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主义和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简介和前言

2025-02-13 观点 评论 阅读

文革后期,上海一个写作班子详尽地把大量有关具体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方针写入一本教科书---即“上海教科书”。后来此书被封禁,但国际上的革命同志翻译并出版了此书,命名为《毛主义经济学和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此书根植于并发展了毛主席对于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独特和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书篇幅浩繁,笔者尝试翻译了这本书的简介和前言,由于课程紧张,只能每天更新1-2页。作为一名90后,一方面希望为革命事业作出微薄的贡献,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在这项活动中得到积极锻炼。

《毛主义和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

出版前言

《毛主义经济学和通往共产主义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上海教科书》最早是在1975年12月的中国以《政治经济学基础》为标题出版。中国版本的第一部分是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阐述,本书没有收录,因为本书最开创性和不朽的是它对社会主义的讨论———因此,标题也相应进行了一下修改。当然,序章中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和原理有关的那部分被保留了下来。

我们这个新的英语版本提供了由雷蒙德·罗塔撰写的前言和后记、一份有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推荐读物清单,以及一套索引目录。每一章末尾的参考文献出处直接来源于原始中文版本。页脚注释是由编者后来加上的。一篇1976年最先登载在《红旗》上后又被转载到《北京评论》的文章经过摘要后添加至第四章的附录中。中文版本中出现在每章结尾处的问答被去掉。有关社会主义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一章被删除。这一章缺少对社会主义工作的继续理论化,而仅仅是对70年代早中期一些外交策略、援助和经济贸易的统计,其对于阶级性的介绍和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也严重背离了本书其他部分的理论结构。包含有关帝国主义的章节、被称为《政治经济学基础》的那个更早版本(1974年版)是由乔治·王完整翻译并出版的。

这次的工作是翻译小组在1975年原版基础上,参考了1974年乔治·王的译本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英文版本在出版时即被当做用语和风格的标准。引文已精简,参考和引用也尽可能给出了官方的中文翻译和权威的英文出处。书中大部分中文名、术语和地名都使用了韦氏拼法,这种拼法在本书面世时使用得极为广泛。即使汉语拼音已经替代它,我们仍然保留了韦氏拼法系统,为的是方便广大读者检索图书的引文和参考。

简介:毛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未来

雷蒙德·罗塔

凡是觉得当前社会秩序残忍不公,希望来一次彻底变革的人,都应该会对这本书感兴趣。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是解放性的社会主义,什么是解放性的经济学,什么是毛泽东主义。

我们能否以一定的基础将社会组织起来,而不是依靠剥削、竞争和私人利益?人际的疏离,社会的沙化,官僚主义的统治,难道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吗?社会主义中国在1949年到1976年所进行的探索和成果强烈质疑了对人类能力的假设。这本写于1975年的书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经济学最先进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和农民在1949年缔造了全国性的政权并开始了新一轮的革命,这场革命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以所有制的变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创立和大量政治运动为标志。1976年这项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被一场旨在推翻工人阶级政权的军事政变所终结。27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考虑到这27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不能不说是有划时代的意义。四分之一人类为了实现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形态转变而勇敢地奋斗前进。这本书就是这项伟大努力的一部分,请记住,这本书被现在的中国当局所查禁!

一种解放性的经济?你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根本找不到这个概念,更不用说解决像贫困、不平等和环境恶化这样更大的社会问题了。资产阶级的理论十分肤浅,喜欢为自身辩护。比如有论文讲如何通过价格手段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提高到什么程度?为谁而提高?这些都避而不谈;所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美的竞争”和决策的理想化模型也忽视了客观存在的(不公平的)政治经济力量结构,掩饰了客观存在于世界上的各种冲突(资本家和工人,资本家之间,帝国主义势力之间);所谓“总体平衡”神话包装下的现实是,资本主义是一个脆弱的体系,无法时时获得它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资源;即使用高深莫测的数学工具,诸如国际贸易之类的也无法在平衡中满足它的胃口。

勇敢地面对美好的抽象描绘和生灵涂炭的残酷现实之间巨大的鸿沟吧,资本主义经济学总是把这些问题当做类似种族歧视、环境污染之类的 “瑕疵”、“ 表面现象”———不幸的、但并非本质的毛病,何况市场经济能够自我纠错,最终会展现它的神奇魔力(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资本主义的精髓所在,当年亚当斯将之形象地比喻为“看不见的手”,它在驱使个体追逐各自的私的同时又扮演全知全能的代理人,将财富理性地分配到对所有人都最合适的程度。

这种经济学大概能够解决社会被划分成“资产”和“无产”的现状,或者自由劳动者被资本家随意解雇的问题吧。真的如此吗?从资本主义经济学法则自己的立场上来看是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只对“买”和“卖”、“赚”和“赔”感兴趣,确实,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人的各种需要只被当成追逐利润过程中的副产品加以对待。这同时也意味着利用剥削和压迫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它把一切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自然景色到工人劳动力,甚至包括男女关系。

《毛主义经济学和通往共产主义的革命道路》(后来被称作《上海教科书》)总结的前景、经济理论和建立一个崭新社会的经验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生产资料不再为少数所独有,而是全社会共同掌握。经济资源也不再被用于最大化地产生利润,而是用来满足广大人民的基本需求和偏好。社会生产不再是没有事先计划和社会目的的盲目行为,而是有意识的根据一定目标在整体上加以调节。资本主义生产的机制和动力被一些新的东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进行的社会计划、社会合作和群众的自发参与所取代。社会化大生产影响下的人类将了解自身全方位活动的潜能。

所有这一切在告诉我们,资本主义下的种种痛苦、非人和不平等的生活将不复存在。贫富之间的鸿沟、失业的苦难、妇女的受压迫和堕落、整个国家和民族受到的镇压和歧视、卫生问题、住房问题、城市衰退,以及其他一些阶级社会的烂疮将会得到处理和根治。所有人为了生存和向上爬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倾轧将不复存在。社会底层的“无名小卒”也能极好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各种问题都能在集体主义的方式下得到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辩论来决定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通过辩论人们可以不可思议地改变政治决策,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神奇之处!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活动从属于与他们利益对立的一小部分人的控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所有人被盲目的经济力量所支配:库存和商品随意变动的价格几乎能在一夜之间改变百万人的生活。但是通过把全社会组织成一个系统并指导社会生产,人类将迈入了一个新的纪元,社会运行的结构不再被神秘所笼罩,而是被每个组成社会的个体所熟知。这种整体化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不再把人民当成是外星人那样如临大敌,而是使得人民越来越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想法投身它、改变它、控制它。实际上,这就是本书所要讲的内容。

毛泽东主义强调,靠经济自行发展是不够的,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如此。增长必须服务于,并受导于更大的政治和社会目的------从根本上讲,就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社会并最终在全世界范围内消除阶级差异的使命。经济转变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必须伴随着社会全方位的转变,包括非常重要的、人们观点和思想的转变。毛主义强调是人而不是“物”起决定性作用。劳动人民的自发行动,而不是类似资本家囤积这样水平的行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劳动人民必须掌握科技,而不是正好反过来(技术成为劳动者的枷锁)。毛主义强调,社会主义事业须不断保持动力:为了改造社会和整个世界,革命要继续进行,阶级斗争要继续开展。是的,总的来说这是一种(与此前相比)完全不同的经济学和社会发展的途径。

在《上海教科书》出版的1975年,中国正在经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殊斗争和动荡。上海及其他城市的工厂正在尝试一种工人参与的新型管理模式。农民在探讨孔子的男权和专制至今仍影响他们生活的方式。科学家在富有实际经验的工人队伍里开展研究,并与他们分享心得。管理者经常被批评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工程师成为工人,教师成为学生,行政人员成为清洁工,而且,反之亦然!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朋友和敌人没有丝毫共同点,所有人都团结起来对抗资本主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