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让外资主导国内产业的话语权
不应让外资主导国内产业的话语权
邱 林
近年来,国际农业资本一直通过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抢占我国乳品市场,争夺我国奶业行业话语权。“三鹿事件”发生后,国内乳品企业面临信任危机,很多没有产品特色的中小乳品企业由于利润率较低,可能会陷入破产、倒闭或被兼并的边缘。专家认为,“三鹿事件”为实力雄厚的外资乳业企业抢占我国奶业市场提供了契机,应警惕外资借机大举并购我国乳品企业,防止我国奶业话语权旁落。(10月15日《经济参考》)
人们注意到,随着我国奶业的转型,今年已成为外资企业在我国“开疆拓土”的大好时机。仅在几个月前,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宣布两家公司共同设立山东朝日绿源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新工厂将生产朝日(朝日绿源)品牌牛奶,这意味着朝日啤酒正式进入国内高端乳业市场。达能(中国)不仅收购了妙士乳业,还积极接触新希望乳业,准备通过购买股权的方式实现控股新希望乳业的目标。
外资企业对我国奶业“开疆拓土”无疑是触目惊心的。其实,改革开放初期,雀巢公司就开始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加工企业,此后,达能、卡芙、优诺、惠氏等国外乳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到2001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都已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我国。目前国内前几位的乳品大企业中,很多都有外资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对引进外资问题一直争论不断,可以说,人们对外资是即爱又恨,欲迎还拒。有人认为,在我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有外资进入,我们为什么对外资还抱着一种欲迎还拒的态度呢?引进外资真的如洪水猛兽般可怕吗?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我们闭关自守,拒绝外资,那么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难以缩小,所以我们不能拒绝外资,更不需要惧怕外资。
这些话并没有错,的确,外资进入我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当引进外资超出了这个度的时候,就可能产生问题。按照商务部的数据,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60%,虽然有人对此数据提出质疑认为有所高估,但我国经济过于依靠外资、过于依赖出口的外向型经济则是不争的事实。外贸出口企业外资占比极高,并且原材料与销售两头在外。
以上海为例,外资企业占据上海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2006年在运输、旅游、咨询三个规模最大的项目中,外资企业出口占比分别达65%、69%和85%。由于外资掌握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品牌与定价、销售渠道,我国一些行业的话语权,就此部分落入外资之手。而且,在外资企业迅速膨胀中,我国不少地方或行业不仅让出了庞大市场空间,而且也让许多企业患上了软骨病。
外资企业凭借垄断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获得了我国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利益空间。例如在我国汽车产业,由于大量的所谓“合资”,现在国内很难看到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绝大部分都是“合资”的,这些“合资”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都是外方说了算,这些车无论是品牌、研发、核心零部件都掌握在外资企业的手中,而与外资合作的中资企业却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有专家在研究我国引进外资问题时得出结论,我国的外资对有效率的内资的比例在0.29和0.58之间。这样一个比例十分接近于目前世界公认的外资依赖国,如新加坡、荷兰和爱尔兰等。不过,其中区别在于,这些国家都是小国,容易形成外资依赖,而对于我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比例达到这样的高度,却是反常的。即便是在经济更为自由化、更为开放的美国、韩国等国家,内外资比例也远低于我国。
现在,一些地方和行业对外资的畸形重视,甚至患上软骨病恰恰,说明内资的作用过于薄弱,我国内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数额过低,内需提振不力。要改变目前的情况,只有政府痛下决心,盘活国内资金,提高国内投资与消费,培养国内的消费市场,将外向型经济转到内需与外向并重的内向型经济,才能减少或取消对外资的依赖症。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