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建言:自主有尊严发展,才能打造中国“新黄金十年”
(主题:有自主发展,才有民族和人民尊严!靠外资、外国需求,由别人来主导中国产业链,当国际技术乞丐,中国没有出路!)
尊敬的国家领导人、国家发改委领导:
近日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我的解读,“规划建议”中的“十二个方面、五大目标”,只有以产业,即以“做大做强由自主科技体系支撑的完整本土产业链”做为一条红线贯穿起来,才有可能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这一根本战略目标,“五大目标”也才能真正取得进展和得到保证。
因此,只有比以往更强调自主产业(而非引进“世界500强”),更注重做强中国完整的产业链,更注重掊育战略产业,集中于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品牌)群体,才有希望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标,提高中国的发展收益。想一想吧,光日立一家公司在中国的关联企业就达到120家,丸红在中国的各类合资企业就达70家。谁在组织中国的产业,是你国家法改委吗?没有中国完整的产业链,没有企业上下游以及市场间的整合,就凭中国一家家孤立的企业打拼,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免不了最终被人并吞的命运!
如果不以做强做大完整的、自主的产业链为目标,换言之,如果不能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引领中国发展,“十二五”仅仅会成为新一轮的“催生GDP、肥大GDP”的全国运动!五年、十年之后,中国或许将需要搞新一轮的以引进技术来“淘汰”落后产能的全国运动。
想一想吧,当实我们在建设这些十万吨、十万千瓦、10万锭的企业的时候,省长、书记们都是光临剪彩。为什么此一时又成了必须被炸掉的“落后产能”呢?这其中财富的巨大浪费,是谁之罪?
回到根本上,“落后”产能为什么不能进步和提升。回答是企业缺乏技术能力、国家缺乏的接续能力的产业体系。实践证明,我们可以引进某一项先进技术,让英特尔建设一筑并不先进的芯片工厂(英特尔明确表示最先进的不可能放在中国),但我们却无法、也不可能引进支撑整个大国经济的先进的技术科技体系和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个关键领域的实践不已经证明了这一切吗!
因此,必须以毫不含糊的严正态度指出:
“市场换技术”是根本错误的,必须立即终正,否则会贻害中华民族于无穷!
实际证明,“市场换技术”、在国际上当“技术乞丐”没有出路,它使中国有GDP的肥大但却没有尊严!有将后代财富拿到今天来用的快速财政收入增长,但却没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使“中国制造”成为国家资源与国民血汗流出的大动脉!
中华民族要真正赢得尊严,惟有以自主技术体系支撑本土产业发展。否则,逃不出拉美化的命运,摆脱不了当国际打工仔被人驱使的悲惨下场。最近二十余名中国渔工(在外籍船上当船员)在东海亡命再次证明这一点!
同时,市场资源是比中国的大好河山还要宝贵的资源。中国宁肯廉价出口稀土,也不能像目前这样无偿让出市场资源,以市场换对外关系。目前各地方搞“以市场换外资”,实际是变相的“以邻省为沟壑”、以整个中国产业为代价的,是短视的,应该由国家正确的战略加以纠正!
在“十二五规划”中,如果我们继续沿着由外资、外贸引导中国产业发展的思路,实际上就不存在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建议”中所例各项目标,也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产业控制权由别人主导了,由谁转变、转变靠谁是有问题的。靠所谓“世界500强”、家日本在华企业来转变中国的发展方式吗?
如果“十二五”再次成为外资的盛宴,就实现不了提高我国经济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地位、提升改革开放收益的国家目标。就像目前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成为美国日本企业的盛宴!
鉴此,我认为,应该以十万火急的态度,坚定确立“以自主科技体系支撑本土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中国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思路,这是“十二五”在调结构、转方式上不走过场,在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不二法门。
离开了自主产业、本土科技体系支撑的战略产业的发展,离开了整合上下游和资源、注重对渠道控制的国家产业政策,任凭完整成熟的外资体系来整合中国的产业体系,中国经济发展只是给别人做嫁衣裳,中国在国际上就不会有力量!
最近,国内多次发生外资连锁店,拒绝或高要价才许可本土品牌准入的事件。说明继续忽视流通渠道,不注重控制流通渠道,中国的产业发展同样是可能再次陷入落后(我指的是沃XX家XX等)。
只有让“自主科技体系支撑中国产业发展”,走独立自主、有尊严、以自主技术体系支撑的发展,“十二五”的五年才能成为无愧于我们的时代,真正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黄金十年”奠定坚实基础。
附上我近日观察与思考后所撰的文章,做为我对“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思路性的意见。
祝工作安祺!
2010年11月13日 初稿14日再改
技术与产业崛起是真正有尊严的雄起!
--自主产业崛起是打造中国经济“新黄金十年”唯一出路
中国1964年成功进行核试验的时候,韩国人连“什么是核”估计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2009年12月韩国核电联合体击败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核电强国,成功竞标阿联酋400亿美元的核电大单,却对一直宣称推进核电“自主创新”的中国,造成一个空前的震动。连以“全面引进吸收”美国核电技术(AP1000)为基本职能的国核技负责人王柄华都感到“意外”,连说三个“没有想到是韩国”。
王柄华 先生的“意外”、“没有想到”,也把中国过去二十多年名为开放、实为“技术依赖”,在国际上甘当技术乞丐和形成技术依赖、在国内把比大好河山还宝贵的中国广大市场无代价出让给外人的真面目,给彻底暴露出来了。是啊,醉心于“市场换技术”,怎么可能关注真正的技术发展和进步!把核心技术神秘化,信奉“自主研发不如买来得快,赚钱比能力重要”,满脑子认为中国人肯定搞不出来的“洋奴哲学”,又怎么想到中国泱泱大国会在核电、汽车、电子、日化、钢铁等众多领域被“偏执”于自主技术发展和产业体系的韩国“蕞尔小国”胜出呢!
不放弃在国际上当“技术乞丐”的心态,仍然执迷于“市场换技术”、“中国市场大的很,钱多的很,外商快来吧”的“人傻钱多”的按摩女心态,“十二五”规划中“转变发展方式”的宏大目标就将再次是一句空话。是啊,别人都把你的产业控制得差不多了,反正你是“只求所在,不求所有”,你充其量就是人家全家产业分工链条中的一个棋子,那“转变”谁的发展方式啊?调整谁的结构啊?产业发展的控制权和主动权不在你手中,又靠谁、拿什么来转变发展方式?比如说芯片工业,中国全都是英特尔、ADM的子工厂,要转变也是别人根据全球生产布局的需要来转变,跟你有鸟毛的关系!就像目前热火朝天的节能减排,已经变成日本、美国厂商的盛宴一样,结果搞成“中国节能减排,美日大赚其钱育成新产业”的局面,中国又在为别人的产业升级办嫁妆!
说千道万,不能不悲哀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催生GDP的成绩“很好很强大”,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令人扼腕叹息。光看几个企业的财务表,就能明白所谓GDP真相。海尔2009年实现净利润11.49亿元,同比增长49.64%,这其中大多数还是靠投资房地产和股市挣的,主业基本上不赚钱。长虹2009年实现净利润5.39亿元,同比增长105.34%,利润大头的同海尔差不多。海尔和长虹都不愿意告诉国人的是,他们在关键零部件上都依赖海外厂商,形成“海尔长虹搞民族品牌为国争面子赚吆喝,日韩台提供核心部件赚真真金白银看你笑话”的局面。再看看日韩同海尔长虹销售规模不相上下的电子厂商,如三星,2010年上半年利润为280亿人民币,东芝为80亿人民币。80亿元以下的,都拿不出手。今年以来外资厂商在大屏液晶彩电上更大规模进入下游,本土联盟几乎就快到了墙角!没有办法,没有核心技术,处境就只能如此。
当然,不能说领导不重视。就核电发展来说,哪一位最高领导都高度重视。有江泽民批示(1991年),有胡锦涛指示(2002年),有温家宝支持(2003年),但中国核电自主创新为什么还甚至落在了韩国的后边?
1991年5月2日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其后任国际原子能副总干事长达10余年)钱积惠,从韩国考察核电回国后,为韩国自主发展核电进步之迅速而大受刺激的钱积惠上书江泽民。他在信中直言国家对核动力基础研究的忽视以及核动力研究基地所面临的困境,并呼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核大国,作为一个已经拥有核潜艇并还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军用舰船核动力的国家,理应也有能力走自主发展核电的道路。他写到:“而核电追求国产化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要靠一定的投入形成的,关键是要建设好研究开发基地。”
1991年6月15日 ,江泽民在钱积惠的信上批示:“今后我们还是要自己搞核电,设备不能老是买下去,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所提意见是有道理的,望在可能的范围内支持一下核动力骨干实验装置的建设。” 但2010年中法峰会后,中国不是接着买法国的核电成套设备吗?二十年的长进在哪里!
2002年6月23日 ,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在参观完秦山二期核电站后说:“核电产业是高技术的战略产业,实践证明,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拿钱是买不来的。要继续坚持以我为主,这是发展核电的必由之路。” 2003年春节前,温家宝在国务院听取国家计委汇核电工作时说:“核电的技术路线要统一,不敢再走错一步,不能照顾各种关系。”
但是,中国核电发展的结局却是:谁的关系,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都照顾了,就是没有照顾中国自己,就是没有把形成中国自主、独立、完整、强大的核电设备生产能力做为重大国家战略目标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进行追求。中俄关系很重要,中法关系很重要,中美关系很重要,中国的自主创新难道就应该被牺牲吗!将来是不是为了中国和南朝鲜的关系,中国还要再一次牺牲自主创新呢?没有自主创新,没有完整产业链的形成,没有产业发展主导权和控制权,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开放收益、让发展成果更大程度上为人民共享,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吗!
这样令人痛心的局面出发,最根本的是因为放弃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路线,放弃了这个命根子,人民就不知所措,就只能被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所掩没,只好跟着领导追求消费、追求消费与国际品牌看齐。但没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这样的大国肯定立不起来。中国本来就是后发国家,却在开放上比谁都跑得都快,没有修好渠道,却要先来个大水漫灌,理性的、长远谋国的产业政策完全缺失,一切依赖“倒逼”,那中国产业还哪来的活路!思想路线的错误是根本的错误。
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我们的技术依赖心态越来越严重,领导们每次见了美国、法国总统,都要求对方“放松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限制”。问题是这可能吗?谁愿意拿出自己的看家宝贝。美国倒是把AP1000核电技术以近1000亿人民币的代价砸给了中国,但问题是美国自己AP1000的核电机组都还是零呢,中国就敢为了“中美关系大局”把自己当小白鼠!二十多年的“市场换技术”成了一则国家笑话,但还不清醒,现在更通过“鼓励外商更大更广规模进入中国,进入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领域”(2010年新的“国三十六条”)。结果高收益使外商美元进入进来越多,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倒没有什么提高,中国的美元外汇却越积越多,中国以几乎零利率买美国的金融产品越买越多,中国资源如稀土越出口越多(一段时间里甚至通过16%的出口退税来促进稀土出口),中国在美元陷阱中就只能越陷越深。在追求技术发展上、在国际经济战争中,错误的战略与路线,使中国的产业政策被阉割,经使中国失去了像一个男人一样战斗的勇气,而只求GDP的肥大。这样的精神状态,怎么可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综合国力竞争中胜出?中国通过“十二五”规划实现发展“黄金十年”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2010-11-13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