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只有一个中国
只有一个中国
作者:闲言
最近频繁爆发的环境灾难,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似乎一觉醒来,世界突然变了模样:曾经烟波浩瀚的太湖,成了蓝藻的滋生地,预示着当地水体已经极度富营养化,湖泊处于“危亡状态”,这个经济发达的鱼米之乡,竟因此一度陷入生存危机;洞庭湖区400多万亩的湖洲,孕育了约20亿只老鼠,虽然每天灭鼠数以10吨计,但严重的生态灾难仍迫使居民不得不迁移;在一些地方的居民与恶臭、沙尘相伴多年之后,就连作为旅游圣地的厦门,空气中也不时传来酸臭的味道;很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位居世界最差之列,上升的癌症发病率、出生畸形以及其它与污染有关的疾病在全国各地都有记录,不良的空气和水质造成农作物减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工作日减少,缺水迫使工厂停工;城市的空气污染,导致每年数以万计的人提早死亡,另有不少人死于劣质饮水;几条主要水系的个别部分正在干涸,政府不得已启动了庞大而昂贵的调水工程;如此等等。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到底怎么了?
这种环境的恶化,与我们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不管你身在中国的哪一个角落,我们共饮着长江、黄河的水,共同呼吸着从喜马拉雅山之颠到东海之滨的空气。我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块土地上,我们中绝大多数人的子子孙孙还将继续居住下去。守护好这块共同的家园,是我们为自己及子孙应该担负的义不容辞责任。如果你是政府官员,应该扪心自问,在你作出公共决策时,是否尽可能考虑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如果你是一个普遍市民,应该问自己是否及时关闭了家中的各种电器,尽可能少地使用不易处理的塑料包装物;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应该问自己有否注意了培养学生的环保和节能意识。
绿色、环保,这样的字眼中国人已不陌生,关键是你将它置于何等重要的地位。当这个社会还有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时,人们不得不将经济增长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但在基本温饱已经满足的今天,我们鼻中呼唤的空气,口中摄入的水份和食品,其质量就比我们衣服、住宅、交通工具的档次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影响生活的舒适程度,而前者却关乎我们及子子孙孙的生命与健康!江苏省省委书记李源潮说得好:“无论经济怎样繁荣发达,如果不能让老百姓饮用干净的水,人民群众就不会认可我们的全面小康模式,江苏全面小康的成果就会被颠覆”。
为了自己及后代的生存环境,我们有必要克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夏天将空调的使用限制在26度以上,用竹筷代替木筷,用自行车、公交车代替私家车;更有必要理性对待自己的致富冲动:不能为了追求个人一时的利润而对我们与子孙的共同家园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只有当每个企业家、生意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时,中国经济才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当然,最大的责任还在政府,官员的一个决策可以左右千万人的祸福。当国家发改委否决国家环保总局关于从7月1日起提高汽车尾气排放至欧三标准的意见时,意味着大多数中国城市里的居民还将不得不继续忍受由此而造成的严重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和温室气体排放。承受这一后果的,同样包括了这一决策的制订者及其子孙后代。虽然环境保护不能成为象中国这种发展水平的社会的唯一追求和最高标准,但已经造成的惨重后果,足以改变人们的利害判断:经济发展可以慢一些,增长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也是“硬道理”,真正的“硬道理”不是“发展”而是“科学发展”。在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环境容量已达到支撑经济发展的极限。这已不仅是能否造福子孙后代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代人能否安然渡过的现实问题。
只有一个中国,你与我都身在其中。守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现在或许已经是最后机会!
条留言