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是否死刑,该由谁说了算?
药家鑫是否死刑,面对法律还需呼吁吗
据称,在药家鑫二审结束7天,华商网记者5月26日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日前西安有王新等5位教授决定联名呼吁免除药家鑫死刑。其《联名呼吁书》全文已见于网络。药家鑫案一直沸沸扬扬,确实是喊杀之声不绝,时常目扫到标题,但一直没有去细读。究其原因,是感觉到既然事涉重刑,自有公正严谨之法律在,自有法律去公断。而见到多位教授呼吁刀下留人,就仿佛听到了古时数马哒哒狂奔的马蹄声,倒是引起了兴趣来,不但详览了讯息,更敬阅了《呼吁书》全文。
细读集五教授之智慧与思想的《呼吁书》,考察其呼喊“刀下留人”的理由,归之有三:
一是威之以文明:“文明是什么……文明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一种对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的怀有仁慈之心的宽恕。药家鑫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但是我们一定要他一命偿一命吗因为他弄死人我们就一定要弄死他吗这种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方式是否是最文明的方式药家鑫不尊重生命,我们是否也要跟他一样冷酷”二是德之以仁恕:“杀一个人容易,挽救一个人难。以暴易暴容易,宽恕一个人难。杀了药家鑫,孩子心中的仇恨不会消失,我们的社会会多一份戾气。不杀药家鑫,我们的仁慈之心彰显,我们的社会会多一份平和和宽厚。”三是动之以人情:“一个孩子已经失去母亲了,就不要让另一个母亲失去孩子了。”
毋庸置疑,我们向往与追求文明,继承与尊重中华传统文明道德基石的儒家思想核心之核的仁恕,更应该让自己有一个善良之心与悲闵的情怀。可是,所有这一切,能越过“法”么?我们正在着力于建设的“法制社会”,就是为了以“法”来为文明、道德与善良保驾护航啊!没有了法,何来奢谈文明、道德与善良?
我们应该“放下心中的刀”,但是,我们务必紧握手中的“法”!
药家鑫是否死刑,《呼吁书》给出的是一个肯定的答案——否!可是,得出这留人结论的理由,涉及了社会、道德与人性的方方面面,就唯独忽视了法,不见法。
我极力让自己相信教授们的铮铮断言:“今天我们为救赎一个罪恶的生命奔走呼吁,其价值也许十年之后才能够显现。”我也坚信教授们的呼吁,不会是轻风吹墙,一定有价值有作用。可是,药家鑫该死,还是应该免死,无论喊杀杀杀,还是奔走呼吁刀下留人,都没有用,该当由法说了算!
附:五位教授的《联名呼吁书》全文:
刀下留人
——不仅为了救赎一个罪恶的生命
过去十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未来十年,中国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中华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但是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飞跃,同时也需要人文复兴。人文复兴需要我们拥有广阔的胸怀。今天我们为救赎一个罪恶的生命奔走呼吁,其价值也许十年之后才能够显现。
文明是什么文明不仅是公共场所禁烟,不仅是不许虐待动物,不仅是对酒后驾车的严惩,文明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一种对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的怀有仁慈之心的宽恕。
药家鑫犯下不可饶恕的罪恶,但是我们一定要他一命偿一命吗因为他弄死人我们就一定要弄死他吗这种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方式是否是最文明的方式
药家鑫不尊重生命,我们是否也要跟他一样冷酷
毫无疑问,药家鑫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法院毕竟认定了他的自首情节,他父母也愿意对受害人家属进行赔偿,最重要的,药家鑫并不是平时作恶多端的恶人,他具有被改造好的可能。
都是老百姓,钱来得都不容易,所以赔偿不仅是钱的事情,而且是一种对罪行的救赎愿望的表达。
杀一个人容易,挽救一个人难。以暴易暴容易,宽恕一个人难。
杀了药家鑫,孩子心中的仇恨不会消失,我们的社会会多一份戾气。
不杀药家鑫,我们的仁慈之心彰显,我们的社会会多一份平和和宽厚。
在全民一片喊杀声中,药家鑫案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案,而成为一个社会事件。因此从更高意义上来说,我们想挽救的,不仅是药家鑫年轻的生命,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平和和宽厚之心,我们这个民族的仁慈和宽恕之道。
放下我们心中的那把刀吧。
尊重生命,即便这条生命是罪恶的。
尊重人,即便这个人是罪人。
放下我们心中的那把刀吧。
一个孩子已经失去母亲了,就不要让另一个母亲失去孩子了。
这是我们最朴素的愿望。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