元、海外股票等货币或虚拟资产,不应当成为中国外汇投资的重点。用帝国的外汇去购帝国的债券和外汇;中国国内实物商品技术人才没有增加,货币却成倍虚高,通货膨胀加剧。所以,用实物换得的外汇,投资的重点应当是去帝国或世界市场购进商品、资产、黄金、石油、技术、人才等一切有用的实物。
用外汇购进人民所需要的商品和资产,如此浅显而易的正义事业,怎么就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呢?如果是既梦想窃取公产;又幻想不被人民揭露,这才是老大难、永远难的窃贼难题)
5.三万亿的外汇储备,除美国外任何一个经济体难消化
综上所述,中国超过3万亿的外汇储备,除了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负债消费国,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难以消化,即使中国有意分流外汇投资,也难找到第二个有如此容量的、安全的金融投资市场。尽管国内近年来要求拓展外储投资渠道的呼声不断,但现实是中国的外汇储备除了交给美国之外,并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因为这里的利益收益稳定,流动性强导致债券变现成本低,甚至在金融危机时,大量资金在美国市场避险,压低收益率的同时推高未清偿美国国债的市场价格,从而给国债持有人带来资本收益。
6.今年连续两个月增持美债,“长债换短”降低风险
美国财政部最近公布数据称,中国5月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73亿美元,持有的美国国债已经达到1.1598万亿美元,仍是美国最大债主。而这已经是中国连续第二个月增持美国国债。有分析认为,在各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压力下,尤其当外汇储备达到相当大规模的时候,各国的投资渠道有限,所以被迫选择美国国债。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则注意到中国外储目前“长债换短”的特点,控制增量,即用到期的新钱购买短债,这被认为是中国在不得不依赖美债的前提下降低风险的无奈选择。
7.大量出售美国国债无异于“金融自杀”
另一个重要的假设是,如果中国的投资者大量出售美债会发生什么,情况显然并不乐观。一旦中国开始减持美债,这很可能引发其他国际债权人跟风的羊群效应,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但中国投资者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出售所有的美债,那些留在中国投资者手中、尚未来得及出售的美债将遭受显著的资本损失,这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金融自杀。此外,中国投资者抛售美债引发美国国债市场价格下跌,当价格下跌至一定程度上,觉得有利可图的买方将会开始接盘,减债行为的冲击还是会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大宗商品市场往往伴随着大量投机,目前进入纽约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原油期货交易合约总量超过10亿桶,甚至高于美国原油商业库存和战略石油储备的总和。
(中国李建军:“因为中国用实物换得的帝国的纸钱太多,所以,中国只能将帝国的钱交还给帝国、而且除了把帝国的钱交还给帝国之外,别无消化的他途”----这是极其混账、荒谬、反动的卖国逻辑、窃贼逻辑、骗子逻辑!
“中国用外汇购买了中国人民所需要的商品、技术、资产、石油、黄金、军工、人才等等,就会造成这个东西涨价,所以只能购买美国不断毁约的债券!”----这实质就是继续忽悠中国人民用天量的商品换帝国滥印的纸和债券而不要回归外汇的原本属性---换帝国的实物、技术、人才和资产!
这帮凶恶的帝国豺狼、无耻的窃贼卖国贼,不仅把中国人当成了奴隶!还把中国人民当成了傻瓜!
中国人血肉换来的帝国的货币、购买帝国的实物、天经地义!如果中国人购买帝国的商品造成被购商品涨价了,中国人民可以将涨价后的实物再买出去,既能平抑物价,又能换回外汇再买其他所需的商品!帝国及其豺狼,不是天天叫嚷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吗?难道中国人民用自己血汗换得的外汇,就不能按市场规律购回所需的商品吗?
中国与帝国的贸易关系必须正常化,即必须通过彼此的货币、以实物换实物为主体;互通有无,平等互惠。决不允许中国人当奴隶卖血收纸、帝国印纸币吸血吃人的卖国体制再继续下去!)
二.【延伸阅读】有名无实的外汇储备
1.巨额外汇储备是国力的象征,还是麻烦的开始?
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以8537亿美元超越日本,突然当上了美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世界舆论于是为之哗然。事实上,在西方世界老牌帝国夕阳西下之时,另一个新生力量冉冉而起,西方难免钦羡。在国外舆论的鼓噪下,国内竟有颇多人相信外汇储备确乎是国力象征,乃至可以作为昏睡百年后再度崛起的重要证据。
两年后,中国外汇储备更一举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的总和,达到1.76万亿美元时,国内舆论狂欢之后才有了一点点警觉。及至2009年4月,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超过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第一的帽子牢牢粘在头上,不仅完全甩不脱,且已经成为别国攻击中国政府保护贸易、操纵汇率的主要口实。巨额外汇储备增速日益加快,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也开始完全显露。
据日本官方公布数据,中英两国2010年1到8月购买日本债券情况的对比。(图:经济学人)
2.华而不实的外汇储备源于普罗大众血汗的喂养
笔者在2006年中国甫一获得“外汇储备第一国”荣誉称号之时就曾专门撰文“外汇储备刺痛中国”指出,“奇迹”本身并不可喜。中国外汇储备的超速积累,不仅源于“血汗工厂”(劳动力的低工资、低福利)的“廉价输送”(人民币币值长期低估),还源于“只进不出”的“中式重商主义”传统。而中国付出的代价则是沉痛的——自然资源的耗竭、美好山川的污染、国民的长期低工资和低福利……换回的却是除华而不实的“外储第一”名号,以及外国居民,尤其是美国人对中国的大量“名义负债”。更糟糕地,随着外汇储备潮涨,逐浪而来更具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外国资本,更在精明地避开实体经济领域,进入股市、楼市,侵蚀着中国经济并不强健的肌体。
(中国李建军:中国的外汇是中国人民用实物换得的帝国的货币。现今的中国外汇之所以有名无实,是因为帝国饲养在人民银行和外汇局的走狗,忽悠中国实行外贸卖血换纸的罪恶体制,强迫企业和个人将商品换得的外汇兑换人民币在国内花;而外汇局不用外汇去购买帝国的实物和技术、壮大国有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回笼人民币;而是长期采取以物换纸的卖国政策,让国内实物与货币的比变成0比2;把中国的房价和物价推上天,把中国亿万劳工打成蚁族、裸婚族、推入地!)
3.“只进不出”的思维下,中国对外汇储备的“胃口”似乎无穷大。
(中国李建军:中国境内,实物商品只出不进;货币和债券只进不出!国内实物和中外货币的比例0比2甚至0比3)
外汇储备成人为操纵代名词,是世界金融界的“众矢之的”
之所以要提尽快遏制,原因在于中国外储增量的过快增速:中国从建国开始,用了46年的时间才积累起1000亿美元外汇。但从1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只用了1996到2006年10年;从1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不到30个月;从2万亿美元到2.5万亿美元,只用了17个月(据路透社道估计)。如果没有因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半程的加速趋势还会更加明显。
现在,巨额外汇储备最直接的负面作用,就是引逗了西方世界的目光,成为保守派与自由派政客们面对社会、经济窘境的共同说辞。以美国中期选举季为例,几乎每个竞选者都在指责对手帮助中国偷走了美国人的就业,并信誓旦旦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在欧洲,在南美……这些指责甚至有四海一家之势。中国依靠贸易、资本“双顺差”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众矢之的。2.5万亿美元放在这里,就成了人为操纵和有意暗算的代名词。有鉴于此,必须尽早遏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势头,以避免反复授人以柄。
4.将中国推向“汇率操纵国”一席的,仅仅是美国官员吗?
多一分外汇国内就多印一分钞,助推通胀以及资产泡沫
其次,随着规模膨胀,有效管理外汇储备日益成为艰深的难题。一方面,美元指数回落在危机后呈现加速状态,且美国政府已有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的明显意图,这将使得中国人民胼手胝足积累起来的国家财富,面临急剧缩水的危险。另一方面,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曾管理过两万亿美元以上的外汇资产,在如此巨大的规模和快速的增长面前,难免手足无措,缺乏可操作的保值和增值手段,任何关于多元化配置的想法在现实中都很有些知易行难。
5.最重要的麻烦还在于因外储存在所导致的中国国内流动性泛滥。
从理论上讲,外汇储备每一个美元都对应着央行负债。外面积累多一分,国内的基础货币投放就多一分。十年来,黄金的涨幅为350%,石油的涨幅为200%,中国央行释出的货币供应量却扩大了450%。如果用M2/GDP作衡量标准(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中国目前是1.8倍,而美国只有0.6倍,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这直接引致了近几年的资产泡沫化,最具体的例子就是房地产,过去十年国内住宅均价上涨了超过五倍。如今,普罗大众血汗喂养长大的外储怪兽正日益明显地体现出反噬特性:流动性助推房价、房价助推通胀、通胀抬高生活成本、生活成本降低幸福指数。
(中国李建军:人民银行及其外汇局忽悠制订出口创汇、追求美元外汇储备片面增长的卖血式外贸体制,忽悠中国企业和个人用天量的商品流进帝国换美元;人民银行强迫企业和个人再用商品换得的美元兑换人民币在国内花,国内商品倍减,货币倍境,而窃取和把持外汇的人民银行不用外汇去境外购入商品,只是不断地换帝国滥印的债券,导致中国境内商品倍减;货币倍境,通货膨胀。所以,7月28日,外汇局辩解:中国的通货膨胀与外汇储备无关的说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无耻诡辩)
6.有西方经济学家戏称,中国的胃口可以很大,但问题是有没有足够大的“船”可容下它所需的“食物”。
外汇储备并非国家私产,要用之于民众才有价值
事实上,外汇储备本质上非国家私产,而只是暂时操之于政府。它不但不是什么“庙堂神器”,如果不用之在民众身上,其价值也体现不出来。所以,在外汇储备问题上,最根本的出路,还是政府要转换思维。
一方面,政府不能把外储的留存和使用权攥在手里,应该实施还汇于民的举措,例如,可以考虑在战略上放开管制,把更多外汇储备资产配置在民间,投入在市场,这也有助于改变人民币内部贬值、外部升值的吊诡局面。另一方面,按照刚结束的五中全会促进公平正义的指导思路,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投入部分外汇储备来弥补社保、医保、教育亏空和欠账,提升民众的生活福利和保障水平,乃至不妨考虑使用外汇,为公众对外购买各类保障服务来体现关爱善意。
对于普通人来说,“外汇储备第一”只是个不能吃的头衔。
7.应鼓励引进生产力,而非买国债等虚拟资产
实际上,外汇储备的使用跳出外储配置币种多元化的传统思维模式,以买资产、促进口来取代买外币乃至买股权。原因是,在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出现整体升值的情形下,通过持有外币标价的其他国家国债、政府机构债、股权等虚拟资产,不仅存在决策风险,也根本无法消除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外汇储备资产损失。最近5年,因为人民币升值而产生的外汇储备损失,保守估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而鼓励各类机构和居民从国外进口设备、商品、粮食、资源和技术等,将既可以引进生产力,又可以提升民众生活水准,还可以快速降低外汇储备余额,提高利用效率。
(本期特约撰稿:沈洪溥)
结语
当外汇储备已近乎成为一种“诱惑”时,减持还会是一种选择吗?
2.6万亿美元的天量外汇储备,并不一定就是国力的象征。如果只是单纯的用来购买他国国债等虚拟资产,不单别国怨声载道,外储这只“资本怪兽”对国内经济的反噬性也会迟早显现。这种“有名无实的第一”,对中国经济和普通居民来说,并非益事。
(中国李建军:外汇的名和实---外汇是指国内企业和个人用实物技术和资产换得的帝国货币。因此,外汇的原本的作用是:去帝国购买帝国的实物、技术、资产和人才。人民银行和外汇资产管理局应有的职责是:用国家和人民所有的外汇购进帝国的实物、技术、人才和资产,运回国内打造强大的国有经济和公有保障体系!同时,高质量地经营好这些人民公有的经济和公有的保障体系,既回笼人民币,又实现国内实物和货币的比例回归正常,抑制通货膨胀、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公有公正竞争、共产共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环境良性发展。
然而,时至今天,人民银行及其外汇局和中国境内的帝国窃贼走狗和精阴,还在炮制谎言,胡说中国人民唯一的宿命是用天量的商品换美元;再勒令将美元存入外汇局换人民币在国内花;人民银行外汇局还要不断地将国家和人民所有的外汇去购买屡屡毁约、屡屡不还债的帝国的的债券!
如果外汇局窃贼卖国行径不制止,中国必将陷入空前的大灾难!)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