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问题真是降低行驶速度能够解决的吗?
高铁问题真是降低行驶速度能够解决的吗?不能!因为我高铁建成通车还不足半年!高铁设备就承受不住高铁列车300公里设计行驶速度了?我高铁列车故障综合后发现——我中国高铁列车发生的故障多为软件故障、其次是某些高铁主要工作部件“不明原因”突然停止运行至高铁列车停在路轨上,不能运营。在其次抵抗自然灾害的侵害能力太弱。就7·23高铁追尾脱轨事故,就是我高铁问题综合后,发生的严重事故。7·23高铁事故至今公众都不知道为什么高铁列车停在路轨上不行驶的准确原因,公众只是知道由于雷电致使设备故障停在高铁铁轨上,是那处设备故障?故障设备是那个企业生产的?而后车没有因为雷电停车。后车的监控软件——没有发现前车,前车监控软件——没有发现后车,高铁运营总监控——没有发现两车行驶异常,结果事故发生。
2011年8月10日,高铁降速降价。有传言是高铁速度的下调起因就是7·23温州高铁脱轨追尾事故。但是随着我高铁行驶速度的下降,我们失去了世界第一速度……。降低速度是为了,高铁降速行驶有减少事故发生与减少事故损失的可能。这是我们高铁专家被动的举措。究其事故原因还没有查清之前的一个权宜之计。可是我想问的是高铁事故与速度有什么关系?京沪高铁从2011年5月11日进行试运营到7·23事故发生,总共运营了73天。不可能存在设备老化,也不可能出现设备疲劳。因为高铁运营是按照设计速度运营。在设计范围之内的行驶——不可能出现设备,零件承受不住在设计行驶范围之内的运营。如果真的出现设备与零件承受不住高铁正常运营,那么问题就是设备与零件供应商给我不合格的设备与零件——造成了高铁事故频发。
研究京沪高铁运营以来所发生的的事故,到现在为止只有7·23高铁列车追尾脱轨事故与速度有关,其他的都与高铁速度无关。7·23事故如果追尾高铁列车行驶速度慢一点伤亡就会少一些。
高铁毕竟关系到我中国亿万人口与我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就我高铁事故的多发——要深究事故原因,防患未然。
我高铁设备都是全新的安装的,不存在设备老旧!
我高铁列车设计行驶速度为350公里。按照时速300公里行驶,都出安全事故!?
综合以上总结:我高铁事故频发与速度无关,而是与高铁列车,还有高铁运营设备有关。
综合京沪高铁5月11日运行至今——高铁发生的延误与事故都是与设备、零部件、计算机程序、抗静电(防雷)有关系。而与高铁运营速度没有关系!所以高铁减速根本解决不了我中国高铁面临的高事故。我中国高铁高事故率根本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
我中国现在运营的高铁,是放弃了我们自己拥有全部核心专利技术“中华之星”“蓝剑”“长白山”等系列高铁列车。我们借助了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的高铁技术。过时的高铁技术给了我们,即使是过时的日本等国家还严格的控制关键技术点。我们拿不到关于高铁设备的关键技术点,我们就不能完全了解与控制高铁运营。并且延续到某些设备维修保养等问题都需要日本等国家直接,间接参与才能进行。
(我们的CRH系列高铁列车做的只是给日本等地企业的高铁列车的扩展应用,例:在给住宅装修,或者是给列车加个马达。我们做的这些谁都能做)
---------------------------------------------------------------------------------
我们的高铁列车是不仅仅是参考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已经定型生产的高铁列车。
而是我们分别
与日本川崎(新干线)合作研究出了CRH2型车车体(名字绕嘴,不如“中华之星”念着方便)
与加拿大庞巴迪合作研究出了CRH1型车型车车体
与德国西门子合作研究出了CRH3型车车体
与法国阿尔斯通合作研究出了CRH5型车车体
(中间没有CRH4型车?)
这四种高铁列车,全部是我中国现行高铁列车。在高铁上运行的列车,没有一个是我中国自己独立研究出来的高铁列车。每一种高铁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设计,都有外方不肯泄漏的核心技术。我们有4种高铁列车,就是有4种不同系列、4种按照各自理念设计的4种不同系列,不相关联、不成系统、不能相互更换的零部件的同型号高铁列车。4种不同图纸、4种不同的设计理念、4种不同构造、4种不可能知道的核心技术、4种不同的零部件、4种不同的操作规范、4种不同的设计缺陷、4种不同维修人员、等等。这就是我们的高铁,同型号列车!
我们高铁虽然说我们掌握了85%的高铁专利。可是我们高铁研究蓝本来自四个国家。我们真的能够掌握了85%的专利技术吗?
如果我们真的是掌握了其85%专利技术,外方还控制这15%专利技术,我们有4种高铁列车,我们就要组织科技人员对这4种专利技术进行研究?
这是不是在浪费我们的科研力量?如果我们总共掌握了85%的高铁的专利技术,4个外方总共掌握了15%的高铁专利,我们同样需要组织相关的专
业科技人员进行研究。这是不是同样在浪费我们的科研力量?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还有第五种没有进入市场运行高铁列车“中华之星”我们还有与之不同的第六种高铁列车“长白山”号。还有第七种“蓝剑”号。(长白山是动力分散型,中华之星是动力集中型,蓝箭动力集中型)可是我们现在在高铁上跑的都是没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H系列型高铁列车,虽然名字是系列的,可是内部构造形不成系列,的高铁列车。同时为我中国提供高铁技术的这四个国家的公司都对我有保留,我们从它们手中得到的高铁技术,都是被它们甄别之后给我们的。其中有没有缺陷?有没有后门?有没有木马?我们都不知道!?
我们只是知道韩国自己研究的高铁设备运营至今事故率低于我们!
我们知道远程控制
我们知道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有多么的厉害
我们知道汽车防盗系统
我们知道电脑木马与电脑后门还知道手机定位
我们知道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集成块,就能够安装几十万的电子元件,并且能够控制很多东西。如CPU
如果我们的高铁被安装这些东西会怎么样?
----------------------------------------------------------------------------------------
据新华社电 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充实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名单如下:
一、事故调查组 组 长:骆 琳 安全监管总局局长 副组长:王德学 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 郝明金 监察部副部长 屠由瑞 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原董事长,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党组书记 包叙定 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原国家计委副主任、重庆市原市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原总经理 孙永福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铁道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学山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鸣起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史玉波 电监会副主席 毛光烈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成 员:苏 洁 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二司司长 王大同 监察部执法监察室副主任 王武琦 监察部驻安全监管总局监察局局长 刘云昌 安全监管总局监察专员 王力争 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二司副司长 陈 伟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徐恩毅 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副部长 谢国兴 电监会浙江省监管专员办公室专员 徐 林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徐洪军 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谢双成 浙江省监察厅副厅长 李锦平 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 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和专家组,并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厅副厅长徐向春等参加事故调查工作。二、专家组组 长:周孝信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副组长:王梦恕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 震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南京邮电大学校长 郭 进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成 员:于永清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陈维江 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部主任、教授 唐 涛 北京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纪嘉伦 北京交大交通运输学院原院长、教授 李和平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孙 章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原上海铁道大学副校长 刘连光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魏 臻 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
在这份7·23高铁事故调查人员名单中,官员比专家高。还有没有外方专家参与!?(我中国CRH系列型高铁列车是根据外方提供的列车技术设计生产的!居然没有外方专家参与?)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机车专家——“刘友梅”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祥明”
--------------------------------------------------------------------------
写作于铁岭家中
废铁也有价
2011年8月12日 12:06:05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