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改革之福祸论
农村土地改革之福祸论
当前,有关农村土地改革的话题已成热点,上至高高在上的经济学家,主流精英,下至田间地头的村男村妇,普通草根,无不有人在关注和热议着此轮农村土地改革——土地流转。然而,热议的结果,却无一例外地呈现三种态度,一曰赞成,一曰反对,一曰中立(其实这种态度,是很难站住脚的,因为当改革的大潮汹涌而来时,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赞成,要么反对,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然也可能是顺之者亡,逆之者昌,没有你中立之地)。赞成者,以那些主流经济学家及官僚资本集团们为主;反对者,以民间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及有忧国忧民之心的仁人志士为多;中立者,目前(因为随着改革的深入开展,这部分人将被分化,或赞成,或反对,而不复存在)以农民和看似与己毫无关系的普通市民为主。三种力量交织在一起——倒不如说是两种力量,因为中立者,或坐山观虎斗,或“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采菊东篱下”,没有举手与抗争。其实这是很可悲的,与自己命运最相关的一种人,却麻木地保持沉默——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他们几乎没有话语权——,任由他人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中国劳动人民的善良也是世界一绝。——,终究会分出一个高下,此轮农村土地改革——土地流转,终将会在广袤而美丽的中国农村大地上贯彻实施下去(因为力量对比悬殊),是福?是祸?我们可稍做分析提前预判一下。至于预判是否准确,那将有待于改革的发展,我们不妨姑妄言之,也不妨姑妄听之,与己也无害。
让我们先来看看此轮农村土地改革的背景,也即为什么要实行农村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紧迫性与必然性。
首先,从目前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来看。改革开放至今已30年了,我们国家取得的经济成就如主流精英们所说是“巨大而辉煌”的,就差没说是“改天换地”了。当然,毋庸置疑,改革开放是在经济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在其它方面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甚至问题还很严重,就连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经济方面,至今天,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显出来——国家经济严重依赖外贸,内需较弱,国际经济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要跟着颤抖不已。看看此次美国的金融海啸,危机刚一爆发,我们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立刻就有几十万家的私营小企业小公司瞬间倒闭,对外贸易的顺差也顺势下降,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了不小的挑战。如果再不出策解决,那改革开放的经济辉煌的光环恐怕就要黯淡无光了,他们的改革成果(当然包括他们自己的)恐怕也要保不住了,人民也要跟着遭映,那他们还怎么向人民继续叫卖他们的“改革开放”?还怎么能够处于权力的金字塔顶?你说改革开放派(我不称他们为改革派,因为改革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改革发展的历史。要分清改革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区别)能不急吗?所以为了自己的饭碗,也要尽快想出对策。那该如何来巩固经济成果,让经济继续所谓的健康发展呢?(只所以谓之为“所谓的健康发展”,是因为真正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是全体国民都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应该是缩小了贫富差距,而不是拉大了。健康的经济发展带给国家的应该是周身的强壮而不是局部的肥大,如身体,应是魁梧而壮健的身躯,而不是虚弱而肥大的啤酒肚)他们有知识,他们知道,经济的发展有两极,一极为外贸,一极为内需。当外贸这一极难以发挥作用时,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另一极——内需。那内需怎样才能拉动经济呢?只有增加人民的收入。如果人民手中没有钱,怎么来消费?不消费怎么来扩大内需?那如何来增加人民的收入呢?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对固定,再提高也比较难,那只有增加占中国人口60%以上且收入一直都较低(有增加的空间,如同样增加4倍,月收入从100元增加到500元,总比从1000元增加到5000元容易得多)的农村人口。然而农村人口的收入怎样才能增加呢?农村人口有什么可以增加收入且具有普遍性的赚钱的东西呢?唯有目前仍很廉价的土地而已。试想农村的一亩土地与城里的一亩土地的产值,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不要说达到城市的水平,哪怕是稍稍提高一点,那都将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蛋糕,到那时何愁经济不腾飞,改革不成功?何愁饭碗?何愁地位?何愁权力?这怎么能不让主流精英们欢欣鼓舞,梦寐以求,大肆宣扬,忘我公关?那如何来开发这块中国(不能称之为人类)的最后一块净土呢?主流精英们的知识又用上了——土地流转,市场呗!让土地作为商品,参与市场运转,市场是万能的,原本一块钱的东西,经过市场的魔术之手转瞬间可升值为百元,甚至千元、万元。那这块蛋糕有多大啊?想想都垂涎三尺,如何不蠢蠢欲动?
其次,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自从三十年前“小岗村”一十八位村民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在“生死协议书”上按下红手印,搞起个人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就掀开了新的历史一页。从集体解放出来的个人,劳动的积极性也跟着解放了出来(这是主流精英们说的),于是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迈上了快车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购买米面粮油,再也不拿小票了,扯布做衣缝被,再也不用米尺了,大鱼大肉,人民也不希罕了,人民终于从“灾难”的边缘爬了出来。所以人民的那个感恩啊,真是用语言无法来形容,只好用文字来表达,于是我们看到了“××你好!”四个大字,摸着石头过河,杀出一条血路来,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社会就在一片喊杀声中发展(我不谓之前进)了,于是黄鼠狼、斗眼鸡、毒蜘蛛们又从死灰中爬了出来,灯红酒绿,整个国家一片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在国家经济迅猛向前发展的同时,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农村的经济发展却陷入了困局,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出现了倒退。于是我们又看到了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寻求发展的机遇,进而农村便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农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便摆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接着“三农”问题叫开了,国务院的“一号文件”下发了,千年皇粮一朝免,万千庶民尽欢颜。别急,还有更欢颜的,不但不交粮,种粮还给发补贴,欢颜不?可是不要欢颜得太早,难熬的日子并没有因此而改观多少。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真是应声而涨,减免的和补贴的那点钱,算来算去还不够这些涨的,你说郁闷不?还欢颜得起吗?日子依旧,民工潮依旧,不然如何养家糊口,供养孩子上学?土地依旧闲荒,国家的粮食安全依旧不容小视,悬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饥饿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旧悬挂在那。这该怎么办?实践已充分证明,当年“小岗村”的个人单干早已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是该为它寻找另一条路的时候了。
所以,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及国家的粮食安全来说,中央政府也不得不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改革。而农村的经济改革,说到底也还是农村土地的改革,即农民该怎样利用土地,使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得到向前发展。农村的土地改革是迫在眉睫,是现实的环境所决定的,不是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改革是必须的,也是一定的,但并不是说任何一种方式的改革都是必须的,一定的。就目前主流精英们及中央政府透露的消息来看,此轮农村土地改革似乎已板上钉钉,只候东风了——土地流转,在流转的市场中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并且已有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富有前途的道路,然而让人不免有些惊讶的是,证明这条路线正确的又是那三十年前率先提出农村土地改革的“小岗村”(至少是中央领导首次公开肯定的地方)。我们的当家人还亲自跑到那里,给予肯定和赞扬。一个地处中国腹地的小村子,短短三十年间,两次率先掀起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大幕,真是何其光荣,何其荣耀也!可是让人难免不生些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出头鸟领头羊,它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尽管它得到了多方面的援助,而这样的援助是中国其它村子所不能想象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禁要问。
三十年前搞得轰轰烈烈的农村土地改革,到了今天依旧没有解决中国农村的问题,相反却带来了更多的问题。那今天新一轮的土地改革,会不会就此把中国的农村问题彻底给解决掉呢?三十年前,我国的农村尚有遍地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可用,而问题依旧没有解决。那三十年后的今天,曾经遍地的设施早已不复存在,我们又该怎样去解决这有如顽疾的农村问题呢?靠主流精英们的“土地流转论”?那好,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这种土地改革,到底是福还是祸。
要弄清这种改革是福还是祸,首先要搞清楚这种改革的实质,即这种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土地流转论,其实质就是把土地作为一种价值商品,然后把它拿到市场上去流转,在流转的过程中掘取价值。这种土地流转论,就眼前的利益来看,可能是好的,是农民的福。因为土地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允许进入市场买卖,农民在这买卖中是可以收获到利益。比如闲置的农田,闲着一分钱也没有,倒不如拿出去出租给大户,有资本的人家去用,这样自己也可以提高收入,有资本的人也给自己的多余资本找到了发展空间,谋取了利益,双方均有收获,双赢,何乐而不为呢?“小岗村”已证明之,土地流转后,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岂不是好,是福?不过眼前利益虽是好的,但那长远利益呢?
让我们再来看看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的长远利益又会是怎样。
一、农民会不会在土地流转中受到损害或失去土地?土地流转论,看似只是把土地进行流转,出租或是转包给他人,农民是不会失去土地,也不会受到损害的,但现实会是那样吗?前有车,后有辙。看看当年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刚开始改的时候,哪一个不是说只有改了好。改了,职工好,领导好,企业好,国家好,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事实呢?有目共睹嘛,企业装进了私人的口袋,工人下岗了,国有资产流失了,这好吗?当年鼓吹这好那好的精英们,哪去了?再说这次土地改革。土地在出租或转包出去,参与市场流转后,谁人能保证农民的土地不会失去?用什么来保证?或许主流精英们会说,国家对土地的流转会设立一个底线,就是只允许出租或转包,不准出售,即土地永远是农民的。可是,即使这样,那这样的底线又如何来保证呢?如果国家的政策法令都能传达到下面并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那中国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丑恶现象的发生。看看山西黑煤窑里的旷工的悲惨生活,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法令底线还少吗?可是有用吗?还不是一片白纸?到那时,谁能够保证不会有像那些煤老板一样的资本大户?有的精英又说了,土地是否流转,这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如果你怕失去土地,你可以不流转。那如果按精英们的说法,土地不流转岂不是没有收入增加?那农民岂不是还要维持现状或继续倒退?——谁让你们不听我们的!(精英们会这样说)这就是你们这些“改革开放”派的农村土地改革?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为农民兄弟着想的农村土地改革?不按你们划定的线路去执行,我们农民兄弟就该挨饿受穷?你们的土地改革论就是唯一的?就没有其它可行的土地改革方法?如果到时有的农民就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是否就能够真的尊重他们的意愿?谁来保证他们的意愿的落实?看看城市里的房地产拆迁中的所谓“钉子户”,到时农民不愿意土地流转,会不会也像他们一样被戴上“钉子户”的帽子?而最终被迫妥协?否则将会有更加严重的后果等待着他们?君不见,前不久一城市老汉不愿拆迁,结果自己唯一的独生子惨遭开发商的杀害,这就是尊重意愿的结果?或许有的精英又会说了,那是因为你要价太高,根本无法商量,你们就是地地道道的恶民、“刁民”,死有余辜。于是“刁民”的标签贴在了身上,死了躯体又挨了几鞭,精英们的切齿之恨方此缓解。如果真是这样,农村土地改革中会不会将有更多的“钉子户”和“刁民”出现?精英们还是先不要乐观为好。
再者说了,即使眼前得利了,那就能说明农民是受益的?不要忘了农民的日子是一辈子的,他还有长远的利益。我们不能仅是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吧!从长远利益来看,农民的利益终将会是受损的(除非国家的所有相关法令制度都能够得到充分执行,这句话似乎等于没说),理由有很多。
首先土地在转包或出租给资本大户时,是要签合同的,而在合同的条文约定等方面的知识,农民无疑要弱于资本大户,在合同的制定一面,农民就先受损一次,因为合同的制定几乎无一例外地有利于资本大户(反对者可以反驳)。比如合同一般规定,出租期限为几年或十几年,租金为每年多少元钱。然而土地在以后的岁月中是会升值的,这升值的利润农民是否可以获得一部分?不能,因为按合同规定来执行。再者,人民币的汇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民币是会贬值的,(当然也会升值,但升值的时候,对人民没什么影响,因为物价也会跟着涨上去,那点钱该买多少东西还是买多少。而贬值时却不同,贬值时物价是不会跟着贬下去的,这是有史为证的。)贬值的损失谁来补偿?当然还有其它方面,这些都是整天与黄土打交道的农民所想象不到的,但资本大户们却是可以想到的,不然他们何以自认为是高人一等的精英?
其次,农民把土地流转给资本大户后,资本大户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那农民的损失谁人来赔?比如,像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样的未兑现的租金(不要告诉我不会出现),或者农民入股的股权收益等。君不见,我们国家在此次美国金融海啸中损失的几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不是那些我们入股的公司倒闭所致的(当然也有其它原因)。国家尚且受损,何况农民?!
第三,资本大户只所以愿意承包经营农民的土地,是因为有利润可赚,一切唯利是图。不是有主流经济学家说,资本家的天职就是采取一切手段来赚取最大化的利益,而不能考虑所谓的仁慈吗?所以资本大户在获得土地后,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最赚钱,他就做什么(当然这要根据他自身的情况而定)。大家都知道,种粮食是使用土地最不赚钱的方式,所以很多资本大户在取得土地后是不会继续去种粮食的,他是会考虑用其它经济作物来代替的,或者直接把土地圈起来建成工厂,搞起工业生产。当然有的精英会说,国家有规定,农村耕地不准私自改为建设用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可事实会是那样吗?再说一遍,如果国家的法令制度人人都能遵守的话,那我们这个社会就不会有杀人犯、抢劫犯、盗窃犯了。如果我们的农村土地哪怕是有一部分被用来种植经济作物(如水果、药材等)或改为建设用地,那我们国家的18亿耕地这个红色警戒线又如何能够保证?这样的保证岂不是如同痴人说梦一般可笑?国家的粮食安全又从何而来?农民的损失呢?耕地被用来作为建设用地,那以后的复垦由谁来做?复垦费由谁来出?公司工厂等搬迁或倒闭了,到时农民找谁?由国家来承担?即使国家承担,出的钱不还是摊在全体纳税人的头上,农民还跑得掉吗?
所以从长远的利益来看,这种土地流转式的改革,农民的损失是必然的,失去土地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那种说“农民不会失去土地”的人,全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
二、农民一旦把土地流转出去或失去土地(以下暂且把他们称为“失去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后,他们将怎样生活?失去土地经营权的农民面临的生存选择无外乎三种,一是出外打工;二是留守本地,进入资本大户所开办的农厂或工厂打工;三是赋闲在家,靠以前的积蓄和出租土地的租金为生。先说前两种,既然是打工,总得先有工作岗位,然后才可以去“打”吧。让我们先看看此轮土地改革可以解放出来多少劳动力,看看国家需要多少个就业岗位才能满足这些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就拿一家四口人(一对夫妻两个孩子)解放出来两口人来说,拥有8亿人口的农村将涌现出4亿个劳动力,两个劳动力中有一个去打工,国家就需要2亿个就业岗位,这样多的就业岗位,对于目前就业压力原本就很大的国家来说能否提供?退一步说,即使按六口人(一对父母一对夫妻两个孩子)解放出两个劳动力,一个劳动力去打工,国家至少也得提供1.3亿个就业岗位,这能否办到呢?再者说了,即使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农民兄弟就一定能够获得工作吗?看看今天中国就业以文凭论的现状,没有文凭的农民兄弟们能够迈入就业的天堂吗?没有工作的农民,又没有土地经营权,他们该做什么?要么在城市里游荡,等待就业,成为游民;要么闲待在家里聊天、打牌、搓麻将,成为第三种人。这两种人的日子会过得好吗?待在城市里的农民,生活将迫使他们再次做出决定,是留下来,还是走回家?留下来,只有偷拿抢要,否则只有等死;走回家,只有依靠旧有的积蓄和租金来过日子。(这是对于那些还有些积蓄和没有失去土地的人来说的,对于没有这些的农民,只有两条路:要么逼上梁山,要么等死。)即使对于那些找到了工作且又没有失去土地的农民来说,他们的日子就真的如精英们所描绘的那样美好吗?也不见得吧!当你拥有土地及土地经营权时,你感觉不到土地的尊贵。可一旦你失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是如此的尊贵,以至贵得让你摸不着它的边。到那时,就连以前你毫不在意也不用费心的吃的粮食也将变得贵不可言,想买,恐怕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钱袋了,更不用说其它穿的、住的、用的了。如果日子真到了那种地步,这种改革对于农民来说,是福,是祸,不是自明了吗?
当然此轮土地改革对农民到底是福还是祸,这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就我个人而言,眼前的利益是福,长远的利益更可能的是祸,不同论者可以批驳。至于采取何种土地改革,是农民的真正之福,不在此文的探讨之列,暂不述谈。
时间(不是“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按精英的语气来说),就让我们用“时间”这个标准来检验此轮农村土地改革吧!但愿不要来得太早。
但愿以上之言只是我个人的杞人忧天而已,但愿此轮土地改革带给农民兄弟的只是福,而不是祸。但愿农民兄弟从此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因为,我也是农民之子。
十月十日夜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