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物价不要再涨是百姓的最基本诉求

2025-02-24 观点 评论 阅读
  

  
物价不要再涨是百姓的最基本诉求

  

  邱林

  

  物价什么时候不再涨了?大学生找工作会变得容易些吗……这些民众关注多时的问题,在2008年新年到来之际,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据统计,新年愿望调查中,“物价不要再涨”高居榜首。“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一句网民的戏谑之语,迅速流行开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个经济学术语,也迅速为人们熟知,成为日常用语。( 1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当前,物价牵动着每一个百姓的心,因为在他们眼里,米面涨价了,食用油涨价了,肉类涨价了,水电煤气涨价了!有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4.1%,打破了央行2007年初设定的2007年CPI增速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而从去年10月以来,这条警戒线也几乎是“名存实亡”,一次次地被轻松突破。作为推动CPI指数一路走高的粮油、肉禽蛋、水产品、冻品等菜篮子商品价格,上涨势头持续较猛,尤其是猪肉价格更在经历了“四天涨三次”的状况。

  

  粮油及猪肉等食品涨价的结果是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随之降低,收入虽然还是那么多,但手中的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过去10元钱可以买来的东西,现在买不来了。更令人忧虑的是,当前的物价由局部性上涨向全面性上涨演化已十分明显,其危害在于,局部性上涨涉及的猪肉等食品和部分生产资料数量虽然不少,但权重小,引发市场波动的力度较低;全面性上涨包括猪肉等食品以及原材料、燃料、房地产价格指数等,其涨幅涉及的权重大,引发市场动荡的力度强。

  

  从数据上看,CPI屡次超过3%的警戒线是一种不良的信号,表明当前的经济形势已经出现了不良的征兆:假如,物价涨幅超过百姓承受能力,特别是当月的收入开始不能满足当月支出的时候,危机就会出现;假如,物价之高已经让百姓的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肯定又会出现一定范围的通货膨胀。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来看,CPI在2至3%上下波动是比较正常的,而脱离市场基本面,物价由局部性上升转向全面性上升,推升CPI却是不正常的。

  

  应当说,在百姓的投资与消费中,购买住房是近年来百姓花钱最多的东西。由于房价坚挺,一路攀升,掏去了百姓大部分的积蓄。从物价的走势看,目前正是处在一个涨声四起的时段。粮油及猪肉等食品价格普遍在上涨,水、电、天然气、油、煤等也在上涨,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等都在上涨,价格上涨与居民收入增长背离的结果最终导致内需不足,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观察近几个月的粮油及猪肉等食品上涨,我们发现,一些官员或经济学家总是发出一个声音,物价涨幅在百姓可承受范围之内。问题是,我们对百姓的真实承受能力究竟了解多少?孤立地看待收入的提高和粮油及猪肉等食品价格的上涨,其所带来的压力或许在百姓的承受能力之内,但是,当所有的压力集中在一起时,对百姓的承受力就会大打折扣。而我们现在缺少的恰是观察百姓实际承受能力这一至关重要的指标。

  

  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发出“物价不要再涨”的呼声是十分自然的,也是他们当前最基本的诉求,各级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要依靠宏观调控,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办法,遏止物价朝着全面性上涨方面演变。以前人们在考察百姓的经济承受力时,往往看到的是百姓收入的增长,而容易忽视近年来百姓对各项改革和物价上涨的巨大付出。在看到收入增长的同时,应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即百姓支出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给他们收入所带来的缩水,其收入的增长部分基本上被支出所抵消。

  

  针对目前物价上涨形势,国家发改委及时下发了《关于实施基本生活消费品提价备案制度的公告》,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凡是粮食、食用植物油、猪牛羊肉、牛奶和液化石油气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在一次性提高价格5%以上,或10日内连续提高价格累计达8%以上,都应向当地有关部门告,违者必须退回原价或降低调价幅度。接下来就要看各地各级政府怎样实施,如何取得成效,真正把粮油及猪肉等食品价格控制住,让“物价不要再涨”在今后的类似调查中不再高居榜首。

  

  担心春节后发生价格井喷
[ 田嘉力 ] 发表时间: 2008-01-14 05:14:57 [ 发短信 ] [ 回复 ] [ 树状 ]

  

  
  有消息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油气电价格近期不得调整。会议强调:“近期,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不得调整,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以及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不得提高,保持医疗服务价格稳定。尿素、磷肥等化肥价格也要保持稳定,…… 要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会议要求:“春节前,要对粮、油、肉、液化气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组织专项检查,规范价格行为,保障市场供应。”

  

  
  道理很简单,春节马上要到了,必须稳定价格,让人民群众过一个祥和的春节。

  

  
  当然,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是不许上调的。会议决定中就提到“尿素、磷肥等化肥价格也要保持稳定,确因成本上升需调整的,必须按规定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也就是说,只要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价格仍然是可以上调的。百姓所能指望的,只有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把关了。

  

  
  这就不能不提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另一项重要议题: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据说:“修改后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加大了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了对行业协会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并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有可能显著上涨时,经营者告价格变动理由的程序作出了规定。”

  

  
  从会议决定中,读者读出了政府的决心和监控力度。但是,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能担当起重任,能够不负公众厚望、把住价格这道关吗?难说。

  

  
  光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提到的事项,就够难控制的了。比如: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以及学校的学费、住宿费,医疗服务价格,尿素、磷肥等化肥价格等等,没一样是省油的灯。公众也记得价格听证会的情景,往往是垄断行业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高度统一”,联合作战。听证代表的话基本上等于白说。指望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控制物价,我看有点悬。

  

  
  因为现在是春节前夕,特殊时期,中央政府严令“油气电价格近期不得调整”,应该会产生较大的威慑作用。近期内应当不会有敢于往枪口上撞的部门和行业。可是春节总是要过去的,春节法定假日只有三天,算上“黄金周”也才七天,再把春运也算上,也不过个把月,“近期不得上调”的期限总要过去的。过去之后,怎么办?春节一过,价格该不会产生“井喷”吧?

  

  
  国务院会议指出:目前,生猪生产正在恢复增长,粮食和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增加,国家粮食库存充裕,主要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完全能够保证市场供应。

  

  
  按理说,物价不但不会继续再涨,反而会适当下降才对。如果大幅度下降,恢复到原先的水平,那就更好了。坏就坏在“当前国际市场原油和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仍在上涨,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坏就坏在“一些地方出现少数企业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现象;有的企业故意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推动物价上涨”。好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修改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增加了惩罚力度。但愿治得住奸商的贪婪。百姓盼望着。

  

  新闻链接:

标签:价格   百姓   物价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