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要姓卫
有消息说,卫生部对媒体道“我国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近六成无检测方法”作出了回应。这让公众松了一口气。因为此前卫生部官员曾放出狠话来,要把“有意误导人民,传播一些错误信息的”媒体记者列入黑名单。现在卫生部只是作出了“回应”,并没有把媒体和记者列入黑名单。公众绷紧的心稍得缓解。
可是我看了卫生部的“回应”之后,却更加坚信“我国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近六成无检测方法”的说法了。我甚至觉得卫生部在食品添加剂这个事上几乎就是无能为力,或者,表面上无能为力,实际上是故意“放水”。我们一起来看看卫生部是怎样“回应”的。
京华时6月18日道 昨天,卫生部召开食品安全工作进展情况通会。针对此前媒体道“我国2000多种食品添加剂近六成无检测方法”,卫生部回应说,食品添加剂从产品本身检测来说,都是有检测方法的,无法检测是指在食品中的残留检测,此类标准目前确实需进一步完善,但部分添加剂无法也无必要检测。
卫生部官员认为在添加剂这个问题上,公众存在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认为没法检查。“实际上,2300多种添加剂从产品本身检测来说,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对照来说,都是有检测方法的。但对于添加剂残留的检测,包括微量添加剂的检测,这个对于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确实还需要逐步完善。”“部分添加剂无法也无必要检测”。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添加剂就是非法添加物,“但实际上添加剂是合法添加的,但非法添加物是我们要严厉打击的”。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添加剂没有标准,是随便加的,“但现在2300多个添加剂的品种,相关标准里都规定了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现在缺乏的是添加剂产品本身的质量标准”。
大家觉得这些解释是否在强词夺理呢?第一个解释,他们说添加剂“都是有检测方法的”,但是对添加剂残留“确实还需要逐步完善”,等于是承认了对添加剂残留无检测办法。对普通民众来讲,对广大消费者来讲,最关心的当然是添加剂残留,因为添加剂残留才是影响百姓身体健康的最后因素,百姓做为非专业人士不需要知道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品种和剂量以及检测方法,但是百姓有权力要求食品卫生的管理部门告诉大家添加剂的残留是怎样一个状态,对人体是否安全。卫生部连这个起码的要求都办不到,还说什么添加剂“都是有检测方法的”,这不是骗人吗?至于“部分添加剂无法也无必要检测”更是强词夺理达到“强势”的程度。
第二个解释“但实际上添加剂是合法添加的,非法添加物是我们要严厉打击的”,问题是卫生部严厉打击了哪些“非法添加剂”?食品危机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卫生部做了哪些事情?我们只看到了卫生部表示要把媒体列入黑名单这种“严厉打击”,却很难看到他们真的“严厉打击”那些黑心商人。
第三个解释:“现在2300多个添加剂的品种,相关标准里都规定了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现在缺乏的是添加剂产品本身的质量标准”。我们不知道卫生部所说的“相关标准”共有多少项,食品添加剂多达2300余种,就算卫生部官员全都非常勤政,他们检测得过来吗?卫生部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医疗产业化算计百姓的钱包了,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多达2300种的食品添加剂?何况,卫生部官员现在也承认“现在缺乏的是添加剂产品本身的质量标准”,这还说什么?我们甚至有理由认为食品添加剂根本就没有检测标准,因为连添加剂本身的质量标准都没有,他们又凭什么去检测别人?
算了吧,卫生部,说这些只会越描越黑,越说越令人生疑。普通公众不是专业人员,有些涉及专业性的东西确实搞不太懂。但有一点大家是看得明白的,那就是卫生部的主要精力不在卫生事业,不在百姓的生命和健康,而在于“经济”和“创收”。从医疗卫生改革起,他们的心思就用在了收费、成本、利益分配这些事情上了。只要把几次关于医疗卫生改革的文件拿出来看,就一目了然了。就是在卫生部表示要把媒体记者列入黑名单的时候,他们也是把“经济发展”和“食品工业发展”放在高于人民生命和健康之上的。卫生部那位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是这样说的:“我要提醒我们的记者、我们的媒体要注意,有关食品安全的道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要由于我们的疏忽,由于我们不够严谨的工作态度,而给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给我们国家的食品工业发展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他怎么不说“不要由于我们的失职让食品安全危及人民生命和健康,危及子孙万代,那我们将成为千古罪人”呢?
请卫生部的官员记住:卫生部要姓卫。说别的都是空话。
新闻链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