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
自按:看了红军网友的《80后加速怀旧-扇了改革开放一记耳光!》,既感到一种透不过气来的压抑,又感到一种如释重负的欣慰。压抑者,我们的下一代正在开始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欣慰者,我们的下一代正在觉醒。写于六年前的这篇旧文,意在劝告我的同龄人在看待毛泽东时代时,要站得高一点,不要人云亦云地跟着瞎骂一通。其感受可与80后互为印证。特借《》宝地一方发出,以为共享。
现在55岁左右的人,常常称自己是最倒霉的一代。他们说,刚懂事的时候碰上粮食统购统销,饿肚子;长身体的时候碰上大跃进,闹饥荒;求知识的时候碰上文化大革命,没读到书;结婚的时候碰到计划生育,没生上更多的孩子。真是生不逢时,一步一灾啊。特别是讲到文化大革命,他们更是愤愤不平。上了大学的,怨恨大学没上完;上了中学的,怨恨没有上大学;上了小学的,怨恨没有学到知识。好像人人天生就是神童才子,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现在百分之百都是专家学者了。
本人也属于这一代人,按照这些同代人的思维,更是倒霉蛋中的背时鬼。别的不说,只“老三届”中的第一届,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可是,我不仅不这样认为,反而感到自己属于历史上最幸福的一代。试列几条以证:
一、我们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记得小时候,我们看到的农村田土,唯有千百年来小农雕琢过的一点痕迹,阡陌纵横,与井田制时代没有多少差异。中国古代农村是个什么状况?我们的后代虽然可以从历史中窥见一二,但永远不可能像我们一样亲历目睹。然而,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感受更多的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个贫穷落后、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在短短二、三十年内,建成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千百年来古老的小农经济逐步消失,现代化的工业大国一步一步向我们走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本质变化,大家都可以挺直腰杆做人,在国际上更是扬眉吐气。对此,我们的曾祖辈以上是不可能体验到的,我们的下一代除了感受逆向变化外,要想得到我们的这种经历,需要重新付出巨大的代价。
二、我们享受了最多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虽然不富裕,但没有经历过旧中国的贫困。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大多数人终生都不得温饱,甚至沦为乞丐;大多数人也就不起医,不知多少人早已作古;大多数人更上不起学,至今还是鲁迅笔下的润土。特别值得我们感到幸福的是,在我们的大半生中,不知道失业为何物。即使当一个最被当代人遗忘的农民,也没有“弃儿”的感觉。更为万幸的是,一些人到了晚年,居然还保住了“旧体制”遗留下来的“铁饭碗”(虽然有人时刻想端掉它)。我们的后代则不然,他们从生下来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失业的威胁,就必须准备为就业而拼杀。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吃不饱饭而沦为乞丐,就不起医而英年早逝,上不起学而成为润土。总之,与我们的前辈一样,受剥削受压迫。
三、我们赶上了不可多得的和平环境。
中国历史数千年,战乱年代多于安定年代,我们恰恰赶上了一个空前和平安宁的年代。尽管列强们无时无刻不想把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但是,自从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打怕了美帝国主义,列强们几十年没敢对中国动手动脚,更不用说滚到一群海岛上去的国内反动派。因此,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乱,没有出生入死,没有颠沛流离。一部分人虽然当过兵,但多数当的是和平兵,没有或很少打过仗。我们虽然没尝过战乱之苦,但60余年前的“跑日军”是听说过的,杜甫诗章中的描述是熟读过的,战乱之苦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我们有幸在今天以前的大半生中躲过战乱一劫,在历史上实属不易。我们的父辈祖辈没能躲过,我们的下一代能否躲过,越看越是个问号了。
当然还可以列出很多条,但以上三条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的,是我们有别于前辈和后代的。这三条说明我们大半生是在一个空前清明、安定、幸福的时代中度过的。如果同代人能够接受,至于什么少数几年没吃饱饭,什么文化革命误了读书,什么计划生育少生了孩子,就算得了什么了,更不值得牢骚满腹。
想想过去、当前和我们的前辈和后代吧。
2002.8.31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